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籍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 >> 江西郭大力最早将《资本论》译成中文
客家经济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 客家职业经理人 | 客家商会 | 世界客商大会 | 客商研究 | 客家千万富翁 | 客家小老板 |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 | 其它客家交流与合作平台 | 客家地区重大基础建设 | 客家地区终极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客家城市经济 | 客家县域经济 | 客家镇域经济 | 客家富裕村与客家新农村建设 | 客家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客家地区科技概要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 | 客家服饰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音乐 客家流行歌曲 客家影视 客家舞蹈 客家山歌 客家戏曲 | 客家菜馆 客家菜 客家美食 | 网上客家商城 | 客家专家科技成果与客家富豪资本对接合作平台 | 客家媒体综述 | 客家文化概要 | 客家财富俱乐部 | 客家籍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
江西郭大力最早将《资本论》译成中文
客家经济网   2014 年 11 月 21 日 20 时 50 分 52 秒  
来源: 江西晨报 晨报记者 张颖   2014-11-17 0:23:00

 

      ▲郭大力和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本版图片 资料图

  


      ▲郭大力

  《资本论》诞生于100多年前,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938年,《资本论》中文全译本首次在我国面世,该全译本也曾被毛泽东读过并做出重要指示。70多年来,《资本论》再版十几次,影响了几代人,但作为《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江西南康人郭大力其人其事却鲜为人知。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多方翻阅资料为您解密郭大力与《资本论》不可分割的传奇一生。
       自幼聪慧出众
       决心翻译《资本论》
  据《江西省人物志》记载,郭大力,1905年出生于江西南康县三江乡斜角村。郭大力七岁时跟随在南康县立高等小学任校长的父亲在该校就读。他勤奋好学,聪慧出众,加之父亲教育严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23年,郭大力完成中学学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后随部分师生迁入上海,在新创办的哲学系就读。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广泛涉猎社会科学著作,接触马克思主义。
  郭大力决定翻译《资本论》是从1928年开始的。那时,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严酷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革命处于低潮。经过在大学几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郭大力深感要改变中国的面貌,非常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革命的失败,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他获悉红色政权已在靠近自己家乡的井冈山建立,更感到作为热血青年要为革命贡献一份力量,于是决心把《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伟大著作完整地介绍给中国人民。
       翻译李嘉图名著
       为翻译《资本论》做铺垫
  据了解,1928年,郭大力结识了王亚南(《资本论》和其他几本书的合译者)。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先从翻译古典经济学的名著着手。因为郭大力在翻译《资本论》第一卷时,看到马克思经常提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代表人物,如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由此认识到,如果不熟悉古典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和翻译好《资本论》。
  此后,郭大力经同学介绍,在中学讲授伦理学。王亚南则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就这样,他们为完成共同的计划,分头做着翻译的必要准备。
  在随后的几年中,郭大力一直在中学任教,业余时间则潜心研读和翻译。几年下来,几位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要著作他都读过了,并且用中文翻译了出来。
  1931年4月,郭大力和王亚南第一次合作翻译的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发行了。此书在上海与读者一见面,便引起轰动,因为原作者说,该书“全英国不会有25个人能看懂”,但这样的名著竟被两位名不见经传的译者翻译成了中文。
       翻译古典经济学主要著作
       历经艰辛译完《资本论》
  初次尝试的成功增添了郭大力的自信心。尽管当时生活清苦,工作条件也差,但他全然不顾。身居闹市,他却甘于寂寞,整天坐在书桌前阅读写作。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他独自翻译出版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原理》等等。这期间,又与王亚南合译了《欧洲经济史》,还与李石岑合译了《朗格唯物论史》。
  短短的几年,郭大力翻译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著作,总计达几百万字,这些翻译加深了他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解,也为日后的翻译积累了经验。
  从1934年起,郭大力又与王亚南商议,继续进行中断了的《资本论》的翻译工作。正当翻译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日寇于1937年8月13日入侵上海,郭大力不得不回到老家南康,坚持翻译《资本论》。
  郭大力在为《资本论》中文译本所写的“译者跋”上署上他的名字后,十年夙愿终于变为现实。在出版社的努力下,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资本论》第一至第三卷中文译本,于1938年8~9月在上海出版了,这部表现人类智慧的巨著终于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毛泽东多次阅读该译本
       并引用译本内容
  《毛泽东与<资本论>》一文中提到,毛泽东曾多次阅读郭大力翻译的《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毛泽东对第一卷第1至12章大部分内容(包括部分注释)用铅笔进行了圈画和标注。在其他一些章节中,还纠正了译本中的错字,改正了译本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将漏字一个一个添加上去。
  毛泽东还在他的文章中引用《资本论》,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引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所表述的内容: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向导。《驳第三次“左”倾路线》形象地引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中关于人和蜜蜂不同之处的论述。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还将《资本论》第三卷关于商品交换的论述摘抄下来并拟了“从生产出发,还是从交换和分配出发”的标题,印发推荐给党内其他同志。
       当选为首届中科院院士
       重译《剩余价值学说史》
  1955年,郭大力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10月11日,郭大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几易寒暑,郭大力又把《资本论》译文全面修改了一次。1963年、1964年,经他第二次亲自修改的《资本论》第一、第二卷相继再版,1968年,第三卷也出版了。
  后来,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前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的新版《剩余价值学说史》重译了一遍。即使在被下放到河南的五七干校期间,也没有间断过。1976年春天的一天,郭大力在稿纸上写完了译稿的最后一个字。从开始翻译《资本论》到重译完《剩余价值学说史》,他花了整整48年。
  1976年4月9日,他心脏病突然发作,来不及送往医院就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