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 海内外累计公益捐款较大的客家富豪 >> 曾宪梓:我跟祖国血肉相连(图)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海内外累计公益捐款较大的客家富豪 | 海内外客家富人公益捐款综述
曾宪梓:我跟祖国血肉相连(图)
客家经济网   2015 年 10 月 9 日 18 时 29 分 16 秒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2015-10-9 15:09:26

 

    他经历了各种风浪,缔造了“金利来”品牌服饰王国。他自称只是个普通商人,却以终生报效祖国为人生目标。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最大的心愿是能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他至今为家乡梅州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了2亿元,在即将举行的梅州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上,他又将捐出1万只足球,助家乡建设“足球之乡”。

  9月22日,曾宪梓先生在香港沙田小沥源金利来集团办公室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他侃侃而谈,谈事业、谈人生的感受。

  “人固有一死,我终究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我的慈善事业不会停歇,我名下的基金会已经交给儿子去打理,他们会替我把慈善事业继续做下去。”曾宪梓的话语掷地有声。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陈萍 香港、梅州报道

  记者观察

  81岁的曾宪梓希望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的事

  9月22日,香港沙田区,一场大雨后,空气格外清新。

  按照事先约好的采访时间,当记者到达金利来集团办公室,曾宪梓先生已经在等待。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搭配红白相间的金利来领带,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抖擞。

  “从梅县过来很远,辛苦了,快请坐,喝茶。”一如外界的评价,他待人接物总是保持着谦卑。

  “你们想问什么,随便问。”简单寒暄几句,就进入了正式的采访。

  从即将在曾宪梓家乡梅州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谈起,到创业的经历,到慈善的心得,以及人生感受,曾宪梓侃侃而谈,思维敏捷,逻辑清晰。

  让记者感受深刻的还有曾宪梓先生对时事政治关心的程度,他对国家、广东、家乡梅州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了然于胸,从“中国梦”、“一带一路”到“振兴粤东西北”,到“梅兴华丰产业聚集带”,他熟悉每个发展战略的要领,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整个访谈洋溢着曾宪梓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谈创业,他说:“创业之初的想法,除了要养家糊口,还想着报效祖国,怎么报效祖国?首先要有经济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基础,怎么报效祖国呢?所以,我加倍努力。”采访途中,他拿出一幅自己的亲笔字“勤俭诚信”送给记者,这是他的座右铭。

  谈慈善义举,他说:“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捐赠这么多钱,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热爱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我觉得我跟祖国是血肉相连,无法分开。”

  谈起足球,他则兴奋得像个小孩子,简直是个超级球迷,让采访也变得轻松有趣。

  原本约好两个小时的采访,持续了3个多小时。

  采访结束后,曾宪梓先生坚持带我们参观金利来集团,“难得来我们集团一次,要带你们好好看一看。”

  事先联系采访时,曾宪梓先生就表示要与我们一起共进午餐,当天的午餐安排在他香港的家中。

  排骨汤、炒蘑菇、煎鱼、西红柿炒鸡蛋、青菜,菜式普通而简单。“今天这顿比平时丰盛得多了,曾先生说有贵宾来,特意安排了排骨汤和煎鱼。”护理曾宪梓多年的中山一院护士曾牡华女士说,平日曾宪梓的饮食十分简单,有时中午就是一份西红柿鸡蛋煮粉,这是他的家乡梅州寻常百姓家中的早餐。

  曾牡华告诉记者,曾宪梓先生的生活很规律,每天坚持看新闻、锻炼,有时也打打麻将,下午则雷打不动地坚持游泳1个小时,晚上做透析,“透析已经做了20多年,无论身体承受多大的痛苦,他从来都不喊痛,十分坚强,意志力惊人。”

  “你们刚才问我,会给自己打多少分,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及格,有生之年,我要为国家、社会做更多的事情。”离开之前,曾宪梓再次叫住了记者,说了这一番话。

  人物

  曾宪梓传奇:

  从“领带大王”到慈善家

  提起曾宪梓,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创造的闻名全球的服饰品牌“金利来”,但更多的人会想到他的慈善义举,尤其他家乡梅州的人们。从医疗到教育,到梅州各项的社会公益事业,都印记着曾宪梓的义举。“宪梓伯”、“曾爷爷”,这些是梅州人对曾宪梓的尊称,“成功的企业家、慈祥的乡亲、伟大的慈善家”,这是家乡人对曾宪梓的印象。

  他,“一把剪刀”剪出传奇

  “一把剪刀闯香港”,这是曾宪梓创业之初的写照。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梅州一个贫苦家庭。他4岁时,父亲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挑担和租地耕种维持生活。对当时的生活,他用“苦”字形容。他说:“我们山区非常贫困,吃不饱、穿不暖。”

  曾宪梓很喜欢读书,但12岁时却因家贫止步于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开展土改的工作人员看曾宪梓爱读书,就把他送进了中学。在学校不仅一切免费,每月还有3元助学金。“这对我震撼挺大的,这种心灵的震撼,我永远忘不了。”

