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上海市(吴文化) >> 上海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上海经济问题 >> 匡维“出走”调查:上海快公司群迁苏州背后
上海市(吴文化)
国内上海籍亿万富豪 | 海外上海籍亿万富豪 | 上海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上海经济问题 | 上海的自主研发与自主核心技术 上海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上海科技发展战略 | 上海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 | 上海经济国际化 上海外资 | 上海国有经济 | 上海私有经济 上海籍富豪研究 上海籍职业经理人 | 上海浦东开发 上海县域经济 上海富裕镇村 | 上海城市建设 上海总部经济 | 上海与长三角 上海与全国 | 上海的经济学家 | 上海的科学家、院士、著名专家教授 | 上海强势政府 | 上海经济综述 | 上海历任市委书记市长访谈录 | 上海教育综述 | 吴文化——上海
匡维“出走”调查:上海快公司群迁苏州背后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2 月 4 日 15 时 30 分 44 秒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11-1 16:33:30
    本报记者 黄婕 上海报道  
  
  仅苏州科技城一家创新载体,便吸引了包括金门户软件、日月成等十多家从上海迁移而来的中小型创新企业。
    
  与苏州科技城招商人员深入接触一个月后,范焱最终下定决心。
  “要把公司的研发中心搬到苏州。”身为上海匡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匡维)CEO的范焱对记者表示,匡维已将新一轮发展机遇锁定在苏州。
  成立仅3年多的匡维是一家智能供应系统链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并购,匡维实现了快速扩张,很快成为供应链软件领域的知名企业。然而作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匡维同时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公司所在的上海,商务成本越来越高昂,政策扶持和融资渠道难以适应公司的发展。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一步把企业做大?范焱最终选择“出走”苏州,“成本至少节约30%”。
  “今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小科技企业提出了类似的迁移需求。”苏州高新区下属苏州科技城工委副书记袁培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迁移路线也给苏州科技城这样的创新载体,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匡维“出走”
  范焱表示,由于公司成立至今,基本依靠自有资金投入运转,没有引入任何风险资本,公司一直面临资金压力。
  为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范焱向有关部门申请了信息产业部设立的创新基金。由于拥有在供应链管理软件领域的数十个自主专利,2006年,匡维获得了100万元创新基金。然而,这相比公司快速扩张以及大量投入研发所需的费用仍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上海匡维不仅是上海市徐汇区重点企业,而且还是上海市明星软件企业。不过,由于上海市同类企业众多,竞争激烈,范焱感到公司难以真正引起市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获得的优惠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成本控制很关键。”范焱表示,不少同行为了生存不得不接短期项目,做低端的系统集成工作。而匡维要坚持自己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必须在成本上加以控制。
  范焱对记者表示,在如匡维这样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人力成本所占比例较大,接近总体运营成本的60%-70%,而包括房租和办公费用在内的商务成本占据10%,剩下不到20%则是市场成本。
  匡维公司办公室地处上海繁华的徐家汇商圈,其租用的办公室面积不足350平方米,公司每月将为此支付至少5万元租金。
  一次朋友聚会上,范焱结识了苏州科技城的招商团队,后者亮出的具体优惠措施吸引了范焱。
  这是苏州高新区针对苏州市重点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拟定的一份鼓励及奖励计划,其中很多与匡维密切相关。比如,在苏州高新区特色园内新设立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及软件实训机构,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可自企业成立之日起3年内给予每月10元-20元/平方米的房租补贴;软件企业新通过相关认证的,从信息产业发展资金中给予20万-50万元不等的奖励。
  “苏州的相关政策对匡维至关重要。”范焱认为,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后,匡维不仅可以在业务拓展方面继续大展拳脚,还能在融资、税收等领域获得有力支持。
  2007年10月,匡维董事会正式通过提议,同意增资1500万元,成立苏州快维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建设约50人规模的研发中心。
  苏州快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800万元,苏州科技城旗下的创业投资公司以300万元资金参股。
  “300万对我们来说投入并不大,但是我们更看重地方政府的这种姿态。”范焱认为,对于科技型创新企业来说,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积极扶持作用巨大。而且,将公司的研发中心搬到苏州后,高昂的人力和商务成本将大幅下降,这对匡维这类企业来说拥有很大吸引力。
  
