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商研究 >> 客家商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 客家文化讲坛第六期:东南亚客家的“政商”之道
客商研究
客家商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 客家商人的爱国爱乡观念与行为 | 客家商人的经营管理之道 | 客家商人失败案例 | 与客家商人有关的法律案例 | 客家商人的家庭教育、二代与后代 | 客商与潮商、广府商人、闽南商人、苏商、浙商、鲁商、徽商、晋商的比较研究 | 客家商人研究综述
客家文化讲坛第六期:东南亚客家的“政商”之道
客家经济网   2013 年 4 月 14 日 12 时 41 分 20 秒  
来源: 南方网   2012-5-16 14:59:39
• 访谈预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之中,客家人至少有六百万以上。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历史上,客家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南亚政界、商界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客家人在东南亚国家700多年的奋斗史对于客家人的精神本质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其政商之道与客家精神有哪些联系?5月16日下午三点,本期客家文化讲坛将邀请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曹云华作客南方网,详论东南亚客家的政商之道,敬请关注!2012-05-15 13:31:28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南方网客都梅州频道——客家文化讲坛,本期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曹云华教授作客南方网。 本期讲坛的主题跳出国界,咱们来谈一下东南亚的客家。据我所知,东南亚客家人迁徙到在东南亚已经有超过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当中他们创造了许多奇迹,政界、商界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在这个历史进程当中,客家的精神文化对于客商群体的精神本质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学习到什么? 怀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请曹教授跳出国界,给我们讲一下东南亚客家人的发展历程。 曹教授,跟我们的网友们打声招呼吧。2012-05-16 14:59:39
• 曹云华:各位网友,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见面,跟大家谈一下海外的客家人,我一直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非常感谢南方网能邀请我来作客。2012-05-16 15:07:22
• 主持人:教授您也是客家人?2012-05-16 15:07:42
• 曹云华:是。我是梅州市平远县的,我家就是跟梅县交界。2012-05-16 15:07:57
• 主持人:曹教授作为客家人,他又研究客家,所以他的论述是具有权威性的论述。先请教授谈一下东南亚客家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2012-05-16 15:08:11
• 曹云华:大家知道,客家人的祖先是从中原迁移到南方来的,历史上有过好几次大的迁徙,有人说是4次,有人说是6次,我想不管是4次还是6次,到海外这次应该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先是到福建,然后到广东、江西,还有一部分到了广西,又有一批人去到四川,应该是明末清初有一批人去了四川。现在在四川成都附近有几个县都是讲客家话。 回过头来谈今天的主题,客家人到海外,是客家人南迁到了广东、福建定居下来,后来这些地方的人口快速地增长,我们的祖先又进一步地南移,一部分去到东南亚,还有一小部分人去了台湾,所以现在台湾也有客家人,台湾现在大概有400多万客家人。迁移到东南亚的有多少,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2012-05-16 15:08:49
• 主持人:据说至少有600万。2012-05-16 15:11:07
• 曹云华:我觉得远远不止。现在全球大概有四千万到五千万的海外华人,除了两岸四地以外的华人,还有华人后裔。海外华人有多少,有说是四千万,有说五千万,甚至更多的都有。2012-05-16 15:11:23
• 主持人:如果以四、五千万为基数的话,客家人大概有多少?2012-05-16 15:12:04
• 曹云华:海外华人中有70%大概在东南亚,大概是2800万到3000万的华侨华人,但这个数之中有多少客家人就值得推敲了。去海外的有闽南语系的,有广府话的(粤语),还有客家方言,还有潮汕语,大概是这四个方言。 如果平均分配的话,大概也有700万以上,而且客家人可能更多,因为东南亚国家中,客家人分布得比较集中的是在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有多少华人,也是个估计数,有人说1000万,有人说500万,有人说700万,看把什么样的华人算进去。如果算1000万的话,单是印尼就有500万左右的客家人,现在客家人较多的国家还有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我觉得东南亚地区客家人起码应该是800万以上。2012-05-16 15:12:19
• 主持人:有说法是客家人迁徙到东南亚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 2012-05-16 15:14:09
