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 >>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综述 >> 力争用五年时间再振教育雄风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
客家地区著名中学 | 国内其它省市或地区著名中学 | "盛产"院士的中学 | 客家地区中学教育综述 | 国内其它省市或地区中学教育综述
力争用五年时间再振教育雄风
客家经济网   2019 年 8 月 26 日 16 时 0 分 9 秒  
来源: 梅州网   2019-8-20 11:29:36

关键词 提升队伍



  坚持真抓实干,推动梅州教育更上一层楼。(高讯 摄)

 



  强市必先强教,富民必先启智。日前,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大会呼吁全市上下以开阔视野、高远目标、有力措施正视困难把握机遇,以“后无追兵,标兵更远”的紧迫意识抓教育,以“群众所盼,我们所干”的责任使命抓教育,以“敢为人先、自我革命”的改革精神抓教育,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抓教育,力争用5年时间,让梅州教育再振雄风,续写时代篇章。

  溯昔论今

  软硬件齐步提质

  “九子七成才”“一腹三翰林”“父子同进士”“一门九清华”“辛亥革命以来涌现了两院院士30余名、大学校长340多名”……从“铁汉”刘元城创建“元城书院”,开创梅州文化教育先河,文化之乡梅州书写了许多动人的教育故事。至目前,全市有百年老校130余所,由此可窥见梅州教育的深厚底蕴。

  崇文重教是我市的优良传统,社会各界也一直热心捐资办学,奖教奖学蔚然成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年,我市共接受华侨捐赠教育事业款物15.8亿元。

  继承发扬好崇文重教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再出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摆在“C位”,拿出真金白银,坚持真抓实干推动梅州教育更上一层楼。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用在教育,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且规划建、新建的学校都安排在市区、城区、镇区交通方便、居民集中的黄金地段,其中把梅水路商业旺地改为教育用地,新建元城小学、幼儿园;兴宁从城区拿出332亩土地,兴建齐昌幼儿园、小学、中学,提供各类学位8400个;丰顺拿出城区150亩土地,投资3亿元兴建丰顺实验中学,解决学位4200个。近年,城区优质实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扎实推进,动工24所,建成21所,新增学位近5万个,下大力气消除大班额。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抓手,大力促进教育发展。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验收,全市12个镇(街)全部顺利通过教育强镇复评。此外,我市职业教育也取得新突破,实现高职院校从无到有的跨越。

  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永动机”。为全面提升师资力量,我市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快补充高学历年轻教师。近三年,全市共引进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288名、本科毕业生1971名,开展教师培训27.6万人,优化了教师学历结构,提升了岗位技能;通过“县管校聘”分流各类教师3231名,对一批不适应教学岗位的培训转岗,提升教师队伍活力。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市教育事业也面临“后无追兵、标兵更远”的现状,教育发展缺乏整体谋篇布局,大班额比例高,教育信息化存短板,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教育的领先优势逐渐弱化。

  展望未来

  齐心协力 赓续辉煌

  我市教育将提质扩优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

  1

  强教必先强师。会议要求按照标准化要求,推进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市、县两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广大教师专业能力;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学校,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管理体制,推动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同时,要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力度,分期分批打造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教师职称与聘用相衔接,促进教师真正安教乐教、潜心育人。

  关键词 改革齐发

  2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近期,我市将着力推动教育评价制度、教师队伍管理、中考招生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梅州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梅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梅州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南等将在近期制定出台。

  当前,我市正在实行“县管校聘”,自试点实行至今共分流各类教师3231名,对一批不适应教学岗位的培训转岗。会议指出,要稳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各级纪委监委要加强监督,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改革公平顺利实施。

  关键词 提质扩优

  3

  会议指出,我市义务教育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好城区大班额问题,要认真落实未来5年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在学前教育方面,我市公办园比例尚未达到省30%的标准,会议强调,各县(市、区)要落实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2020年底前完成城区新建1所以上标准化公办园任务。

  义务教育方面,各县(市、区)要对照市里的专项规划,加大优质学位供给,从严抓实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三同步”工作,解决好大班额问题。要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普通高中方面,以十所示范性高中、梅县外国语学校为领头羊,示范带动全市高中教育提质量、创特色。鼓励支持梅县外国语学校、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五华中英文实验学校等开展中外合作,积极申办高中国际部,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留学教育需求。

  当前,我市新增了嘉应学院紫琳学院、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它们的建成将打通我市职业教育向上发展的瓶颈。同时,还将争取省政府支持,将梅州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系列。

  在高等教育方面,会议部署要加快推进嘉应学院省市共建项目,依托中山大学结对帮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力争在学科建设等关键环节重点突破。依托嘉应学院科研设备、师资力量,鼓励兴办附中附小,加强科研开发,促进校地合作。

  关键词 九大举措

  4

  关键词

  九大举措

  会议指出,要继续围绕“人、权、钱”等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并提出九大措施。

  一是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从现在起,市县两级每年要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教育,逐步补齐教育信息化、功能场室等历史欠账。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镇筹办教育基金。教育基金要由奖教奖学并重,向“以奖教为主、奖学为辅”转变;要引导其他公益基金向教育领域倾斜。

  三要借鉴创新集团化办学。充分学习借鉴“广州经验”,建立教育集团、姊妹学校、教育联盟,鼓励东山中学和各县(市、区)的示范性高中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

  四要大力推进社会化办学。会议指出,各县(市、区)要大力鼓励乡贤实业家独资成建制捐建整间学校,或引进品牌教育集团兴办“一贯制”学校或完中完小,每个县(市、区)力争在三年内新增一所以上民办学校。

  五是擦亮校史建设名校。各县(市、区)和各间学校都要善于挖掘宣传自己的教育史、校史,建好自己的展馆。

  六是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积极性。奖优汰劣,改革教师评聘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扎实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七是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把引进名师、名校长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制定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名师种苗库和名校长后备队伍。

  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启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培训工程;推进智慧课堂、创客实验室建设,扎实开展“一师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现优质课件到县到镇到村。

  九是推动体教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走出新路。

  关键词 通力合作

  5

  振兴梅州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各行业倾力相助、各部门通力合作。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省政府将在全省铺开《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对各地市、县(市、区)政府的教育履职评价结果进行排名并通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教育“一把手”工程,确保组织领导上优先、发展规划上优先、资金保障上优先的“三个优先”。

  会议部署,要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定期研判、协调解决好跨部门、跨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发改、住建、人社、编制等部门,要在落实“三同步”工作,以及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编制管理等方面,解放思想、协同联动;把校园安全作为底线、红线,高度负责、严防死守,切实保证师生安全;大力宣传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教书育人典型,以及兴教助学、奖教奖学的善行义举。

  记者从会议上还了解到,将建立健全教育现代化常态考核机制,开展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巡察,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及时纠正和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