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实用经济学 >> 企业经营失败案例 经济违法违规案例 不公平竞争案例 >> 中国案例 >> 违法违规 >> “毒药”?“神酒”?鸿茅药酒“成名”记(三):专家:缺德!无良!误导!
中国案例
质量 | 信誉 | 决策与管理 | 不公平竞争 | 违法违规
“毒药”?“神酒”?鸿茅药酒“成名”记(三):专家:缺德!无良!误导!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6 月 2 日 21 时 48 分 43 秒  
来源: “保卫肚子”微信公众号   2018-5-27 15:26:38

 

残存的人性光辉


    良心医生谭秦东被“合法”关押了97天后,终于重获自由!
    此时此刻,让人难以言语,乃至无语!
    记者问,后悔吗?谭医生回答:“我不后悔。医者应该以医术名达天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谭医生的回答,让人瞬间热泪沸腾,让人顿时看到残存的人性光辉。也让人感到,实现药品安全,保卫健康,保卫肚子,还有希望!

十年间,专家们都在干啥?!

 

    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鸿茅药酒从普通的药酒摇身一变成为“治病强身”的“神酒”!
    同时,这十年间,被全国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2630次,相当于每个月收到22次通报,其中被暂停销售数十次,但同时有1186条获批广告。
    一瓶500ml的鸿茅药酒标价300元,2016年药店零售额达16亿元。
    屡屡在热播影视剧中露脸,被很多老年人奉为神药。
    通过铺天盖地的洗脑式广告轰炸,鸿茅药酒终于成为治百病的“神酒”,老幼皆知。
    真相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鸿茅药酒既不是酒,也不是保健食品,而是拥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药品。
    鸿茅药酒的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范围,含有不科学的药品功效表述、断言和保证行为,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模糊了药品与保健食品的边界,严重欺骗或误导消费者。
    多名“专家”,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蒙医专家,非常努力为鸿茅药酒“站台吆喝”。
    专家一:柳长华,身份: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百度图片


    在鸿茅药酒的宣传文章中,几乎都提到鸿茅药酒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都有柳长华专家的推介:“保护鸿茅药酒等非遗瑰宝义不容辞”,“做好中华药酒文化的传承是鸿茅药酒发展的核心动力”,“鸿茅药酒独特的‘八步古法’酿制技艺,作为中医药的原创科技资源,属于中医药文化不可再生的资源”等。
    其他专家:


 


    原来,不是所有的专家都有“以济世利天下”的情怀。
    耐人寻味:其中三位专家,与鸿茅系公司的股东、董事重名!鉴于名字下面登记的资料重合度高,小心谨慎的记者大胆推测为同一人,这些身居学府、位居高位、货真价实的专家,和鸿茅系极有可能是一家人。
    有钱大家一起赚、一起花,有锅一起背,有难一起扛,互相扶持,硬是将一个有2600多次违规记录、颇受争议的产品吹成了“神药”。
    对鸿茅药酒,这些专家之忠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
    这不,4月12日,鸿茅药酒的事情刚被报道出来,就有“众学者专家力挺”:当然少不了柳长华、杜根孟希这些熟悉“亲切”的身影。还有来自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诸多专家。他们反复强调:


 


 

    只是现在国家药监局也说了:




   

    这脸打得够狠啊!不知专家们此刻脸上有无火辣辣的感觉?因为公关会议的宣传稿,被火速撤走。
    随着鸿茅药酒内幕被揭露,就算往日情谊堪比桃花潭水深千尺,此刻也只能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缺德+无良+误导:专家,还可以相信吗?!


 

    对于药品、保健品,要了解其详情,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普通消费者会本能地听专家的说法。哪位专家说得响亮、透彻、动听,名头更大,看上去更权威,就听谁的。作为一个消费经常不理性、又懒得上网查资料、查了资料又看不懂的普通人来说——专家的说服力实在太强了。
    所以,早些年“神药”企业们炮制了一个个假专家,比如小孩子都耳熟能详的曹清华胶囊,硬是虚构了“曹清华”这位深入人心的传奇中医大家,欺骗公众数十年,在媒体的层层扒皮下,才知道她只是一位忙碌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


 



    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位叫“刘洪斌(滨、彬)”的银发老太太,竟以9个不同身份,无缝切换出现在多个省级卫视上,推荐了近10种药品、保健品,成了炙手可热的当红“神医”:在西藏卫视她是祖传苗医传人,在内蒙古卫视她是蒙医第五代传人,在河南有线电视她是北大糖尿病专家,在甘肃卫视又成了高级营养师。
    但是,去她声称所在的单位一查,结果都是:查无此人。
    媒体揭露,这些身怀奥斯卡演技的“神医专家们”,身价区区不过2000元。
 



    相比之下,真专家就矜贵多了,合作方式也精致多了——
    要么与企业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成为企业的董事与股东,一荣皆荣,一损俱损;
    要么为某一行业背书,抱团取暖,大大方方地开新闻发布会,传递行业心声,共同抵御外界质疑和批判。最不济也可以“拿人钱财替人站台”。
    真专家的作用,能够运筹帷幄的资源,在媒体上的公信力,专业背景和头衔所代表的权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远远超出假专家。
    去年十一月,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发布了中国白酒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白酒可以抗癌。结果引发各方辟谣——这样的说法尚无依据。


 


    考虑到徐校长曾“兼任”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他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足为怪了。
去年被扒皮的“神药”莎普爱思滴眼液,能如此广泛地深入人心、成功上市,也少不了一位专家的默默贡献。


 


   

    张银娣——1985年开始担任江苏新药审评委员、江苏省新药审评顾问委员、全国新药审评专家。
    她还有另一重身份:时任莎普爱思公司董事长顾问、药物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她还曾是莎普爱思前身企业的股东,一度持有莎普爱思前身浙江平湖制药厂3.48%股权。
    一个全国新药评审专家,为何能兼任关联企业的股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样也行?
    让人非常困惑的是:莎普爱思被扒皮后,媒体记者多次打探张银娣的身份,想进一步了解其人,也依然得不到具体的信息。
    此后,就风平浪静了!
    明星代言虚假产品,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专家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身份,为问题产品站台,要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很少听闻研究院所和高校启动过相应的问责机制。
    出事后,专家们躲在角落里;风波平息后,另起炉灶,寻找山头,重新出发。那些栽倒的“神药”,也可以继续换一个名号,与专家们再度携手合作,一切恢复原状。
    只是,他们曾经留下的伤痛,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公众被辜负的信任,对于知识界的整体伤害,又由谁来埋单?
    虽然这样的专家只是少数,但他们带来的破坏力,实在太大。


    保卫肚子!保卫健康!大家共同努力!

 

    来源: 搜狐社会  2018-04-18 17:41  凤凰网财经  2018-04-18 17:05:55


    了解更多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信息和服务,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保卫肚子”公众号。谢谢!
    要实现“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有良好保障”的最终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请轻抬贵手,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保卫肚子”公众号。谢谢!
    为我们老百姓提供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信息和服务,需要耗费不少脑力、精力、时间。作为鼓励,看完推文后,请轻抬贵手,给个点赞!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