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职业经理人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保健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美容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花卉园艺业 | 旅游酒店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及用品业 | 汽车销售与维修业 | 机械制造业 | 金属制品及机械加工业 | 电气及自控设备制造业 | 电子信息业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灯饰照明业 | 物资回收业 | 日用品业 | 工艺礼品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文化用品业 | 体育用品业 | 采矿及冶炼行业 | 纺织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建筑与装饰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批发零售业 | 运输物流业 | 律师业 | 会计师业 | 文化产业 | 生活服务业 | 教育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烟草产业 | 多种行业
怎样让我们的国企充满活力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0 月 7 日 9 时 53 分 34 秒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欧阳 方兴 孙潜彤 李巍   2005-2-28
    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人们不能忘记辽宁,更不能忘记沈阳防爆器械厂和厂长石永阶。1986年3月8日,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石永阶也因这“第一破”而成为名人。

    第一眼见到石永阶就有些诧异,这就是那个快80岁的老石头吗?除了头发全白,岁月、挫折几乎没有在石永阶身上留下什么明显印记。“你说我为啥要干?我觉得我还像50多岁,骑车子蹬蹬转,怎能服老?”

    “不过,上边宣布厂子破产那阵(指1986年)可给我打击得够戗,感觉像被判拉出去枪毙一样,老伴为这事眼睛都给憋瞎了。门也不敢出,整整两年呐,全家人上顿吃豆腐下顿吃豆腐。”

    总吃豆腐使老石“吃”出了灵感,“干嘛不做豆腐?”老石知道和他一样常吃豆腐的人收入都不多,善良的老石就把豆腐价格定在七毛五一块。老石头大豆腐卖火了。最红火时,老石头大豆腐还租了两处厂房生产呢。每天生产400板豆腐,成了沈阳皇姑区最大的豆腐坊。有职工四五十人,绝大多数都是原来的下岗人员。从1988年一直做到2004年,生意一直很好,“老石头大豆腐”也成了百姓心中名牌。老石头带领下岗工人致富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

    不过现在老石的豆腐坊又有愁事了,开发商瞄上这块地了,老早就说动迁,可也不给个令人满意的说法。

    起起伏伏话东药———艰难的探索

    1998年以来,在辽宁有这样一个口号:远学邯钢,近学陈钢。“陈钢”不是一家“钢”字号企业,而是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药)董事长、总经理。将一个人和一个全国工业典型并列起来,并要求大家学习,既说明陈钢的非同小可,也不乏东北人的幽默。

    陈钢之于东药,在职工眼里近乎有点“救星”的味道,尽管陈钢一再强调集体创造的力量。陈钢离开东药赴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正是东药由盈转亏的下坡路起点。待东药职工一致把陈钢“呼吁”回来的时候,东药就在当年发生了由亏转盈的逆转。直到目前,东药事业如日中天。奇不奇?

    陈钢本是东药的“坐地户”,从工人干副厂长,直至厂长,其间20余年奋斗,工人们了解他。陈钢为啥走?因为他不同意用行政手段组建企业集团的简单归堆做法。陈钢离开东药四年,东药由出现潜亏直跌到全行业倒数第二,1997年亏损的窟窿膨胀到1.8亿,亏得令人心痛心急。“不行的话,就按职工的意见‘海选’吧。”这回上边没有替东药直接做主。“海选”结果,陈钢无可争议地被请回来。

    “想陈钢、盼陈钢,陈钢来了有希望”,欢迎陈钢的职工们眼含热泪。可万没想到,陈钢上任改革的第一刀就是裁减人员,让4200名职工下岗。“想陈钢、盼陈钢,陈钢来了却下岗。”面对曾经那样打着标语欢迎自己的职工,陈钢也流泪了,“请相信我,东药长好长壮的那一天,我还请你们回来。”

    陈钢对记者说:“要让东药好起来没什么绝招。就一条,向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建立国有企业的内生机制。”在开发区工作,陈刚接触的都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他们的管理方法很了解,“我把这些企业的老板请到东药,给我们上课。”

    同这些企业比较,陈钢痛感国企的最大弊病就是缺乏创新,难留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撑,企业就形成不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东药大刀阔斧地改革分配制度,把科研技术人员每月收入一下提高到3500元,现在最高的突破万元。陈钢有个观点,工人创造财富是加法,科技人员是乘法。

    紧接着,陈钢又推出了降低采购成本,干部竞争上岗等十几项改革举措,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98年12月初,中央在大连召开国企改革座谈会,当时的国务院领导问陈钢,今年你能扭亏吗?陈刚说,年底见分晓。年底算下来,东药实现扭亏。1999年,实现利润5000多万。从此,东药成了国企扭亏的典型,国家经贸委在全国举行五次国企扭亏巡回报告会,陈钢作了五次报告。陈钢成了扭亏英雄。2000年,陈钢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现在的东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的利润都在亿元以上,过去沉淀的历史包袱也逐渐被化解。东药集团的vc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2%,而且完全是自己的知识产权。有十个产品的总产量在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前三位。东药的销售收入中,三分之一来自国外市场,年创汇达到1.5亿美元。东药已经成为一个外向型的国有企业。