• 曹云华:严格来说没那么久。2012-05-16 15:14:31
• 主持人:那有多久?2012-05-16 15:14:44
• 曹云华:中国人到东南亚去,跟东南亚有来往那是很早的事。最早官方的往来有史籍记载,那是在三国时代,东吴当时有派使者去东南亚。后来朝代更替时,有许多前朝的官员避难到东南亚去。真正大规模迁徙东南亚应该是近代时期,大概是19世纪下半叶,离现在也有约200年左右的时间了。客家人大规模地迁徙到东南亚也就是最近100多年的时间。2012-05-16 15:15:14
• 主持人:从我们这边迁徙到东南亚去,他们带上这边的精神和文化,去到那边他们要落地生根,要生存发展,在这过程当中客家人身上那种精神文化对客家群体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意义呢?2012-05-16 15:15:41
• 曹云华: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我先把这几个方言的华人在东南亚奋斗的事做个比较。东南亚有三句话,说了三个方言群体的人在东南亚奋斗的过程。一句话是:客人开埠,广府人旺埠,潮人占埠。这里面也反映了三个方言群体的人的不同的特点。 “客人开埠”,客人往往比较有开创精神,比较敢于开拓。客家人这个族群的最大特点就是移民,移民的精神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拓,不断地去开创新的地方,以四海为家。不畏艰难去开创新的家园、新的事业,很具有开创精神。东南亚国家里面有很多城市,最早的创业者都是客家人,最早在那开埠的一定是客家人。2012-05-16 15:16:11
• 曹云华:我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现在的首都吉隆坡,它最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一个客家人叫叶亚来,他是惠州的客家人,他去那边最早是开锡矿的,那时候是个很重要的矿产,那时候锡制品是最流行的。那时候他带着一大帮客家人去那开矿,然后带动产业发展。马来西亚为纪念叶亚来,还写了很多叶亚来的书和叶亚来的传记,现在叶亚来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人供奉的一个神,每年还要祭祀他。这是客家人在吉隆坡开埠的一个历史。2012-05-16 15:20:39
• 曹云华:还有泰国南部有一个城市叫合艾,去那边最早的开埠人也是客家人,那个人姓谢,他承包了泰国的一个铁路,他在修铁路的过程中把铁路修到合艾的时候,在那边发展,后来开创了一个城市,那个城市也塑了一个像,纪念这位谢姓客家人。2012-05-16 15:21:35
• 曹云华:再往前追溯,客家人聚居较为集中的有西加里曼丹,加里曼丹岛那边有好几个国家——那个岛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岛,中国古籍中叫婆罗州岛,主要部分是印尼,印尼有4个省在那边,西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东加里曼丹,马来西亚有2个州在这个岛,我们去马来西亚旅游往往是去西马旅游,其实马来西亚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东马,一个是西马,东马有两个州,即沙巴州和沙捞越州,这两个州最漂亮,中国的游客,你们去旅游的话我建议去东马的这两个州,那里的海滩很漂亮。 在西加里曼丹,客家人最早在那边开发,了解华人历史的都知道,有一个梅县的客家人叫罗芳伯,他带了一批梅县的客家人在那里开矿,建立了一家很大的公司,叫兰芳公司,他自己任命为大唐客长,它这个公司也是开采锡矿的,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华人自治的组织,有自己的武装,还有自己的法庭。后来很多华人历史学家也在争论,罗芳伯建立的兰芳公司是个什么性质的华人组织呢,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海外华人最早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建立的独立的国家,也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是一个华人自治的组织。因为当时整个印度尼西亚,是由荷兰殖民统治者进行治理,当时叫荷属东印度,各个地方还有土王(即苏丹)的治理,当时的土王和荷兰的殖民统治者对这个地方治理得比较弱,所以当时有华人自治的空间,罗芳伯在那边最早是开矿,开始是他和他的兄弟们去,后来还有许多矿山的服务业,当时带动了几万人在那边就业,所以他就成立了一个兰芳公司,基本上是梅县人还有梅县周边的客家人。兰芳公司解散以后,这几万客家人后来慢慢地就流散到西加里曼丹各地,这批客家人绝大多数都是男人,那时,华人妇女极少,所以,这些客家人就与当地民族,主要是达雅族通婚,现在你看到的当地客家人后裔,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混血儿。2012-05-16 15:23:48
•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开拓精神就是客家人的一个精神特质。除了开拓精神之外,客家人还有一个精神特质,就是对于传统非常的固守,非常坚守自己的传统,在这一点上客家人迁徙到东南亚之后,在固守传统这一点上他们还有没有延续下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2012-05-16 15:29:49
