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国内外大学教育发展参考 >> 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探析——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发展战略 | 客家籍大学校长 | 国内外大学教育发展参考
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探析——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5 日 13 时 32 分 32 秒  
来源: 中国教育现代化网   2010-12-24 13:12:00

学院:教 育 科 学 学 院
专业:比较教育学(2007级)
学号:2007020429
姓名:杨 玮 玉
指导教师:  冯增俊 教授


    【摘要】瑞典社会和经济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它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分不开的。深入研究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所走过的历程,探究瑞典政府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对我国当前的高教改革有所助益。
    本文从瑞典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着手,把瑞典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分为酝酿、起步、大步向前走和进一步发展四个阶段,对每一时期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其创新之处在于把近年来瑞典高教的新改革也囊括其中,比如瑞典2007年7月1号起生效的最新高等教育学制,并对各时期的改革予以扼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四方面:1.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2.质量评估逐步成为重要杠杆;3.重视效率和责任;4.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变得强势。
    【关键词】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
The Analysis on the Modernisation of Sweden Higher Education
—Going Forward by constantly exploring
Comparative Education(Grade 2007)   Yang Weiyu
Supervisor: Professor  Feng Zengjun
    【Abstract】
During the last fifty years,Swede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her society and economy,which connected closely with her
 higher education.It will be good for our countrys re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y studying how Sweden innovate her higher
 education. This thesis divides the course of Swedens moder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to four phases and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of main ideas of each phase.It includes the new program of Swedens higher education which took effect on 1 
July 2007.From that,it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eden’s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Sweden;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sation; reformation.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1.1瑞典的自然条件
1.2瑞典的社会发展情况
2.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1.瑞典的高等教育
    1.1瑞典高等教育的内涵
1.2瑞典目前的高等教育概况
2.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二、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一)酝酿中的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
——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改革
1.背景
1.1发展历史回顾
1.2来自宗教的影响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3.教育条件的变化
3.1办学规模
3.2教育经费
3.2教师职位
4.成就与主要问题
    4.1主要成就
    4.2存在问题
(二)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起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扩充
 1.背景
 1.1来自教育内部的改革需要
 1.2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推动
 1.2.1产业结构调整
1.2.2经济高速发展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2.1成立大学委员会
 2.2议会调整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2.3中介机构角色的转变
2.4成立师生合作联盟
2.5国家统一规划管理
2.6部分权力下放
2.7再次调整中介机构
3.教育结构上的调整
3.1成立全民学习联盟
  3.2 1969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教师角色调整
3.3对大学进行分类
3.4改革入学资格
4.教育条件的变化
  4.1新办大学、设置新专业
4.2进行大学教育测评
  4.3成立国家研究委员会
4.4教育经费•
5.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5.1主要成就
5.2主要问题•
(三)大步向前走的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
——1977年到1993年
1.背景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2.1 UHA功能逐步分化
  2.2新的教学职位体系••
2.3成立U-89委员会••
2.4目标与效果一致的方针•
2.5成立高校督学署•••••
2.6大学自治得到加强••••
2.7内部组织的改变••••
3.教育条件的变化
3.1教育经费•
3.2入学条件•••
3.3学生人数••••••
3.4课程选择
(四)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1993年后到现在
   1.背景•
1.1信息技术革命的压力
1.2高等教育产业的激烈竞争•
1.3社会发展需要•
2.管理体制
2.1政府角色和作用的转变
