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临川神话(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上顿渡镇临川一中、临川二中)
临川一中神话 | 临川二中神话 | 临川神话综述
临川教育如何做成名牌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13 日 13 时 25 分 10 秒  
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   2005-8-14 23:09:00

    总策划:欧洋
    执行策划:张晓欣
    主编:许文兵
 

江西师大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郑晓江
 

江西师大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东林
 

江西日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记者 赖荣栋
 

抚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临川教育集团负责人 吴开珍
  

    【主持人语】
    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 陈新华
 


陈新华


  临川虽然只是江西东部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县城(几年前,临川市并入抚州市成为该市一个区)。但是,临川是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乡,也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故里。
  改革开放以来,临川教育给江西人很多的惊奇。自1982年以来,临川向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少年班”输送了一大批学苗,年年都有大批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进入新世纪后,许多外地人都把子女送到临川就读。临川还出了各种教案和辅导材料,我们称之为“临川现象”。
  与临川教育齐名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临川10万建筑大军进军上海,一时名震上海滩。但20年过去了,临川建筑业仍在以过去挂靠的方式打市场,而没有自己的品牌。与此同时,当年给临川人打工的浙江东阳建筑业已形成品牌建筑集团打向了全国市场。
  再比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世界闻名,前不久白先勇重排牡丹亭,且各地但凡能和汤显祖沾点边的,纷纷大打这张文化牌。但作为汤显祖故乡的临川却是动静不大。
  文化、教育、建筑是临川经济发展的三张“王牌”,现阶段临川该如何利用好手中的牌呢?
 