• 曹云华:我觉得客家人在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也做过一些比较,就是说把客家人跟几大方言群体的人做个比较,哪个方言群体比较顽强地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呢,当然我这个比较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地做个分析。当然我也没有接触所有的东南亚国家,根据我的观察以及我接触到的信息,我觉得客家人跟几大方言群体比较而言,客家人更加执着、更加顽强地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变异与保持》,现在出了修订本,这个修订本在原来大陆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章,其中有一章专门谈到东南亚的客家人——《客家人的文化视野》。 2012-05-16 15:30:13
• 曹云华:我这本书也就是谈华人到东南亚以后,怎么样适应当地的文化,因为要在那边生存发展,也要学习当地的文化,适应当地的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移民,迁移到那边,又需要坚守自己传统的文化,把根留住,它有一个变异与保持的过程,到了异国他乡必须改变才能生存。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又想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祖祖辈辈留下的东西历代相传。这是个矛盾,怎么处理?我觉得一代一代的东南亚华人都在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就是变异与保持。一方面要变,一成不变是不可能在异国他乡生存和发展的,要适应当地的文化,要跟当地人打交道,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因为环境是变的,世界是变的。另一方面我说的不变就是文化的传承,你希望你的后人能够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一代一代相传下去。在这种矛盾的过程中,我觉得客家人更加顽强,更加能够执着地维护自己的文化。2012-05-16 15:32:25
• 主持人:到现在还是这样,东南亚的客家人到现在是否还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模式和思想文化呢?2012-05-16 15:33:05
• 曹云华:其实说实话,现在去到海外的华人,每个人心里上本身是很矛盾的,因为去到的毕竟是另外一个国家,面临的是另外一个生存环境,要把中国原来的那些东西一成不变地搬到外国去的话那是行不通的。怎么样处理这种关系呢,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理的方式,不同的方言群体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特点。 像东南亚华人,第一代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文化,不识字,第一代东南亚华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劳工,甚至像“卖猪崽”,就是在中国大陆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或者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中国没法生存下去的,当时东南亚又有这个需要,当时东南亚需要大量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农民,我们有许多华人当时是以卖猪崽的方式过去的,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文化。他们这些人怎么样保存自己的文化呢?一方面他们是办教育,他自己不认字,但希望下一代有文化。2012-05-16 15:33:21
• 主持人:所以爱读书也是客家人的一个精神。2012-05-16 15:34:12
• 曹云华:客家人在这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办教育,哪怕我一个字不识,但是我稍微有点钱了就要办学。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东南亚的华文教育是非常兴旺的,后来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这些国家逐步地对华文教育采取压制的手段,所以到上世纪70年代之后就慢慢萎缩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中旬,东南亚的华文教育是非常兴旺的,办了许多华文小学、中学,甚至有大学,即南洋大学,当年在新加坡,也就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当时是海外唯一一所以中文作为教学媒介语言的大学。当然还有很多传承中华文化的东西,比如建寺庙,还有各个地方供奉的神,比如闽南人供奉的妈祖客,家人有土地公,即大伯公,每个方言群体都有自己供奉的比较独特的神。道教是比较多元的,历史上比较正派的一些人都可以是华人供奉的神。建寺庙,供奉自己信奉的神,这些都是。另外还有一些华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用节日的方式传承我们的文化。 海外的华人最早那一代是没有文化的,他也没有大量的知识分子来培育自己的文化,在海外特别是在异国他乡也不允许,所以他们只能以这些比较粗浅的形式来传承中华文化。 2012-05-16 15:34:29
• 主持人:这个方式虽然粗浅……2012-05-16 15:38:44
• 主持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比较民俗的方式。2012-05-16 15:39:08
• 主持人:民俗的才是真实的。2012-05-16 15:39:25
• 曹云华:但这种文化还是比较浅层次的,深层次的可能是一些哲学、文学等,当然发展到后来,当东南亚出现了自己一批海外华人知识分子,也有了文学,也有了华人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也创造出了很多自己的小说和其他较高层次的华人文化精神产品。2012-05-16 15:39:38