    在谈到东药有无合资打算时,陈钢说:“对东药这样的外向型企业来说,合资的意义不大。国企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合资是合不出核心技术的。”陈钢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企是有希望的。

    采访陈钢之后,有很多问题在脑际萦绕:东药没有陈钢会怎样呢?国企成败,“一把手”有多大的因素?怎样培育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并使之安心建立企业的内生机制?国有企业掌门人在做出贡献创造巨大价值之后怎样平抑自己的收入预期?陈钢反对“企业家就是要钱”的说法,他认为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干事业的心愿。“大多数还是想干事的。”采访中我们得知,陈钢的年收入远没有集团内实行了MBO的分厂老板多,是几十万和几千万的悬殊。为了奖励1998年扭亏有功,沈阳市曾奖励他个人100万元,但陈钢没有拿。那么,是不是企业家的贡献就应视作自觉奉献呢?这些,企业家可以不想,政府不能视而不见。等企业家自己使劲想的时候,企业就危险了。

    对东药来说,陈钢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又有多少国有企业能够摊上陈钢这样的企业家呢?国有企业光靠等来一个“贤明”,他的成功几率又有多少?

    劳模走上新岗位———现实的选择

    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国企改革中最难办的就是如何解决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同时,还要妥善处理企业拖欠职工的内债。从沈阳的国企改革实践来看,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改革就能平稳推进。

    2005年2月21日,临近下班时间,我们赶到了铁西区工人村街道工北社区。这是国企职工的宿舍区。当我们提出要社区的同志给我们联系一家双下岗职工家庭时,没想到,接待我们的社区党支部书记薛春洁本身就是。

    薛春洁和她的爱人原来都是沈阳冶炼厂的职工,2002年8月2日,冶炼厂黄了,他们两口子同时失业。

    沈阳冶炼厂是我国特大型的综合冶炼企业,厂区内的三根高百米的大烟囱被视为沈阳装备工业的象征。由于污染严重,于2002年破产。这家有一万多名职工的企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过去一说是冶炼厂的,人家可羡慕了,工资也高。”现在说起来,薛春洁还很自豪。

    薛春洁是1976年返城进入冶炼厂的。在厂里一干就是26年。薛春洁说,她在厂里工作时还是车间的劳模,先进工作者也没落下,还是班长呢。开朗健谈的薛春洁今年51岁,从谈话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她有失业的经历。

    “人家都说我的命好,在姐妹们当中,我家的日子现在算好的,我很满足。”

    薛春洁失业时,冶炼厂按照两年的工资总额一次性给了职工。薛春洁得到了2万元。同时,她的失业保险由企业按照每月223元的标准一次性交足两年的,合计5000多元。算下来,薛春洁夫妇获得的补偿是4.4万元。失业不久,他们都很快就业。薛春洁在社区就业,她爱人在工人村城管科当上了协勤员,她说,这是政府专给失业人员安排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只要你有就业要求,政府保证安排。而且在这种岗位工作的人,政府还给交三险。薛春洁的医疗保险就没上,只是上了养老保险,自己交。

    薛春洁说,现在她每月的工资是545元,爱人是400元,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口人花够了,挺满足了。

    “我家马上就要搬入新房子了。上午我又去看了,快装修好了。”这是失业后最让薛春洁高兴的事了。

    薛春洁一家三口原来住15平米的房子,厕所和厨房还是三家合用。老房子自来水上不去,总得从楼下拎水吃。做饭时厨房里抹不开身。上厕所得打伞,楼上漏水。

    “这次算一步到位了,按照政府的优惠价,我在铁西区工人新村买了一套70平米的,三室一厅。”薛春洁说,“这样的房子市场价要3000元一平米,卖给我们是2300元左右,政府照顾我们搭了不少钱哪。”

    买房子的钱是自己前些年攒的,冶炼厂的工资比较高,不够的亲戚还帮了点。

    这些年,沈阳市在城市拆迁中解决了不少职工的住房问题,铁西区的工人新村就是一个例子。

    记者从沈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2001年以来的四年时间里,沈阳市国企转换身份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约40万人。在改制中新增加失业人员8万人,解决这部分人的养老和失业保险大约人均2万元,由老企业土地置换费等扛起来。另外32万人是企业原来就有的下岗或者留在企业再就业中心的职工,这部分人员统一并轨进入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共计花了28个亿,钱是企业、国家、市政府各出三分之一。老企业还要承担其他的内债,欠职工的这部分钱企业要一步到位给清,不能付清的要和职工签订偿还协议,分期偿付,并且第一次偿付不得少于所欠总额的50%。