  A、临川教育:烫金的名片
  主持人:说到“临川现象”,无疑是从教育说起的。从临川出才子,到如今的高考,无不是对其教育成绩的肯定和褒奖。我想知道临川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
  ●每万人就有239名大学生
  吴开珍:我们临川教育集团是2002年7月组建的,包括原抚州一中、临川一中、临川二中3所学校,现在有教师1000多名,学生1.8万名,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历年来共输送大、中专生3万余名,少年大学生220名能够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获硕士学位的1500余人,博士学位的1100余人,出国留学的600余人。2005年高考,抚州考取清华、北大共31人,保送清华、北大33人,在全省设区市中居于首位。
  我觉得临川现代教育最让人瞩目的是,在人口并不多的临川区,每万人就有239名大学生。
  1982年,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面向全国招生,录取的22名学生中就有5名来自临川一中。这一成绩轰动了全国,从此临川有了“才子之乡”和“少年大学生摇篮”的称号。1995年,抚州一中又有15名学生考入科大少年班,占当年录取额的十分之一。据粗略统计,仅抚州市的3所省重点中学抚州一中、临川一中、临川二中,自1982年以来,就为全国的大学少年班输送了200多名学生,而少年大学生更多达3000多人,大学生总数多达几万人。
  ●千余外省、市学生在此就读
  郑晓江:近5年,我到抚州不下30次,而且我写抚州的文章也不下30万字,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吧。当然,我所写的多是探访抚州过去的思想家的,但也因为这一点,我对临川才有着非常深的体会。我带的研究生中有不少都是临川的,所以对临川教育的“高分现象”、“博士现象”、“少年大学生现象”都有一些了解,这些在全国可能都是仅有的现象。
  我曾经专门问过两个在临川伴读的老人家,他们告诉我,孩子的父母是做生意的,根本就没时间管,所以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但是让其独自呆在外地又不放心,所以二老来伴读。在临川,这种伴读现象非常多,临川有1500多名外省、市学生到临川几所中学就读。
  ●临川已有了教育品牌
  王东林:探究临川教育现象,原因在于临川教育集团反映出的业绩很刚性。学校录取了多少学生,考取了什么样的学校,不管怎么说,这是硬的指标。而且相继而来的一系列的现象值得肯定,包括伴读现象,它实际说明临川教育的招生范围超出了区域界限。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国家级的艺术学院边,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附中、附小,因为要一流的老师辅导,只有到这些学院找,所以家长伴读在北京构成了一道风景。而这种现象同时也出现在临川,这就是亮点。
  这说明临川已有了教育品牌,开始走向名牌的道路。品牌的背后是质量,尽管我对教学不了解,但我相信临川教育在质量、教学方法上一定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构成了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B、临川教育:尚未成名牌
  主持人:临川教育的成功,若从教育本身的角度可以找出许多理由,从更深层次的社会角度看,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崇尚读书、崇尚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已深入人心,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厚的社会氛围,也由此形成了人才辈出的社会基础。但临川教育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教育”是品牌非名牌
  王东林:当然,临川这个才子之乡的教育发展到今天,肯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传承。毕竟,临川是人文鼎盛之地。就书院来说,江西历史上最早的书院自开元盛世起,历史上临川府县儒学延绵千载,书院私塾星罗棋布,有“故天下书院之盛大,为江西最”的说法。
  可能大家都敏锐地注意到,教育发展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抚州有众多的学校,有着读书的传统,甚至出版业也非常好。金溪历史上刻书的质量很高,刻书畅销全国,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之称。
  赖荣栋:我觉得临川教育集团只有一个品牌,还没有做成名牌。有人说,高考让名不见经传的“黄冈”出了名,黄冈中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否认,一套被书商炒作为“升学考试秘密武器”的“黄冈密卷”正在全国流传,做“黄冈密卷”成为许多中学生的家常便饭。而以“黄冈”为名的正卷、秘方、秘典、兵法或借用“黄冈神话”字眼抬高身价的各种书籍,更是充斥着全国教辅市场。
  我所了解的黄冈中学,被当地人称之为黄高。据说,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教研机构人员到黄高取经。虽然黄高每周只安排星期五作为对外接待日,但还是有许多不速之客登门。武汉一些旅游公司甚至将黄冈中学列为了旅游景点。
  中部有黄冈、北京有海淀、江西有临川。虽然三地在中学教育这一块都是不相上下,被教育界称为“高产田”,但我们高考前去书店看看,有大量黄冈和海淀的教辅材料上市,却鲜见有临川的教辅材料,这不能不让我们感觉惋惜。
  ●要做成名牌须形成系列产品
  郑晓江:湖北的黄冈中学我是参观过的,正如赖记者说的那样,每逢高考就是《黄冈实战》、《黄冈试题》什么的,当然还有海淀。后来我发现,临川和黄冈相比,黄冈是既做品牌,也做名牌,就是拿出一部分资源,调动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大学、教研室的研究力量,做了一些研究,对黄冈的教育优势进行了提升,然后推广。其实,一线老师都忙于教学,哪有空搞这些面向市场的试题什么的,临川的教育要做出名牌来,非得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去研究它,去研究包括它的历史、现实,形成系列产品,临川不仅仅是培养了多少大学生,高考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绩,临川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文化品牌,生产出文化产品。
  从品牌到名牌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实际上临川的文化底蕴远比黄冈要深厚,而湖北黄冈已实现了品牌到名牌的转化,我建议抚州教育方面的专家去黄冈参观,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素质
  郑晓江:我对临川现代教育有自己的观点,它与临川的传统教育精神甚至是脱节的。
  回顾历史上临川的精神,它的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素质。历史上有名的象山书院是以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为重。临川教育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创新,因为你从李觏、陆象山、罗汝芳、汤显祖这些代表着临川文化的精英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就是独创:王安石叫“荆公新学”、陆象山叫“象山新学”……
  所以,我觉得除了民间传统的“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这四苦精神外,现代教育的理念也要加进去。要让诸如身心健康的教育,开放式面向未来的教育,知识、素质、能力并重的教育理念在临川的现代教育中得以体现。否则,光成绩好,学生的能力、素质不行,名牌还是做不出来。
  C、临川教育:能否产业化
  主持人:大家由临川现象谈到黄冈现象,两者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为不发达地区,教育是一条较好的出路,但黄冈将教育资源整合得更好。究其原因,黄冈和海淀教育产业化的步子走得更快、更大。我想知道,临川教育,能否也在这方面做些努力?
  ●通过产业化可使自己“造血”  
  王东林:教育能否做成产业,现在也有许多争论。有人认为,教育不能产业化,应以公益性质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这是否会妨碍教育做成产业?我看也不会,我们把思路打开——教育核心的部分按照国家政策办,把教育所附带的东西市场化,让教育集团成为真正的教育集团,而不仅是三所学校简单结合。