• 主持人:就是因为当时有办教育的基础打下来之后,才会有第一批客家的知识分子出现。2012-05-16 15:40:16
• 曹云华:对。海外华人社会后来慢慢地培养了自己的知识分子,这个可能差不多要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20世纪初的时候,东南亚的华人知识分子很多也是从中国过去的,像孙中山先生也去过,最早去东南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帮人,他们当时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很多人都到了海外。后来是革命党人去了。再后来有一批知识分子,在中国受到不是很公平的待遇,或者是一些搞革命的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受到白色恐怖以后就到东南亚去了,早期的知识分子是从中国过去的。 他们那边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更多的是华文教育办了一段时间之后,涌现了自己的知识分子。也有许多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到欧美留学,学成后回到东南亚国家,他们成为受英文教育的知识分子。2012-05-16 15:40:43
• 主持人:东南亚的客家人跟现在中国本土的客家人有什么样的区别?2012-05-16 15:43:06
• 曹云华:早期的客家人在海外也有许多热心教育事业。2012-05-16 15:43:27
• 主持人:对,客家人都是比较崇文重教的。2012-05-16 15:43:54
• 曹云华:对。今年2月份我去了印尼,他们跟我讲上个世纪50、60年代,几乎雅加达的小学、中学老师都是客家人,那个时候的客家人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现在的老师普通话比较好。在东南亚地区,客家人当年比较多的是从事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当然早期的客家人是在橡胶园工作或者开矿等。2012-05-16 15:44:12
•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客家人去到东南亚之后,受到文化的冲击,他需要自己作出调整,适应异地的文化,我想问一下有什么样的异地文化对他本身的文化核心造成冲击呢?2012-05-16 15:44:35
• 曹云华:其实文化这个东西是相互影响的,华人到了东南亚,其实他也把很多中华文化也带到东南亚去了,也影响了东南亚。另一方面,东南亚的文化也影响了他们。而且这些东南亚华人、欧美华人又把这些文化带到广东福建等地,现在保存得比较好的建筑,都有东南亚的元素或者是欧美元素。 我这次去到印尼的西加里曼丹,印尼的一个省叫西加里曼丹省,我在那里考察了十几天,去了他们那的省会城市,叫坤甸,离坤甸一百公里的一个城市叫山口洋市,这个城市有20万人,华人占一半,在印尼的所有城市中华人人口最集中、占比最高的就是这个城市,这10万华人绝大部分都是客家人。这些客家人还不是梅州那一带的,他们是海陆丰那一带的,我们叫做“半山客”,他的客家是有点受潮州文化影响的,他们的语言的语调还比较硬一点,跟梅州的客家话还有点不同。山口洋市的市长,议会的会议长都是客家人。在山口洋市不会讲印尼话没关系,你只要会讲客家话就可以了,客家人在那边比较多。几大方言的群体人必须要学会客家话。老一辈的这些华人印尼语讲不好,主要是讲客家话。那个地方的客家话不完全是原来的海陆丰的客家话,他也掺杂了很多印尼语的东西。2012-05-16 15:44:59
• 主持人:您说第一代客家人在东南亚那边当过劳工,办过教育,后来又经商,我觉得现在客家人从商的比较多,而且大有作为的人也很多,他们的奋斗历程这样下来的话,到现在客家人是不是很多都是以从商从政比较多?2012-05-16 15:50:46
• 曹云华:其实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的职业主要是经商,做企业的比较多。从事那些专业的工作,比如当官,那是比较后期的事情。2012-05-16 15:51:25
• 主持人:从政是比较后期的事情?2012-05-16 15:51:47
• 曹云华:对,要从政的话得有一定的条件,比如这个华人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里去了才可能从政,比如泰国的华人从政,现在的总理英拉。2012-05-16 15:51:58
• 主持人:英拉也是客家人!2012-05-16 15:52:22
• 曹云华:她妈妈是客家人,爸爸是潮州人,她是他信最小的妹妹。客家人从政,像我刚才说的山口洋市,从市长到议会议长都是客家人。印尼的华人从政现在也逐渐增多了,1998年以前苏哈托是不允许华人参政的,因为华人那个时候被作为一个外来民族看待,是受歧视的,只能从事跟企业有关的工作,不能做专业,也不能去军队当官,也不能当公务员,更不能当大的政务官员。现在作为华人能够有资格参政的,前提是这个华人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中去了。2012-05-16 15:52:41
• 主持人:现在参政的客家人、华人越来越多之了,因为那么多年了,他们也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中,我还发现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客家人在东南亚那边的商会特别多,商务会馆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会馆?2012-05-16 15:54:23
• 曹云华:会馆最早的时候也是华人离乡背井到了海外以后,作为在异国他乡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组织或者说是依托。因为他在海外是无依无靠的,只能自己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组织,出去以后,把家人组织起来,后来一家人把一个村组织起来,都是以宗亲、姓氏为纽带,发展到后来就有会馆,有以方言作为纽带来组织会馆,也有以县、市、省、地域来组织会馆的,还有以姓为纽带来组织会馆的。这些会馆都是华人在海外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建立的组织。2012-05-16 15:54:44
