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中评两会专访:曾智明谈香港的角色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3 月 3 日 16 时 52 分 28 秒  
来源: 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8-2-28 0:14:51


曾智明(中评社 高映竹摄)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臧涵)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曾智明先生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已经40年,对内地初期的发展,港澳地区发挥了积极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港澳同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与此同时,香港、澳门和港澳厂商也从中受惠于内地的改革开放。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营商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在国家新时代发展过程当中,香港最具优势的应该还是担任“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因此,在国家未来的整个大发展中,香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这一特色。在未来发展中,香港要背靠祖国,才能实现持续繁荣发展。 

  以下为专访全文: 

  1.十九大报告提出“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令很多的香港同胞受到鼓舞。请问您如何看待香港居民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问题? 

  曾智明:我们一直要求港澳同胞得到“国民待遇”,也叫“同等待遇”。回归以前,当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很多港澳同胞在国内经商的时候,因为货币问题,港澳投资还是被当成外资,因为这是来自“境外”的资金。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政策的推出都是逐步完善的,过去国家为吸引外资推出了一些特殊政策。现在改革开放已经逾40年了,内地经营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香港回归亦已经20年了,港澳同胞正在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更加积极地参与内地的建设和发展,港资澳资与内资已融为一体,当年的一些“特殊政策”已过时和失去积极意义。现时,我们更希望且更需要的是被视为“国民”,在所有的领域中得到的是“国民待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家都说既然香港已经回归20年了,我们都认为是香港跟澳门永远都是国家的一部分,那为什么来自港澳得投资还被称作是境外投资呢? 

  如今很多香港青年人或是一些商人,他们愿意到国内去发展,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他们往往会碰上一些问题,相比于内地其他企业来说,会有更多地条款约束。港澳企业另一个说法叫“外企”、非公有制企业,属于民企,那若属于民企的话,为什么我们跟内地的民企得到的待遇却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提出“同等待遇”的问题,非常及时。之前我也做了很多调研,从香港的各方面团体都听取了很多意见,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好的事,因为真正要让香港人的人心回归,必须让香港与内地“看齐”——“国民待遇”。 

  内地与香港的链接其实有很多,只是很多香港人不了解,因为在一国两制之下,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与想法跟内地有差异,这是无可避免的。当他们到内地去发展的时候,往往会使用香港的一些所谓的“国际惯例”。香港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内地与香港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那什么叫“国际惯例”?他们只是用香港的法律法制,用他们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在内地经商的问题,所以才碰到了很多问题。 

  我碰到过很多朋友,他们问的问题很奇怪,他说我在香港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在内地我不能这样子做。要知道,各处乡村各处例。你不能说你在香港可以这样做,你去的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可以那么做。其实,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它们也会不允许你这样做。所以,同样的,香港人进入内地以后应该多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法制与规定。按照这个原则,若一些内地人士所拥有的待遇,放在香港人士身上却不能得到同样对待,这是不利于两地融合发展的。 

  我们所说的一国两制,我的理解是:在香港,按香港的法例行事,进入内地去,就应该按照内地的规矩去做。我想强调的是:香港回归祖国了,香港人也是中国人,在内地应该享受跟内地居民一样的共同待遇。 

  2.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您认为,香港应如何以自身的独特所长,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乘着国家继续全方位改革开放这个机遇,亦趁着他们在国际上全面接轨,话语权不断提升,并且由此而引致的国际经济政治大格局的转变下,如何进一步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 

  曾智明: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内地初期的改革开放无疑港澳同胞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在广东珠三角这一片,有了很多港澳同胞的支持与帮助,这个地区才得以高速发展。当然与此同时,港澳同胞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优惠与好处,当时劳工便宜很多,大家就把属于密集型劳动的生产工厂转移到珠三角,进而进一步转移到内地去,可以说双方都有好处。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营商环境也在发生巨变。而香港在新时代发展过程当中,最具优势的,应该还是我们当时一直都在做的、梁振英副主席总结出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因此,在国家未来的整个大发展中,香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这一特色。香港从一个小渔村经过百年一步步发展起来,包括轻工业、房地产等都发展得不错,但是到今天为止,对于香港最有利就是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些方面香港有很多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士。在国家走出去引进来的时候,很多国家包括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们对于中国的法律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了解对香港,与香港更加容易沟通。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金融市场,帮助一些内地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香港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 

  如今,我们国家正在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包括十九大所提到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这些发展给了香港很多机会。但是对于香港来说,不能只关注国家给予我什么东西,我们应该从十九大新的规划当中,从这个宏伟蓝图中,自己去找寻自己的定位,多想一点香港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也就是香港的优势,这一点我认为是重要的。 

  3.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我国还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您看来,香港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有哪些新变化? 