    市国资委主任刘永生告诉记者,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是第一位的,要开职工大会来研究决定。这一关过不去,下边的程序免谈。

    在年初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去年,沈阳市有131万从业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175.4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11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全市享受低保的有16.3万人;最低工资标准也由原来到320元上调到4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205元提高到220元;政府将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比例由23.5%降低到20%,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3.5亿元;还将企业退休职工统筹项目外的49元,全部纳入统筹项目内发放,这又可为企业每年减轻负担4个亿;全年开发了就业岗位15.2万个,培训下岗职工8.6万人次,对“4050”下岗人员,保证安排公益性岗位。去年,沈阳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7%。沈阳市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逐步走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为沈阳市的国企改制和破产提供了支撑。从长远来看,它还将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最困难的日子已过去———振兴的希望

    在沈阳采访,只要你到装备制造企业采访,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给你说出若干个“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来。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历史就是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这些企业昔日是何等的辉煌,今天你还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来:高大的厂房、巨大的工装设备,有些产品大到了只能缩小多少倍才能观其全貌。这就是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倒有几分像欧洲的城堡,恢宏而悠久之中还折射出些许的凋敝。

    在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和论证之后,沈阳终于发现了它的价值,并下定决心走工业立市之路,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这也是沈阳未来工业经济的特色,甚至可能成为经济的特色。

    那么,它的振兴战术应该如何制定呢?

    重大装备由单台生产转向成套、甚至交钥匙工程。重型机械集团、矿山机械集团、鼓风机集团等都可以尝试。由单机到成套,再由成套到交钥匙,附加值不是简单的相加。重大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批量小,市场窄。你可以将管理做到极致,也能在技术上超越世界巨头,甚至垄断国内市场,可是,销售收入就这么大,十几个亿,几十个亿,百亿也就到头了。如果不尽早去世界上攻城略地,你就是成了寡头也只是稀有的弱者。沈鼓集团和重型集团,早已在国内市场上和世界巨头屡屡过招,而且是得手多于失手。反过来想一想,我们获胜的核心优势在哪里?如果到了这些世界巨人的家门口一比高低,我们行吗?可能答案是否定的。要是永远不图,又谈何胜败。恐怕,最终连谈的资格都会丧失殆尽。“走出去”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特征还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必定是多元化经营。这些年打到我们家门前的世界巨头们哪个不是如此。

    沈阳的国企改革走在了前头,陈政高市长判断得准确:沈阳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国企的历史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沈阳可以轻装上阵。对身处沈阳的企业来说,这几年,政府已经把包袱卸得差不多了,企业围墙外的事情,该政府做的也做了不少,而且还在继续做。剩下的就是企业自家院内的事了。如何做好院里的事,沈阳有典型,可以看看东药,也可以去刚刚脱胎的特变电工学习。说句大话,他们对企业本质理解可能深一些,他们对管理的操作可能更艺术些,他们已经使出来的招数谁都会,关键是如何不断地变换招数,这一点要难学一些。后者的难,取决于前两者的差距。

    沈阳市提出的打造“三个20百亿项目”就是政府工业立市战略的一个战术。其中打造20家产出过百亿的企业,就包括了装备制造企业,这是做到做强存量。这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背景下的小背景,机遇难求,不容错过。

    对企业是战略,对政府就是战术。

    ……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喜的开局

    记者在辽宁采访时,正值当地“两会”尾声。来自会议的消息令人振奋:辽宁工业发展创二十年最高纪录,今年1月份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2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辽宁国企改革十几年风雨艰辛,更经历了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深化的过程。虽然如期实现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但制约国企改革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解决。仿佛一场及时雨,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的实施振兴老工业战略的重大决策,为辽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不仅引起全社会对辽宁国企的关注,也得到了国家项目和资金等政策的扶持。去年52个首批国债项目给辽宁国企带来了蓬勃朝气。目前一些项目已形成了很好的效益,如沈阳机床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提速火车总装生产线和关键部件工艺线的项目,已经完成了10条火车基础工艺线等建设内容;一批新项目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备受瞩目的“两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对工业拉动作用继续增强,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24%,增长61.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6%;原材料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49%,增长25.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9%。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97.8%。造船产量同比增长41%。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生铁产量同比增长25%,钢产量同比增长12.5%,钢材产量同比增长8.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更加快了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辽宁特钢集团与北满特钢跨区域重组;大连机床集团等2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中石油、东风汽车在辽宁的7户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以及9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109户企业破产关闭……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之举。与此同时,全省对55个行业的435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了清理,使工业发展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增长方式开始实现转变。

    振兴东北、打造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给辽宁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李江松摄

“第一破产厂长”石永阶带领下岗职工办起了豆腐厂,其产品“老石头大豆腐”成了百姓心中的名牌。                 
 


                                            本报记者孙潜彤摄

改革使国企“强筋健骨"。我国大型风机制造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改制后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5%。  
    

     
                                             本报记者孙潜彤摄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