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思想盛宴 风云对话”之何新明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5 月 13 日 21 时 18 分 1 秒  
来源: 《建材周刊》   2011-11-10

  对话嘉宾: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何新明(左) 新珠江企业董事长 罗青


 
  人物简介:

 


 
  何新明,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是佛山市优秀党员、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首届佛山市陶瓷协会会长。

  何新明自1981年大学毕业进入佛山石湾东平陶瓷厂(东鹏前身),至今30年来,一直秉持“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专业专注,致力于中国陶瓷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引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使东鹏陶瓷的科研创新力、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都跻身行业前列。他还积极推动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大力弘扬中国陶瓷传统文化,为中国建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型,为中国建陶立足世界建陶之林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由于何新明对陶瓷业的突出贡献和行业公认的领导力、号召力,更是连续多年蝉联中国陶瓷行业风云人物、并荣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济百人榜——中国十大创新人物奖”、“中国陶瓷行业十大慈善家”等多项个人荣誉,被业界誉为“中国建陶教父”,成为中国建陶行业领军人物。
 



  精彩语录:

  许多同行认为东鹏能有今天就是靠打广告得来。其实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竖几块广告牌就能壮大起来,重要的是内在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能够在消费者中树立好的口碑,品牌自然就能获得知名度。

  企业在转移过程中,佛山陶瓷出现了新发展趋势。一个方面,从陶瓷制造业发展成投资第三产业,成为商贸中心,包括陶瓷总部基地的发展,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几个相关建材总部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进行陶瓷产业的升级,加大技术研发,佛山变成了陶瓷产品研发的基地,开发产品的力度比以前更大;第三,加大了环保投入,对清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上,也就是认同感,让全体员工知道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我们的差异在于,当年分配到陶瓷厂以后,大部分人认为做陶瓷太辛苦,必须另寻出路。而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陶瓷。我的那些转行的同学,没有一个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放弃了,没有坚持。

  品牌定位大鹏精神

  罗青:据说,1994年是您事业上重要的转折点。当时东平陶瓷厂濒临倒闭,您却一手接管下来,并且扭亏为盈,当时是您自己想去接手,还是政府委托你去做这件事情?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波折?

  何新明:东平陶瓷厂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 “民政综合厂”,主要生产耐火砖。1978年,东平陶瓷厂在石湾镇东平河畔成立。1986年东平陶瓷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开始生产釉面砖、马赛克等,碰上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发展非常迅速,于是成立了东平陶瓷集团,下属有东平陶瓷厂、东乐陶瓷厂、银田陶瓷厂、金龙陶瓷厂四个厂。1993年出现了金融危机,银根紧缩,东平陶瓷集团资金链断裂,运转困难,1994年东平陶瓷集团分家,当时我作为东平陶瓷厂的生产副厂长,分到了东平陶瓷厂,成为东平厂的正厂长。天有不测风云,我接下东平陶瓷厂不到三个月,佛山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整个石湾镇的水有1.5米高,我们的工厂被淹没了,无法恢复生产,但我并没有放弃,退到附近的东平装饰砖厂的一个小车间,等待扭转大局的机会,刚好在1996年石湾镇有个华泰陶瓷企业经营不下去,当时我就接管下来,并正式成立了东鹏这个品牌。

  罗青:东鹏这个品牌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何新明:我接过华泰考虑企业定位的时候,想给东平改个名字。企业起个什么名字代表企业未来想怎么走。当时业内有一种说法,说凡是可以“飞”的品牌就做得好,就像石湾当年很火的鹰牌、海鸥、蝴蝶牌等陶瓷品牌。于是我拿着一大本辞典找,看看还有什么可以飞而且飞得更好、更高的名字?后来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受到启发,突然想到了“鹏”。“鹏”不是生活中的鸟类,而是神鸟,是传说中的大鸟,能够搏击长空。我想,“鹏”代表了企业的一种愿望,从建厂之初就要大气,要有志气,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有一股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鹏”字定下来以后,我想到这新的企业是在“东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是企业的名字最终就定为“东鹏”。

  罗青:有了这个极具拼搏精神的名字固然好,但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落地生根,您后来是怎样慢慢地将这个品牌经营得有声有色?

