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国内其它省市或地区著名中学
黄冈神话(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 | 临川神话(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上顿渡镇临川一中、临川二中) | 衡水中学神话(河北省衡水市,创业校长李金池) | 衡水二中神话(河北省衡水市,创业校长秦海地)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北京市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山东省 | 辽宁省 | 上海市 | 广东省(非客家地区) | 河南省 | 四川省 | 黑龙江省 | 吉林省 | 福建省(非客家地区) | 安徽省 | 河北省 | 陕西省 | 江西省(非客家地区) | 山西省 | 天津市 | 重庆市 | 甘肃省 | 内蒙古
解密黄冈中学“神话”破灭的真正原因
客家经济网   2015 年 4 月 12 日 14 时 18 分 53 秒  
来源: 重庆晨报   2015-4-8 14:30:51
    湖北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高升学率、高获奖率给这座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城市带来无尽的荣耀,该校老校区甚至一度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但随着高考(课程)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黄冈中学的优势渐失。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后来居上,学校抢走优质生源,以及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无数优质师资力量被挖走,黄冈中学已经17年没出过湖北省高考状元,黄冈升学率也回归到与人口比持平的水平。(4月6日《长江商报》)
  黄冈市官方有关人士并不同意“黄高没落”的说法,理由是该校以前占领了高考和奥赛的制高点,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今也还很优秀。从制高点、高处滑落到低处,还不叫相对意义上的没落,还不意味着黄冈中学神话的破灭?
  为什么这个曾经传遍全中国的“神话”会破灭?就得从这个“神话”为什么会形成谈起。上世纪80、90年代,全国各省甚至很多地级市范围内,都有曾经的黄冈中学、今天的衡水中学这样将应试培养水平发挥到极致的典型,只是升学率较黄冈中学、衡水中学略低。这些中学的共同特征就是封闭办学(准军事化管理),题海战术,将节假日和寒暑假压缩到最短天数,招募优秀师资研究高考命题规律并摸索出最为恰当的答题方式、学习复习技巧,通常还能获得所在地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一些地方将最好地块留给学校建设校区、教师宿舍,给予校方和教师种种优厚待遇,对于校方大量违规收取择校费也将听之任之。
  上段所述的这种办学模式,毫无意外在上世纪80-90年代大行其道。黄冈中学们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是,能够聚集优秀师资开展命题规律、答题方式、学习复习技巧的研究。在当时,这些通常分布在中小城市的一流中学的师资薪酬,跟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同行工资比起来,差距并不算大。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大量收取择校费,以高考上线人数特别是名牌大学上线人数折算奖金发给老师,这就缩小了这些学校老师工资跟大城市同行的差距,甚至还可以有所超出。这种操作模式得以行之有效,需要以学校保持相当惊人的高考上线率为前提,上线率高,才会有取之不竭的本地、异地择校生,才会让地方政府倾注足够多的支持资源。
  前面已经提到,地方政府对黄冈中学们的支持,相当重要。在过去,政府支持本地的教育品牌发展,理所应当,甚至可以说,黄冈中学们本身就是地方当时唯一拿得出手的政绩。但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沿海制造业向内外转移,很多地方掀起了全民招商,经济发展的政绩含量显然已经超出教育品牌的价值。黄冈中学式的教育品牌,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经济创造价值,也能有助于地方争取上级拨款,但这些资源过于有限。更为关键的是,黄冈中学们尽管年复一年的创造着高考升学奇迹,培养出的高分考生就读名牌大学后却基本上不会回到家乡,名牌高中所在地所能吸引的人才,事实上更多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和考入高校层次稍逊的考生。简言之,举一地之力,支持名牌高中发展,成本投入和收益远远不成正比,这必然会降低地方政府的持续投入热情。
  到了新世纪的头十年,先后迎来了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改革,这弱化了中小城市名牌高中过去形成的办学优势。这些中学迎来的致命一击是,各省省会城市的城市化扩张在这十年加速,本省内更多人口涌入省会,客观上就带走了一批生源,而省会城市的老牌高中开始效仿中小城市高中提升应试办学水平,就切断了所谓的生源逆向流动(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工资差距,省会城市的中学教师能拿到的工资,远远超过中小城市的同行,后者即便可以通过高考奖金增加收入,仍将低于前者。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中小城市名牌高中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并因此削弱了其吸引择校生获得择校费收入的能力。
  黄冈中学“神话”的破灭,不仅仅是黄冈中学一所学校办学奇迹的消失,更可以界定为一种办学模式的破产。这并没有带来一些人所宣称的应试教育式微的结果,恰恰相反,更多地方更多学校是通过“山寨”黄冈中学的办学模式,让应试教育的节奏进一步加快,应试竞争的水平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办学模式和师资水平的优劣,而是不同地方支持教育的财力大小。这是教育投入不均衡的体现和结果。
  某种意义上讲,黄冈中学们大行其道的过去和相对没落的现在,大城市都将笑到最后,无非是新涌入的人才在中小城市、农村还是本地读完高中的区别。我们今天回顾并检讨已经破灭的黄冈中学“神话”,不是为了要走回头路,让国家给黄冈中学们投入更多资源,以重现其失去的辉煌,而应切实增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中央政府投入,让这些投入可以培养出更多服务于所在地的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