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且看红土绘新颜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9 月 17 日 17 时 57 分 33 秒  
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洪广凭   2009-10-30

             

 ——海丰革命老区60年市政建设和发展变化回眸

 

    夜晚,驱车盘旋在蜿蜒的广汕公路鲘门盘山路段,向东驰驶,举目眺望,你会惊喜地看到,一条“C”字形数公里长的璀璨华灯,宛如一条黄金龙凌海飞渡,横卧在鲘门港和汕尾港之间,令人想象到那是革命老区海丰展翼腾飞的翅膀。
    这是一条用无数英烈鲜血铸成的革命之路。当年徐帅率红四师奔向海陆丰时也是从这里经过,不过那时是条狭隘的黑暗之路,历经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海丰老区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这块烫热的红土地上已绘出发展变化的新景观。

  科学发展走新路

  海丰有许多值得自豪的红色经典:“中国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故乡”、“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最早农民运动的地方”、“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宫红场”、“红二师、红四师会师纪念址”、“著名的‘小莫斯科’”……如今这片红色土地处处充满着新的活力。
  1949年11月14日,海丰全城解放后,归属东江专区,1953年属粤东行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1958年属汕头地区,1983年又划属惠阳地区,1988年分县建汕尾市,把沿海汕尾等7个镇划出给现在的汕尾市城区管辖。
  无论辖区划分,还是区域分设;无论在烽火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无论处在闭关自守,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六十年的风霜血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海丰老区在发展中前进。
  抚今追昔。解放初期,海丰县仅有一条10几米宽的老广汕公路穿城而过,县城内也只有一条六七米宽的大街,通往各乡镇的道路都是狭窄的沙土路,除与汕尾、公平、莲花、联安等地道路相通外,其它的路都是不畅通的,到省城全县一天仅有一班车次……革命老区因路而闭塞,因路而贫穷。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海丰抓住历史性机遇,从实际出发谋发展,立足革命老区,建设旧县新城。其中道路建设算是他们最得意一笔。
  穿城而过的老广汕公路,经过改造、拓宽后,实施了硬底化,现此路宽4车道15米,城内全长76.3公里达到一级公路标准,2002年老广汕公路穿城路段改线,东走黄江大桥西侧,西至县城公路收费亭,大大地减轻了老县城的交通负荷,昔日的穿城老广汕公路,而今已成主要市内道路,取名“红城大道”(有人称一环路);县城二环路,环绕县城周边三个重点镇,跨越龙津河南北两桥,二环总投资约2亿多元,其中南桥造价1760万元,北桥造价633万元;县城三环路,分东三环和西三环(北三环建设已在起动),东三环南起红城大道,东至城东二中路、海紫路,长度2.5公里,西三环北起红城大道,经广富路至324国道,全长870米。现在县城大街小巷100%实现了水泥路。有人说,如果把整座县城(海城)的一环、二环、三环看作3个“经济圈”,从空中俯瞰,你会意外地看到这3个圈就象3条红彩绸环绕县城中心镇,其形状俨然成一只“金钱龟”,由此让人联想到革命老区海丰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过去行政村全是沙土路,窄如羊肠小道,去公平圩、汕尾圩等圩镇赶集,都是用步行,90%以上的乡镇没有通汽车,交通工具主要是板车、驴车、牛车或马车。“当年能坐上这样的车,那是等于现在坐上宝马、奔驰(轿车)。”一名曾经参加过东江纵队的老兵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如今全县拥有运输车辆1800多辆,其中客运车辆520辆、货运车辆1280辆;二、三轮营运摩托车1800多辆。“过去人找车,现在是车找人(载旅客)”老区群众说。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如今该县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往各乡镇几分钟就有一辆班车,开往县外客车就更多了,24小时全天候都有车搭座。现全县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3个、简易客运站5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15个,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85%以上。据悉,至2010年,该县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将达到100%。
  穿越县城中心镇的省道S242线——紫海汕路,是老区跨入新世纪后一条标致性省道公路。从公平经海城至汕尾,全长58.48公里,其中海丰路段37.48公里,历经几次改建,从土沙路、柏油路到现在水泥路,从7米宽、15米宽到现在22米宽,大道平坦宽敞,两侧绿化加隔离,路边商铺生意隆,此路全部工程竣工后,将成为该县连接粤北通往省外的又一条重要交通枢纽。
    现在该县、镇、村公路全部与外界公路联通,海丰革命老区的新路在不断拓宽、延伸……
  
