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籍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 >> 吕博:薛兆丰与中国经济学家
客家经济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 客家职业经理人 | 客家商会 | 世界客商大会 | 客商研究 | 客家千万富翁 | 客家小老板 |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 | 其它客家交流与合作平台 | 客家地区重大基础建设 | 客家地区终极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客家城市经济 | 客家县域经济 | 客家镇域经济 | 客家富裕村与客家新农村建设 | 客家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客家地区科技概要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 | 客家服饰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音乐 客家流行歌曲 客家影视 客家舞蹈 客家山歌 客家戏曲 | 客家菜馆 客家菜 客家美食 | 网上客家商城 | 客家专家科技成果与客家富豪资本对接合作平台 | 客家媒体综述 | 客家文化概要 | 客家财富俱乐部 | 客家籍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
吕博:薛兆丰与中国经济学家
客家经济网   2010 年 7 月 5 日 20 时 48 分 59 秒  
来源: 凤凰网财经   2010-7-2 10:07:00

吕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他1967年出生,取瑞雪兆丰年之意,网名之一为“丰收的征兆”,广东梅州客家人,在广州长大,1987年考取深圳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89年在图书馆读到张五常的《卖桔者言》,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暑假读波普尔并尝试翻译了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91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后,先在一家商业公司做程序员,后在一家大型综合企业任投资主管,并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成名速度之快,令无数经济学家望尘莫及,2008年获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成为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是公共选择,法与经济学。
    1995年底,他成为最早的互联网用户之一,并在深圳万用网开辟“新闻组”(newsgroup),接触“网上讨论”,还开设了“经济学”栏目。1996年深圳数据局推出电子公告板(BBS),他担任“经济学”版主,是国内最早的论坛版主之一。这一年他还跑到香港见到了自己崇敬的张五常,得到了很大的启发;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正是早期的网络论战,进一步强化了他的经济学研究,读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书,看《华尔街日报》评论,从中看享受心灵的乐趣,并获得看世界的眼光。
    在不断的自学过程中,他以张五常为师,并十分推崇弗里德曼和张五常的老师阿尔钦。他一边学习一边翻译了阿尔钦的《大学经济学》,办论坛使他得到很多历练,也大大增加了知名度。他说,论坛必须有人挑起话题,针锋相对,兵戎相见,引得看客忍不住要开口参战,这样才会热闹。在网友争论中,他发现有那么多人的想法是那么不同,正是这一发现使他产生了写文章、写专栏的冲动。他说,在网上表达任何观点,都可能会引来四面八方的攻击。要写出经得起考验的文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写以前,自己先尽量攻击自己——将所有可能的攻击都考虑在内,然后挑出有代表性的给予回答。还可以设计一些低级的攻击,故意卖破绽引诱别人来过招。从1998年5月19日美国政府起诉微软公司触犯《反垄断法》的第二天,他就开始撰文为微软辩护,一直持续了两年。他的文章首先在网络论坛发表后,被传媒发现转载,他针对方兴东的《起来,挑战微软霸权》,写了《凭什么挑战微软》,两人还在央视《经济半小时》进行了面对面辩论。当他后来注意到很多国外经济学家的观点和自己英雄所见略同时,着实为自己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而感到由衷高兴。2000年6月,微软公司专门邀请他赴美参加了当年的经济论坛(FORUM 2000)。
    他1997年在《证券时报》财经周刊全球财经报道版开辟的专栏,发表了近百篇评论,2000年在《书城》开辟专栏,始终追求直接了当、开门见山的文风,喜欢动词,尽量不用形容词;努力写短句,决不写长句;不用“我”字,不创新词;不用比喻,不要抽象。每篇文章一般修改七八遍,还经常出声朗读并反复推敲。后来他把论坛文章结集出版为《经济学的争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张五常为此书写序,说他的经济散文虽有争议但整体可读,他爱憎分明、坚持己见、死不悔改、不够潇洒,有点咬文嚼字。此书出版后,马上就有以为经济学教授站出来写了“对《争议》的争议”,旋即又有另一位经济学教授站出来写了“对《争议》的争议的争议”,力挺他的观点。他抱着感谢捧场的态度饶有兴味地关注了别人因为他而进行的论战。
    他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乱说乱写,天天在网上看《华尔街日报》、《南华早报》,要求自己把论坛的文章当作中国的《华尔街日报》评论来写,生怕弗里德曼和阿尔钦不满。他曾两次就联系汇率与人打赌,第一次在网上跟一个耶鲁毕业的MBA赌,第二次和自己一个老同学赌,均赌联系汇率不会倒,结果都赢了。这让他越发相信自己对经济的感觉,每当看到自己的评论先于《华尔街日报》或与其同步,自己总是很欣慰。1999年10月,他发表《自由软件过眼云烟》,说它只会昙花一现,半年后所有自由软件公司的股价跌剩一两成。2000年3月,他在《圈不住的眼球》中认为一切预测股票价格的都是乱说,IT泡沫迟早要破,几个星期后NASDAQ果然大泻。因此,他还有被称为预言家。在接受《人物周刊》访问,他说自己的学术观点主要是三个:一是芝加哥学派的价格理论,二是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三是公共选择理论。如果按小时的标准说物理学家是指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人,那中国就没有经济学家,只有张五常还差不多(但他不同意张对汇率和利率的看法),至于可以成为辩论对手的,那就太多了。
    他的表现在青年人中间产生了更大影响,《南方周刊》2006年评他为十大青年领袖之一(其他领袖包括闾丘露薇、徐静蕾等)。很多本来基础条件较差的青年,因为他的影响而产生了要成为经济学家的强烈欲望。网络文学青年老光说,自己正是看了薛的文章才对经济学发烧。他最喜欢经济学短文是美国经济教育基金会的创立者里德写的《铅笔的故事》(I, Pencil),还特意把自己的车牌号码申请成“I PENCIL。2006年6月,他的几个追随者成立了铅笔经济研究社,七个理事没有一个是正规学经济的,学历最高者北大国际政治系毕业,有几个从事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其中,云南小伙周克成理事本来在中学毕业后就去了广州打工,2001年受薛的影响开始自学经济学,2003年北上进京,在北大西门外餐馆刷碗,工余时间旁听周其仁当然经济学课程。
    2009年,他写了批评著名经济学家的文章《走火入魔的汪丁丁》(有人说是对汪批评张五常的报复),认为汪的经济哲学不但毫无前途,而且简直就是故弄玄虚。2010年初,他在春运前提出让火车票大幅涨价的主张。这两招不论是非均遭到很多猛烈攻击。以前总有人说他资历太浅,借网络出名、傍大师借光、靠挑战名人和炒作敏感话题称雄,很难得到专业或半专业人士的认同。自他拿到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法学院的博士后,说他浅薄的人渐渐少了,甚至还有人说他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弗里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