2.2创建新的相对独立的中间机构
3.教育学制的改革•
4.改革高等教育入学要求

三、结语——对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一).瑞典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1.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2.质量评估逐步成为重要杠杆•
3.重视效率和责任•
4.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变得强势•
(二) 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给我们的启示
1.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2.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3.系统革新,发挥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力量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1.1瑞典的自然条件
    瑞典地处欧洲北部,它的国土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九百万人。客观上来说,瑞典的自然条件并不太好,大部分矿产资源短缺、日照不足、年平均气温低,这一系列因素使绝大部分土地都不适宜于农业耕作。
1.2瑞典的社会发展情况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近百年来,特别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瑞典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瑞典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已稳居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瑞典已建立起世界上极少数国家才有的国民养老金制度,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制度以及完善周到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了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瑞典模式。
2.研究的意义所在
    于是我们就开始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瑞典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答案之一就是它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关系到基础研究的水平与发展潜力,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那么瑞典的高等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瑞典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面对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国际竞争,瑞典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又作了一些什么样的尝试与探索呢?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由于本文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要探讨的问题,因此研究瑞典的高等教育教育体制,学习和借鉴其兴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对加快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瑞典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如Barbara Burn和Ausan Opper主要是从整个教育大架构的范围内来审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另一些学者如Carlo Salerno则是从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视角对其进行研究。
    国内较早关注如德国的教育改革的学者有中南工业大学的谢惠芳老师,她从瑞典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着重对瑞典政府二十世纪后半叶在高教改革方面所作的尝试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甘永涛把瑞典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划分为六大阶段,对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动因与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1.瑞典的高等教育
1.1瑞典高等教育的内涵
    在瑞典,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教育(Undergraduate education)、研究所教育 (Postgraduate education)和研究 (Research)。瑞典所有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州立大学、学院、高等教育署或者与州政府签约合作的独立课程提供者来提供。研究生教育是由得到授权在特定学科(经授权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来进行。
1.2瑞典目前的高等教育概况
    虽然瑞典人口不多,但其政府非常重视科学研究与教育品质。目前瑞典一共有39所大学和大学学院,其中有14所州立大学和22所州立大学学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立课程提供者有权授予学位和文凭,其中有9个独立课程提供者有权开展本科生课程,另外一些独立课程提供者则有权授予心理治疗资格。
    瑞典的高等教育有很强的国家规划和调控性质,绝大部分学科的目标、时间长短、地点和资金均由议会决定。在瑞典,由政府决定哪一些大学或大学学院可以继续存活下去。同时,政府还决定究竟一个高等教育机构是否可以晋级为大学,一个独立课程提供者是否有权授予学位或文凭。而瑞典大学与大学学院的区别就在于,大学通常有权授予硕士学位而大学学院没有。然而,那些被授权在某些特殊学科开展研究的大学学院有权颁发特定领域的硕士学位。另外还有3个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被授权提供研究生教育,它们分别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苑学品大学基金会。
2.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中山大学冯增俊教授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改革进程、系统演化进程以及发展进程。他认为教育现代化是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必须以发展为目标、根据、准则,现代化出发点和必然归宿存在于发展。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进程。教育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际化、科层化、理性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这些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变迁有不同的表现。
