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研究 |
客家商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 客家商人的爱国爱乡观念与行为 | 客家商人的经营管理之道 | 客家商人失败案例 | 与客家商人有关的法律案例 | 客家商人的家庭教育、二代与后代 | 客商与潮商、广府商人、闽南商人、苏商、浙商、鲁商、徽商、晋商的比较研究 | 客家商人研究综述 |
王先庆: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的比较研究 |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 月 31 日 23 时 25 分 7 秒 来源: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作者:王先庆 2009-1-2 8:58:36 |
摘 要: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及客家商人是粤商最主要的三个分支,他们来源、分布不同,个性、特征、发展阶段各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与竞争优势。 关键词: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客家商人;经营理念 粤商主要包括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三大分支,或者说是三个子商帮的统称。广府商人主要是指讲白话语系的粤商,他们主要在珠三角地区出生,潮汕商人则出生于广东潮汕地区,素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他们拥有很高的经商天赋,其商人群体遍布世界;客家商人则出自广东山区,梅县,兴宁一带,以自强不息著称,在某种意义上,客家商人带有一种客家迁移或流放文化的传统,所以自立自强是他们的传统精神,客家商人在创业,发展中都显示出比较保守,稳抓稳打的作风。 一、来源比较 由于广东背山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再加之较早与西人接触,使得粤商有着独特的经商传统。粤商素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也有“顺世而为”的驾驭商才。粤商实际上就是由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三支有着不同背景的子商帮所组成,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来源,在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 (一)广府商人的来源 广府民系分布在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传统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广府人主要是由早期北方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既有古南越遗传,又受到中原文化的哺育。广府商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行商,在那个时候广东的对外贸易盛行。 行商也就是从事明代贡舶、市舶贸易的牙行商人。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立闽、浙、粤、江四关以征税。后乾隆年间又关闭其他三口,留广州一口通商。在此过程中,广东牙行渐次发展为包销洋货进口和本国土货出口的垄断性的专门外贸机构,又称为“官行”或“洋行”。牙行商人也就成为“行商”或“洋商”。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这类“洋行”一共有13家,即怡和、广利、同孚、东兴、天宝、兴泰、中和、顺泰、仁和、同顺、孚泰、东昌、安昌等,俗称“十三行”。期间数量时有增减,但“十三行”的名称不变。 当时以广州“西关”、“十三行”为聚集地,延伸至珠江三角洲各地,成为广府商人早期的典型代表,或者说,他们就是广府商人的前身。 (二)潮汕商人的来源 潮商是分布于海内外的潮汕籍商人。狭义潮汕是指分治后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地;广义潮汕还包括汕尾等韩江流域地区。 潮汕民系就是闽人的西行和潮州福老人的融合。“福老”指居住在福建漳州和潮汕一带,讲闽南方言的汉族人。宋元时代,闽人对潮汕地区移民规模空前显著,本地土著的少数民族在这一时期也加速与移民融合,潮汕民系就在这时开始形成。 随着明代海上贸易的悄然关起,潮州沿海居民开始从事私人海上贸易活动,并逐步形成崇尚工商的习俗。到了明代末期,一度形成若干实力雄厚的海商武装集团。明清史籍记载的所谓“海寇”,多为此类商人。商人私造大船,组织大批人员出海经营,前往日本、暹罗、越南乃至欧美等各国大埠进行贸易。清代由于有红头船“来往东西洋,经营南北行”,更是吸引大批潮人北往津苏沪南到东南亚从事商业贸易,不少人在此期间先后创下赖以发展的基业。随着潮商从事海上贸易的规模逐渐扩大,“红头船”成了潮商的文化象征。可见此间的海商正是早期的潮汕商人。 (三)客家商人的来源 历史上的中原汉人在多次南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独特生存方式和顽强生命力的特殊民系——客家人。他们渡江南下至赣、闽及粤东、粤北等地,因系后来迁入而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相沿成俗,这一部分汉人便自称“客家人”。客家人以粤东梅县、兴宁、大埔、五华、惠阳等县最为集中,还有部分分布在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贵州、台湾、海南岛等地。 客家人居于岭南山区,缺乏广阔平原与广袤的土地,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劣势,另一方面,岭南地区南接沿海地带、海岸线长远,便于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因此,客家人除了开垦农田,耕耘作物外逐渐学会了贸易谋生,以海洋产品换取农业产品或者一农副产品换取手工业日用品,于是客家商人就这样诞生了。与广府商人的垄断经营外国产品,潮汕商人私人大规模的海洋贸易大不相同,客家商人贩运的多是土特产、特色手工艺品,对外进行简单的交易,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 二、区域分布比较 (一)广府商人的分布 清朝时期,广府商人商的商业活动遍及于全国各主要地区,西起甘肃、四川,东到江浙、上海,北起天津,南及广西、海南,都是广府商人的势力范围。在西南的四川,广府商人在药业、土特产贸易、鸦片贸易以及洋货的输入等方面都居于主导地位。在广西,广府商人商垄断其重要的商业贸易。时至今日,广府商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以及西江流域,广州,深圳,顺德,中山,珠海等城市遍布广府商人的身影,还有不少广府商人在香港澳门两地经商。在广西,云南甚至越南等地也有少量的广府商人。相对而言,广府商人比较集中,主要局限于广东的珠江流域等地。 (二)潮汕商人的分布 潮汕商人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厦门、漳州、泉州、上海、桂林甚至北京也有数量不等的潮汕商人。