  曾智明:我认为香港是一步一步才走到现在的,但是比较可惜的是国家虽然发展了,但是很多香港人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全面了解和认识。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一国两制是一个新事物,同属一国内两地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对于祖国的一些发展,很多香港人并未有真正全面地去了解,或者讲他们也没有把握机会去了解。香港有700多万人,到今天为止,还有一百多万人是没有拿港澳通行证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百多万人没有回到过内地。 

  现在香港主要由以下几类人组成:本身生活在香港的人,生活在国外的人,在国外读书后回到香港的人,在内地发展的人。我希望说,这些人可以去了解下国家的发展,因为国家的整个发展给香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说到国民待遇,以前国家提供了很多优惠给港澳同胞,这一些是外国人享受不到的。 

  现在香港整个环境已经转变了,香港有很多青年毕业以后出来社会工作,无法学以致用,他们大都比较仿徨和无奈,因为除了金融、保险等行业以外,好像很难找到其它的发展空间。因此我认为他们应该放眼祖国,去找寻更大的发展空间。 
   
  只有通过两地双方的了解,香港青年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出路,才会越来越好。 

  4.近年来,从沪港通到深港通,从港珠澳大桥到广深港高铁,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出台了很多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很多香港民众并没有太多的获得感甚至“无感”,您认为如何才能香港市民真正的了解中央惠港政策? 

  曾智明:媒体宣传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让香港人不要有顾虑,他们很多人是不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打一个比方,作为一个外国人,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人,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观念理解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看到相关媒体发布的关于一些国外政府官员的言论,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我们祖国的发展是不了解的,认为中国还是很落后的。很遗憾,他们大部分都还不是一般的普通市民而是国会议员。但是,香港人只要到内地旅游,或是工作了以后,他们就会完完全全改变对我们国家的认知。 

  我相信增加两地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在这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可以用很多方法、软性的去宣传介绍。实在点来说,现在内地环境变好了,去那里旅游很方便,应该很多香港人会愿意去的。所以,多增加两地之间接触的机会,比我们不断的硬性宣传效果来得好。多组织青年间互访团,让更多的香港青年了解内地。 

  对于华侨来说,当别人问你的根在什么地方的时候,他们会回答是华人、是中华民族。但是当我与一有些香港青年人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们你是哪里人,他们会说我是香港人我也中国人,但我接着问你的根在哪里,你祖籍在哪里,他们有时候就说不出来。因为这些香港青年家里的几代人一直生活在香港,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内地。但是对于自己祖籍的地方方言,像是潮州话、客家话、福建话等,他们通常会有了解,因为他们的父辈、爷爷奶奶那一辈都在使用这些语言。

  其实让这些香港青年有机会到自己的家乡去走走,看看我们祖国的好发展,明白我们祖国是怎么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个过程,这段历史,好遗憾在香港的教科书里并没有被提及,这需要这些青年们自己去了解。 

  5.您之前也从事过青年方面工作,您是如何看待香港青年未来发展的?今年您会围绕哪些方面做一些青年工作? 

  曾智明:说说我的感想,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让更多的香港青年人去了解内地了解国家。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香港青年人在生活当中的仿徨。我们的很多团体,做了很多青年工作,这些青年主要包括一些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一些专业人士,这些人都是比较容易去了解与接触内地的。但是还有很多生活在香港中下层的青年,他们如果大学没毕业,成绩不怎么好,就只能做技工,那他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接触到内地? 