  何新明:我们以“鹏”的精神内涵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最初就将品牌定位为走高端路线的品牌,即要做有价值的产品,而且一直以来都坚持这样的信念,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口号是 “建陶万千,东鹏领先”,曾被同行企业的人笑话。但我们的口号并不是空喊,为了实现高端品牌的目标,我们也是踏踏实实地去做:第一是做质量,1998~2000年陶瓷行业风行打户外广告,许多同行认为东鹏能有今天就是靠打广告得来。其实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竖几块广告牌就能壮大起来,重要的是内在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能够在消费者中树立好的口碑,品牌自然就能获得知名度。第二是做好产品的研发,1997年那段时期做什么砖都能卖得出去,但我们不想做一些普通的砖,希望能做别人没有的东西,“金花米黄”就是那段时间研发出来的。关于金花米黄抛光砖的研发还有个小故事:1997年有次我在佛山宾馆宴请一位客户,在电梯门口发现那些金花米黄的石材非常漂亮,心想我们也能做这样的砖,于是就打电话给负责技术研发的徐平,让他带几个技术人员一起到佛宾来研究,坐在地板上研究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确定了我们也能做出像金花米黄石材一样的瓷砖。

  罗青:当时东鹏研发出的“金花米黄”抛光砖火到什么程度?

  何新明:坦率地说,有金花米黄才有今天的东鹏,而且带领整个建陶行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原来大家都是做简单的耐磨砖,后来就一窝蜂地做渗花砖,陶瓷产品的发展空间也变大了。

  打造品牌贵在坚持

  罗青:您曾指出,科技、品质、口碑是东鹏品牌的“铁三角”,在最初掌舵东鹏的8年时间内使东鹏从年产值6000万元跃升至2004年的销值10亿元。如今东鹏品牌价值已飙升至60.85亿,连续8次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并拥有一大批优秀而又忠诚的经销商,消费者的口碑也特别好。东鹏在品牌打造和渠道建设过程中,有何成功的经验?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何新明:一个企业要成功首先是要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然后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定位。某些企业见到别人靠成本优势发家也想照着别人的路子走,看到其他企业多品牌好也发展多个品牌,鱼和熊掌都想兼得,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而我觉得东鹏能有今天就是“贵在坚持”,做品牌坚持自己的定位,而且一直都坚持单一品牌,东鹏集团到今天依然是“独生子女”,当然产品积压的时候也想过发展多个品牌,但一旦这样做了,主品牌肯定受到影响,最后会造成内耗严重,所以我一直坚持单一品牌。其次是培育好经销商,东鹏的经销商在行业内大都是最有实力的,一些人认为东鹏的经销商是通过筛选而来的,其实我们的经销商许多都是从小规模由东鹏一手一脚培育起来的,有些经销商是踩着单车或开摩托车开始跟着东鹏十多年慢慢地发展起来,到现在开奔驰、宝马。

  做陶瓷品牌确实不容易,因为陶瓷是一个受关注度低的产品,不到装修房子的时候不会想到陶瓷,但不管是哪个行业,品牌代表的是消费者对商标的认同,不是由商家自己评定的。目前我们行业也有个这样的现象:评奖时基本上都是中国名牌,家家都成了驰名商标,让消费者难以辨真伪,所以在中国做品牌还是特别难。虽然如此,我们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确实是扎扎实实下功夫,现今行业品牌如汗牛充栋,每年也评出五花八门的各种奖项,但真正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的确实也不多,就像您之前举例说许多消费者买抛光砖就是首先考虑东鹏、诺贝尔的,这就是口碑的效应,假设您买了东鹏的砖,用得好或不好,您肯定会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品牌就是靠这样传播出来的,而不是单单靠打广告。口碑的建立离不开企业对产品的维护,对质量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服务的态度,专家说:品牌是对消费者的承诺。企业将品牌定位高端,就要提供高端的产品、高端的服务,一旦做不好,品牌形象就会受损,特别是现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有一件事做不好,就会通过网络等媒介大肆地传开,所以做品牌是承诺,是真功夫。而东鹏到今天品牌价值能不断地升值,我认为是消费者对东鹏的客观评价,而能够获得这些评价靠的是我们对品牌的坚持,对产品质量的把握,对客户价值的重视,并不是靠我们自己吹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高价去买奔驰、宝马?奔驰让坐车的人舒服,宝马让开车的人舒服,它们拥有其他品牌所没有的特色,通过长时间的传播形成品牌,到现在买奔驰、宝马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放心,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罗青:东鹏作为建陶行业内的领军品牌,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才真正成熟?

