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临川神话(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上顿渡镇临川一中、临川二中)
临川一中神话 | 临川二中神话 | 临川神话综述
江西临川高考产业调查:"名校神话"引万人潮涌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3 日 14 时 25 分 37 秒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菁莹   2007-6-26 11:17:00

  

 

照片:走过上一届的高考光荣榜,考生既受鼓舞,也多了几分压力。张邦人摄
  

     一偏僻小镇创造的“高考神话”
  即使在江西,抚州也算经济落后地区,但在这里,穷财政办出了大教育。
  临川一中,素有“才子摇篮”的美誉,在近年连续3年创下江西省高考的奇迹——5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2006年的高考成绩不仅创下学校之最,而且创下江西省高考历史之最——理科总分前50名中,临川一中有8人,居全省第一;文科中的24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4人被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录取,也居全省第一。 
  而就在离临川不远、有着百年历史的抚州一中,也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其高考二本以上升学率历年都在92%以上。
  在上顿渡镇这个偏僻小镇,还聚集着临川二中、临川十中这样的省、市重点中学,其高考录取率也均在全省前列。
  仅2006年,在临川求学的本省学子就有4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占全省总数的1/3强。
  因为聚集了如此多的名校,又有着如此辉煌的高考“业绩”,高考这根指挥棒,使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向临川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涌来,形成一支庞大的“留学”大军。
  刘琛,临川一中高二学生,为了圆北大清华梦,他从南康平田镇中学转学到这里。南康市位于赣南,离临川有700多公里,坐长途汽车要7个小时。而2006年秋季开学,南康市呼啦啦一次就转来了20多名学生。
  临川的中学,就像天生具备一种魔力,到这里读书的学生,似乎被赋予了一套应付高考的“宝典”、“秘笈”,屡屡考出令人咋舌的成绩。
  一名原九江某中学的女生,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于是慕名来到临川二中“留学”复读,一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他在2006年高考中考出了640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学以高额奖学金录取。
  屡屡创造的高考神话,让临川成为考生、家长心中的圣殿。口碑相传,每年临川的外市、外省的学生数量年年成倍地增长。
  据统计,在上顿渡镇,已经聚集了来自临川区外的学生逾万名,仅临川一中,就有外地学生5000余名,占了该校学生总数的一半。校长饶祥明告诉记者,这5000多名外地生源,来自全国16个省份,新疆有所中学,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结伴来临川一中读书。
  省内的学生,干脆转学到临川。而省外的学生,因为高考学籍的限制,在临川读,回本地考。还有些外地的学生,干脆从初中开始,就千里迢迢来到临川求学。
  抚州一中校长黄余良告诉记者,2002年,一名从海南过来的学生,在抚州一中读完高三后,回海南参加高考,考了全省第二名;2003年,3名上海学生回去参加高考,分别考取了同济、复旦和上海交通大学。黄校长记得,有一个云南的考生,老师都认为,其成绩在班上属于差生,要考上大学根本没希望,但这名学生回到云南参加高考后,居然考取了位于抚州的东南理工大学,属于二类本科。
  万人“留学”引来陪读大军
  刘琛的母亲董玉亭,为了儿子能在高考中考出不错的成绩,专门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到了临川陪读,她在临川一中附近租了一处房子,为了减轻经济压力,这位母亲还在学校谋到了打扫卫生的活儿。对此董玉亭说她自己已经相当满足,毕竟可以与儿子朝夕相处,照顾其饮食起居,让儿子在异乡能安心读书,考上名校,光宗耀祖。而据记者了解,董玉亭仅仅是众多陪读家长中的一员。
  一切为了孩子!伴随着“留学潮”,一支浩浩荡荡的陪读大军涌向小小的抚州市、临川区。他们不惜三年五载,无畏离岗辞职。为了陪读,有经济能力的家长买房或者租房,没条件的就租居民房的地下室或储藏室。
  来自北京的王女士,14岁的儿子从景山小学毕业后,便转到抚州一中少年班,为了照顾儿子学习,王女士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不远千里来到抚州陪读。她企盼儿子能考上北京大学。
  在抚州一中,操全国各地口音的学生都有,高三零班的华强来自奉新县,去年他的高考成绩就高达586分,远远超过一本线。为了心中的理想,他自己上网搜索复读学校,相中了这所名校。于是,母亲请长假前来陪读,而且把侄子和同事的儿子也招来了,由她一人照顾,每个双休日,三对父母都会来这里团聚。
