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 海内外累计公益捐款较大的客家富豪 >> 田家炳仅余财富捐助教育 自称"无壳蜗牛"不"肉痛"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海内外累计公益捐款较大的客家富豪 | 海内外客家富人公益捐款综述
田家炳仅余财富捐助教育 自称"无壳蜗牛"不"肉痛"
客家经济网   2013 年 4 月 20 日 10 时 47 分 3 秒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2-6-22 10:28:00

 

    治家格言 93岁的田家炳今日会参与其基金会成立30周年活动,他前日接受专访时精神奕奕,对父亲要他自小熟读的《治家格言》,仍能背诵如流,记者随意读一句,他就能接下去。
   

    中新网6月22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慈善富商田家炳为香港和内地教育,至今已捐尽八成身家,在两地广建200多间中小学校。已届93岁的他,再决定留下小量养老金后,把名下仅余资产、即4座田氏工贸大厦(市场估值约20亿元),悉数移交踏入30周年的田家炳基金会,工厦每年7000万元租金收益全部用于教育。基金会亦会逐步淡化家族色彩,改由教育界专才组成的董事局营运,长远成为社会资产。

  生活一直低调简朴的田家炳虽已届高龄,日前接采访时仍精神奕奕。他笑说,自己在物质享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个人事业发展只算是“比下有余,比上仍不足”,希望把仅余财富捐出,投放在教育,以此勉励下一代。

  田家炳在1950年代开始从事人造皮革工业致富,到1980年代成立基金会行善,他在2007年接受访问时曾透露,已差不多把财富的八成捐出。他日前进一步披露,除了把公司业务交予儿子,早前把已出售的九龙塘5000万元大宅用作教育捐献,他更把名下仅余的4座工贸大厦,即长沙湾田氏企业中心及屯门工厦田氏中心1至3座,共4座物业在2009年移交田家炳基金会,扣除行政支出,每年约7000万元的租金收益会拨捐慈善用途。以市场上工贸大厦每年回报率平均3.5%计算,未计算地皮重建潜力,4座工厦市值估计高达20亿元。

  仅留养老金 自称“无壳蜗牛”

  他说,自己现时只剩下很少比例的财富来养老,把所有资产捐出不会“肉痛”,希望此举可以为社会建立公益风气起积极作用,“我将自己创办的实实在在捐出去,自己变成无壳蜗牛,过低调生活,可见是真心做”。

  不少富豪成立的私人慈善基金会,仍主张由下一代主管打理,但田家炳基金会则准备“去家族化”,引进更多社会专才参与管理。田家炳指出,自己未来只保留荣誉主席一职,笑言自己未来动用基金也要向董事会申请。

  仅留虚衔 两子亦弃“话事权”

  基金会董事局主席、田家炳的儿子田庆先表示,董事局内只有他和弟弟田荣先作代表,另外有3名校长戴希立、陈健熊和阮邦耀,和前驻粤办主任梁百忍。他说,父亲不单把财产捐出,更放弃家族对捐款的“话事权”,是因父亲看出儿子并非教育专家,为让基金持续发展,应交由教育界去做,家族只担当参与角色。

  向田家炳提出改革建议的梁百忍称,在2004年与田家炳一次会面中谈及基金会未来发展,田家炳表示会“有一日便捐一日”,他即大叹可惜,指家族基金应进化成面向社会的基金,由家族主宰变成社会参与,成为社会财产一部分。

  他很高兴田家炳接纳其意见,现时董事局“去家族化”已踏出第一步,包括引进社会人士等,未来会进一步制度和透明化,长远可引进其它社会资金,与其它社会服务带来协同效应。田家炳期望,基金会可集中协助内地发展教育,提升个人德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