• 曹云华:你刚才说的商会,那是专业的性质的了,跟宗亲会馆不同,宗亲会馆是以语言、血缘、地域为纽带的一个组织。商会往往是以行业为纽带,往往是以你所从事的行业为组织,比如做棕榈的,比如卖米的,每一个行业成立一个商会。在这些行业商会基础上然后又成立一个总会,然后再成立一个全国的总商会,这些都是在行业基础上做起来的。2012-05-16 15:55:17
• 主持人:商业的关系也好,宗亲的关系也好,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一个自治组织,是否体现了他们很团结的特点?2012-05-16 15:56:57
• 曹云华:两个方面吧,又团结又不团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一定要团结,在海外才能生存发展。另一方面,在海外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拼搏出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才能和本领,社团林立,很多团体,往往这些团体互相之间没有来往,所以我说又团结又不团结。现在海外的华人两个人、三个人就可以组织成一个社团,因为组织一个社团也很容易,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不像国内这么严格。2012-05-16 15:57:10
• 主持人:客家人在历史上、现实中都出现了不少红顶商人,比如张弼士,政商结合是客家商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客家人的"政商"之道,您怎么看?2012-05-16 15:57:42
• 曹云华:张弼士是个很典型的人,他先去了马来西亚,在槟城发家,后来他有钱了,但是有钱还没有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商人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以他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怎么办?用钱来买,给了清朝很多钱买一个官,封他一个海外的官,比如领事。2012-05-16 15:58:20
• 主持人:现在在印尼、马来西亚,那边的客家商人有多少是在政治上是有担任政治角色的?2012-05-16 15:59:21
• 曹云华:华人参与当地国家的政治生活才刚刚开始,还没有什么很优秀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已经开始涌现了。2012-05-16 15:59:46
• 主持人:比如英拉等,他们都会有家族企业,除了政治家之外还是一个商人,这一点上,他们的政商之道也会有一点显著的特点存在。2012-05-16 16:00:14
• 曹云华:东南亚的华人参政,特别是是泰国的华人参政,我把它总结成“商而优则仕”,我们通常说“学而优则仕”,事实上在泰国华人要从政的话一定要发大财,有财力基础后再从政,所以我说“商而优则仕”。在普选制国家要从政的话,一定要有钱做基础。像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很典型,你要从政得要有钱要有影响力。现在在泰国除了他信、英拉这些客家华人政治家以外,目前在马来西亚也有很多客家人从政的,印尼全国的国会议员也有18位华人,但这里面真正的客家人不多。印尼现在实行地方自治,除了中央实行选举以外,下面各省、县、市、村的首长都要民主选举,各级议会也要选举,根据我的研究,华人要在印尼的政治上取得比较大的成就的话,可能是在地方,刚才我说的山口洋市是个典型。2012-05-16 16:03:22
• 主持人:华人从政还不是比较普遍的现象。2012-05-16 16:04:03
• 曹云华:对,因为选举,要人投票嘛,华人在那绝对还是个少数。2012-05-16 16:04:17
• 主持人:从商有商道,那么客家人的商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2012-05-16 16:04:35
• 曹云华:东南亚客家做得最大的是姚美良,他是在东南亚发家的,在香港做得比较大的是曾宪梓,潮州的做得很大的也有很多,这些方言群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是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有冒险精神。我看到有些人总结客家人精神,其实有些精神也不完全是客家人特有的。严格说起来,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分支,很难说把客家人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分离出来。2012-05-16 16:04:53
•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了很多政商之道方面的情况,我们再把范围缩小一点,回到梅州来说,因为梅州是客都,目前梅州的世界客商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从去年开始客商大会就升格成省政府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这个会议每一届开它的反响都很大,对梅州当地的投资或者是发展也好都带来了正面的影响,您觉得世界客商大会从吸引海外投资这方面您怎么看?2012-05-16 16:10:10
• 曹云华:我觉得世界客商大会作为一个吸引全世界客家商人回来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客家人不管是在世界哪个角落,他们都会有对故土的眷恋,不忘本。2012-05-16 16:10:30