  古城老区展新姿

  近年来,海丰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带领老区人民致富奔康,使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住上舒适优美的环境。
  记者在海城一烈士后裔的家里,翻开几本拍摄于五六十年代的画册,几帧旧照片,映出旧海城一片苍凉景色。解放初期,县城几间商铺,晚上七八点钟就停业关门,街上行人稀疏,穿着衣衫褴褛,没有车辆行驶,平房破旧不堪,城内仅有几盏路灯可供照明。
  如今真是今非昔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工厂林立,商住小区遍布,道路车水马龙,夜晚霓虹灯流光溢彩,亮如白昼,在海丰革命老区这块热土上,到处散发着现代城市的气息。
  位于县城西中部海拔300余米的云岭山,杂草丛生,听说,解放前这里因靠近莲花山脚,山狗经常出没,方圆几公里都没有人敢住家,伪军想要进入此地消灭游击队,也胆颤心抖,而今的荒山野岭已是旧貌换新颜,花园式住宅小区,连体别墅,多层结构,面积33万平方米,分期开发,历时10多年。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已成市民居家休闲度假的好住处,老区中心镇的一处亮丽风景线。
       随着县城规划扩大,该县开发建设了铜钱山、联河、华厦等花园式商住小区,同时对云岭山、鲤鱼山、牛黄山和公园、龙津(东、西片)、城西、海渡、荣港、鹿景、城南、宫地山、狮山等10多个地方列为开发区进行重点开发建设。此外该县还对老车头、老礼堂、红场面前、华泰宾馆、老体育馆、环卫站、老车站周边等老城区进行了科学规划、改造和整治,摈除了脏乱差,达到美化、绿化、净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座古城老区,现在建成集加工业发达、商贸旅游服务业繁荣的新型城市。
  现在老区新建的房屋基本告别了土木结构、木铁门窗、泥土瓦房时代,已经进入了框架结构、砖垟体、仿瓷涂料、油面砖装饰、铝合金、玻璃幕垟、塑料钢门窗等“洋楼”时代。值得一提的是,老区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乡镇以及村委会办公地址,也已经从老街小巷、祠堂公馆、旧区平房中搬迁出来,住上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办公楼。上规模、上档次的宾馆、酒楼、商场、超市、综合及专业市场随处可见,令人目不暇接。住宅楼群,工业厂房,雄伟壮观,光彩夺目,点缀老区城乡。
  前进中的海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县城新开发的一幢幢花园式住宅小区,一座座工业厂房,改善老区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了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横从鹅埠到可塘,纵从莲花山麓到龙津河畔,老区的工业建设如火如荼,亮点纷呈,鹅埠、公平、可塘、梅陇、城东等老区镇,已经形成了“鞋城”、“服装城”、“珠宝城”和毛织等专业镇,目前该县各专业镇已朝着特色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园区如“金园工业区”、“金岸工业区”、“梅陇天湖工业区”、“可塘工业区”、“公平民营工业区”等建设方兴未艾,为该县革命老区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特别是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目前该县引进了一大批科技大项目到园区落户,总投资首期6000多万元的深圳(汕尾)转移工业园,首期投资近100亿元的华润电力海丰电厂,华城能源石化、深圳大百汇等著名企业大项目也溶入海丰,带动老区经济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全县已确定重点项目33个,惠民实事项目10个,目前各大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之中。
  古城老区的海丰,正在向世人展现她迷人的新姿。
  
  革命老区排头兵

  在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之际,在回顾海丰革命老区走过60年的光辉岁月中,我们怀着敬仰之情,再次来到红宫红场,踏上龙舌埔,走进彭湃故居,缅怀革命先烈,当年彭湃率领农民武装斗争的壮烈场面一幕又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如今海丰,各项事业在持续发展,经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全县经济总量比1990年增长近10倍;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4亿元,比1990年增长近20倍;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亿元,比增3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4.97亿元,比增24.3%;外贸出口总值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到34619万美元和5287万美元,分别比增27.43%和24.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948元,比增8.2%……这喜人的发展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其显著成绩是非一串串数字所能详尽描述的!
  徜徉在美食街、步行街,你可以看到商铺一间紧挨一间,商品丰富,价廉物美,本地外地,商贾云集,“不论节日还是平时,都是这么热闹。”在步行街买衣服的几位农村妇女说。“过去那种‘三日一圩’(旧俗三天定为一个交易日)的传统交易方式,如今无了,现在街市上日日是集市。”旁边一位老阿婆接过这几位妇女的话茬儿说。
       海丰的酒楼宾馆也很火爆,周末或喜庆的日子,一般你不提前预定就没房位,汕尾市区的年轻人过夜生活喜欢到海城消费,县城的房地产价格相对要比汕尾市区偏贵,超市、批零市场和各条商品专业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连汕尾、陆丰等邻近市区顾客也都慕名前来交易。在采访间隙,记者来到海城镇一个服装批发商场摊口,看到几位手里提着两个大包装袋的妇女,经了解,她们都是从事服装经营有20余年的老个体户,今天来海城买完货后,正在等车回去陆丰,她们得知记者的采访内容后,其中一名中年妇女指着在摊口前忙碌的老板娘说,20年前我在陆丰帮亲戚做服装批发,她同她的姐姐经常过来陆丰找我打货(购买),是我亲手批货给她们,而今,我从陆丰过来海丰向她批货,你看!现在都相反啦!
  这,并非是简单的角色变换!从这位大姐的话中,我们深深感到商贸日益繁荣的海丰,商机无穷,生意兴隆。
  作为汕尾的排头兵,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海丰的建设和繁荣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全市新一轮经济建设热潮中,戎铁文、郑雁雄等市领导,对革命老区建设和未来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去年9月,在全市学习贯彻汪洋书记和黄华华省长视察汕尾重要讲话精神后,该县迅速制定出“当好全市‘赶超砍尾’行动的主力军、排头兵”的发展目标。对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重新部署。对此有名老干部接受记者采访后,写下几句:“共和国从此走来,光荣岁月六十载,革命老区排头兵,乘风破浪正当时。”语句朴素无华,真实地反映了老区人民的心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