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实用经济学 >> 企业经营失败案例 经济违法违规案例 不公平竞争案例 >> 日本案例 >> 质量 >> 日本高田因“夺命气囊”破产 宁波企业拟以超百亿元出手
日本案例
质量 | 信誉 | 决策与管理 | 不公平竞争 | 违法违规
日本高田因“夺命气囊”破产 宁波企业拟以超百亿元出手
客家经济网   2017 年 7 月 27 日 23 时 2 分 53 秒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钟卉   2017-6-30 7:12:00

 

准备收购高田的KSS,其母公司就是中国宁波的均胜电子。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钟卉)6月26日,因“气囊门”倒下的日本高田公司,与美国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利得(KSS)达成高田破产后资产的购买意向约定,KSS拟以不高于15.88亿美元(约合108.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高田主要资产。

  消息一出,业界沸腾。

  议论、质疑声不仅因为这是“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规模破产案”、高田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气囊制造商之一”,更因为KSS的背后,站着的是其母公司:中国宁波均胜电子,一家比高田小71岁、成立于2004年的年轻企业。

  一直以来全球最封闭、排外的日本汽车生态链,即将闯进一个讲中国话的“野蛮人”。

  顷刻间,全球市场,万目睽睽。

  为了收购双方接触了一年多

  6月28日,记者在均胜电子4楼的办公室见到了参与和高田谈判、刚刚从纽约飞回来的均胜法务总监杨律师。为了收购高田,大半年时间里他满世界地飞。据同事称,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他了。他的身上“全是商业机密”。

  收购高田,双方差不多接触了一年多。

  高田是日本最大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儿童安全座椅供应商,拥有超过80年的经营历史,在日本汽车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多年来它一直为美国通用、德国大众、日本丰田和本田等大型车企提供安全气囊产品。若不是上亿个“问题气囊”引发高额的大规模召回费用让其陷入绝境,它仍是全球安全领域“骄傲的公主”。

  最初的问题始于2000年前后,早期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仅本田在2008年召回过4000辆气囊问题车型。2009年5月16日,一美国车主曾因本田雅阁内气囊爆破弹出的一块金属片击中,切断动脉,其通过Labaton Sucharow为首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在佛罗里达州向高田公司,以及本田、宝马、福特、日产、丰田等汽车制造商提起集体诉讼。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宣告召回旗下产品。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高田气囊总计导致召回了1.2亿辆的汽车。这相当于丰田“踏板门”事件的10多倍。而在中国,被召回的存有隐患的汽车约为60万辆。

  今年2月,高田公司承认,在对美销售问题安全气囊中存在欺诈行为,并同意支付10亿美元罚款。一系列的召回和赔偿,最终让高田不得不走上破产保护的道路。

 

    为什么要收购高田

    当“公主落难”,旁人的机会就来了。不过,即使破产拍卖,要卖给谁,也不是高田自己能决定的。

  在全球汽车安全领域,四大厂商为美国天合汽车、日本高田、瑞典奥托立夫和宁波均胜旗下的美国KSS。这四巨头几乎霸占了大部分汽车安全领域的份额。

  如果高田要选择卖给其余“三巨头”外的其他汽车企业,作为债主,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都不会答应:未来如何保证质量和供货量?如何放心和信任?

  所以,均胜电子公共传媒部总监陈阳告诉记者,这不是一桩有钱就能收购的买卖。

  高田的最佳选择局限在天合、奥托立夫和KSS之间。

  “首先,天合对此番收购似乎并不感兴趣。而奥托立夫已占全球40%份额,若加上高田20%的份额,将缔造一家全球份额超过一半的安全系统垄断者,对于下游的汽车公司来说,无法接受。”

  于是,规模小得多的KSS提出要收购高田资产的时候,理所当然就受到了债主们的欢迎。

  表面上,出手的是美国KSS,实际上,背后站着的是中国的均胜电子。

  “这是彼此吸引的过程。被拉下水的整车企业也要推进这个合作,不然他们的日子也会很难过。高田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如果不是破产,我们以前是根本没有机会的。”陈阳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不缺少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而是缺少国际化的中高端产品。过去,均胜以及中国百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希望进入整车企业非常挑剔的“前装市场”,但无奈欧美的技术壁垒实在太森严。

  “我们在2011年收购了老牌汽车电子公司德国普瑞后,以普瑞为平台,海外收购变得手到擒来。去年,我们收购了美国KSS,而今年又以KSS收购高田,美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对方没有戒心。所以我们比很多难以迈出第一步的中企占了优势。”

  陈阳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上百万家,但缺乏世界级的。这笔买卖对均胜的意义重大,一旦收购成功,均胜就会名正言顺地由此成为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的跨国企业,改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甚至改变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市场地位摆在那里,好处是很多的。”

  另一个受市场瞩目的点是:相对于欧美车企之间彼此融合、相对开放的生态链,日本汽车生态要封闭得多。像丰田、本田这样的车企龙头,一向乐于和本国的零部件供应商相互持股,彼此扶持成长,就像一个神秘的俱乐部,外资极难挤进来。人们将日本经济的这种独立与封闭性,称之为“加拉帕戈斯现象”。

  而若此番收购落锤,这个加拉帕戈斯俱乐部即将强行挤进一个新会员,“我们进入日本的封闭市场,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企业。”陈阳说。

  均胜方称自己不是“接盘侠”

  2017财年,高田的营收达到61.18亿美元,而KSS的年收入规模只有15亿美元,不到高田的四分之一,这是一出典型的蛇吞象案例。

  而均胜电子,收购KSS不过一年有余,那时候,它的营收甚至只有11亿美元。

  媒体质疑:一只蚂蚁,刚刚吃掉一条蛇,紧接着再要吞下一头大象,它真的能消化得了吗?

  网友议论: 高田欠本田、丰田和宝马巨款,没那么好消化,16亿美元接手,这个盘接得有风险。

  对此,陈阳斩钉截铁:大家误会了,我们不是“接盘侠”。

  他解释,首先均胜收购的内容,是问题气囊以外的业务。第二,均胜只收购高田破产以后的资产。债务已经切割了,是原来公司的事情,均胜并不负责。

  “原来有纠纷,潜在风险的,我们都割开了。这好比我们像是一个采购员,去采购好的东西。机器、地皮、工厂等,但原来的债务,他们怎么解决不关我们的事。”

  至于15.88亿美元贵不贵,陈阳说,这是一个封顶价格,但不是一个最终价格,“商业谈判可以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具体价格签字那一刻才能尘埃落定。我们目前只能算订婚。”

  而至于涉及到的融资和资金出海监管问题,陈阳大手一挥:“我们不会通过在国内增发股票的方式来融资。收购高田,一方面是KSS公司自有资金,另外是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美国的国债。收购由美国公司来主导。”

  迎娶落难公主,跻身汽车安全领域世界级老二,均胜似乎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