  何新明:应该是2000年,经过5年的努力后,得到行业的认可,当时佛陶集团已经走下坡路,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就只有东鹏和鹰牌,后来鹰牌也出现了一段低潮,于是东鹏就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东鹏瓷砖 世界之美

  罗青:2010年东鹏邀请冰坛伉俪申雪、赵宏博作为形象代言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品牌定位从行业性品牌向大众化品牌延伸,在陶瓷行业内也是很大的突破,目前在您看来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吗?

  何新明:当时请申雪和赵宏博代言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品牌。而之所以选择他们,其中有几个原因:其一:他们是奥运冠军,代表着体育界的最高成就,他们的冠军形象与东鹏的品牌定位是相一致的;其二,他们的爱情故事已成为体育界的一段佳话,这么长时间都过得很幸福,而东鹏品牌的诉求就是希望给客户带来幸福;其三,他们优美的舞姿,代表着世界之美,跟东鹏追求美的诉求也是相吻合的;其四,我们将他们在冰上滑冰延伸为在东鹏的瓷砖上,擦出绚丽的火花,展示东鹏瓷砖过硬的质量。到目前来看,请他们代言受到的认同的声音还是比较多的。

  知识产权保护,不遗余力

  罗青:在科技创新方面,1998年东鹏的成名之作“金花米黄”面世,确立了东鹏陶瓷在抛光砖研发领域的王者地位,此后,卡拉拉石、纳福娜洞石、水晶瓷相继推出,掀起层层技术革新浪潮,也引起了行业内仿冒跟风现象,您是如何看待创新与模仿的关系?

  何新明: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我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们定位做领军品牌,创新上必须走快一步。但中国的现状就是模仿抄袭,我们最初在专利方面的意识不强,像金花米黄抛光砖就没申请专利。东鹏最早申请的专利是2004年的微晶复合板,后来有些企业模仿,我们采取法律的手段,但最后由佛山市政府领导出面调解,我们就签了和解协议,无偿给他们使用,在这次的专利维权上,我们是失败了,就当是为行业做贡献。

  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我们自主研发出来生产洞石的技术,后来也被别人抄袭,我们也进行维权,到现在官司还没打完。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有三个看法:第一,知识产权的专利是一定要加强,特别是政府和媒体,都要支持知识产权,只有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企业才有创新的动力,因为创新需要大的投入,还具备一定的风险,现在美国跟中国最大的经济纠纷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不维护,创新就会受打击,所以我们民族企业要发展,行业要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一定要加强,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创新。第二,我们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起整个行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打赢官司,但是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向行业的人敲响警钟,这也是我们的贡献。我对公司的员工说,不能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受到阻碍,就不创新,而是要一边创新,一边保护,不可能等到法律完善了再创新,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整个行业会愈加重视。媒体也要从舆论高度鼓励创新,要鼓励发明者,不要对创新发明进行过多的否定、质疑。

  罗青:部分企业也许没有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只是站在自身利益方面考虑知识产权问题。然而,随着行业不断向前推进,大家的创新意识肯定有所增强。

  中西陶瓷相互影响

  罗青:您认为东鹏瓷砖与意大利、西班牙的世界顶级瓷砖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何新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建陶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当快,我们跟意大利、西班牙瓷砖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在许多方面,我们已经超越意大利、西班牙。举例来说,抛光砖与玻化砖,我们的优良技术与性价比已经迫使他们要放弃玻化砖的生产。如东鹏的纳福娜洞石,其纹理与表现形式,西方的布料系统根本做不出来。今年我从意大利博洛尼亚参观展会回来,发现意大利、西班牙反而有跟风中国陶瓷的现象。以前他们主要做小规格砖、仿古砖,并不会做中国喜欢的大规格砖。而今年大砖在展会上却比比皆是,并且比我们的产品规格还大。这证明中国建陶行业的影响力在提升,中国市场逐渐主导行业的发展,让他们不得不适当调整方向。

  当然,我们必须冷静分析,意识到我们自身的不足。意大利、西班牙瓷砖的优势依然很明显,例如在产品设计、图案设计方面我们与他们有很大的差距。此外,他们的生产制造更为精细,而我们则比较粗糙。第三,他们产品的市场售价比我们高许多。一平米的瓷砖,他们的出口价为100-200多元,而中国瓷砖的出口价仅有50-80元甚至更低,这意味着我们的出口价格只是他们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区域品牌也是产品价值的一种体现形式,意大利设计、意大利品牌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罗青:品牌与设计创造附加值,以前许多意大利瓷砖企业宣传的是“意大利制造”(Made in Italy),而现在则更注重“意大利设计”(Italy Design)。

  罗青:您如何看待数码喷墨技术的蓬勃发展?

