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从贫困中奋起——母亲对曾宪梓的影响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25 日 13 时 12 分 7 秒  
来源: 家庭教育导报 西彦   2010-11-9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早已深入人心,而作为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更是为人们所仰慕。在他身上,集有香港事务顾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广州中山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政治学博士等各种荣誉。但很少有人知道,曾宪梓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是他的母亲,一个坚强、能干、善良、严格的母亲,一直陪伴着他,同甘共苦,培育他从贫困中奋起。

  (一)

    曾宪梓的父母亲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全家生活在一个位于粤东群山之中偏僻的小山村,由于操劳过度,曾宪梓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蓝优妹甚至还没来得及擦干眼泪,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头上插着哀悼她亡夫的小白绒花,早早出门给人帮工,从此开始“里里外外一把手”的操劳。

    客家妇女大多具有贤惠、勤俭、贞节、自尊的优良品德,蓝优妹更是其中的典型。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她没有改嫁,而是咬紧牙关,开始精打细算,凡事从长计议。她知道,只有拼命干下去,才会出活路,苦日子才能熬出头。

    当时的曾家,只有几分薄田,青黄不接时,一家大小只能靠旱地里的番薯充饥,生活完全没有来源。为了活下去,蓝优妹不得不外出去做男人才做的挑石灰、挑盐等重活。

    蓝优妹很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让孩子亲自参加劳动,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体质,更能让孩子获得一些劳动技巧和精神财富,一生受益无穷。

    曾宪梓很小就学会做饭,才五六岁,已经能够做各种杂粮煮成的稀饭。辛苦劳作的母亲放工回来后,他就兴高采烈地盛上一碗,端在母亲面前,等着母亲享用。在母亲的督促和影响下,小宪梓非常勤奋。

    从外表看来,曾宪梓黑黑粗粗的,但实际上,他却十分心灵手巧,只要是他认为该学的东西,一学就会。没有网,他自己织;没有线,他自己搓;养鸡,自己做鸡笼;养猪,自己搭猪栏;扁担、箩筐等杂物都是自己做;在乡下,没有煤烧,小宪梓就用竹子做成竹扒,将落在地上的松毛和松球扒来烧。时时刻刻,他都在劳动中享受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正是劳动,练就了他一双勤劳灵巧的大手,后来也正是这双手,缝制出一条条做工别致的领带,奠定了事业的基础。

    蓝优妹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但她无论什么样的农活,而且无论是男人干的,还是女人干的,她全都会干,并且干得十分漂亮。在乡下,有种被客家人称之为“搭杆鹏”的农活,必须先打下四个木头柱子,上边架起木头,再在上面一层一层地堆满专门为牛储存的稻草。这种农活,一般的客家男人都不大愿意去干,因为要冒被摔伤的危险,而胆大心细、心灵手巧的蓝优妹却干得非常好。小宪梓在一旁钦佩地看着母亲,自豪地对村里人说:“我妈妈会教我,我也跟我妈妈学,我长大了也会很有本事。”

  (二)

    香港的《东周刊》杂志,曾经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领带大王曾宪梓,生活以简朴见称,平日吃的是青菜、白饭,即使请客,消费也以四千元为限。”一个拥有市值四十亿元企业的富人,生活如此简朴、节约,也许会让人匪夷所思,可是对于吃番薯粥长大、尝透饥寒交迫滋味的曾宪梓,这种不为常人所能理解的节衣省食的习惯,已经成为他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小时候,母亲为了节省口粮,精心计算番薯粥里该放多少米;忘不了母亲熬夜挑灯,将哥哥的旧衣改制成自己的衣衫;更忘不了母亲时常对自己说的话:“细狗(小宪梓的小名)哇,过日子要细心打算,不能顾了今天,忘了明天,不管什么时候,节省都是我们的本份哟。”

    曾宪梓把母亲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蓝优妹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裂口,再赤脚下田的时候,痛得钻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大,于是就决定用针线来缝合它。于是,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线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也疼得眼泪直流,蓝优妹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

