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镇域经济 >> 城镇化 >> 陈锡文:城镇化不缺资金
镇域经济
富裕镇 专业镇 | 城镇化
陈锡文:城镇化不缺资金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2 月 1 日 17 时 54 分 27 秒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许甜   2010-2-2 8:23:00

    新世纪以来连续第七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1月31日正式公布,明确提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在昨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陈锡文直言城镇化建设其实“不差钱”,并指出农村人口转变成市民的3个条件。 
   

    城镇化建设
  其实“不差钱” 关键是太集中
  在一号文件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重要一环,但在推行城镇化建设试点过程中,各地提出建设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城镇化有序进展的瓶颈。对此,陈锡文表示,我们的城镇化建设其实“不差钱”。
  陈锡文直言,大家到各个大城市去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的钱还是有的,但关键是太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所以,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通过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加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吸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陈锡文说。
  
  农民“市民化”
  需3个条件 各地自主制定措施
  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要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成城市市民,那么需要符合怎样的条件?陈锡文给出了3个需要考虑的方面:农民工进城务工达到一定的就业年限;农民工在城市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有比较稳定的住处。
  陈锡文表示,尽管所谓的“符合条件”还要专门研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当地的城市居民后,应当享有和当地居民同等的权益,包括就业、培训、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学等。
  陈锡文说,在中国国情条件下,特别是各地、各个城市具体条件差别很大的情况下,对农村人口城镇化的细致条件中央政府一般不会做统一的规定,要由各个城市自己去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当然,中央政府会督促各地加快让符合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
  
  新生代农民工
  成社会结构变化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提法,凸显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关切。
  唐仁健称,“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人数里占到60%,大约有1亿人。
  “现在拉着拉杆箱的农民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不一样,他们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唐仁健表示,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
  唐仁健表示,今后将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在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包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把“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重点。此外,要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预备制培训,同时将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
  
  今年“三农”投入
  将大幅增加 “两会”后公布
  对“三农”的财政支出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唐仁健表示,今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会有大幅度增加,将高于整个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唐仁健称,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增长幅度非常大,增加了1200亿元,达到7161亿元。今年增加多少投入,要等“两会”之后才能最后公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年财政增收形势再严峻,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还是要努力有所增加。另外,温家宝总理也讲过,给“三农”投多少钱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