二、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一)酝酿中的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1960年代之前)
1.背景
1.1发展历史回顾
    早在300多年前,瑞典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瑞典的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477年。它位于乌普萨拉(瑞典东南部城市),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堂培养神职人员。
    在十六世纪,由于政治动荡,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停滞不发展状态的。到了十七世纪,瑞典国力强盛,对于能够代表瑞典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政府官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瑞典开始发展高等教育以满足这一需求。1688年,瑞典第二所大学在隆德成立。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医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大。当时的大学偏重于哲学、法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教育。
    从十八世纪开始直到十九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教学。在十九世纪,大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入学要求更加严格,所有申请读大学的人都必须参加入学考试。
    到19世纪初,瑞典开办了两所理工科大学,这就是皇家工学院和查尔姆斯工业大学,开始培养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直至今天,这两所大学仍然是瑞典最重要的理工科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在十九世纪这百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末,两所与地方合作的大学成立了,一所成立于1878年的斯德哥尔摩,另外一所则于1891年在哥德堡建立。这两所大学都侧重于自然科学研究。
    瑞典的高等教育虽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直到二十世纪40年代,瑞典的高等教育规模还相当小。
1.2来自宗教的影响
    由于一系列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早在16世纪,瑞典就顺利地、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宗教改革,宣布脱离罗马教廷,改信路德新教。自那时以来,路德教一直被规定为瑞典的国教。路德教虽然并没有摆脱天主教的窠臼,但是与天主教相比,路德教在教义上毕竟有一些原则上的区别。而这些差别都与瑞典的教育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路德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通过虔诚的信仰而得救,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而不是教皇或教会。路德教认为,每个信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交往,直接聆听上帝的启迪。而要读《圣经》显然必须识字,必须有文化。为了灵魂得救,为了成为上帝的选民,北欧广大民众学文化的热情被空前地调动起来了,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其次,路德教强调“政教分离”。 所谓政教分离实际上就是强调国家内部政治上的统一,反对教会利用罗马教廷或上帝的名义来干涉世俗政务,并把教会纳入世俗政权的管辖之下,使其成为世俗政权的一个职能部门。由政府办学,这就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创造了前提。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从大学制度安排来看,瑞典属于高度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大学是政府的附属机构,高等教育系统权力中心在国家一层由政府统一配置资源,并直接管理大学学术事务,教师资格认定与职称晋升等均由政府掌管。长期以来,瑞典属于政府控制型治理模式。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高等教育规模开始不断扩大。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机构也相应增加。这些新增的机构由政府掌管,名义上大学的内部规则与法令是政府与教授会协商的结果,但实际上教授会往往代表了政府意志。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关注学术研究的作用,因此大学教授在当时被称为社会发展的“司机”,同时学术事务以及公共服务由大学自身提供。
3.教育条件的变化
3.1办学规模
    拥有悠久历史的瑞典高等教育,发展一直非常缓慢,规模不大,基本上属于贵族教育性质。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瑞典高等教育这一状态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全国的大学都扩大了办学规模,逐年增加招生人数。到50年代末,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与50年代初比翻了一番,瑞典的高等教育开始了由贵族化教育向真正平民教育的转变。
3.2教育经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瑞典对高等教育加大了投入。 为了解决大学生的个人生活问题,瑞典在大学中实行了普遍的奖学金制度。每一个注册的大学生每月都可以无偿地得到政府发放的奖学金,其数额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除奖学金外,每个大学生还可以享受相当数额的、由政府担保的、在读书期间不需支付利息的贷款。对于研究生,瑞典还设立了特别奖学金,其数额与同正式工作人员的工资不相上下。 
    根据1955年大学委员会意见,瑞典政府发布了推动改革的政令,主要措施有两项,其中一项就是大学拨款制度的形成。经费划拨是依据各院校招生人数,这种单一化的拨款方式一直延续到1993年。
3.3教师职位
    根据1955年大学委员会意见采取的另外一项措施是大学讲师教职制。教师的晋升与提拔是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讲师职位”。讲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任职期间主要从事本科教学工作。讲师职位的出现在教学与研究之间起到了分化作用,并引发了学理界的广泛讨论,学者们力图克服这种分离的趋势。
4.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
4.1主要成就
    通过1955年改革学生人数、讲师、课程设置、大学机构等等都得到扩充。在扩充的改革进程中,大学学术理念逐步融入改革过程中。学术权威与政治导向两股力量在改革中齐头并进。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和推向平等的意识形态,瑞典30%以上的年轻人在结束高中教育后的五年内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4.2存在问题