  所以我只希望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香港青年人去接触和了解内地。我在香港创立了一个智库,专门研究一些香港民生问题,包括两地青年的问题。如何让香港青年融入到内地的生活中去?最简单的就是让香港与内地青年相互接触,通过了解内地青年的生活环境,通过他们在国内的就业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说的简单一点,这样做比较实在。因为青年人之间的交往沟通,他们互相会了解,你到国外也一样。让香港青年去了解内地的文化,了解内地的生活现在是什么样以前是怎么样的。 

  另外,我在国内也认识很多在国内念大学的香港学生,以及毕业以后在内地创业的一些香港青年,我们跟他们做过很多沟通,看看他们到底碰上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困难。 

  6.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跨行政区规划,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在未来一年,香港该如何突破体制的束缚,积极参与其中?如何鼓励更多的香港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香港青年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曾智明:这个其实也是我提案里的一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国家新一轮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与世界三大知名大湾区(东京、纽约、旧金山)相比,从经济容量到人力资源,粤港澳大湾区都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理念,就是在这个大湾区里可以相对很自由的发展,包括平等贸易、创业等,从这一点来看,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很多人才,香港具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我认为可以让更多的香港人包括青年人抓住这些机遇,真正了解大湾区的发展。而对于大湾区,确实会有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面对,需要解决。 

  打个比方,原有的世界三大湾区,它内部只有一种货币,而我们这个大湾区里面应该说有三种货币:人民币、港元与澳元(当然澳元比较不流通),到时候如果真正要融入大湾区,港澳企业怎么样才可以在内地发展?包括刚才说的那个“境外钱”的流通问题,这一点是我们要很好地解决的问题。 

  另外,香港可以继续巩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国家的所有钱进出,包括所有的经济收入,融资等,若都放在香港,那么香港就会有超出意外的发展。从目前大湾区发展角度来看,这是对香港最大的好处。这样两地也会慢慢融合成一体。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香港比较独特。为什么在香港一些青年会提倡本土派,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内地,他们主张香港独立,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在一个地方长大,他们说白了是没有一个叫“国”的观念。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就算一些欧洲、东南亚等一些小国,他们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但在香港,一百年来它是一个殖民地。以前因为我们国家积弱,把香港租给人家了,成了殖民地,后来又回归。但是这一百多年,香港一代一代人走过来,他们是接受的是殖民教育,所以他们很多对国家的发展并不了解,这可以理解。现在我们要通过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接触与了解国家今天的发展。我们国家其实有很多福利的,对于国民的保障也远远比其他很多国家都要好,遗憾的是这些他们都不了解与不知道。 

  但与此同时,香港不可能变得跟大陆一样,由于它本身是低税率社会。回归20年,香港政府已为民众设立的福利已经比港英殖民政府时代多了很多了。 

  刚才一直说的香港市民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家的新发展没有太多的获得感,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事情与自己没有直接关联,要解决这些,需要我们民间和特区政府去做一些工作。 

  7.我们注意到香港社会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少数人对我国国名、国旗、国歌表达出十分不尊重、甚至非常不礼貌的言行,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曾智明:香港是个比较复杂的地方。很多人只是以自己的标准在衡量一些事情,以为这就是“民主”。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人当家作主,社会正在逐步走向民主的。民主、自由、法治,这三样东西需要好好的拿捏。民主是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但是不能说你爱听的就是民主,你的民主不能影响到我的民主。民主最基本的,比方说十个人如果谈不妥,达不成协议的,举手表决,看谁占多数这是叫民主。那自由是在一个法治的控制范围内,你有自己的自由,但是你不能影响到我的自由,这一点必须得很清楚的让香港市民理解。现在你看到香港有一些青年人,受到不良信息诱惑,有的甚至是受外国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操纵,反中乱港。要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乱了香港他们得到什么好处?而民众又会得到什么? 

  在立法会,包括很多地方,个别人打着为了香港市民的旗号,其实所做的一些事情是把整个香港社会的经济发展,把香港特区政府拖垮,以至包括一些香港市民的福利,涉及教育等各方面的经费等社会福利于不顾,让社会、市民蒙受损失。香港如果老是处在这么一个过程,这样一种状态中,那么香港只会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一步步走下坡。其实这几年已经证明了,我们也看得很清楚,包括我们的高铁、港珠澳大桥,因为立法会的某些人一拖再拖,成本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要达成共识,坚守法治精神,守护《基本法》。 

  8.香港各界对于全国人大涉香港事务的立法工作普遍持支持态度,但是也有小部分人颇有微词,包括国歌法立法纳入附件三、高铁“一地两检”合作安排等,请问您如何看? 

