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农家乐 乡村民宿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 |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存在问题 |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研究与政策
夫妻俩逃离深圳回老家开农家乐 月收一两万
客家经济网   2016 年 5 月 22 日 23 时 27 分 16 秒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6-4-26 11:36:00

 

兰博一家三口在老家



深圳的夜景有别一样的美

 

兰博老家的农家乐生意不错


  本月19日,本报《卖掉深圳小两居 回乡买了四套房》一文引起全国读者的广泛关注。潇洒果断的房姐“小鱼儿”让人羡慕不已,但深圳到底走还是留?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他们可能没有小鱼儿那样的“丰厚积累”,收入不高,甚至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艰难”地漂在深圳,却又对它难舍难分。

  兰博携妻返乡经营农家乐,还在网上售卖土特产,而网店的主顾大部分是深圳人;网友“旧居中的钢琴2015”举家迁到西北一省会城市,然而8个月后,他又“折腾”回深圳;软件工程师李先生常常想着回去,但现在的自己再也难以适应和融入故乡了……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肖陆军

  回去:返乡开农家乐 他的生活还是“离不开”深圳

  2014年,兰博夫妇正式“逃离”深圳。2012年,一个偶然为他们回乡发展埋下了伏笔。兰博的家乡是湖南洞口县罗溪瑶族乡,那是湘西南一个山高水远的偏远乡村。

  2012年,回乡探亲的兰博发现当地游客越来越多,但吃饭的地方却很少,他建议父母将村屋改造成农家乐,招徕游客。“我们家是当地第一个开农家乐的,但是平常很少客人,只在黄金周和寒暑假客人才比较多。”

  2014年兰博带着妻子回到家乡,从父母手上将农家乐接手过来。兰博将家里的木房子重新装修。农家乐的食材都是当地山民散养的土鸡、水鸭、自家熏制的腊肉等,生意很快就有了口碑。

  兰博告诉记者,短短两年时间,当地农家乐规模已超过100家。“不敢说当地农家乐都是我带动起来的,但也带动了一大部分。”兰博和记者说。

  除了开农家乐,兰博和妻子还开了个网店,专门卖当地土特产,如今也经营不错。回乡以后,靠着努力经营,两口子的收入和深圳比,竟然差不了多少,每个月也能稳收一两万。回乡两年后,兰博有了信心,准备把在深圳打工的积蓄建一栋民宿。

  虽然回到了老家,兰博并没有远离深圳,他是“家在深圳”论坛的一名“骨灰粉”,回去后天天在论坛“晒幸福”,喜欢摄影的他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老家生活的点点滴滴,招来不少“羡慕嫉妒恨”。兰博一条“湖南乡下冲里菜 过年回家我最爱”的美食帖有上百万的点击,可见都市人对乡下生活的向往。兰博网店的主顾也主要在深圳。

  兰博的回乡,除了得到父母的支持外,最大功臣还是妻子。妻子也在乡村出生,适应起来也很快。如果换了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媳妇,兰博可能未必有把握,毕竟城乡生活差异摆在那里。

  “乡村生活条件毕竟差很多,冲凉设施简单、洗手间以旱厕蹲坑居多。光冲凉上厕所这两样就够人受的,而且卫生条件大都也很差……”虽同是出生于农村,在福田一家银行上班的张小姐就明确表示自己坚决不会回乡发展。“回去看看就好,但长期生活,真是已经不习惯。”

  回去又回来:止不住怀念深圳的蓝天白云和绿树成荫

  “不要再拿二三线的幸福指数说事儿……”网友“旧居中的钢琴2015”在天涯论坛深圳版发了一篇长帖,讲述了他从深圳回到西北一个省会城市后,经历了8个月的“折腾”,再回到深圳的故事。帖子点击率很高,也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因为妻子怀孕、创业失败、想着“过点悠闲散淡的日子”,加上妻子也一直想着要回去,他于2014年初举家西迁,回到了妻子老家所在的那个西北省会城市。但在那个城市生活的时间越长,“旧居中的钢琴2015”越止不住对深圳的思念,甚至怀疑自己出现了轻度抑郁。

  有人会说,深圳是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但他认为,“我只知道,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只有文明才是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我只知道,深圳公交地铁上的让座率极高;公共场所的扶手电梯,大部分人能够自觉靠右站立;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面上,汽车会主动避让行人,虽然这里面有罚款扣分的强力威慑。我只知道,深圳大部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作风,要优于他们的国内同行……”

  “尤其进入冬天以后,雾霾天让人窒息。有时候站在公司窗台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一片,加上北方城市冬季里特有的那种萧瑟。我承认,止不住怀念深圳的蓝天白云和绿树成荫,还有新鲜温润的空气。”最终,“旧居中的钢琴2015”说服了妻子,选择回来。