    其一,瑞典高等教育虽然经过1950年代的改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跟西方国家相比较而言,入学比例仍旧偏低。
    其二,根据1955年大学委员会意见确立的拨款制度给高等教育带来很大的缺憾与漏洞,因为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学生招生数是不受限制的。
    (二)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起步(1960-1970年代)
1.背景
1.1来自教育内部的改革需要
    1960年代,瑞典的高等教育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整个六七十年代学生数目急剧攀升。但与这一情况相比,大学课程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大学培养的人才目标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不符合。同时,大学招生数量剧增、统一的资源配置系统与新讲师教职制度,以及教师工作时间的增加,导致了大学青年讲师数目的大幅度增长,高等教育逐步成为昂贵的事业。针对这种状况,瑞典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2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推动
    瑞典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所经历的大发展与同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1.2.1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典利用自身未受战争创伤的优越条件,积极参与欧洲重建。在这一重大需求的推动下,瑞典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持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到90年代瑞典的农业人口已不足3%。新的产业结构催生了崭新的高等教育。
1.2.2经济高速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瑞典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瑞典的SKF、VOLVO、ERICSSON、SANDVIK.和ASTRA等机械、冶金、电子、医药公司迅速发展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公司,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1997年仅VOLVO一个公司的销售收入便超过了170亿美元。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就直接刺激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瑞典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潮是与同一时期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相对应的。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2.1成立大学委员会
    1963年,在乌鲁萨拉大学倡导下瑞典成立了大学委员会。大学委员会相继对高等教育系统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委员会建议成立大学分校,但新成立的分校仅限于本科教育,同时大学仍旧延续高等教育双重制。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还提出职业培训计划的建议。
2.2议会调整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瑞典议会开始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调整。从1964年开始,董事会成为大学决策机构。这个时期瑞典实行双重领导制,大学校长与大学注册主任(registrar)是大学的行政首脑,并相应设立校理事会(UKA),后来被称为校长办公室。大学校长通常是名誉性职位,大学注册主任(registrar)是最高行政职位,同时也是校董事会的成员并可参与投票选举。
2.3中介机构角色的转变
    1964年成立的校理事会(UKA)属于一种中介机构,它代表政府意志。瑞典高校是受各自的学校理事会管理,理事会决定学校的所有事务,包括财务、办学计划、人事及其他事务。理事会主席(即校长)及其多数理事由政府任命,UKA的职能对大学跟踪调查、为大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2.4成立师生合作联盟
    1966年,政府成立大学师生合作联盟(Universitetskanslersambetets arbetsgrupp for fasta studiegangar,简称UKAS),UKAS的成员由校外专家组成,这里的校外专家通常指的是公务员,UKAS系统与传统组织不同,它的纪律严明,1968年UKAS通过法律条文作为正规组织成立,它的成立有别于传统的行政导向组织,但却遭到大学教授与学生的抨击,他们认为UKAS系统强化大学管理的政治导向与官僚习气。1969年政府对UKAS的职能作了部分调整,改名为帕蒙大学师生合作联盟(Palme Universitetskanslersambetets arbetsgrupp for fasta studiegangar,简称PUKAS)。虽然UKAS系统受到一些教授的激烈批评,但它却被社会主流所接受,UKAS让学生参与到系部董事会中。这种措施一是有利于平息学生的抗议声,另外它直接导致了1968/1969年的师生合作项目(the acronym Forsoksverksamhet med nya former forsamarbete mellan larare,studerande m fl.,简称FNYS)形成。
2.5国家统一规划管理
    在1977年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简称H-77改革)中,一般大学和专业学院均被纳入统一的管理体制,即由国家对全国高校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无论是教育目标、学制和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经费均由议会决定。
2.6部分权力下放
    经过1977年改革,中央政府逐步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还权给高等学校。此方案的提出引发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它激起学者们对教师教育的强烈争论,“专业知识”、“科学知识与实践知识”与“静观知识”等逐步成为前沿话题。
2.7再次调整中介机构
    经过1977年改革,国家集中控制功能与中介机构的调节功能被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政府成立大学董事会(UHA),取代了原先的大学校长办公室(UKA)。UHA的成员由非学术教职人员、教师、学生代表组成。UHA的主要任务是提倡职业培训计划,并对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与效能进行调查反馈,同时通过加强政府职能实行大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之一。
3.教育结构上的调整
3.1成立全民学习联盟
    这一时期瑞典在教育结构方面的一大改革措施是成立了全民学习联盟(National study line),也可称之为职业培训计划。整个学习计划被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计划被分解为各门课程,目标是给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纲要,同时为大学掌握学生学习进程概览提供参考。
