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案例 |
质量 | 信誉 | 决策与管理 | 不公平竞争 | 违法违规 |
共享单车已死! |
客家经济网 2017 年 6 月 1 日 13 时 43 分 39 秒 来源: 搜狐科技 2017-5-27 10:30:00 |
精读: 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殊死搏斗,而现在行业泡沫已经出现,但问题是最终的赢家能收获到胜利的果实吗?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迅速席卷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为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摩拜、ofo为首的创业公司也被资本看重。 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金额已达70亿人民币,疯狂的资本背后是疯狂的造车和扩张,行业变得非常躁动。 在这过程中,单车本身变成了烧钱引流量的工具,共享出行的意义已死! 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搏斗,而现在行业泡沫已经出现,但问题是最终的赢家能收获到胜利的果实吗? 1、昂贵的资本游戏,共享单车成“麻烦制造者” 我曾一度以为共享单车市场就看摩拜和ofo一决雌雄,然后IPO,没想到行业壁垒过低,新玩家不断涌现。 为了能够抢占市场,他们进行了疯狂的烧钱补贴,我一个朋友的摩拜账户,光领的红包就够他免费骑行到8月份了。可以想见,共享单车的补贴到了什么程度。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初的网约车大战。 但是,不同于轻资产的网约车,共享单车的车辆生产和维护成本那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共享单车更像是重资产的资本游戏。 按照正常的逻辑,重资产的企业应该尽力保护好自己的产品,想办法降低运维成本。 然而,本该是重要资产的单车却几乎无任何监管,被随意放置在街头巷尾影响市容,单车被破坏、偷盗的现象非常严重。 但共享单车企业似乎更热衷于抢占地盘,投放更多的单车,至于单车问题则更多地交给了公共部门以及民众的道德自律了。 学者黄鑫给共享单车取了个外号叫作“巨婴单车”,他评价说:“共享单车这种靠全社会替自己分担责任来减少运营成本的方式,显然是在制造社会矛盾。更多的乱停乱放的单车就意味着产生更多的‘麻烦制造者’。”
然而,这却是互联网经济最普遍的盈利模式,创造一个模式,吸引流量,流量带来风投,继续疯狂扩张,再拿风投,最后如果运气好就上市。
来源:互联网品牌官
客家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