  他坦言,继续在内地那个城市待下去,“不管上班还是以后自己做点事情,我们都能过得相对轻松一些”。但他认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自己清楚。“对于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们,挤车、加班、盒饭、房价、焦虑,已经成为标配,但总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我们向前。或坚守或放弃,已经不能简单用成败论定。我们这代人,大部分年少时生活平顺,而成年后面对的挑战和苦闷并不比父辈们少。如果还心存理想,草根的我们,唯有在所谓‘一线城市’,一个相对自由、公平一点的环境下,才能获得相对多一些的可能性。”

  坚守:适应并融入这座城市 不愿离开

  “如今,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幻想一下卖房回家的生活。这成了我这两年来,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李先生向记者说。

  李先生是深圳一家大型IT企业的软件工程师,来自黑龙江;而妻子张小姐则来自广西南宁,目前在深圳一家私立学校教书。李先生平常工作压力大、经常要加班,但收入也不菲,一年税后40万元没问题,而妻子在私立学校教书则收入微薄,一年不过七八万元。年过35岁的李先生如今感觉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写代码越来越写不动了,而公司上升通道又有限,转型做管理也很难。怎么办?和“小鱼儿”一样,李先生也萌生了卖房回老家的想法。

  “我们在深圳有2套房,卖一套留一套,即使以后孩子长大了要回深圳发展,也有个立锥之地……”但是,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两夫妻一南一北,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大,回谁的家乡都不太靠谱,对方都可能很不习惯。只有在深圳这个移民为主的城市,南南北北东东西西的人来了都能适应并融入。因此,很多像他们夫妻一样处境的人,老家是永远回不去了。

  调查:其实更多的“你”回不去

  “卖房离深,你愿意吗?”日前,有深圳媒体根据此前本报的报道发起了话题调查,在调查平台样本群中,男女比例接近7:3,年龄分布大多集中在22~42岁的中青年,本科以上高学历的白领占七成。调查中,愿意用深圳一套房换二三线四套房的用户仅占21.56%,他们选择了“落叶归根,在老家舒舒服服无压力”这种生活方式。约有45.41%的人认为不能换,因为“深圳房价涨幅高于武汉”。剩余33.03%的用户则属于还在打拼的无房一族,他们选择了“换,但前提是得有房”。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2成网友至少潜意识里愿意卖房离深。但事实上,如果真要走到离深那一步,更多的“你”是回不去的。许先生是南山科技园一家知名IT企业的工程师,妻子在中山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家里的房子也买在中山。中山和深圳的距离够近吧,夫妻想要团聚是不是很容易?但是,妻子体制内工作安稳,显然是不能轻易动的;体制外工作的许先生可以动,但哪怕就是在咫尺之遥的中山,许先生也很难“回”得去。许先生从事通信行业硬件研发,国内通信研发做得好的大企业就那么几家,都在深圳。在中山,许先生想要找一家同行业类似规模的企业几乎不可能。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如今有房一族以白领或中间阶层居多,这些人又大多为技术精英、公务员、生意人、金融界人士等,很多原因都让他们很难离开一线城市。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回去你能干什么?真要回去靠做“房东”吃老本?显然很多人是不甘心的。回乡创业?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耗尽你半生积蓄不说,既然创业为何要放弃深圳如此好的创业环境?!回乡找工作?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很多人所从事的IT、金融等工作在内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肯定是不如一线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自然也没一线城市多。

  记者手记

  我们梦想着“逃离”的异乡 是孩子成长的“家乡”


  开放的体制机制,头顶的蓝天、发达的路网、文明的环境是无数人口中爱上深圳的理由,但这还不是人们难以离开的理由。事实上,创业者喜欢深圳宽松的环境和活跃的氛围、特殊的产业结构让白领们回乡很难找到匹配的大企业、东西南北结合的小两口们回谁的“家乡”是好? 即使回得了二三线的那个城,农村出生的我们可能更难以回去土生土长的那个“乡”,最终其实还是回不去。所以说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多少的我们只能一直在路上。

  席慕蓉说过,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记者看来,“小鱼儿”的卖房回乡的新闻一出,之所以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代表了这些到异乡打拼的“深一代”候鸟还乡的渴望。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候鸟思归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一情绪的消弭,估计要一两代人才会结束,我们想着逃离或离开,而那些“深二代”可能就完全没有了这一特点。

  我们的那个“乡”,不是“深二代”的,到了我们的孩子那一代,我们的异乡,将是他们成长的家乡。如果回乡可能性并不大,那也不妨也为了孩子们未来的“家乡”,继续在都市努力打拼吧!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