3.2 1969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教师角色调整
    1969年瑞典进行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这一改革对高校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调整,确定了教授与助理研究员的职责是专注于提供研究生教育以及进行学术研究,而他们助教的主要职责则在于提供大学本科教育。
3.3对大学进行分类
    在1977年改革中,根据PUKAS的建议,瑞典所有大学被划分为5个部门:科学技术、管理和经济与社会工作、医学、教学、文化工作与信息。1968年和1977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使传统的以学术科为核心的系科失去了领先的地位。
3.4改革入学资格
    1969年改革规定有5年工龄的25岁的成年人,可不问学历,进人大学对口的专业学习。1972年进一步规定,学完高中2年制课程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各类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由于某些专业有名额的限制,如医疗系、口腔系、药学系、工程学系等,除读完高中课程外,还必须在高中选修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才能进校学习。
    H-77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减低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分层现象,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同样的入学机会。瑞典高等教育入学有基本资格与特殊资格之分。除了满足统一资格,各高校与专业有特殊资格。以往所有类型的高等教育在基本资格方面的要求都相同,而在1977年增加了新的规则,即那些年满25岁、工作经验在4年以上、拥有与高中学校全国科目同等程度的英语和瑞典语资格证书的年轻人也具备基本资格,这被称之为25∶4规则。
4.教育条件的变化
4.1新办大学、设置新专业
    在1965年至1975年这10年中,国家新办了许多大学,设置了很多新的专业,使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60年代末,全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增加到60初的3倍。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瑞典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数量趋于稳定,变化不大。
4.2进行大学教育测评
    1965年,UKA进行了一项大学教育测评(Universitets pedagogiska utredningen,简称UPU)计划,即对专业教学和测试进行调查。乌鲁萨拉大学校长成为调查委员会的主席,其成员由年轻教师与学生组成。委员会发表了几个报告,UPU计划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提高,它最直接的结果在大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计划与学生的测试与评价都逐步受到关注。
4.3成立国家研究委员会
    这一时期大学的科研也逐步得到关注,在1940~1950年期间,国家研究委员会成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委员会成员由大学教师组成,同时国家研究委员会成立了附属机构国际教师理事会,它的主要职责是与外界建立联系。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下属部门机构成立,并加强了应用性研究。这些趋势都表明大学自治进一步受到限制,同时催化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的进一步分化。
4.4教育经费
    这期间大学拨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单一化的拨款制度得到加强。H-77改革仍旧实行对高校招生人数实行限制的规定,入学条件受到政府更有力的控制,并通过资金控制手段加强教学与研究的分化。大学分类以后,政府的教育资金,也按五类予以分配。
5.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5.1主要成就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瑞典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瑞典对其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激增,学校专业也得到了扩展。大学的科研逐步得到关注,大学教学与科研进一步分化。
    而H-77年高等教育改革方案被许多人认为是瑞典高等教育关键性改革的起点。它涉及面非常广,不仅仅针对教育方面,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政治变革。它的改革措施包括高等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系统等方面。从学术的意义上来讲,H-77改革非常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5.2主要问题
    经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教育改革,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了,但是教育的质量问题却还困扰着瑞典人。
    至于H-77改革,它有几个自相矛盾的特征:首先,入学条件的严格限制和大众化教育;其次,开创了集中化的职业培训计划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专业分化。第三,政府分权化措施,支持地方性大学改革与政府单高等一制教育系统。第四,对洪堡理想的推崇与永久性科研拨款的排斥,并且有意识的发展应用研究。
    H-77改革留下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对它的批评集中在“实质多样化”的缺乏,即面对一个异质的学生群体,却没有对成人学生提供特别的课程。“开门政策”没有采用具有全国范围远程教育性质的开放大学的模式,而是给有工作经验的成人特定的通道进入大学的一般课程,成人教育被整合进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之中。工作经验只是作为入学条件而言有意义,而在特别是高级技术领域的大部分课程中,淘汰率却十分高,使有工作经验的成人实际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还有批评认为改革后的课程注重宽度而不是深度。人们更多地是选择多门不同领域的独立课程而不是在一个或两个专业中获得学位。另一方面,教学和科研的日益分离,国家政策过度鼓励了非大学课程的研究性。
    (三)大步向前走的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1977年到1993年)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期,瑞典社民党内的一些年轻学者们对大学的课程与专业设置结构质疑,提倡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性。
    80年代,由于学校并没有满足人们“消除或者减少社会差别”的期望,社会民主党和左派对于教育越来越不满。政府逐渐倾向于采取分权和解除管制的策略,认为如果由地方而不是中央政府来管理会使资源更好地得到利用,保障建立高质量而更加平等的教育。同时,新自由主义批评公共部门的低效、昂贵而过于单一化。这些批判成为1991-1994年新政府上台后教育改革的舆论基础。
