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前中国首富的自救:战略家李河君欲回A股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11 月 23 日 12 时 3 分 54 秒  
来源: 和讯网   2018-11-7 21:10:14
    沉寂了许久的前中国首富李河君,随着一纸公告又再回到公众视野。

    11月6日下午,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控股)就公司股份私有化的提议,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收购规模约为548.7亿港元。

    提出私有化动议欲回A股的企业这两年有很多,其中得意的如360还得到了排队加塞处理,如愿后市值曾暴增6倍到了600亿美金,即使现在已比高峰时跌损过半,还是比在美股时市值高一倍有余。(顺便一提:前两天有声音说因为360暴跌,周鸿祎要爆仓失去360了,说这话的人洗洗睡吧,不要替教主操心,股价再跌一倍,周鸿祎也不会失去360。)

    欲知周鸿祎后事请继续关注花朵君,咱们今天继续说李河君。

    回A的估值优势太大,但是,这不是李河君回A的唯一诉求。

    请看如今的汉能薄膜——

    截至今天为止,汉能薄膜停牌已达1264天。股价3.91元。停牌的原因是港交所质询其关联交易,以及李河君“一手遮天”(占股97.57)

    当然,在李河君看来,这是“说出去能把你吓到”的某些势力做空汉能。


 

    而在汉能提出的私有化动议中,对股东开出的收购价格是每股不低于5港元,这高于港交所的相关规定50%之多。为回A扫清障碍迫切之心,一览无余。

    为何急欲回A?因为裤子上面都是泥,李河君太捉急。

    一、都是首富,同富不同命

    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刘永行刘永好兄弟、荣智健、丁磊、杨惠妍、黄光裕、梁稳根、宗庆后、李河君。

    这一串名字,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首富们,除了“二马一王”,名单里的其他人如刘氏兄弟、宗庆后等人也都是知名度极高的人物。

    唯独李河君,有点特殊。在“首富班”里,李河君是名气最小、最为低调的同学。

    行当也不一样,其他同学来自互联网、快消、房地产,唯独李河君,是做能源行业。

    而且其它的各位首富,今日依然风光无限,也是唯独李河君,自从当了首富就没安生过几天,江河日下,令人生悲。

    二、剑走偏锋的客家人

    2014年之前,河源这座偏隅广东省东北角的城市,最大的标签是“客家古都”,但是李河君当上中国首富之后,“李河君故乡”就成了河源的代名词,国内外记者纷沓而至,李河君所在的观塘村甚至成了观光旅游区,好不热闹。

    时间回到51年前,河源市东源县观塘乡一位老实巴交的个体户李可贤生下了他的第二个儿子 “李河君”。

    河源市位于东江中上游,京九铁路入粤的第一市,是我国唯一一个纯客家的地级市。客家人素以“低调沉稳”著称,但李河君却历来剑走偏锋。

    李河君在北京交通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个体户的家庭氛围沉浸下长大的李河君在大学期间首次展现了其“不安分”的本性。据称,大学期间的李河君曾号召并组织30多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大门口卖了3天胶卷,最终只挣了12块钱。

    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但是研究生还没毕业,1991年前后,李河君就从大学老师那里借来5万块,开始下海创业。李河君随后干过倒卖电子产品、玩具、矿泉水等等的生意,赔了个精光。

    带着十几位同学,折腾了3年之后,李河君后来终于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金,继而锁定了能源行业。

    都说是水成就了李河君。河源三面环水,李家老宅门前就是一口池塘。1994年底,李河君用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老家东江上的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开启了他传奇的水电生意。

    1994年,他正式创立汉能集团,投资的水电站也从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2003年,他决定以12亿元收购青海尼那水电站,成为当年最大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事件。

    三、世界最大民营水电站,日赚近百万

    李河君的人生巅峰,系因金安桥水电站,2015年后企业连遭困局苦苦撑持所凭借的,也是金安桥水电站。

    在李河君的回忆里,建金安桥水电站是一件“全中国人都笑话,觉得不可能”的事。

    从2002年到2011年,李河君历时八年多,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在恶劣的环境下,一锹土一锹土地建成了一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其装机规模比葛洲坝(600068,股吧)水电站还大10%。

