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会长访谈:永远爱国爱港爱乡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9 日 10 时 36 分 31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2009-9-28
    “不是大商会,但在香港很重要”

    记:曾会长,香港嘉应商会是一个具有90多年创会历史的工商团体组织。在香港众多商会中,嘉应商会的地位如何?

    曾:香港嘉应商会历史悠久,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可以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商会之一,迄今已经历了九十多个春秋。

    我们嘉应人,根在梅州,立足香江,艰苦创业,团结互助,先贤们在九十多年前创建商会,在历届会长和一众执事乡贤主持下,从当年只有三四十家商会会员开始,至今已有超过一千五百名会员了,更广泛地联系着全港一百五十多万客家人士,致力于繁荣香港,热心家乡建设,会务蒸蒸日上,会誉日隆。

    嘉应商会在香港不是大商会,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商会。说不大,是因为在香港有比她还更具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商会;说重要,是因为嘉应商会在香港很有影响力,是一个爱国爱港爱乡的工商团体组织。多年来,商会不遗余力地为爱国爱港爱乡作出贡献,无论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中联办,对嘉应商会都是很重视、很支持的,也很注意倾听来自嘉应商会的声音。

    “爱国爱港爱乡,是商会优良传统”

    记:创会以来,嘉应商会形成了哪些好的精神和传统?

    曾:简单来说,就是“爱国、爱港、爱乡”这六个字;具体来说是秉承“推动乡亲合作,促进工商发展,维护会员权益,支持内地建设,关心家乡事业,联络客属情谊”的宗旨,为海内外经济合作特别是梅港交流起到桥梁和沟通作用。我想,不管谁任会长,也不管什么时候,先贤和前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是不会丢的,嘉应商会永远都是爱国爱港爱乡工商团体组织的一面旗帜。

    记:我们观察到,你接任会长以来,香港嘉应商会在凝聚梅州籍客商,推动爱国爱港爱乡方面表现活跃,能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曾: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在任期内做了一些事,但不能说我做得很好。回首嘉应商会走过的光辉岁月,在历届会长的带领和推动下,广大会员“身在香港、心系祖国”,爱国爱港爱乡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确实,老一辈的如我父亲、母亲,还有焕昌伯、宇新叔、国春叔等一大批人在担任商会领导期间,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没有他们打下的基础,不可能有嘉应商会今天的面貌。

    我是个后辈,对商会的事务也是边实践边学习。特别是宇新叔、振炎叔、锡昌兄等前辈都非常热心地给我帮助和指导,让我在发展会务过程中得到莫大的支持。我的父亲、母亲都担任过会长,现在我又连任会长,所以我没有理由辜负前辈们对自己的期望和重托,只有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发动会员资助贫困生上大学、举办春茗联谊会,通过社会事务部积极参与,支持香港立法会和区议会选举,通过工商部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通过青年部、妇女部与各妇青团体加强合作、交流。此外,还发动捐款赈灾,支持家乡建设,并全力支持配合梅州市委、市政府在港举办旅游农业商贸洽谈会、乡情通报会、客商大会等,做了一些工作,获得了广泛好评,这些都是各界人士无私支持下完成的,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商会将薪火相传,作出更大努力”

    记:作为连任两届的年轻会长,我注意到,你特别注重培养团结商会中的年轻客商。我想知道,您如何继往开来,把商会搞得更好?

    曾:商会的老化问题是普遍的问题,这不光是香港嘉应商会才有的。我们这一代人,受父辈的影响和中国文化的熏陶,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强,而且我们中不少人还会讲客家话,虽然讲得不好,但在沟通上没有障碍。但我们的下一代呢?他们对家乡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在淡化。这就有一个如何推动梅港两地青年交流的问题,也牵涉到华文教育、乡情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商会可以承担的,需要我们两地每一位爱国爱乡人士共同努力推动才能逐步解决。

    自担任会长以来,我个人比较注重团结和发挥在港梅州籍青年客商的作用。在发展年轻会员,培养年轻商会骨干,组织梅港两地青年交流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这方面远远不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天我们承前启后,在香港担当着更重要的角色,我们新一代在前辈们的带引下,将与时俱进,继续高举爱国、爱乡、爱港旗帜,为落实一国两制,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焕发商会青春而尽心尽力。今后,商会将更广泛地与澳门,台湾以及海内外的客属同胞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发扬客家人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携手并肩作出更大的努力。
    
    “天下客商”题字:曾宪梓

    总策划:李向阳 陈国章

    统筹:王赢杰

    协调:杨瑞春

    本版撰文:陈金和 李锦让

    执行编辑、版式:唐 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