    80年代末,受西方治理理论的影响,议会主张利用市场力量来改善政府服务功能,把市场因素和企业家精神引入政府管理中,这就是所谓的“新公共管理”或“重塑政府”。政府的改革计划建立在公共部门的目标导向之上,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1991年瑞典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改革。这次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简政放权,使高等院校在办学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也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专业的余地。瑞典议会于1992年批准了这次改革的总体方案并于1993年7月1日实施。
    从1992年到1993年,瑞典教育和科学部的保守内阁成员皮•安克尔(Per Unckel)连续发表了政府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与法令,报告的主题是“质量”、“自由”、“学术自治”、“学术能力”等,由此导致了瑞典著名的H-93改革。
    H-93改革的核心概念是质量,但在新的语境下质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通过制衡大学自治与外部控制,鼓励大学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指标也直接与资金分配相关。
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2.1 UHA功能逐步分化
    从1978年开始,UHA功能逐步分化,它的主要任务是执行H-77改革后的“改革连续性计划”。80年代,社民党逐渐恢复原先的集权化政策,凭籍弹性化与效率的信条,政府为增强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灵活性,UHA的地位开始动摇。虽然此时UHA在大学治理中仍然占支配地位,但在1988年董事会建议增加评价与评估功能。1990年董事会机构重组开始了,而重构化运动仅仅持续了一年。
2.2新的教学职位体系
    创造一个自成一体的高等教育制度的过程持续了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新的教学职位体系于1985年建立起来了。根据这一体系,所有的教职人员都必须参与到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中来。也就是说,从1986年开始,大学教师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以外,还兼管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指导以及其他行政事务。
2.3成立U-89委员会
    在1989年,教育部社民党官员本特•格瑞恩松(Bengt Goransson)对学生所提出的大学教学质量低劣作出回应,呼吁成立委员会调查教学艺术的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委员会主席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年轻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U-89委员会的任务与与60年代末期UPU计划相似,委员会报告主题是“自由、责任、竞争”。U-89委员会改革措施得到了教师学生的肯定性回应。概括起来,U-89委员会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与教学方法论的训练;调整认知能力测验;新测验的实验;课程评价;外部测验。U-89委员会对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建议,导致直接结果是成立了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Na-ional Council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2.4目标与效果一致的方针
    根据议会的决定,自1991年起教育系统的人事、教学组织及实施权由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只是从方针政策上给予宏观调控,由此确定了“目标与效果一致的方针。
2.5成立高校督学署
    高校督学署成立于1993年7月,主要负责对高校的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检查,提出评估报告并监督高校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同时,高教督学署还负责审查各高校颁发各类证书的资格。
2.6大学自治得到加强
    在政策制定方面,教育部邀请大学校长参加一些非正式会议。相比H-77改革,1993年改革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是政治目标的工具,政府眼光逐步投向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大学自治日益明显,据此的具体改革措施有: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决定权下放到学校;大学获得教授职称评定的资格;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灵活性等等。新改革废除了于1977实行的对高校招生人数实行限制的规定,从此,各高校自己确定招生人数。
2.7内部组织的改变
    根据1993年《高等教育法》,大学双重领导制被撤消了,校长成为大学学术与行政部门的最高领导者。大学理事会仍是大学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主席(即校长)及其多数理事由政府任命。对学校理事会下属的其他议事机构及组织,国家也制定了统一的规定:1)必须有师生代表参加,有些代表由选举产生;2)行政管理人员,如院、系、部主任由校长任命;3)教师代表必须占多数;4)学生有权参加所有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
3.教育条件的变化
3.1教育经费
    1989年,学生助学金体制得到完善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奖学金在学生大学助学金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自1993年7月1日起,瑞典对高等基础教育实行一种新的拨款制度。这一新的拨款制度是以教学目标和结果为基础,各校每年的一般性预算经费由政府提出意见,经议会批准后,以包干形式拨至学校。这笔政府拨款主要用于硕士以下教育、基建、教学仪器设备等开支。科研及博士阶段教育经费另立预算。除政府拨款外,学校还有从各基金会和企业获得的经费。
    随着1993年对高校招生人数限制规定的废除,政府开始根据各校预计学生人数拨款,学校也可视情况增加招生数,但是不能因此影响教学质量。据资料统计,2000年度瑞典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总额达到365亿瑞典克朗,占当年GDP的1.8%。
3.2入学条件
    从1993年7月1日起,全国统一的入学条件是必须完成三年制的高中教育,或具有同等国外学历,或取得同等水平的知识,如实际专业水平。所有候选人必须掌握瑞典语,并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各高校有权选择和录取学生。除了统一的入学条件外,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设定有关条件招收学生,或通过中央高等教育署的推荐录取新生。各高校有权决定各学科的招生人数。
3.3学生人数
    整个二十世纪80年代,瑞典高等教育学生增长人数保持稳定。学生总数处于8万-18.8万之间,每年增长数4万-4.5万之间,其中不考虑申请入学人数。
3.4课程选择