  这种心灵的震撼影响了曾宪梓一生的轨迹。

  中学毕业后,曾宪梓进入中山大学生物系学习,1961年毕业后,进入广东省农科院工作。

  1963年,为了处理父亲的遗产,曾宪梓辞去了广东省农科院的工作后,前往泰国。理智的他并没有和叔父争夺遗产,而是卖掉了随身带去的一部相机租了间小房屋后,向叔父学习领带制作技术,并表示,“我愿像父亲那样,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1968年,曾宪梓从泰国辗转香港,两手空空,处境艰难,却萌发了创业的决心。他用6000港元开始生产领带。他从低档领带做起,又向高档领带进军,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1971年,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曾宪梓在香港购入了553平方米的厂房,公司经营范围扩大到男士服装、服饰、皮具等领域。1984年,曾宪梓在家乡梅州建起了占地80000平方米的金利来大厦。期间,曾宪梓积极进取,经常到欧洲国家交流学习,领略世界领带的新潮流,公司发展突飞猛进。

  1992年,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同年,公司上市。曾宪梓的事业随后向祖国内地和海外发展。金利来也逐渐奠定了在全球服饰品牌的位置。

  他,为教育事业倾囊

  短短数年间,凭着自己双手,曾宪梓就建立起了“领带王国”,更让人称颂的是他事业成功后,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却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慷慨解囊。

  在香港生活40多年,曾宪梓从不赌马,也不去娱乐场所,平时一个盒饭就可打发一餐,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他却从不吝啬,倾囊相助。1978年,曾宪梓第一次回到家乡梅州,为母校东山中学捐建了一座教学楼。从此开始了他在内地的慈善义举。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曾宪梓对内地的教育、科技、医疗、体育等事业作出的捐赠总额超过了11亿元,其中对梅州捐款2亿多元。

  曾宪梓先后捐巨资兴建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梅县宪梓中学和丽群小学。他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曾宪梓中学的建校及扩大教学规模和师资力量。在他的爱心灌注下,曾宪梓中学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

  “没有曾宪梓先生,就没有今天的曾宪梓中学,曾宪梓中学的每一步成长,倾注了曾宪梓先生无数的心血。”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校长李广平说。担任曾宪梓中学校长一职10多年,李广平感受最深的是曾宪梓先生对学校、对于师生无私的爱,“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般。”

  曾宪梓中学教师钟新松提到曾宪梓先生马上竖起了大拇指,“他捐赠的不仅仅是一座学校!”钟新松说,曾宪梓在学校兴办之初就提出“学校的老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们怎么做人,‘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曾宪梓先生用他的言行举止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爱祖国爱社会的好榜样,深深影响着宪中的每一个人。”

  关心学校每一步建设的同时,曾宪梓也关心学子们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尤其关心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学子。学校成立以来,他坚持资助贫困生,定期给他们发放生活费。对品学兼优,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也给予奖励以资鼓励。无微的关怀,温暖着曾宪梓中学的每一位学子。

  难能可贵的是,曾宪梓每次回到家乡,都一定会去曾宪梓中学看望师生。而他每次回到学校,都会受到师生发自内心的热烈欢迎。

  许多从曾宪梓中学走出去的学生,提起曾宪梓先生,充满着敬意。外人也还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曾宪梓先生对他们成人成才的影响。“我就读的丽群小学,梅县宪梓中学,学校里的教学楼、宿舍楼和饭堂等建筑大部分都是曾宪梓博士捐的。”如今在一家国企工作的梅县宪梓中学的毕业生林瑜说,受曾宪梓先生奉献精神的感染,他和许多宪梓中学的毕业生一样,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

  他,立志终生报效社会和祖国

  除了在家乡教育事业上竭尽所能以外,曾宪梓一直以来怀着桑梓之情,积极投身家乡其他公益事业,捐巨资用于医疗、道路、桥梁、绿化等各项公益事业。对于他的贡献,梅州人民都看在眼里,把感激记在心里。

  外事侨务局副局长王忠豪,20多年前在梅州市统战部工作时就开始接触曾宪梓先生。曾宪梓先生对梅州的每一份贡献他都清清楚楚记在心里。“国家和家乡哪里最需要他,他就支持哪里。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资金,他支持;开放后教育急需发展,他带头筹办嘉应学院、梅县曾宪梓中学;初期国家体育事业差发展慢,他就投入资金支持体育,特别是对于他的家乡梅州。梅州目前要创建‘足球之乡’,他以实际的行动大力支持,今年客商大会他将捐助1万只足球。此外,还将在客商大会期间举办足球邀请赛。前几年梅州掀起绿化大热潮,他捐赠1千万支持植树造林。他总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为家乡做事。”

  “曾宪梓博士亲民、低调、不张扬,多年来心怀桑梓,出资修路建桥,植树造林。他在梅州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付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梅州的和谐发展。他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建设。看着家乡的变化,身为梅州人,真的很自豪也很感激。”从曾宪梓中学毕业如今在一家事业单位的刘莹莹说。

  除了在家乡投身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宪梓还积极支持国家教育、体育和航天等各项事业,捐款超过11亿元,在其名下还设有“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和“曾宪梓体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在全国三十八所重点大学中家庭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在航天事业上奉献的宇航员和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曾博士用他的行动去践行着他的那句“只要曾宪梓不死,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这句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