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农家乐 乡村民宿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 |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存在问题 |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研究与政策
我国民宿业"京郊模式"浮出水面
客家经济网   2017 年 5 月 22 日 14 时 18 分 6 秒  
来源: 新华网 作者:钱春弦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   2017-5-21 17:22:59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钱春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同时也是京津冀结合部,京郊民宿业以乡村特色、民族风情、津冀共享而呈现出明显的“京郊模式”。
  2017中国民宿产业(京津冀)民宿发展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作为全国民宿发展的重要区域,来自京津冀和山西、陕西、上海、山东等地的民宿及相关领域200多人出席论坛,国家旅游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民宿代表共同发声,认为随着中国民宿发展政策环境改善,京郊民宿产业加快发展,与共享经济、众筹资本、品牌管理互推互动,京郊民宿业前景较好。
  北京市旅委提供的数据表明,旅游业作为北京市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北京有民族村227个,京郊旅游新业态约645家,特色节庆活动69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县2个,传统村落13个。据统计,京郊旅游收入达到552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0%,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从服务业态而言,这些民宿包括采摘篱园、桃杏梨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等,还有国际驿站等外国人投资经营的民居。围绕运河建的运河人家,围绕长城建的新关屯,西部山区的传统村落等民宿也迅速发展。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方泽华说,促进民宿为主要载体的京郊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是推北京旅游业纵深发展的引擎,也是服务首都功能疏解、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的必然要求。结合首都功能定位,民宿作为幸福产业、富民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发挥了保护历史文化传承载体的作用。北京市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制度、规范经营,以质量登记评定为抓手,纳入行业管理,并以标准复核为手段实行动态监测。最近北京市正在制订北京旅游管理条例,对民宿概念做出清晰界定,条例将于今年修改,年内颁布。在星级评定以外,将推出10个旅游业态,包括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等,在原有民宿基础之上,修订标准、形成特色,为北京旅游者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京郊民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均消费有待提高。京郊旅游消费只有100元左右,产品缺乏吸引力。在1.6万户经营者中,真正纳入星级的民宿户约占30%。商务度假、健康休闲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土地、资金、政策支持不够,民间投资信心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民宿业发展。
  首旅寒舍的常务副总经理张锡俭说,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出现了近2万个空心村,我国新型城镇化、旅游发展战略、特色小镇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等,都为民宿业发展提供平台。“我们计划4到5年内,全国打造300家首旅寒舍。发展计划的第一个区域就是京津冀,先打造40家。”
  近年来,民宿作为一种新兴住宿业态,区别于传统标准化酒店的独特住宿体验,受到旅游市场青睐和投资者热捧。各级各地政府对此纷纷出台政策、规范引导和扶持民宿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10月,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成立,标志着民宿拥有了自己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使独具区域、民族特色,不同于星级酒店模式的民宿成为住宿业发展新潮流。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内容之一,不仅满足了游客个性化需求,也成了当地村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渠道之一,受到游客欢迎,百姓推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