    200亿投资中,有100亿是借贷,在建设期间,李河君备受质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钱不够。不过,投建金安桥水电站也充分体现了李河君“敢赌”的特性。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河君赌对了。他在水电站的布局,最后变成了“印钞机”,每天源源不断给李河君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收益。最高峰时金安桥水电站每天为他赚得近百万元。

    请注意,这是成本最低廉,最有持续性的现金流,至今也是汉能集团的核心资产。

    四、汉能薄膜:李河君的光伏梦

    李河君进入光伏业不是最早的,但却赶上了风口。并在风口后,迅速又赶上了退潮。

    2006年,李河君当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他发现很多企业家都在做光伏,研究了三四年之后,李河君继续了“不走平常路”的风格,选择光伏行业的非主流技术——薄膜。2010年,用着水电站提供的稳定收入,汉能正式开始做薄膜。

    从此,“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成为了李河君的口头禅以及他坚信的理念。认定了太阳能薄膜发电的前景后,李河君开始“疯狂”扩张。仅仅在2010 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汉能就签下8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总产能5GW,投资总额高达1311亿元。

    2011年,李河君将其薄膜发电业务(汉能薄膜发电)通过收购在港交所上市的铂阳太阳能实现借壳上市。此后四年,汉能薄膜太阳能的经营数据犹如火箭般蹿升。2011~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净利润分别达到7.2亿港元、13.2亿港元、20.2亿港元、33.1亿港元。

    2014年底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开始出现松动,悄然攀升。进入2015年,汉能的股价再度阶段性上涨,2个月时间从3港元/股涨到4港元/股,汉能的总市值当时已经超1500亿港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持有汉能控股97.57%、持有上市公司73%股权的李河君迎来了人生巅峰。

    2014年、2015年分别以134亿和255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两次蝉联《新财富》中国大陆首富;2015年以246亿美元个人财富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以33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披着首富光环的李河君意气风发。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张照片一度占据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当时首富排行榜刚刚出炉,李河君在人民大会堂外被数名记者包围,咧开嘴笑着,同时摆着右手,示意不接受采访,快步离开。照片定格的这一瞬间,也是李河君人生的顶点。



    ▲两会期间,当时的中国首富李河君被记者围堵

    然而成为首富的同时,危机已潜滋暗长。中国光伏产业在2013年已经有过剩迹象,到了2015年已是夕照,产业鼎盛时,汉能的规模是优势,产业走下坡时,一些原本被利润掩盖的问题就再也遮不住了。

    2015年5月20日,对于李河君的命运而言是个“分水岭”般的日子。当天,李河君为了参加北京的汉能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落成仪式,没有出席股东大会。李河君没有想到,坏消息会来得如此措不及防。

    汉能的股价当天经历大跌。短短半小时内,汉能的股价从开盘的7.35港元跌至3.91港元,跌幅高达47%,创造了当时沪港通股票的最大单日跌幅。当汉能紧急停牌时,公司的市值已经蒸发了1442亿港元。距离李河君走出人民大会堂不足三个月,李河君的财富当日就缩水千亿。

    在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在北京正式落成的活动上,李河君最后以一种面无表情的方式发表了演讲,随后一言不发地快步离开会场。这对于一向个性张扬的李河君来说,是极为少见的状况。

    汉能股价暴跌的背后,是外界对汉能薄膜发电的四个质疑:财报中高额的关联交易、李河君对汉能薄膜发电的持股比例过高、上市公司资金从何而来,以及汉能薄膜发电是否涉及股价操纵等。汉能薄膜发电财报显示,自2010年以来其合计实现148亿港元营收,几乎全部为向母公司汉能集团销售设备所得。

    五、李河君裤子上的泥点

    对此,李河君也有自己的解读,“关联交易是一个过程,之前大家不知道什么叫薄膜、移动能源,大股东扶持一下,就像父母扶持孩子成长。”、“关联交易目的是为了不关联交易,孩子长大了,父母就会让他面对风雨,但当他只有三五岁的时候不行。”

    事实上,李河君对于汉能的“5.20暴跌”一直耿耿于怀,多次跟媒体谈起,坚称是有人要做空汉能薄膜发电。在暴跌发生的一个月后,李河君对媒体记者颇为神秘地说,“我不能和你说是谁在做空汉能,但是如果别人也了解真相的话,会大吃一惊。”