  还有来自乐安县的黄大姐,两年前,女儿提出想来临川上学。由于家境贫困,丈夫只身外出到沿海打工,她挑着一个简单的补鞋摊前来陪读。每天,女儿上学后,她便在校门口一针一线补鞋赚点儿钱,维持房租及日常生活开支。贫苦的生活并没有掩盖她们心中有梦的快慰。
  无论是抚州市,还是临川区,一个庞大的陪读“群落”已经在此安营扎寨。他们平时为子女准备一日三餐、照顾日常起居,闲暇时和其他来陪读的家长交流心得。
  为了省钱,也为了方便。不少从同一个地区来的陪读家长自发地组织起来,孩子们在一起住,家长则轮流陪读,尽量孩子、工作两不误。
  衍生产业供需两旺
  临川一中的饶校长颇为自豪,他说,学校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1500户的陪读家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交通、餐饮、商品流通及房地产。
  在临川一中,100多亩的校园里每年要新增1000多名学生,目前学生总数已经比几年前翻了一番。而学校的学生宿舍仅能容纳近千人,4000多名临川区外的学生只能选择租住在校外的民房或者老师的家里。
  “陪读”的家长和更多没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孕育了一个日益增长的“租房”市场。饶校长认为,“租房”市场很好地解决了当地下岗工人的生计问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户下岗人家如果有三室一厅,租给7个学生住,每人包吃包住每月交600元,这个家庭一个月的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够三口之家在小镇上过小康生活了。
  也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外乡来的中学生,加上一个陪读的家长,一年要花1.5万~2万元,临川现有上万名外来的“留学生”,这笔巨大的收入无疑成为该地主要的经济支柱。
  最明显的是,房价随着日益增多的外来者直线上升。一位房东说,三四年前只能租每月二三百元的一套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六七百元。
  据当地媒体报道,抚州房价均价为800~900元/平方米,最高的也不过1200元/平方米,但抚州一中周边的商品房,如上海某投资商开发的文昌花园就创造了销售奇迹,该楼盘售价1400元/平方米,房子一开盘在一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其他楼盘的售价也是居高不下,而且销得很好。
  临川区所在地上顿渡镇有一家房地产商就打起了“学府”的招牌,他们认为最吸引人的广告就是:“与临川一中零距离”。
  和房价一样上涨的,还有周边商铺店面的租金,而且经常供不应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顿渡镇上的饭馆、网吧等设施在几年间迅速增加。
  在抚州一中、临川一中这些名校的周围,除房价普遍上涨外,就连烧开水卖也成了一个供需兴旺的产业。
  而当地人和政府并不满足于此。有当地人在媒体上指出,同样是欠发达地区的湖北黄冈,借助高考催生了它的声名远播,出自湖北黄冈的教辅材料更是曾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同样在高考成绩上表现出色的临川,在这方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有当地专家在媒体上指出,应向湖北黄冈学习,并且利用临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当地政府也希望“利用临川高中教育资源,打造全省的优质高中教育高地。用临川文化来增强临川人民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临川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很快,临川教育集团被催生出来,临川区所在的抚州市,将抚州一中、临川一中还有临川二中三所名校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并出台相关政策,在招生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人人都说,临川的高考神话其实是“四苦”精神的产物。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作为临川教育的“精髓”,被当地人奉为宝典,代代传承。如今,在呼吁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当地人已经很少再提“四苦”精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四苦”精神已经成为最有临川特质的高考文化。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还高高举起,高考就仍将被进一步演绎到极致,万人“留学”、陪读大军、高考经济诸多神奇的现象仅仅是“指挥棒”下这一文化的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