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昌盛邹锡昌亲诉:我是被高盛狠狠骗过的人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 月 15 日 15 时 47 分 42 秒  
来源: 21世纪网 施维 沈珍洪   2010-8-23 8:33:06
高盛说:“只要跟高盛名字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
事实:上市未成,被高盛追债且加罚21%利息。
高盛说:“买地钱不够我们可以借给你。”
事实:高盛作为股东不能借钱且不能做贷款担保,最终借高息贷款解决。
高盛说:“我们是CB合伙人,不是股东。”
事实:委托给二线券商承销,拒绝一同路演宣传,禁止提及与高盛关系。
昌盛集团董事长邹锡昌与高盛对赌,2008年上市失败后欠下2500万美元的高息债务,广州地标“中华广场”一度险些易主这则大新闻,你可能听说过。但你一定不知道,这家全球最大的投行,是如何让邹锡昌这个老江湖暴跳如雷、悔青肠子的。
7月27日、8月10日,理财周报记者两次与他深入交谈,独家披露他与高盛合作三年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跟高盛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
理财周报:当初是你去找的高盛,还是高盛主动找的你?首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邹锡昌:是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投资部的人主动找上门的。很多人说我跟高盛合作是为了钱,但当时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真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上市,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个方面,我是100%控股昌盛集团,引进一个战略投资者也是为了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其实,筹备上市不是我的本意,但因为我是广州最早做房地产的,别的企业一个一个都上市了,老板碰见我就说,“邹先生,大家都上市了,你怎么不上?”我觉得不上市没面子。
关于决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当时公司开了一个高管层会议,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对。反对的原因主要是说,我们做项目,一直是一个一个做,不缺钱,上市有风险,还有业绩压力。结果我最后拍板,决定要上市。
理财周报:那怎么会选择高盛的?还有别的选择吗?
邹锡昌:2006年底的时候股票市场很火,那时很流行的做法是,你房地产公司做得不错,投行就派人主动上门,通过发CB(可赎回可转换债券)方式出一部分资金,上市成功后占一定股份。
当时我跟五大投行都谈过,除了高盛还有美林、摩根士丹利、德意志和雷曼兄弟,他们下面的几个基金在竞争,高盛出价不是最高的。最后之所以选高盛,是因为一则出于它是全球最大的投行,总裁是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之前也做了一些成功的大项目,的确比较厉害;二来当时亚太区总裁Kevien Zhang跟我说,只要跟我们高盛的名字沾边,上市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就听信了他的忽悠。
理财周报:后来广为流传的你跟高盛签的对赌协议,是怎么一回事?
邹锡昌:有很多媒体报道说,我跟高盛对赌,其实不是,我们是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当时高盛出资2500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占12.5%的股份。他们本来是想投资5000万美元,占20%的股份,但我想那样的话,上市之后它占的股份很容易超过40%,我的绝对控股地位搞不好就给抢走了,最后讲到12.5%。
最后签订的协议是:昌盛集团向GSSIA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7%;如果不成功,要加罚21%的利息。高盛方面派一个人出任执行董事,在公司的经营方面插手干预,是导致后面上市失败的重要原因。
理财周报:这么高的罚息,当时高盛方面有没有进行风险提示?你有没有问过,上市失败的几率有多大?
邹锡昌:从来没有。关于罚息的问题,我专门提出来过,但是对方跟我说,“美国的基金投资都是这样操作的,这是惯例,不可能上市不成功的,你放心好了。”
“买中山那块地,高盛答应借钱”
理财周报:你所谓干预公司经营导致上市失败,具体是指什么?
邹锡昌:哎!高盛进来之后,天天叫land bank(土地储备),说一般房地产企业上市的话都要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才有胜算,而我只有80万平方米。他们就让我到处去找地。我当时看上的两三块地,高盛都看不上,他们一直说,他们是最专业的,最清楚投资者喜欢什么,最后我只能听他们的。
跟高盛的第一次冲突,就是在买地上面。2007年3月份,我看上了花都的一块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不用借钱都能买下来,而且当时办手续很快,对下半年上市很有利,但高盛方面却极力反对,觉得面积太小,地段也不够核心。
后来,他们力主我买中山广场的那块地,建筑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有中华广场商场和写字楼两个物业,都是特别好的,上市已经够了。之后在香港上市的几家房地产公司,规模都没有我大。
  理财周报:那冲突是怎么回事?
邹锡昌:中山广场那块地正式开拍是2007年9月18日下午3点钟,前一天我们就在商量,预估土地的价格。当时2.34亿元的底价我已经交了,根据风险控制管理,我们觉得超过5个亿就不要了,因为如果拍到7-8个亿,要差5-6个亿,不好搞。当时高盛派驻的那个执行董事就请示亚太区总裁Kevien,他说“不要紧,不就6个亿,我们可以借给你”。
结果,花了8.34个亿把土地拍下来之后,我们找高盛要钱,他们却说,“我们高盛有的是钱,但作为股东,不能够借钱给你,即便是借了,根据联交所的规定,上市之前也必须要还掉,否则就是关联关系。”
理财周报:你有没有问他们,拍地之前怎么不告诉你有这样的规定?