  当然目前临川方面实际上已经感受到了,仅盯着学费的收入是没有发展的。公立学校主要靠国家投入,而私立学校没有国家投入,却为什么多数发展得不错呢?因为他们聪明啊,他们采用寄生式发展,民办高校请公办高校的老师,无形中公办高校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给他们发劳保福利,民办高校只发讲课费就行。实际上民办学校是公立高校养活他们,解决了民办高校的投入问题。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有义务的,同时也要看到,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我认为,通过产业化可以使自己“造血”。教育集团带有公办的性质,但可把机制做活,如组建股份制的教育集团。这样,一方面可吸引资金,另一方面发展出相应的产业,比如教辅书籍、教辅杂志。
  做好这些,不仅能够赚钱,而且能像黄冈、海淀那样,做出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说实话,现在社会上对当代临川教育的了解程度,远远没有临川才子之乡的名号响,临川教育在全国还不具备大的社会影响。要真正让临川出名,还是要做好出版物等相关产品的开发。让自己的出版物在中国教育市场形成一个流派,与北京的海淀派、湖北的黄冈派三分天下。
  ●教育集团要发展须过三道槛
  赖荣栋:可以这样说,抚州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唯有教育。据我了解,当时组建临川教育集团的目的在于促进临川教育在更高层次上运作,但遗憾的是,至今教育集团发展得并不快。
  我认为,下一步教育集团要发展,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一是观念的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临川教育对促进抚州的发展功不可没,为抚州带来了人气,培养了人才。二是政策方面的问题,这不仅是临川遇到的问题,江西省给公办优质高中的政策不够灵活。这三所学校是公共财政做起来的,反过来要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限人限钱限分数。我们江西的重点高中每生每学期才收400多元,比安徽、湖南少一半。财政上没有钱,招生上又没有政策,想做强做大都难。另外,在招生问题上,江西不能跨市招生,这就相当于我这个厂生产的产品不能跨区卖,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三是机制问题,抚州的美佛尔学校,是2002年引进的,现在下半年的学生就有3000多人,学费方面比公立学校高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好的事,下午就可以做,而公办学校看好的事,议了又议,过一年都做不成。而且按照目前的机制安排,教育局只能管事,学校只能管教学,财政管教师工资,这样的集团很难发展起来。
  郑晓江:抚州成立了临川教育集团,就应该在教师、图书、校园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可是现在各学校还是自己办自己的。我觉得应该引进资金,对教育集团进行产业化改造。在海外,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是并生的,我们可以大力培植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并重,同时职业教育和升学教育也要并重。
  ●教育已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赖荣栋:“临川才子”引发“才子产业”,这在抚州一中近年来周边地块的升值上得到了验证。抚州房价均价为800元-900元/平方米,最高的也不过1200元/平方米,但抚州一中周边的商品房,如上海某投资商开发的文昌花园就创造了销售奇迹,该楼盘售价1400元/平方米,房子一开盘在一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其他楼盘的售价也是居高不下,也销得很好。而校园周边的商铺店面,更是供不应求,售价、租金都涨了。教育带动周边经济在一中周边土地升值一事上得到了证明。
  D、文化、建筑也是发展之道
  主持人:谈到临川教育,就不能不说临川文化。临川文化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底蕴深厚。如宗教文化、教育文化、戏曲文化等在全国位居前列,文化名人、文化胜迹、风情民俗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将成经济重心
  郑晓江:北大教育专家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生活最大的产业有两个,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对生活的影响已是无所不入,大家也都感受到了。文化产业也将是主导生活的巨大产业,对此大家目前还没有完全感受到,英国的艺术产业规模达到170亿美元,相当于其汽车工业总产值;美国的音像产品仅次于航空航天产品,成为其第二大出口商品,并占领了全球40%的份额。
  所以,文化产业将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针,而且产业转移也是越来越快,经济重心将从制造业向文化产业转移。在此背景下,临川的教育、文化产业应该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临川有深厚的教育、文化基础。
  ●临川未做好文化保护和挖掘
  郑晓江:但反观临川的表现,我们对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是远远不够的。曾巩、陆九渊、李觏、罗汝芳等都在兴鲁、象山、小陂、盱江、明德等书院讲过学。其中李觏还被胡适先生称为“中国宋代哲学的开山祖师”。明代的罗汝芳,他教出来的学生中最有名的就是汤显祖,汤的许多启蒙观念与罗汝芳有直接关系。
  像这样一些传统的临川精神,在我们的临川文化建设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我有一次在抚州召开的“创文化名城”座谈会上说,临川是把传统都破坏完了,才回过头来谈文化强市。汤显祖的“玉茗堂”在解放初期还保存完好,但现在拆得片瓦不存,然后做一个假的汤显祖的墓放在那儿,实在是可悲。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其实物化的东西没了,但精神还在。所以,精神传承可能是振兴抚州文化产业的核心,也是大力发展抚州教育产业的核心。
  王东林:清代画家李瑞清,字梅庵。他也是临川人,诗文书法了不得,他是金石学派的开拓大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曾经把其当成校长,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吴昌硕的老师。以前,抚州市有一条路叫“梅庵路”,但现在抚州市却把这条路改成了“羊城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临川文化的保护做得不是很好。
  赖荣栋:现在只要点击鼠标,搜索汤显祖,电脑上会出现三个地方,江西临川、河北邯郸和浙江遂昌。现在,各地都在借用汤显祖的名气,打文化牌。汤显祖只是在浙江遂昌当过几年知县,最著名的《临川四梦》是辞官后回到临川后写的,但遂昌县为了提高当地知名度,搞了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研究中心,县财政拨款300万元作为研究经费。
  ●临川建筑业小富即安
  赖荣栋:临川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有10万建筑大军闯上海,即使是现在,南昌的每一个工地,你都能听到有人在说抚州话,要搞装修什么的,说不定进门的就是抚州人。但20年来,临川没有出现大型的建筑企业集团,究其原因,我们的建筑企业还是小富即满,包到一个工程赚了一笔是一笔,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更高的层次上闯市场。浙江东阳,过去是给江西人打工,一起闯荡上海滩的。东阳方面反馈的信息说,东阳拥有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两家,一级资质的企业18家,多数已经形成了品牌集团,相比之下,现在临川的一级企业只有1家,现在是我们临川的许多施工队挂靠在其下,给其打工。就产值来说,东阳建筑业去年产值283多亿元,我们近三年才40多亿元,东阳去年建筑业上交税收11.2亿元,相当于抚州一年的财政收入。
  “临川现象”带旺了抚州的人气,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人才,能否用好这些散布全国乃至海外的人才,能否打好“教育”、“文化”、“建筑”这三张王牌,抚州能否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成为抚州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版人物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钱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