    瑞典的高等教育自1977年纳入国家统一的管理体制以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学制、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经费一直都是由议会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高等基础教育(相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均以授课方式进行。对于希望获得文凭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学校所制定的有关规定选择课程,各科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有关文凭的法令所确定的。
    (四)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1993年后到现在)
1.背景
1.1信息技术革命的压力
    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革命,国家与国家在经济领域、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瑞典的国情决定了她必须走科技立国、科技强国的道路。要保持国家在高科技领域里的竞争力,人才培养是关键。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瑞典才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九十年代花了大力气发展高等教育,应当说这是极有远见的战略举措。
1.2高等教育产业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及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正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加入到国际教育大市场的角逐与竞争中。竞争使然,不进则退,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强烈需要重塑形象,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在国际化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瑞典也不例外。而且,高校为生存,必须把质量视为生命,市场体系的自由竞争及优胜劣汰原则强化了瑞典高校通过高等教育现代化来提高教育质量、保证高校生存的意识。
1.3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产生的问题要求瑞典政府变革高等教育。瑞典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有着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等多方面原因。随着冷战结束与欧洲社会整合力度加大,需要重新思考瑞典传统的中立国地位,国内新保守主义兴起,使社会民主成为民众的关注话题,要求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给民众平等的受高等教育权;高技术革命,尤其是通讯技术和智能系统的发展,打破了旧工业模式;科学至上的思想受到了“绿色”运动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观念的挑战;瑞典社会由工业或者后工业时代向后现代过渡等,导致瑞典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并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发展前进。
2.管理体制
2.1政府角色和作用的转变
    H-93改革议案生效时,保守党政府面临机构调整,为了应付失业率增加与财政赤字,政府决定削减公共经费,因此高等教育经费被缩减。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被迫打破“去规则化”和干预计划模式交互影响的怪圈,政策导向作了一些短期调整。比如,大学被附加一系列的任务,如夏季大学课程。1994社民党政府重新入阁,开始了一系列的“集权化运动”。如政府加强对政策研究的控制,《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董事会必须有外部人员参加。但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控制,政府持保守态度。
2.2创建新的相对独立的中间机构
    在瑞典办高等教育是一种国家行为,高等教育包括私立学校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对政府负责。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995年瑞典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National Agency of Higher Education),与大学校长办公室合并。这个机构负责高等教育的跟踪调查、质量评估、督导、法律权益保护、高等教育信息研究和国际合作。此外,尚未获得教授职位设置权的高校要设置教授职位也要上报这个机构批准,主要通过评估与审计对大学进行控制。
3.教育学制的改革
    2007年,瑞典对沿用了多年的学士加硕士4年半、博士4年的高等教育学制进行了改革。从2007年1月1日起,瑞典高等教育开始采用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后的新学制为学士3年、硕士2年、博士4年,以和国际高等教育学制接轨。
4. 改革高等教育入学要求
    2003年,瑞典政府决定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入学制度,使其更加简单、公平与持久,激励高中学生努力学习,增加大学录取人数。瑞典高等教育入学要求包括基本资格、特殊资格、选择标准与优点评定。基本资格体现了高等教育入学知识要求以及其与高中的联系,高中毕业证书必须与大学入学基本资格相同,以便给大学申请者提供明晰的标准,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政府在2007年引入高中毕业证书制度。
三、结语——对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一)瑞典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从瑞典高等教育变革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瑞典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瑞典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中央政府的权力集聚。从瑞典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高等教育改革——H-77改革与H-93改革来看,政府对高校的管理由政府控制模式向政府监督模式的转变,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存在着权力的下放、转移和互动,它们的关系发生重组。权力的下放和转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权力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中央政府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加强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统筹权;2)权力的转移——政府权力部分转移给社会和市场力量,还权于高等学校。
2.质量评估逐步成为重要杠杆
    质量一直是瑞典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H-93改革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写进高等教育法。政府通过成立统一的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资金分配联系起来达到目的。
