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客家地区职业教育 |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 | 客家家庭教育 | 客家教育综述 |
文化崛起 教育先行 |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6 日 16 时 27 分 9 秒 来源: 河源日报 本报评论员 2010-8-17 8:51:09 |
创建教育强市,建设文化河源,是昨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是一个统一体。文化与教育,层层相因、袭袭相连,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全会印发了《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审议了《河源市建设文化河源规划纲要(2011—2020年)》稿,两者前呼后应,有机统一,预示着河源的教育将伴随文化河源建设的步伐向纵深发展。 此前的7月13日至14日,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随之颁布了我国在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月16日至17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吹响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在此大背景下,如何谋划河源教育和文化发展方略,是我市决策层必须回答且必须答好的一道重大考题。昨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创建教育强市、建设文化河源,正是河源在新形势下,在更高起点和更高层次上的教育、文化发展战略。 建设文化河源,是实现河源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崛起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崛起不仅是河源全面崛起的必要构成,而且在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面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创新能力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汪洋同志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指出,“未来竞争的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后劲和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地区崛起,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准备”。在广东的经济发展版图上,河源是后发地区,但河源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文化资源比较充足,发展潜力巨大。这是河源参与未来竞争的一大资本。要利用好这一资本,就“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准备”。近几年来,河源大力挖掘、宣扬“客家古邑”以及“‘两地’文化”等历史文化,根本目的就是冀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以文化论输赢”的观念,不断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寻找历史文化在当代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并把它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文明风气结合在一起,融入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锻造河源独有的文化软实力,使之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这,也正是河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准备”的具体体现。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河源建设成为粤北赣南重要区域文化中心和弘扬客家文化的排头兵,这是对“客家古邑”建设的深化和提升,更是河源谋划全面崛起的“文化准备”。 建设文化河源,必然要创建教育强市。教育与文化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社会发展不可能没有文化,而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又依赖于社会教育。文化崛起,教育先行。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我们要实现建设文化河源的目标,要实现文化崛起,就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教育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教育是关系河源百万民众的民生之本,是实现河源率先崛起的动力之源,是推进河源社会发展的和谐之基。创建教育强市,牵动全局,关乎长远,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从为河源长远发展、为河源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抓教育。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谋长远的角度,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全面掀起大办教育、创建教育强市的新高潮。 总之,创建教育强市,是建设文化河源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文化河源,则是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和追求。让我们肩负起创建教育强市、建设文化河源的神圣历史使命,为实现河源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贡献才智和力量!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