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富裕村与新农村建设 >> 新农村建设 >> 农家乐 >> 一个农家乐老板的创业史
新农村建设
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 | 乡村旅游 | 农家乐 | 中国特色村 | 大学生“村官” | 中国新农村建设政策 | 中国新农村建设综述
一个农家乐老板的创业史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2 月 1 日 17 时 38 分 49 秒  
来源: 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   2009-9-28 17:44:59

 

徐家大院内鸟语啁啾

 

老徐家大院

 

徐家大院正在扩建装修

 

徐纪元

  

    “开满鲜花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进村路的每根电线杆上,都能看见这句话。农科村郁郁葱葱的绿树中,密布着的是一家一家的农家乐。树荫下,一张木桌,一杯茶,几盘小菜,人们正悠然自得地用餐。徐家大院就是农科村几十家农家乐的一员,与其他农家乐不同之处,在于其门口的一排红字:中国第一家农家乐。
  “老徐的投资意识很强。”作为“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创始人,徐纪元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农民了,他熟悉的都是农家乐经营,农事劳作在他的记忆中已逐渐模糊。
  搞招待别人吃饭不好要钱
  9月21日上午,徐家大院内鸟语啁啾。大院左边,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装修餐厅,60岁的徐纪元一会看看工人的施工进度,一会到院子里收拾收拾桌椅。9月27日这里将有一场婚宴,国庆期间来耍的人也将多起来,现在得做好准备工作。
  “我们这里最低消费是300元,客人来消费都不止这个数。”徐家大院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桌的用餐需求,每天的营业额一般都会超过万元。
  “别看我现在平均每天营业额不少,可才开始那会我还不好意思收钱呢,没有那个(市场)意识,给钱也不要。”徐纪元说,1987年他开始接待别人吃饭时,都是免费的。
  1983年,农科村分田到户,徐家分到了8亩地。喜欢摆弄花木的徐纪元便在自己地里栽种南天竹,卖给有需求的单位。在徐纪元带动下,农科村种植花木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两年后,农科村几乎全是绿油油的苗木。
  1983年的9月,徐纪元已经成了郫县的万元户。“万元户在当时可是很提劲啊,我就成了周围的名人了。”说起往事,徐纪元的脸上洋溢着浅浅的笑容,“其实,那时我的苗木收入还不够1万元,还加上了养猪、养鸡的收入。”在那次郫县表彰的万元户中,徐纪元获得了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
  车的购车指标,178元。“那时是计划指标,通常只有镇里、村干部才有,光荣得不行。”徐纪元说,以后再赚多少钱都没有评上万元户那个激动劲了。
  时间到了1986年,此时的徐家真的是万元户:家里有1.6万元存款了。有钱了的徐纪元首先想到了修房子,“我
  就在自己的宅基地上修建了一座典型的川西民居平房,青瓦白墙,共13间房。”徐纪元的新房子周围修建了花台,摆放着各类盆景花木,房子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当时的镇政府都没有我的房子漂亮。”
  当时,郫县县城到农科村的路还很烂,县里干部到农科村只得在村里吃饭。因为徐纪元家的房子在村里最漂亮,所以每次村里都安排在徐家吃饭。“豆花、腊肉、鸡公都是我们自己家的,干部来吃饭,我们就弄一个豆花、一份腊肉,一个鸡,他们都直夸‘好吃’。”吃完饭后,县里的干部都主动要付钱。“我怎么可能收钱呢,都是自家的东西,又没有花钱去买。”徐纪元说,他是1987年开始接待来检查工作的领导干部,因当时没有经营意识,领导干部即使塞钱,他也坚决不要。
  得指点老徐开始收费经营
  不好意思收钱,徐家就这样免费接待客人一年多。1988年,郫县搞望丛赛歌会,来了不少外国人。自然,他们吃饭的地点也安排在了徐家。“人比较多,领导安排了桌数和大致的菜品后,支付了买菜、买肉的钱。”拿着领导给的钱,徐纪元到镇上采购了菜、肉后,一家人忙了半天准备了满满的几桌菜,“外国人吃得都很高兴。”自此以后,因为接待量增大,徐家开始按照买菜、买肉的成本价收取一定的费用。自此,徐家大院的“午餐”不再免费,“当时还是没有想到要经营,再说也不晓
  得标价多少合适。”
  “如果不是一个旅行社老总的到来,也许我还要晚些时候才会想到经营、想到收钱。”徐纪元说,1993年省里一领导带着几个人到了徐家。按照老规矩,徐家端出了腊肉、豆花等家常菜。吃完饭后,其中一个客人专门找到他,“老徐啊,如果不是领导、不是指定的接待,我们就到你这里吃不上饭了?”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徐纪元问到了。说这话的人是个旅行社老总,他建议徐纪元要搞经营,把他家的菜推向市场,让更多人随时都可以到他家来吃饭,然后按照市场价格收费。
  那如何才能推向市场呢?这让一辈子在地里打滚的老徐犯难了。老总接着对徐纪元说,他可以组织个成都郊县一日游,每人收费30元,他给老徐20元,剩余的10元就是旅行社的导游和车费。“那就试试吧。”老徐接受了这个建议。“那个月老总就组织了两三次团到我这里,第一批客人就赚了200多元。”自此后,老徐的农家乐经营萌芽,现代农家乐模式开始在农科村出现了,“不久,村里很多人都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在农科村逐渐形成了规模。”