  曾智明:其实很多法律我认为你该立的就应该立法,有《宪法》有《基本法》,我们只要按照法律程序定下来的东西,你就必须得遵守。很简单的,道路行驶限速,有些地方限速100公里,你超了就需要受罚,你能说“我认为这个不合理”?超速罚款的规定是按照法律,大家研究出来保护大家安全的,所以这个问题无需讨论。至于有人说“不站起不代表不尊重国歌,不唱国歌不代表不爱国”,这是他们个人对“爱国”行为准则看法不同。重要的是,你去到别的国家,你难道就可以违反这个国家的法则吗?不可以。道理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在我们自己的一国两制之下的香港,你可以违反这个原则? 

  9.您对此前香港浸会大学普通话事件如何看? 

  曾智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好的,但是不能说有人以学生身份出言起行就可以不用负责任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背景与发展情况不一样,他们接触的、所学的、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他们对这种事情的理解,是不对的。学校教导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就是一个基本的道德教育,对人的尊重的教育,他应该懂。这个连小学生都懂,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哪有人说从小不需要尊重父母的,不尊重教授、校长的? 

  按照这个基本的原则来说,浸会大学这个事情,后来那位学生他反省了,这是个好事,但还要观察他到底是不是在压力之下违心作出的、还是他是真心的反省,要真正理解自己这个行为是有错的才行。但毕竟是青年人,要给他机会。所以我认为陈校长做得很好。但是,当时其他几个学校的学生为了支持这位学生,在学校的民主墙上骂校长,这是非常不对的。青年有时候比较冲动,要让他们去看清这个事的事实,这种事情如果你用法律或者是社会的一些道德去批判他,我认为没必要。更重要的是把这个问题拿过去问问这些青年人们,我当时就提出了我们可以还有开一个简单的论坛,你不要找教授,也不要找社会知名人士,而是去请一些中小学生,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问问他们到底这种行为是对还是不对的。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接受“只要你不喜欢东西,你就可以随便骂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社会共识这是不可以的,他们就会通过学习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但是年轻人很多时候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错误的,所以要让他明白。处理这事件,不是处分就能解决问题,处分如果做的不好,只会把一些青年推向更反叛的一面。 

  10.您是如何看待就是两地融合发展前景的? 

  曾智明: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现在许多的国家元首,像是美国、英国、韩国等,都带着他们自己的企业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双方的贸易,他们都想把产品卖到我们国家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当然还有一些贫困悬殊的问题,这是地缘的问题,这是社会进步初期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 

  30年前,只要日本人到哪一个地方买哪一个品牌的奢侈品,这个品牌就起来了。今天只要中国人去哪一个国家买什么东西,这个品牌就起来了。内地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香港人应该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们没理由做的比别的国家的人还差。 

  11.今年两会您会带来什么提案?为什么? 

  曾智明:今年的提案主要还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怎么样让香港青年融入到大港湾区去。另外,关于国民待遇问题,前几年我在全国政协提案中已提出过,希望国家可以给香港人一个与内地居民同样的“居民身份证”。虽然现在国家已经给了香港同胞很多优惠政策,但是有很多现实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坐高铁可以网上买票,国家是允许香港人也可以上网买的,但是因为在买票系统上,国内的身份证号码跟香港的回乡证号码格式不一样,所以你根本没法输入进入。你没法把这个号码填进去,系统就没有通过网上买高铁票。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可以让香港人拿一个类似内地的身份证,特别是如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拿一个内地身份证的话,那这里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给港澳同胞一个“居民身份证”,国民待遇随之而来。给港澳同胞一个“居民身份证”,更有利于港澳“人心回归”。这些我在过去的提案中都有详尽的论述。 

  第三个关注的点就是关于一些香港企业在内地的税务政策。因为国家不断在改善,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给予这些香港企业一些更合理的企业税收,因为境外的企业税收挺高的,如果你要鼓励香港企业进入大湾区,应该把这个税收变得跟国内的企业一模一样。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