邹锡昌:我非常生气,当然问了。我问他们,当时怎么不跟我说,对方说,当时都没有想到。作为专业人士,怎么可能这么基础的问题想不到?!
理财周报:缺好几个亿,怎么办?
邹锡昌:地已经拍下来了,还能怎么办,到处借钱呗。因为昌盛集团是在香港注册的,主要业务都在国内,在香港我从来没借过钱,要借6个亿起码要抵押10个亿的资产,很难搞的。
理财周报:在借钱方面,高盛方面后来有没有提供援助?
邹锡昌:高盛是有介绍了几家银行,但高盛不能做担保,银行开出的条件都很苛刻,没有成。最后花了两个多月,到11月底我们自己才找了苏格兰皇家银行借了6个多亿,不过年息13%,也很贵的。
“上市不帮忙,还不让用他的名号”
理财周报:昌盛集团上市失败,好多人都说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募资不足,跟高盛没什么关系?
邹锡昌:怎么可能没关系!那些人那么说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我们本来规划2007年10月份上市的,就因为高盛执意不让我拿花都那块地,答应借钱给我让我拿下中山那块地,后来却不能借钱,搞得我弄了两三个月才借到钱,上市被迫推迟到2008年1月份。如果早一个月,都不至于募资失败的。
当初如果根据我自己的想法,买花都那块地,2007年上半年就能办完手续,8-9月份上市都有可能,那是市场最好的时候。当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的广州澳园和SOHO中国,都赚得盆满钵满。
理财周报:但高盛应该只是给建议,决策权在你手里,上市失败的责任不能这样推到人家身上吧?
邹锡昌:我自己是有责任,但最大的问题是我当初听信了他们的忽悠,以为他们是最专业的。而且,我跟你说,还不止这些,我后面跟高盛的冲突还有很多。
我跟高盛合作,是希望借他们的名气,让上市做得更好,但高盛后来才跟我说,要5亿美元以上的单他们才自己做承销保荐。而且,我后来才知道,因为觉得昌盛集团不够大,他们派过来的执行董事,也是部门最年轻的小伙子。
当时高盛推荐嘉诚证券给我们,一个二线的券商,都没什么人听说过。最过分的是,他们不仅在我们路演的时候不一起去宣传,不让我们提高盛的名,禁止我们在媒体上说跟他们的关系。对方说,“我们只是CB合伙人,不是股东。”其实也就20来个亿,如果高盛方面出点力,股票卖出去根本没有问题的。
“一定要份中文合同,弄清了再签”
理财周报:上市失败后,高盛那边的反应如何?你们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处理?
邹锡昌:财务总监很快拿着单据来跟我要钱,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罚息是从到款的第一天开始算,而我却一直以为是从上市失败的第一天才开始算。
理财周报: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合同当时你没看过吗?
邹锡昌:当时签订的合同是英文的,几百页,厚厚几摞,根本看不懂,天书一样。我请了法律顾问,重要的条款他有解释给我听。
理财周报:事关重大,怎么不向高盛要中文版本的合同呢?自己看看比较放心吧?
邹锡昌:你说得有道理。我当时提过这个问题的,但对方说,翻译的费用要我们自己出,可能要十几万,而且需要不少时间,可能几个星期,而且签合同的时候还是要以英文的为主,我说那就算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提醒别的企业主,无论时间多赶,需要多少钱,反正多的钱都出了,一定要要一个中文版本的合同,弄清楚了再签。
理财周报:客观一点说,高盛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行,是否在公司治理、上市等方面给到你专业上的帮助?
邹锡昌:我不觉得他们给过我什么特别的帮助。当时公司请了CEO、COO、CFO,但上市失败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恢复原状,没留下什么。不过客观说,高盛派来的人工作算是敬业,每天晚上无论多晚都要向美国总部汇报情况。当初为了拿地,不辞劳苦地四处跑。当然,他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业绩提成。
理财周报:经过这些,你最大的感触或者教训是什么?
邹锡昌:国际投行主要是玩资本,是奔着迅速上市套现来的,根本不会考虑你企业的长远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只能共享福,不能同吃苦。按道理,它投资进来,跟企业就是结婚了,应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理财周报:你去年8月把中华广场商场部分14年经营权租给海印股份,才还掉了欠下高盛的账?
邹锡昌:是啊,还掉之后我才知道,在国内跟高盛通过CB合作不成功的还有很多家,好多都没交罚息,连只还本金的都有。我很生气呀,问Kevien怎么回事?他却说,“人家跟你不同,你有优质质产,你怕我们让你破产清算呀。”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