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镇域经济 >> 城镇化 >> 专家: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镇域经济
富裕镇 专业镇 | 城镇化
专家: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2 月 1 日 18 时 22 分 58 秒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杨乃芬   2009-12-8 6:42:00
    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重要任务。
  “这是此次会议中关于‘三农’问题的最大亮点。”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长期研究“三农 ”问题的专家,李成贵多年来一直呼吁政府支付成本,把不断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由于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转换表现出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特点。李成贵认为,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实际上带有“补课”的性质。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和具体政策安排,并大幅度增加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李成贵认为,城乡结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是留在农村的农民当不好农民,转出去的农民又当不成市民。这两个问题也是我国农村发展到今天遇到的最深层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调整城乡结构问题,让农民进城,实现农民的市民化。
  改革30年,我国小农经营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有所下降。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我国农户家庭经营耕地只有8.26亩(比1996年下降了0.5亩多),人均2.48亩。
  “这样的经营格局,势必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即使农产品价格涨一些,农民的增收空间也十分有限,只可温饱,难以富裕。而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可以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率。”李成贵说。
  另外,作为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手段,此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今年,我国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安排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1230.8亿元。今年,国家还相继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等商品,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些政策让不少农民得到实惠,扩大了内需,拉动了消费,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如,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财政局人员汪恭礼昨日告诉CBN记者,该区农机补贴政策拉动内需效果明显。从2月份开始实施,至上月初结束,该区补贴各类机具1339台(套),带动农户购机投入达2514万元,补贴资金与农户投入比为1:2.3。
  不过,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关于涉农补贴的各种政策还存在不少问题,相关人士认为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明年也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例如,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建议解决可选品种少、领取补贴难等制约家电下乡产品进入农民家庭的主要问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要抓紧研究建立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