  何新明:喷墨技术的应用是陶瓷产业的又一次革命,为陶瓷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喷墨能使得瓷砖的表面装饰效果更好,纹理更清晰,美术感更强,让产品品质提升一个台阶,并且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众多优势突出。同时,行业能迅速地普及这种技术,这为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总部经济建设恰逢其时

  罗青:近年来,陶瓷产业出现了结构调整与规模扩张,东鹏陶瓷目前已在广东清远、山东淄博、江西丰城、湖南常德等地完成布局,这是基于怎样的战略思考?您对过去几年佛山陶瓷产业政策的变化有何评价?尤其是对“千年陶都”与“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

  何新明:对于产业转移,我有切身体会,当时我还是佛山陶瓷协会的会长,与许多建陶企业一道经历了转移的酸甜苦辣。如今回头看,我认为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是正确的,尽管当时也会存在疑虑。第一,产业转移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转。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佛山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行业毕竟是传统制造业,在佛山高度集中,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当时我们囿于眼前利益,没有过多考虑长远的发展,包括政府部门也不理解,如果产业转移了,产业空心化怎么办?财政收入怎么解决?而企业的抵触更大:转移以后造成经济损失怎么办?在佛山发展了多年,许多企业有创业情结,不愿意走,不舍得离开本乡本土;到外面投资建新的生产线,配套基础不完善,投入是巨大的,市场前景也不明朗。因此许多企业满腹怨言,不愿离开。

  但是几年发展下来,我们还是能分享到产业转移的成果——佛山的天变得蓝了,水变得清了,以前在南庄是灰尘滚滚,近年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许多人已经愿意回到南庄来生活居住。特别是佛山陶瓷的经济总量并没有受到影响,经济还在发展,GDP也在提高。产业转移以后,佛山陶瓷的地位也没有削弱。这与我们及时进行总部建设,把总部留在佛山,将第三产业——展销、物流等更好地发挥出来密不可分。现在海内外买陶瓷的要到佛山来,在外面生产陶瓷的还要把产品拿到佛山进行销售,总部经济建设成效相当明显,陶瓷总部的职能逐渐得以发挥。总部基地建设成以后,30%的进驻商是外地品牌。如今总部基地的招商进展顺利,第十八届陶博会人气很旺,已经成为陶瓷行业发展的集散地。最近总部基地还进行了流行新产品发布会,就像法国时装展一样,把瓷砖的时装化概念展现出来。这些都是通过产业转移之后带来的优势,同时企业在产业转移之余也带来了升级,更新设备与工艺,使用更好的技术,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东鹏是在政策出台之前最早积极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山东东鹏在2005年已经奠基,转移对我们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东鹏经过长期的积淀,连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即使在今年经济转淡的大环境下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企业在转移过程中,佛山陶瓷出现了新发展趋势。一个方面,从陶瓷制造业发展成投资第三产业,成为商贸中心,包括陶瓷总部基地的发展,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几个相关建材总部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进行陶瓷产业的升级,加大技术研发,佛山变成了陶瓷产品研发的基地,开发产品的力度比以前更大;第三,加大了环保投入,对清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罗青:何总参与投资的中国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有方,为推动佛山陶瓷总部经济建设不遗余力,今年还独家承办赫赫有名的佛山陶博会。何总在投资中国陶瓷城之初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对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又有怎样的寄望?

