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村游 |
客家山村游研究 | 惠州客家山村游景点与线路 | 河源客家山村游景点与线路 | 梅州客家山村游景点与线路 | 韶关客家山村游景点与线路 | 龙岩客家山村游景点与线路 | 赣州客家山村游景点与线路 |
借乡村旅游“东风” 走出“兴隆”路 |
客家经济网 2020 年 1 月 19 日 13 时 19 分 2 秒 来源: 河源乡情报 2020-1-13 10:48:47 |
■本报记者 蓝山 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我市和平县热水镇北联兴隆村成功入选。能够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的兴隆村,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带着这个疑问,1月7日,笔者前往兴隆民俗村,一探这座传统村落的风采。 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基地 兴隆民俗文化村位于和平县热水镇兴隆村,距县城20公里,坐落在九连山腹地、热水河畔,北靠铁心嶂,南依热水河,环境优美。核心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共计471间房屋,建筑类型为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和平县热水镇艺术协会会长、热水镇文化站原站长王雪松就是兴隆村人,据他介绍,兴隆围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至今有400多年历史。 王雪松还说,相传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剿灭池仲容后,经此游李田岩,驻轿察看一番后,曰:“此地有龙也”,出了个流传甚广的“点龙”之谜。此后百多年间,风水大师纷至沓来,寻找宝地。直至清初,王氏三槐堂七十七世孙师三公参悟了其中玄奥,解了点龙之谜,寻得宝地,遂从大坝半坑迁来此地开基立村,创建兴隆屋,至今已传十三世,人口近千。 兴隆围屋有如下的特点:一是规模大。围屋核心面积15000多平方米,有471间房屋;二是以“哭嫁”、舞龙舞狮、唱山歌等为代表的客家民俗以活态的形式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传承;三是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在改革开放时期,兴隆人利用围龙屋,开展了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东卫视以及河源电视台相继前来拍摄节目,随着节目的播出,兴隆名声大噪。2005年正月16日,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专程来兴隆采访“哭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兴隆民俗文化村。“哭嫁”和“和平锣鼓”这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材均源自兴隆,并至今仍以活态的形式传承着。来到这里,游客可以兴致勃勃地与村民一起参与婚嫁、唱山歌、砻谷、打黄粄等民俗活动。 曾是连平和平的革命圣地 据兴隆民俗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经理王晓介绍,兴隆围屋是热水革命老区的重要据点之一,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该村就有光荣入党的老党员有20人,老游击队员8人,交通情报员3人,堡垒户3人,抗日自卫队员22人。兴隆人积极投入革命活动,留下了马村党支部旧址、抗日自卫队训练场旧址、东纵秘密储粮点旧址及第三期党员训练班旧址等红色印记。 1938年2月,罗响、王森喜、王守中发动全村贫苦农民参加了热水乡农会。同年2月29日,热水乡成立农民抗日自卫队,马村片(现北联村)的自卫队员,在兴隆坝设立练兵场,开展练兵集训活动。同年8月,中共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东华小学成立。1939年2月在兴隆围屋光华小学(原私立圣功国民学校)成立了马村党支部。共产党员王守中等人以开办夜校的名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文化和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形势,秘密发展党员26人。 1942年2月,中共和平县委在火烧镇(后改名为兴隆)王相文家中举办了中共和平县委第三期党员干部培训班。学员有来自县城、下车、热水的10多名党员干部。县委张华基、区委黄华明等人讲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国民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课程,学员的学习情绪高涨,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1945年11月1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兴隆围屋的进步青年先后有20多人参加了参加了革命队伍。王森喜(兴隆围屋人)负责东三支队的后勤保障和情报工作,他组织兴隆围屋的王学球,王水成、王良惠、王南辉等人负责购粮、借粮,购买生活用品。东三支队北撤山东后,精选了58位同志留在九连山继续革命斗争,兴隆村民冒着生命危险,为留下来的游击队员们送粮食,送情报,掩护治疗伤病员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革命的烈火熔炼出一批坚强的干部。兴隆围屋先后出了两代市长(王水泉、王伟阳)、父子县长(王森喜、王勇抗)和三个北撤山东的县团级干部(王池南、王盛道、王雨泽),正因为如此,兴隆村一直为附近乡民津津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