    有一年,大旱得厉害,田里极需及时灌水,蓝优妹好不容易向别家借了一架水车,可是讲好只能用一个早上,所以尽管不忍心,她还是将正在睡梦中的两个儿子叫起来帮忙:“大狗,细狗,天已经亮了该起床了,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凉凉爽爽做事啊。”于是,兄弟俩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哈欠连天,开始迷迷糊糊地踩着水车的踏板车水。就在母子三人将四亩水田车满水时,小宪梓觉察出来了,抬头看到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恍然大悟,高声对母亲说:“好哇,妈妈骗入,天还没亮。”蓝优妹听了,充满怜爱地笑起来。宪梓兄弟俩非常理解妈妈的苦心,想想妈妈的“诡计”,再望望月亮,不禁一起大笑起来。在笑声里,他们觉得这点苦算什么,和妈妈一起劳动,一起与苦难作斗争,才是件快乐的事。

  (三)

    穷苦人家的日子过得太痛苦太艰难了,小宪梓不止一次对母亲说:“我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的钱,要给妈妈买新衣服,新鞋子。”到今天,曾宪梓想起当初的誓言,仍深有感触:“从母亲带着我们的艰苦生活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深深感受到穷苦人家不可言传的那种疾苦,我心里面便有一股强烈的志气,那就是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一定要改变这种贫穷的生活。”

    高中毕业后,曾宪梓因各种原因未能考上大学,蓝优妹为此哭了许久,但她没有过多责怪孩子,而是对他说:“细狗,做事不怕失败,就怕三心二意,认准了的事就要好好去做。”

    在彷徨近一年之后,曾宪梓终于认定自己的目标仍是上大学,于是他辞掉了工作,经过努力,终于考上中山大学。蓝优妹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得热泪盈眶。

    与我们今天的许多家长认定“读大学”是孩子的惟一出路有所不同,蓝优妹尊重孩子的选择,她只灌输一条真理给孩子,就是做事要认准目标,并为之勇往直前。

  (四)

    蓝优妹在管教自己的儿子方面,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别地方:那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她从不袒护自己的儿子,只要是儿子与人家发生了争执,不管自己的儿子对不对,她首先会教训自己的儿子。虽然她心里明白,这样做对儿子不公平,但她觉得自己实在找不到一种比这样处理更好的办法。对此,曾宪梓长大后深情地说:“这是我妈妈特别聪明的地方,她既不会袒护自己的孩子,也不会责怪人家替自己的孩子辩护,这样我们家孤儿寡母的日子才比较容易过,妈妈也因此在村里威望很高。”

    曾宪梓在创业之初,是一个人带着自己做的领带去兜售生意的。有一次,曾宪梓由于日夜劳动,一时变得不修边幅,冒昧地冲进一家正在做生意的洋服店,结果被老板痛斥出门。曾宪梓在伤心痛苦之际,没有退却,而是在第二天打扮整齐,亲自端上咖啡上门道歉请教。老板为这个大度、好学的青年所感动,并与他成为好朋友。曾宪梓的宽容、厚道、好学得到了许多商场上的朋友甚至是对手的赏识,这不仅使他的生意不断发展扩大,而且也使他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蓝优妹不仅教育孩子宽容待人,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还不忘让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帮助别人。小宪梓是个捉黄鳝的好手,每当春天插秧季节,他就马不停蹄地钓黄鳝,家里的大水缸养满了一水缸的黄鳝。小宪梓自己是不吃黄鳝的,但母亲喜欢吃。母亲吃的时候,小宪梓一旁看着,满心喜悦。蓝优妹看着这么多黄鳝,就让小宪梓送给村里照顾过他们家的人。小宪梓听了有些不乐意。蓝优妹便告诉他,做人是要知恩图报的,一个会关心帮助别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小宪梓听了,就一家一家地送黄鳝去了。

    母亲对曾宪梓的教育和给予他的爱,使得曾宪梓自己也成为一个真诚对待生活和朋友的人。母亲教会了曾宪梓去爱每一个人,而曾宪梓也因此获得了众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