    无论如何,李河君就这样从“首富”变成了“前首富”。

    而汉能薄膜发电暴跌只是李河君一连串厄运的开始。2015年5月20日那个黑色星期三,汉能薄膜发电因股价开盘后22分37秒内闪崩被迫停牌。当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联交所暂停汉能股票交易。

    随之而来的是,汉能薄膜资金出现问题。很快,汉能薄膜发电遭遇上市以来业绩首次亏损。同时,汉能薄膜被爆出大幅裁员、户用系统销售不佳等负面。

    2015年12月21日,李河君以每股均价仅0.18元人民币场外减持25亿股之后,关于汉能资金紧张的传闻甚嚣尘上,甚至“每天产生几十万现金流”的金安桥水电站也被传正在打包找买家。

    当然,下金蛋的鸡最终还是没有卖,然而2016年2月,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首次坦承,“现在的汉能的确资金紧张”、“过去我们步子迈得太大。”

    与此同时,在与香港证监会的交锋中,李河君也逐渐服软。2017年9月4日下午5时,香港法庭正式对外宣布了针对汉能薄膜发电五名董事的民事裁决,包括该公司前任董事长李河君以及现任董事赵岚、王同渤、徐征、王文静在内五位人士分别被取消3至8年的董事资格。作为汉能创始人的李河君被禁止8年内在香港出任公司董事。

    今年7月,汉能被爆强制员工购买债券。汉能集团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该产品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随后一段长达10多分钟的公司内部“公司定融产品的专题宣讲”推介会的录音被上传到网络。录音透露,李河君曾紧急从集团内部选择了9个人,对集团的54家单位,对关于营口的定融产品进行全集团专题介绍。会议主持人称,汉能已经做好5000人离职的准备。

    对于上述传闻,汉能官方也对外否认,“从未对员工提出强制性购买要求。”

    陷入停牌困局,股市的融资功能已经不存在,汉能的资金问题至此暴露无遗。

    但是“面子工程”还是做得很好。在逼迫员工买债传闻的前3个月,汉能集团耗资2100万元在汉能总部隆重举办了以“颠覆再创造 建筑新生态”为主题的汉能汉瓦2018系列发布会。

    等了三年复牌无果的汉能薄膜发电宣布了私有化,拟回归A股的消息。不过,花朵君注意到,在宣布该则消息的同一天,10月23日李河君接受了《财约你》的专访,对汉能的这一决定作出解释。

    他表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肯定给了他信心,其次,汉能薄膜业绩大增,正当其时,机会特别好,所以回归A股。

    然而,10月份以来,国内A股一度陷入“千股跌停”的惨况。当此之时宣布回归,这时机无论如何说不上好。而且李河君一贯以突破政策著称,他不是紧跟政策的许家印,要说奔着声援A股吧,似乎也不是。

    再者,目前A股就连IPO也处于事实上的暂停之中,市值超千亿的汉能想回A必然不是一两年能搞定的事。

    根据汉能薄膜发电对外披露的上半年业绩。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亿港元,同比增长615%,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近3000%。业绩惊人,但经营现金流却同比减少了37.20亿港元。与此同时,汉能薄膜发电应收款项大幅增长。2018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余额高达92.9亿港元。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已计入贸易应收款及合同资产总额为220.63亿港元,合同资产表面上激增了账面的收入,发生了交易但并没有及时收回现金。

    这份“华丽”的报表能否经得起A股门槛的考验,也有待时间证明。

    前路之困难先放在一边,汉能如果要完成私有化,必须拿出536亿港元的资金来执行私有化要约收购,这是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这笔钱从何而来,对于目前李河君以及汉能控股而言,也仍然存在疑问。

    按照李河君的风格,回A无疑又是一次“豪赌”。

    纵观李河君的人生,财富与成功更多是战略上的原因。李河君曾说,自己不会像马化腾等企业家那样,做自己的产品经理。他还曾在内部公开讲话中谈到“汉能是一流的战略,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执行”,为此经常组织公司开“执行力会议”弥补短板。

    不过,以目前汉能的处境,“战略家”李河君翻盘的机会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