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教育综述 >> 刘日知:创建教育强市 增创梅州文教新优势
客家教育概要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客家地区职业教育 |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 | 客家家庭教育 | 客家教育综述
刘日知:创建教育强市 增创梅州文教新优势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6 日 15 时 59 分 43 秒  
来源: 梅州日报网络版   2008-4-21 15:13:35
    市委书记刘日知近日在调研教育强市创建工作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创建教育强市的重要意义,明确创建目标,抓紧完善方案,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力争用5至8年的时间创建教育强市,努力增创梅州文教新优势,争当全省文教工作的排头兵,为梅州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更加充足的思想、智力和人才保障。

  创建教育强市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举措,是广东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规定,实现教育强市要求市所辖各县(市、区)都必须是教育强县,其中二类县、三类县分别要有60%、50%的镇达到教育强镇的要求。教育强镇的基本要求是建设较为完善的大教育体系,每个镇的初级中学和完小均应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同时幼教、特殊教育、成人文化教育、社区教育都是考评的内容。市委、市政府结合梅州实际,准备在近期全面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

  18日上午,刘日知和副市长陈卫平就如何开展教育强市创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他们先后来到梅州市学艺中学、梅州剑英图书馆、梅州教育城域网、国家教育考试梅州远程监控中心等单位了解情况,并举行座谈会。市教育局负责人汇报了外出学习考察兄弟市创建教育强市情况、我市创建教育强市规划草案。教育系统的同志对创建活动谈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梅州创建教育强市,虽有困难,但有基础;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有决心、有信心成功创建。

  刘日知指出,创建教育强市对梅州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增创文教新优势的迫切要求。教育一直是梅州的突出优势、重要品牌,也是我市长远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梅州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二是实现“绿色崛起”的内在需要。一方面,加快教育发展、争当全省文教工作的排头兵,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创建教育强市,有利于提升梅州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更加充足的思想、智力和人才保障,推动梅州科学发展。三是民生纾困的重点所在。创建教育强镇、强县、强市是基础性的工作,能让更多的山区子弟有书读、读好书、能成才,帮助更多的家庭脱贫奔康,是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刘日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明确创建活动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具体要做到“三个高”:一是起草高水平的政策性文件。要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抓紧完善实施方案,提交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特别是要明确目标责任、完善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分清、考核到位。二是成立高规格的工作机构。党委或政府一把手要担任创建教育强市、强县、强镇领导小组的组长,选调得力干部负责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配合、加强督查指导、加强责任考核,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召开高规格的动员大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尽快掀起创建工作热潮,强力推进,争取早日见效。

  刘日知强调,在创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三个为主”:资金投入上要以社会力量为主,硬件建设上要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软件建设上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各地之间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陈卫平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好这次会议的精神,迅速抓好落实。一要抽调人员,迅速开展前期工作。二要认真调研,尽快完善实施方案。三要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四要树立信心,形成共识。

  市委办、市委政研室、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市国土局等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编辑:吴珊)
 
    作者: 记者 曾海鹰 肖根平 特约记者 罗伟章 肖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