潮汕地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遍布多个地区。目前海外潮人遍布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欧洲有少部分地区,北美主要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在泰国约有500万人,马来西亚和印尼各约有80万人,新加波约有50万人,越南约有30万人,柬埔寨约20万人,老挝约10万人,美国约30万人,加拿大约10万人,法国约15万人,澳大利亚约10万人 。 海外的潮汕商人不乏巨商大贾。如泰国首富是潮汕人,泰国前20名企业都是潮汕人所有:如泰国转口贸易业和大米加工业巨头的陈黉利家族;泰国米业大王的高楚香家族;泰国典当业领班的郑子彬;还有近代后期的泰国粮油加工和航运业大王的蚁光炎等 。柬埔寨约80%的经济掌握在华人的手里,而80%的华人是潮汕人,其中柬埔寨的首富是潮汕人;新加波的首富是潮汕人,当今新加波19名内阁部长中有7位是潮汕人 。泰国、新加坡的首富是潮商;欧洲、加拿大、澳洲华人首富是潮商。 (三)客家商人的分布 客家商人的居地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其中,一县都是客家人的,称为“纯客住县”;部分为客家人的,称为“非纯客住县”。具体情况是:江西省,有纯客住县10个,非纯客住县17个;福建省,纯客住县8个,非纯客住县7个;广东省,纯客住县有15个,非纯客住县有50个(其中的临高、陵水、儋县、定安、崖县、澄迈、万宁在今海南省境);广西省,无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有 45县;湖南省,无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有5县;四川省,无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有13县;贵州省,仅有非纯客住县1个,即榕江县;台湾省,无纯客住县,其非纯客住县有5个县市。以上8省共有纯客住县33个,非纯客住县143个。最近这些年来,关于客家商人的分布情况又有新的研究成果。吴炳奎等的《梅州客家简说》,在《客家源流考》的基础上,又根据台湾出版的《梅州文献汇编》、《台北市梅县同乡会会刊》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方言研究所出版的《方言》杂志中有关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全国客家分布的地区共有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贵州 9个省的250多个县市,其中纯客县43个,非纯客县208个。(以)广东省东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最为集中。”由此可见客家商人在国内分布广泛。 海外客家商人足迹遍及五大洲的各个国家和许多地区。据香港《地平线》1982年4月刊登的《客家人的逃亡与迁徙》及其他有关资料记载,海外客家商人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文莱、东帝汶、沙巴、朝鲜、日本、蒙古、印度、尼泊尔、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斐济、西萨摩亚、加拿大、美国、檀香山、巴拿马、多米尼加、危地马拉、玻利维亚、智利、牙买加、千里达岛、古巴、圭亚那、苏利南、秘鲁、巴西、阿根廷、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苏联、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南非、塞舌尔、法属塔希、大溪地、巴布亚、猎包尔、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客家商人的世界性组织,创建于 1921年 10月,初名“旅港崇正工商总会”,现为崇正总会。 三、经商特征比较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的形成都历经了两三百年的历史,但有着不同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他们在经营理念、管理技巧以及市场成熟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见图1)。 (一)广府商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1、垄断贸易商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立闽、浙、粤、江四关以征税。随后仅留广州一口通商。在此过程中,广府商人的前身——行商,渐次发展为包销洋货进口和本国土货出口的垄断性的专门外贸机构,又称为“官行”或“洋行”。于是广府商人最早可以看作是垄断贸易商人,这一时期广府商人主要是利用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政策的规定从事贸易活动,并形成了巨额的财富。外国精美的洋货产品,如香水、挂表、服装、音乐机等手工艺品通过港口进入广东,而我国盛产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则出口到欧洲,当时的广府商人主要从事转手贸易和零售批发行业。 2、外向型实业商人 80年代初,广东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机缘,开始承接港澳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大量“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的带动下,广东制造业得到高速发展,并形成了港澳专注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服务支援业务。这时候的广府商人从明清时期的垄断商人逐渐转变成为以外向型为主的手工业主,为了适应市场,特别是供给市场的需要,广府商人主要投资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者工厂手工产品,从而促进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广府商人也逐渐转变成为事业商人。在一时期广东的制茶业、纺织业、棉织业和制瓷业发展最为典范。 3、“中西合一”的新商人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经济竞争方式的升级,广东之前依靠政策,地理位置建立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具有较高学历和先进管理水平的新一代广府商人出现了,他们通过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他们制定了引进外国知名品牌,学习先进技术从新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意识,这时就出现了如汽车行业的广本集团,东风标致,广州南沙丰田等,在手机行业,TCL借助施耐德品牌进入欧洲市场。新一代的广府商人既继承了老一代广府商人刻苦勤奋、务实纳言、敢于开拓的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许多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有着强调品牌经营,整合相关资源,善于资本运营,注重战略规划和战略伙伴联盟的新经营理念特征。 (二)潮汕商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1、海洋贸易商人 潮汕商人早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发展海洋贸易,“逐海洋之利”。 从明清开始,潮汕商人从事的商业活动都是由海上贸易推动,以民间贸易为主要形式。活跃在商界的潮汕商人基本上都是平民商人,因而潮汕商人在经商活动中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他们最初从事的商贸活动,甚至变成了非法的走私贸易,成为被取缔或控制的对象,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必然使潮商文化打上深深的市场烙印,铸成了与传统儒家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 。这一时期从事海洋贸易的潮汕商人,在进行商贸活动时,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中原文化和开放的海洋文化的交汇特质和拓展精神,又发展出了敢为天下先精神,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潮汕的商业活动氛围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2、“家族式”个体户 这一时期潮汕商人离开海洋,转到陆地上发展,由于环境变化需要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潮汕商人正是凭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虚心好学”的品德,在营商的实践中学习经商之道,运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商机,揣摩顾客心态,所以一等到时机成熟,便能借机拓展赚钱机会,使自己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潮汕商人大多数从事零售批发、纺织服装、电子电工等行业,在整体行业情况中,零售、批发行业的比例是18%;服装、皮革、纺织行业的比例是19%;电子、电工、电器行业的比例是14%;餐饮、娱乐、旅游行业的比例是14%;文体休闲用品、礼品、工艺品行业的比例是10%;其余的行业都是5%的比例。潮汕商人大多数处于供应商价值链和渠道价值链上。 潮汕商人在运作管理上崇尚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力量,自己带着一家人搞创业,一起努力拼搏。很多企业几乎简直就是 “家企不分”,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异常,潮汕企业的家族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原始性。在这一时期的潮汕商人大多都是“家族式”的个体户商人。 3、“大企业精神”的企业家 21世纪广东面临新的产业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大企业时代来临。所谓“大企业精神”主要体现在“管理革命”,倡导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注重战略规划,崇尚多元化经营,善用资本运营,资源整合,其主要代表就是李嘉诚,黄光裕等大企业家。 这一批大企业家在管理决策上强调科学合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用财务知识评估风险,在结合自身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同时,参考理性分析,使用数据,市场调查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善用整合资源,使现有和潜在的资源相互配合与协调,使之达到整体最优;有效的资本运营是大企业家必备的经营技巧,像李嘉诚以他私有的98多亿港元资金,控制了市值900多亿港元的长实系集团,凭借的就是资本运营的手段;黄光裕也从资本市场得到巨大的好处,其拥有的国美2004年6月在香港借壳上市使得黄光裕的个人财富从2003年的18亿元暴涨到105亿元。由此可见近代时期的潮汕商人是具有“大企业精神”的企业家商人。 (三)客家商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1、“洗脚上田”的农民商人 客家人经过长途的南迁来到广东的粤北山区,带有中原族人的农耕传统,因此客家人南迁到广东以后还是以耕地为主。由于山区的土地有限,再加上人口增殖,土地很快就开垦完了,为了生存,同时收到广东当地广府族群和潮汕族群经商的影响,部分客家人“洗脚上田”做起商人。这些农民商人开始经营的是本地生产的土特产,后来发现闽西地区物资更加贫乏,就用自己种植的粮食和生产的食盐与闽西山区居民换取当地土产,然后销售给广州、佛山、汕头等发达地区。这一时期的客家人动机十分单纯,就是为了维持生计,像五华人“硬打硬”如打铁,打石,补锅等靠手艺谋生,兴宁人做点小生意等;另一方面由于带有农民的淳朴,诚实,吃苦耐劳的本质,在经商时讲究诚实守信,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严重的农民思维局限性,因此称呼其为农民商人。 2、“饱读诗书”的客家儒商 客家人一直都保留着饱读圣贤书的中原传统,“世代书香”、“崇尚文教”、“饱读圣贤书”、“学而优则仕|”、“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的古训深入骨髓。改革开放以来,客家商人逐渐走出粤北,到香港、福建、上海甚至海外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根基、以渔业为出路、以贸易为延伸、以手工业为补充了生产模式。客家商人在经商过程中秉承儒文化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讲究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同时客家儒商在功成名就之时往往慷慨的回报社会,“以德为本,以义致利”是客家儒商的经营思想。客家商人的代表有田家炳,缪寿良、李贵辉等等。 四、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的个性特点比较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共同组成了粤商这一新的商体,其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各自民系的祖先,传统以及地域的差异,他们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与优势。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以及客家商人的个性比较 不同的个性和特征造就了三族商人各自的竞争优势,从表1可以看出:广府商人和潮汕商人在多个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灵活善变,讲究实际,重利轻义;而客家商人的个性特征使其更具儒商气质,他们强调契约,奉行“以德生利”的经营道德观和勤劳致富的人生观。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