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农家乐 乡村民宿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 |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存在问题 |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研究与政策
四川“农家乐”的规模与发展历程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 月 22 日 22 时 23 分 13 秒  
来源: 宜宾日报金江网   2009-5-26 9:41:00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城市。目前,“农家乐”已经遍布四川省的21个市州,四川成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7037家,“农家乐”旅游吸纳的就业人员为237920人,“农家乐”接待的旅游者高达8244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246881万元,上缴税费达到9049万元。其中,除成都市以外的各市、州“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1441家,就业人员达到74028人,旅游接待量为5706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达到173928万元,上缴税费合计达到5706万元,“农家乐”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经济来源。
  成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年~1991年)为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从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一部分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就是这一时期“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典型。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为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发展“农家乐”的指导思想为“先发展后规范”。“农家乐”旅游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在郫县农科村的带动下,成都周边其它乡村也纷纷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又给省内其它市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其它市州“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农家乐”旅游开始向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04年,郫县友爱乡、锦江区三圣乡、龙泉驿区兴龙镇、都江堰青城镇经国家旅游局验收合格,授予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标志着成都“农家乐”旅游进入树立形象和打造品牌的新阶段。
  成都农家乐有关情况
  1.“农家乐”发源于成都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以前,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广安《岳池农家》中写下了赞美农家的诗句:“农家农家乐复乐,不与市朝争夺恶”,以抒发自己在农家的亲身游历和感受。这是目前国内见诸史料最早提出“农家乐”的出处。
  现代“农家乐”旅游起源于成都郫县农科村。1987年,农科村花木种植户为了方便花木交易客商的接待,利用宅基地和花木院落,添置一些简易的接待设施,接待客商用餐和休息。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入旅游服务理念,完善旅游接待设施,面向成都市民开辟了农业观光、游览、休闲等项目,形成了“农家乐”旅游的雏形。1992年3月,四川省委原副书记冯元慰在郫县视察工作,专程到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最早的徐纪元家,看到城市居民在徐家大院惬意地进行旅游活动,即兴提笔书写了“农家乐”三个大字,“农家乐”由此得名。之后,成都市近郊的温江、龙泉驿、双流以及都江堰等相继出现了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农、林、牧、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各种类型的“农家乐”。这种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的“农家乐”,如今已遍及成都城郊和省内乡村。1996年9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到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视察时,称赞“农家乐”旅游为农民开辟了又一条致富之路。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贾庆林等先后视察农科村,美、德、日、泰、菲、荷兰、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官员、专家、记者对成都的“农家乐”模式给与了高度评价。
  2.全省农家乐发展情况
  我省“农家乐”旅游从产生到发展、从一家一户经营到规模整体开发,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竞争发展阶段(90年代中后期)和规范发展(2003年以后)三个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省“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已达到17037家,接待旅游者8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到23.8万人。
  3.成都市“五朵金花”情况
  成都市锦江区充分利用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仅今年春节7天接待游客达53.9万人次。
  “花乡农居”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村,全村辖4个社,971户,总人口2551人,耕地面积976亩,花卉种植面积870亩,成为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级风景区。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幸福梅林”位于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幸福村,全村辖8个社,1701户,总人口5081人。幸福村村民世代种植腊梅为生,现已形成1500余亩、200多个品种、20余万株的梅花种植规模,是全国四大梅花种植基地之一。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江家菜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江家堰村,规划面积3000亩,辐射驸马村、大安桥村和幸福村的一部分,片区常年种植的时令蔬菜达120余种。这种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了城乡互动。
  “东篱菊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驸马村,规划面积1700余亩,涉及3个社,507户农户,1700余人,农户主要从事花卉种植,现有花卉种植面积1000余,其中菊花种植面积200亩。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
  “荷塘月色”位于三圣街道办事处万福村,规划面积为1074亩,涉及3个社,346户农户,1211人。万福村村民以种植莲藕和花卉为主,已形成了200余亩的荷花种植面积。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