  何新明:这跟我们的定位有关,我们坚持做高端的、有文化、有内涵的、服务性强的综合空间,为客户创造价值。总部基地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行业的发展。当时不是提出产业转移吗?在政府尚且没有提出“总部经济”的概念时,我们就已经做出了陶瓷总部基地,而且没有跟政府要一点资源和优惠。事实上,当时政府并没有主动提出要做 “总部经济”,但我们认真参考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后,做了调研与周详的可行性分析,租了地方,规划要做陶瓷总部基地。我们做出成果后,政府才予以肯定。

  罗青:如果没有陶瓷总部基地,许多企业转移出去了以后,也许就走散了,各自为政,就如现在的建陶生产基地一样,在全国遍地开花,无法集中资源与优势,佛山多年以来积累的成果将消失殆尽。

  何新明:我们仍会继续跟进总部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积极为陶瓷产业服务,打造更多更优秀的平台。

  罗青:对,包括您提出的,希望办一座设计学校,赋予行业更多的设计精神与理念。

  山东淄博陶瓷目前也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困境,您能否给山东陶企一些建议?

  何新明:我只提几点看法,第一,山东陶瓷企业必须抱团出击,不要孤军作战,单靠一、二条线成不了气候;第二,扬长避短,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做抛釉砖,山东陶瓷企业没必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做玻化砖和仿古砖。山东拥有熔块的优势,适合做抛晶、抛釉砖;第三,要上喷墨打印设备,争取一步到位,缩小与广东地区的技术差距;最后,做好品牌,加强区域的品牌建设,深耕渠道。以上的观点我曾在今年9月份淄博陶博会上讲过,引起当地政府与企业的热烈反响,效果很好。

  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文化

  罗青:东鹏陶瓷在品牌与文化构建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东鹏提出的“百年企业,百亿东鹏”、“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两个口号意味深沉,东鹏的企业文化是如何营造的?

  何新明:一个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上,也就是认同感,让全体员工知道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东鹏每个阶段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们最早推出的 “建陶万千,东鹏领先”理念,是一种企业追求的体现,到后来我们提出“打造中国建陶第一品牌”,也是那个阶段的追求。正是文化的高度认同,使得大家目标一致,力往一处使,最终成就如今的东鹏,这是文化的力量。如果企业觉得做也行、不做也行,可以是第一名,也可以是第五名,那企业的核心凝聚力量就不强。

  “以此为生,精于此道”是我在2008年提出来的口号,当时我们的经销商大部分是多品牌经营,既做东鹏也做其他陶瓷品牌,同时操作几个品牌,能让经销商的风险降低,但经营的精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打着东鹏的品牌卖其他的产品,不利品牌形象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并列入企业文化中。“精于此道”,是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追求极限。“以此为生”则是对品牌、对工作的忠诚,追求事业,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销售多个品牌。要坚持“一夫一妻制”,淘汰其他品牌,只做好单一品牌,摒弃短期行为。后来经销商受到我们的影响与引导,放弃了其他品牌,精心经营东鹏,强壮了东鹏的渠道建设。

  “双百目标”是我们的企业愿景。“百年企业”表明了我们要做百年老店的决心。“和衷共济,诚信立业”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必须在经营中讲诚信,不能追求短期效益而鼠目寸光,这也是我们对经销商的承诺。

  “百亿东鹏”是我们做强做大的追求。这是琅琅上口的企业愿景,也许现在的目标百亿是人民币,以后将是百亿美金、百亿欧元。总之,东鹏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这种文化将是员工上下一心、积极进取的核心原动力。

  罗青:这两个口号相得益彰,一个是大方向,代表“百年”、“百亿”的愿景,另一个则是如何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刚好落地。

  一般企业有两种经营管理模式,一是家族式企业,二是股份制企业,而家族式企业占全球的75%,建陶行业家族式经营的企业也很普遍,上市公司比例非常小,您对此有何感想?您有没有考虑过企业接班人的问题?

  何新明:传承的问题我暂时没有过多的考虑,毕竟东鹏是一个股份制企业,而不是家族企业,不存在非要传承不可的情况,而且年轻人对传统企业也不一定很感兴趣。我的小孩对陶瓷行业并不是特别钟情,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让她去传承。我要把东鹏打造成现代化的、拥有规范体制的企业,有规范的决策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合理的制度、流程与体制,培养合适的接班人,使得企业不断发展。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上市,让公众监督企业的发展,并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具体工作,这是企业发展的出路。因此我们正朝着上市的方向努力,朝着这个方向阔步向前。

  罗青:金意陶原是东鹏陶瓷旗下一个专业的仿古砖品牌,后期为什么又独自分离出去?