  小公司的大城市困境
  “每隔几年就会看到身边的一批企业倒掉。”范焱表示,很多朋友对于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创业感同身受,包括商务成本、融资渠道、政策扶持等在内的关系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事实上,这正是国内中小规模科技型创新企业遭遇的普遍难题。范焱表示,国内科技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普遍的问题是规模不大,注册资本大于1000万元,或者人员规模超过千人的企业屈指可数。
  这种规模困境,决定了中小软件企业在人员调配、研发规划、获取订单等方面将遭遇瓶颈。同时,由于科技产品更新速度快,科技型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以保证自有技术的领先,依靠自有资金力量的中小企业在此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范焱表示,类似匡维这样的企业融资渠道目前较少,通常有三类:自有资金、引入风投、申请各类科技创新基金。而无数成功案例表明,仅仅依靠自有资金和创新基金而不引进风险投资商,往往很难获得成功。
  然而,遗憾的是,资本市场对尚处成长期的国内软件企业挑剔有加,不能从整体上解决问题,这导致了匡维这类中小型软件企业存在普遍的资金短缺。
  缺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不得不依靠投入较少的短期项目维持运作,无法进一步投入更高层次软件项目的研发,企业创新能力大打折扣,中长期发展无从谈起,状况较差的企业最终将在不断升级换代的市场中销声匿迹。
  范焱与朋友们达成共识:在人才、土地等资源越来越贵的今天,依靠自身力量成长起来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正面对越来越多挑战,这种挑战来自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更来自企业自身发展遭遇的各类瓶颈。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节约成本,将公司搬离如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
  “我们有独特的技术和模式,但是对于上海来说,这样的企业太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位在上海创业的“海归”博士也表示,上海的国际地位注定有关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时特别重视大型投资项目,而对中小型创新企业关注有限。这位博士在考察过苏州整体创业环境后,目前正在和苏州市有关部门商谈,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合适,他将把公司整体迁往苏州。
  
  苏州自主创新模式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创业者在体尝过创业初期的艰辛后变得越来越务实,他们不再沉迷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带来的虚幻梦想,转而把目光投向上海周边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服务和实惠的二线城市。
  据记者了解,自今年以来,仅苏州科技城一家创新载体,便吸引了包括金门户软件、日月成等十多家从上海迁移而来的中小型创新企业,产业面涉及软件服务、集成电路等领域。而在毗邻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内,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国际科技园也迎来了招商引资的小高潮。
  “现在我们已经把匡维这类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大重点。”袁培林表示,面对这些企业的需求,苏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转型过程中,瞄准了地方政府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对接点。
  苏州市2006年颁布的《苏州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发展包括集成电路与软件、现代通信、光电子、纳米科技、医药技术、装配制造、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特色农业十大关键领域,并着手推进一批自主创新载体的开发,如投资5.5亿元的生物纳米科技园、投资10亿元的创意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中科纳米研究所等。
  袁培林所在的苏州科技城便是这一战略转型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这一始建于2003年的研发创新基地东邻苏州古城、西濒太湖,定位于重点吸引包括海外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内民营高科技企业、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内的各类科技人才创办的高科技研发创新企业,以及为上述企业提供服务的培训及中介结构等。
  今年10月,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对成本控制和政府扶持的积极需求,苏州科技城专门在上海召开了小规模软件及服务外包推介会,吸引了30多家上海软件企业参加。
  袁培林认为,苏州适合软件及集成电路等企业发展的原因包括:拥有大型制造的工业基础,便于研究产业化;商务及人力成本相对便宜,便于中小企业早期发展。此外,在创建研发环境方面,苏州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在对重点产业的支持方面优惠力度大,政府服务意识较强。
  事实上,今年初,针对苏州市重点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城所在的苏州高新区特别颁布了非常具体的鼓励政策和奖励计划。鼓励及奖励条款涉及到住房补贴、税收、自主知识产权设立、产品出口、专家引进、宣传及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企业经营的各个细节。
  一位进驻苏州科技城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苏州科技城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引进了国际先进的IT人才软件实训基地模式。据了解,目前苏州科技城已与国内38所软件学院签订了实训协议,并有索迪实训、高博软件学院等民营软件培训机构,预计未来每年可为企业培养上千名软件工程师。
  而在毗邻的苏州工业园,总投资达100亿元的中新产业基金也正式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成为继渤海产业基金之后的第二批国家级产业基金。据了解,这一产业基金将重点投向高科技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界人士认为,产业基金的进驻将起到引导投资的重要示范作用,这对民间及海外资本投资苏州创新型企业有很大推动作用。
  “苏州要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企业。”袁培林表示,继上海之行后,苏州科技城还要去北京、武汉、西安等地,开展同样的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