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姚良松:一个“厨柜帝国”的征程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1 月 20 日 22 时 34 分 54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2009-7-24
  “母校教会我用造飞机的精神造厨柜”
    记:姚董,作为国内知名的客商,特别是“中国厨柜行业第一人”,您对“客商”这个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姚:从历史渊源上来说,客家人与潮汕人、广府人其实都是中原移民,只是后两者比客家人更早来到广东这块土地。先来的占有了沿江沿海以及地势平坦的好地块,再加上原有的土著居民,客家人被挤到边远的山野丛林,所谓“逢山必有客,无处不居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我常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你要找客家人,只需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俯瞰大地,看到崇山峻岭之地,几乎就等于找到了客家人聚居之地。
 


    正因为客家人是从中原迁移来的后来者,因此受中原文化影响更显著,来到艰苦的地方,只求安居乐业,不愿惹是生非。从而慢慢形成了吃苦耐劳、明哲保身、聚族而居、读书求仕等传统。客家人的商业氛围并不浓,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客商身上形成了内敛稳重、不愿出头、诚恳本分、友善待人的品质,但有些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味道。但我向来不认为客商会比潮商差,两者各有其功,各得其妙。从短期看,潮商更具进取心,容易大干快上,客商则相对保守,但从长远看,客商更具韧性。
    记:1981年,您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山里娃来到首都求学,是什么感觉?您学的是航空航天,这跟您现在从事的厨柜行业没有直接关系。您今天的成功与北航有什么关系吗?
    姚:我的家乡在平远大柘,我是长子,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那时家里很穷,我很小就学会了插秧、砍柴、捡松球,还在建筑工地做过挑砖的体力活。除了要照看弟妹,有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我记得有一年祖母生日,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当他们看到堆满整个杂间的木柴——我们弟妹四人的丰硕“战果”时,他们都很感叹这家的小孩这么能干又懂事。
 


                                           在大学时候的留影(中)


    1981年8月底,17岁的我怀揣梦想来到了首都北京,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一个昔日在乡下看到飞机在天上飞都要高声大叫、飞机飞得矮一点更会跟着飞机跑出好长一段路的山里娃,想到即将成为众人瞩目的天之骄子,想到学业有成后便可以跟飞机打交道,简直兴奋得彻夜难眠。令我这辈子都难忘记的一幕是:那年一张粉红色的贺信从首都北京飘到了平远县大柘镇岭下村,姚家沸腾了,山村沸腾了,一家人围坐着把那通知书念了一遍又一遍,仿佛很快就要实现一个梦寐以求的航天英雄梦想。
    虽然今天所从事的厨柜行业与当年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我还是相当感谢母校,感谢我的专业。因为,她培养了我受用终身的两点:一是创造性思维;二是严密的系统管理思维。当时,我们的专业老师经常会出一些很复杂的物理方程式让你去解决,这很锻练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另外,飞机是一个严密的系统,任何零部件有故障都会对整体的运行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这又锻练了我严密的系统管理思维。所以不少媒体评价“欧派”时都说我们是用“造飞机的精神来造厨柜”。
    “磨难是一道坎,迈过去就是一生财富”
    记:1986年您大学毕业后,到江西一家飞机制造厂技工学校教书,3年后,辞去清闲的教书工作下海经商。早年的创业经历,一定让您吃了不少苦头,最困难的时候到什么程度?您从磨难中学到了什么?
    姚:大学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江西景德镇一家飞机制造厂技工学校教书。可教书的日子对于我而言是无聊的,一星期才几节课。我是家中的长子,俗话说,长子当父,那时大弟念中山大学,小妹念高中,从道义上,我必须担负起弟妹们的上学费用,但我一个月工资60多元,借债15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每月从工资里扣10元钱还债,伙食费用每月要30多元,几乎存不了钱,即使用整年的时间存上一两百元,回一趟老家平远就没了。面对经济的窘迫,我十分无奈,一咬牙,扔掉了“铁饭碗”,盘下了一个比较大的酒店,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但是1988年国务院一个禁止大吃大喝的文件下来,酒店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净亏1万多元!负债累累的我天天做噩梦,23岁却憔悴得像40多岁的人。1989年元旦凌晨3点,我只身登上西行的列车,开始了1年多的逃债生涯,我一直处于不断找工作和不断失业的状态,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两毛钱,连一个茶叶蛋也吃不上,有几次几乎饿昏过去。最困顿潦倒的时候,我有家不敢回。
    今天回想起来,我真是要感谢上苍,我没有在最失意的时候选择放弃人生,也没有因为一连串的打击而精神崩溃。当时在流浪的岁月中,我不断重复地在日记上含泪写下“踏实、热情、艰苦地干下去”这句话。我想,我后来的成功和之前受到的磨难绝对分不开!但磨难好比是一道坎,迈过去就是一生的财富;迈不过去就会跌伤,甚至一蹶不振!
    记: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一次也不失败,而在于每次倒下来都能够站起来。您是如何与厨柜结缘的?
    姚:人类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成功中学到的多!从1989年1月离开景德镇,我一直到处流浪奔波,处于半失业状态。直到1990年以后,我到了广州,成为西安一家公司驻广州办事处的业务员——其实业务员也就我一个人。我骑着一辆破单车,整天要在广州跑十多家医院和药店,为这家公司推销医疗器械。没有办公室,我就在一家偏僻的小区租了个房间;没有电话,就把小区保卫室的电话印上名片。一天下来,又累又饿,最大的奖赏就是中午吃几毛钱的一份沙河粉。别人看我很苦,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我毕竟有一份工作,有一个临时的“家”了。比起流浪的岁月,比起小时候上山挑柴,要挑一百来斤,又渴又饿,太阳又毒的那种苦,简直不算什么了。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短短两年时间,“芝麻开门”了,我赚了几十万——人生第一桶金。1992年,我和朋友合开了一间医疗器械厂,到1994年又赚了一两百万。这时我意识到,在医疗器械行业,我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于是便开始寻找新的商机。
    一天,我陪家人去广州番禺丽江花园看楼盘,还没上楼,我们就被底层一个香港人搞的样板房那套厨柜给吸引住了。一旁的妹妹更是赞不绝口,她说:“真是太漂亮了,要是我们家有一套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大脑突然灵光一闪,“是啊,妹妹一个普通的打工妹都有这样的追求,那些口袋里有钱的富人们岂不更是求之不得?”说干就干,我从此走上了生产厨柜这一行。当时我们的产品叫“康洁”,后来因为有重名的公司才改叫“欧派”。
    “改变命运从改变观念开始”
    记:从早期的康洁到今天的“欧派”,您经历过失败吗?
    姚:失败有过,彷徨有过,但我当时始终坚信:现代化、人性化的厨柜一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记得我们搞的“广州首届现代厨柜展”相当成功,参观者络绎不绝,订单一下子拿了50多万元。首战告捷刺激了我的雄心,于是,我决定大干快上,当时将80%的资金都压在厨柜上。1994年10月10日五羊新城新店开张,准备“逐鹿中原,放眼世界”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焕然一新的五羊新城店里却见不到顾客的影子了!
 