  困难期斥资200万提档升级
  到1995年,原来的平房已经无法安排所有的客人了,徐家开始修建了另外一栋房子,扩大了经营规模,“地板砖等现代装修的东西都安了。”此时,农科村90%的农户都在经营农家乐。
  1996年9月,一名中央领导到四川考察时,走进了农科村徐家大院,此后又先后有6位中央领导到访。徐家农家乐一下子在全国的名声响起来了,市内、省内乃至外省的不少人纷纷到农科村取经,而到老徐家取经的人又特别多。2000年,农科村的农家乐已有40家-50家,几乎每家农家乐的生意都很火爆,“每天差不多有近万人游客过来,我们这里至少也有400人左右的规模。”
  随着省内外取经人的增多,农家乐在成都其他区县遍地开花。其他地方新开的农家乐起点高配套好,经营规模大,服务理念先进,农科村的生意被抢走不少。“到了2001年,我家的生意开始下滑,而且下滑得还比较厉害,有时候一周都没有一个客人。那时候村里不少农家乐纷纷开始倒闭,或者转行做其他生意。”几乎与此同时,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利用“花乡农居”的优势,其农家乐开始大规模涌现,农家乐竞争日渐激烈,“毕竟到三圣乡比到农科村距离近。”
  “不能让农家乐就这么在农科村消失了。”作为农家乐的创始人,徐纪元心理比谁都着急。2002年下半年,老徐的三个儿子也长大了,他与三个儿子坐在一起就农家乐经营开了一个小会,会上决定:投资
  200多万元,对徐家大院进行统一规划,修建餐厅、住宿楼、多功能厅等设施,并成立公司组织对徐家大院的景观、建筑、道路风貌、菜品、服务等方方面面进行统一规划,并设计了效果图,“农家乐的牌子在这里举起来,就不可能在这里倒下去。”徐纪元一家开始了对农家乐的提档升级。
  此时,政府也开始对农科村的道路进行改造,打造沿线的风貌。徐家投入巨资和政府打造农科村的风貌后,农科村的农家乐纷纷推出特色菜品、加大宣传,农科村的生意开始回升。
  2006年三圣乡的“五朵金花”迅速崛起,成为业界新的标杆。经历过2001年-2002年的挫折后,徐纪元的经营忧患意识更强了,他不断到三圣乡考察学习,回来就改进自己农家乐的配套设施和景观布局,提升服务水平,这使他的生意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满意的水平。
  要升级农科村想建乡村酒店
  马上就是国庆黄金周了,到徐家大院的人肯定不少。徐纪元现在的餐厅规模只有十几桌用餐规模,大部分都分散在树荫中。“这个月27日就有一个婚礼,有几十桌规模。”为了办好婚宴、迎接更多的游客,徐纪元正在老餐厅附近装修一个新餐厅,“这里有60桌左右的规模,还有十几间雅间。”
  “现在我们的农家乐又得进行提档升级了,要跟上游客的消费习惯。”在徐家最早的平房边上,徐纪元准备再修建个高档点的休闲场所。“现在还没有开始,估计很快了。”徐纪元说,以前到农家乐消费的人主要是城里人,现在农村越来越好了,农民喜宴、寿宴、满月酒等都选择在农家乐进行,农村到农家乐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多,消费群体开始出现多样化,这对农家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现在还是经常出去考察学习,学习其他农家乐做得好的地方,加以改进。”徐纪元认为,农家乐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跟上时代,无论服务质量、菜品品种、建筑风格、园林风貌,以及现代培训设施设备等方方面面都得及时更新升级,他经常带厨师到外地去品尝菜,要求他们每个月都要有一个新菜品出来,“只有不断学习,紧跟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徐纪元的公司发展很稳健,一分贷款都没有。儿子们也长大了,开始独当一面:大儿子徐世勇打理园林公司,二儿子徐世平负责管理“农家乐”生意,老三徐世龙在搞绿化工程。
  “这个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耍中赚钱,”郫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农家乐旅游的升级换代、上档次也势在必行,乡村酒店、高档会所都可以在农家乐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宽农家乐发展的路子。富裕了的农科村,将成为一个越来越漂亮的现代休闲乡居旅游公园。
  小资料
  截至2007年年底,成都市农家乐数量已达70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26家),乡村酒店50家。成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年-1991年)为萌芽阶段,部分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就是这一时期“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典型。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为发展阶段,“农家乐”旅游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农家乐”旅游开始向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04年,郫县友爱乡、锦江区三圣乡、龙泉驿区兴龙镇、都江堰青城镇经国家旅游局验收合格,授予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成都“农家乐”旅游进入树立形象和打造品牌的新阶段。
  □记者 姚长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