3.重视效率和责任
    瑞典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在于单一制的权威体制所导致的烦琐和低效,提高效率和责任是政府保持或重新获得合法性途径之一。从H-77改革开始,目标、有效审计、灵活的决策机构等被引进高等教育机构中来。
4.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变得强势
    通过中介机构协调国家控制和大学自主之间的关系是各国比较普遍的做法。瑞典受美英等国的影响,逐步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下放给中间机构来承担,比如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成立便标志着中介结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二) 瑞典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给我们的启示
1.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在瑞典,高等教育是免费的,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从长远看,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也必须走这条路,逐渐减轻家庭负担,直至全部由国家承担,使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此,借鉴瑞典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需要政府财政持续不断的大量投入,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重。其次是在坚持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体制的同时,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成本分担体制,在税收方面给予捐赠企业和个人以优惠待遇,为教育事业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政支撑。
2.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过去,瑞典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曾经实行大包大揽的统一管理制度,管得太多太细,使得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太小,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之后,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政府统一规划管理下,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很小,无法自主决定招生、人事设置等,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瑞典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系统革新,发挥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力量
    高等教育系统作为复杂系统,其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扩大入学人数,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与传授知识的作用,保证教育质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仅仅掌握知识而不具备学习能力,不能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要,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实现民族国家的不断创新与进步。由此迫切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的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建立终身学习社会而努力。瑞典高等教育改革中扩大入学人数与保证教育质量相结合,重视并加强高等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相互协调、同步实施,发挥了改革的整合力量,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瑞典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光严.瑞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2]吴式颖,褚宏启.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2:10.
[3]谢惠芳. 瑞典的高等教育——历史与现状探讨[J]. 外国教育资料,2000(3):43.
[4]蔺平编译. 瑞典教育概述[J].教育革新,2005(4):63.
[5]甘永涛. 瑞典高等教育改革历程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56-57.
[6]韩福乐.瑞典高等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9-30.
[7]杨建华,薛二勇. 瑞典高等教育的改革[J]. 高教探索,2007(5):79.
[8] Marianne Bauer.Changing Patterns of Governance,Structure and Learning in Swedish Higher Education[M].Jessica Kingsley Publshers,2004.
[9] Castles,F..The history of Public Policy[J].London:PolityPress,1989,(5).
[10] Baucher,M.,Kogan,M..Evaluation systems in the UK andSweden:Successes and difficulties[J].Eur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7.129.
[11] Pierre,J..Governing the welfare state: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tate and society in Sweden[J]].Aldershot:Elgar,1995(8):22-25.
[12]瑞典教育制度[EB/01]. 
http://www.edu-fair.com/Fair/europe/EduSystem-Europe-Sweden.html ,2001-07-20.
[13] How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unction[EB/01]. http://www.hogskoleverket.se/highereducatio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function.4.539a949110f3d5914ec800067897.html, 2007-06-11.
[14]瑞典高等教育新学制[EB/01].http://www.hsv.se/highereducatio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4.539a949110f3d5914ec800059715.html,200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