  何新明:金意陶的分离与东鹏在2006年的转型有关。当时东鹏一下子膨胀起来,拥有汇德邦陶瓷、金意陶瓷砖、东鹏洁具和东鹏瓷砖四大品牌,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管理乏力,整个集团在2006年的时候遇到了瓶颈。因此,当时当机立断地砍掉了一部分品牌,把汇德邦、金意陶分别给不同的人进行独立运作,后来有的企业发展得不错,有的企业稍有欠缺,这都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式与方法。

  罗青:东鹏陶瓷对仿古砖营销方面有怎样的策略?

  何新明:现在让东鹏梦之家来进行仿古砖运作。仿古砖的风格正在转变。仿古砖,从字面上理解,是时代久远、拥有历史感的瓷砖上釉面砖,但如今更多的仿古砖偏向于仿时尚、仿自然,不是“仿古”。我们这次到意大利参观发现,几乎没有看到企业展示“仿古”的砖,更多是仿自然砖,仿木板、仿石、仿麻布、仿墙纸,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天道酬勤,以此为生

  罗青: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您的工作十分忙碌,应酬也多,您如何看待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何新明:我只有三件事,上班、锻炼、睡觉。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下班以后我会找一些锻炼的项目,释放压力,以前打乒乓球、羽毛球,现在打高尔夫球、散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

  罗青:东鹏品牌如今站在这样高的高度,第一把手理所当然会有压力。

  何新明:所谓“高处不胜寒”。你会成为众多品牌竞争的对象,无论自己做点什么,别人都会关注你,因此心理压力特别大。

  罗青:您对名和利有何看法?

  何新明:我有一句名言:天道酬勤。这是我人生的信条。我从工作开始就这么想的:只要你付出努力,老天爷会看到。对于年轻一代,切莫认为自己今天做了这件事情,不一定有回报,因而就放弃去努力。最终老板会知道,同事会认可,发展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宽。不要刻意去追求回报。当一个人老老实实,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并且你的心态会平和。

  罗青:现在的80后、90后是不是很难沉下心来潜心工作?

  何新明:有这样的趋势,但需要我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东鹏每年都有应届精英班的培训,培训时间达3个月,让新同事要沉得住气,坚持再坚持。

  罗青:一个班最后大概能有多少人留下来?

  何新明:一般有50%-60%的人留下,先调整心态再发展,也是企业凝聚力与发展动力所在。

  罗青:何总纵横陶业三十年,历经兴衰,冷暖自知,请用一句话表达您最大的感触。

  何新明:以此为生,精于此道!我认为我热爱陶瓷。今年我刚好从业30周年。上个月我参加了当年在广东轻工学校陶瓷班的三十周年同学聚会。全班40位同学中,有90%转行了,只有10%仍然在做陶瓷。事实上,当时大家都是分配到陶瓷厂,我们的差异在于,当年分配到陶瓷厂以后,大部分人认为做陶瓷太辛苦,必须另寻出路。而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陶瓷。我的那些转行的同学,没有一个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放弃了,没有坚持。也许他们的环境比我们差,但是我来到这个企业的时候,情况并不比他们好,当时是草棚,砖坯是拿到阳光下晒的,压机是用手锤的——这就是我看到的第一眼的东鹏,但是我没有想过要退缩。连厂房被大水浸泡了,我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包括中途有许多人找我一起发展,我并没有动心。

  我热爱陶瓷,这是一种事业的追求!能把一个品牌做成在国际上有地位的品牌,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在员工大会上说,我以后30年还做陶瓷。我在同一个企业、同一个品牌奋斗了三十个春秋,而往后三十年我依然执着追求。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总结。

  我对事业坚持、执着与不放弃。同时,也感谢老天的眷顾。

  采访后记:

  总以为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套深不可测的理论,许多让人喘不过气的奇思构想,殊不知在做完何新明董事长的采访以后,顿然想起老子的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何总把他的成功历练归结为“天道酬勤”,他执着,用百折不挠的信念与理想,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东鹏的阵地上,带领东鹏从名不见经传、濒临倒闭的一个陶瓷厂发展成当之无愧的领军品牌,独自承受着常人不可理解的压力与担当。“枪打出头鸟”,这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总是冲在最前线,步步惊心。不断创新、不断被模仿而又周而复始地创新,这不仅需要敢于突破的勇气,更难得的是胸怀天下的王者风范。
 
 
    来源:华夏陶瓷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