• 主持人:对,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精神之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不忘本也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精神。2012-05-16 16:10:48
• 曹云华:作为梅州,我觉得它今后的发展,不能只打这张牌,我觉得现在是个全球化时代,要吸引其他方言群体的人都来投资发展。梅州现在被划为海西经济区,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欢迎海外的人回来投资,那就不仅仅是客家了,还有许多大商人不是客家人,所以打好客家这张牌很重要,我也是从梅州出来的,我觉得梅州要发展的话,我们还是要跳出客家,要超越,要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要欢迎全世界的商人都来梅州投资创业,把梅州作为投资的热土,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梅州的投资环境。 据我了解,商人是在商言商,利润是他投资的一个主要的动机,资本是流动的,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不分方言群体。我总结很多有名的客家商人,他在早期往往都是出去投资,到珠三角,为什么不选择梅州呢,因为环境不配套,所以我觉得梅州打好客家这张牌的话更重要的是把投资环境搞好,使这个地方成为投资的热土,要欢迎四面八方的人来投资来创业。2012-05-16 16:11:07
• 主持人:我们刚才说到投资,下面我们来谈谈怎么培育梅州本地客商,因为梅州本地的商业企业都还有所欠缺,请教授您提一下建议。2012-05-16 16:11:51
• 曹云华:梅州本地商人不错,现在广东省卖的最贵的烟是梅州产的——五叶神,最贵的酒是长乐烧,广东最贵的烟、最贵的酒都是梅州产的。2012-05-16 16:12:07
• 主持人:如何将客家在海外创业的精神移植到梅州来,以此来培育更多更强大的客商或者企业,在客商文化上可做什么文章让梅州成为外地客家商企投资的热土?2012-05-16 16:12:33
• 曹云华:我接触过很多客家商人,都是比较文质彬彬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儒商吧,文化是他们一个前进的动力,他们很热衷于办教育。2012-05-16 16:12:50
• 主持人:梅州现在也在建设教育强市。2012-05-16 16:13:11
• 曹云华:对。2012-05-16 16:13:27
• 主持人:怎么样把那种精神通过教育来传承给下一代,这个很重要。2012-05-16 16:13:40
• 曹云华:对,我觉得今后做生意,更多的是要凭自己专业的知识、文化的底蕴。2012-05-16 16:14:06
• 主持人:此外还需要开拓、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单单有知识还是不够的。2012-05-16 16:14:22
• 曹云华:对,还是回到“客家人开埠”上,这个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要让它兴旺发达,还需要其他的文化,还需要有潮州人的精神,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多元化发展。 2012-05-16 16:14:39
•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有个网友问罗芳伯在东南亚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是个真正的国家还是一个比较有规模的社团?2012-05-16 16:16:06
• 曹云华:对,有人说是个独立的共和国,但是有很多历史学家——包括我在内,觉得应该不是个独立的共和国,应该是个华人的自治组织,独立的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和法庭,从这些来说它是具备了一个国家的模型了,因为原来它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其实它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说来说去,它是受殖民统治约束,它还要给当地缴税,这应该不是个独立的国家。2012-05-16 16:18:06
•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下面我做个小结。有人说客家人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固守传统,一个是开拓进取,这两方面会有矛盾,其实通过我们这几期的访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他们两个并不矛盾。从今天的访谈中,曹教授谈到海外的客家人到海外之后,他们会根据环境的改变对自己作出调整,把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再去开拓进取,所以这两者是完全没有矛盾的,这也是我们可以从海外客家人身上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最后我借用一位网友的留言做个结束语,客家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核心精神,如果整个中华民族都能够固守传统、胸怀世界、开拓进取,我们就不用担心文化侵略,不用担心固步自封,我们的国家就能够更快地强大起来。2012-05-16 16:16:32
• 曹云华:对,这位网友说得很好。2012-05-16 16:17:24
• 主持人: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谢谢曹教授。2012-05-16 16:17: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