姚良松到北京领奖


    “改变命运从改变观念开始”,这是我偶然路过报摊时看到的一句话,而这句话改变了“康洁”的命运。后来,我请家居专家到电视台做知识讲座、做广告普及厨柜概念。我相信:只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买厨柜是迟早的事。循序渐进的市场培育,让我花了不少心力,也让我度过寒春后迎来了火热的盛夏。随后,我在中国南部掀起了厨房革命风暴。今天,一提到买厨柜,许多人都得说“欧派”这个品牌。
    记: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您能否用简洁而通俗的语言向我描述欧派厨柜的全新理念?
    姚:你给我出了个难题。欧派厨柜的广告语是我和同事们几经推敲定下来的,可以用来回答你的提问。这就是:有家,有爱,有欧派;或者是“品质改变生活”。
    如果再容许我啰嗦几句的话,我会告诉你选择“欧派”的理由:一是专业的经验,“欧派”是中国厨柜的开创者,拥有15年的制造经验;二是性价比为王,我们始终追求的是“欧洲品质,中国价”;三是设计时尚个性。永远引领行业潮流,追求量身打造;四是环保指标达到欧洲EI标准;五是品牌价值。
    “德是一道门坎,才是一把尺子”
    记:有道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欧派”的用人观是怎样的?
    姚:这句话说得好。我对“德”和“才”的理解可概括为:德是一道门坎,才是一把尺子。德是一道门坎,是因为没有“德”是跨不进“欧派”大门的,即使进了“欧派”,也终有一天会因为德行不达标而被淘汰出局;才是一把尺子,是因为在“欧派”,不用担心没有舞台,你有多大能力我就给你做多大的事。
    “我每天只工作7小时,剩下的是私人时间”
    记:我看不少报道企业家的文章,都把企业家写成“超人”,写得很“苦”,不论是成功之前,还是成功之后。您管理企业的方式是怎样的?
    姚:我每天只工作7小时,7小时之外是我的私人时间,没有特殊情况,我周末从来不加班。作为老板,我也从来不鼓励员工加班,我只希望他们在上班时间以最好的状态处理好最重要的事情。
 


                                          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合影


    你问到我的管理方式,我想现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者,是掌舵、选人、用人。不为者,就是要善于“授权”于人。当然,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利”的本性,所以,作为老板就要带领团队营造一个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更要制定一系列好的制度,打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欧派”的企业文化制度相当完备,相当精细,总体约有200万字,光激励机制部分就有50万字。
    我认为,企业家和常人一样,应该拥有工作、休息的权利。如果因为事业、工作而牺牲个人健康甚至家庭幸福为代价,这样做又有何意义呢?
 
 


姚良松获2006年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记:生活中的您如何排解工作上的压力和烦恼?
    姚:踢足球,看足球,爬山,没事时呆在家里带小孩,再就是看书,尤其喜欢看历史书。现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天都能保证有一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带小孩或阅读。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魄,放松身心;带小孩好处更多,可享受亲情,尽一份父亲的责任,更可以给孩子有益的教育;看历史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不会有大智慧、大胸怀。
    记:即便是亿万富翁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乞丐也有很开心的时候。我想问:什么是您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姚:我是苦过来的人,对于物质生活享受要求不高。我用的汽车至今仍是丰田,以现在的财力,要买顶级的奔驰、宝马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但我觉得用的东西够用、合用就行了,不必过度追求,过度显摆。我最珍惜的是亲情,特别是来自家庭的幸福。
    记:您的人生座右铭是什么?
    姚:山外有山,尽力而为;与人为善,益于社会。
    “天下客商”题字:曾宪梓
    总策划:李向阳 陈国章
    统筹:王赢杰
    协调:杨瑞春
    撰文:李锦让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