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客家地区与客家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 客家地区企业家队伍战略 | 客家地区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与个人 | 与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和信息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河源市:新环境成就河源经济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3 月 15 日 12 时 22 分 30 秒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邹锡兰 徐胜利 彭万龙   2004-7-12 10:12:31

——访中共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

    营造新环境造就新河源

    广东省河源市是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市,四通八达的交通已经让河源从一个落后的山城演变成为南接珠三角、北接大内陆的陆路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河源还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外界评价河源是“生态河源,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森林,是个天然的大氧吧;资源河源,有充裕优质的水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对河源有更为深刻的评价。他说,河源是广东省山区后进区,近几年来,河源市对如何推进山区开发,加快经济发展进行了努力探索,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河源市认真贯彻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思路比较清晰,内涵比较具体,措施比较实在,是结合河源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它既是反映了河源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又顺应了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既符合河源人民的利益,又充分考虑了全省大局;既追求加快发展,又注重协调发展。河源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对全省山区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共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市以来,河源的经济虽然有长足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起步迟,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已处于“后无追兵”的状态。

  而现在的形势表明,市场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河源要在环境上大做文章。梁伟发给河源定下了目标:致力打造“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的一流发展环境,加速珠三角产业向河源转移,真正让外商在河源投资来得开心,住得安心,生活适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精心打造好引资平台,特别是市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按照“一区多园”的格局,大手笔抓好园区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更多优势企业在河源集聚;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在继续实施“只收税不收行政事业规费”政策的同时,制订实施奖励纳税大户和奖励引资人有功人员的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放水养鱼”;强化服务,分别在市、县成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加快城市基地设施建设,特别是搞好市“两江四岸”的规划建设,在进一步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平的基础上,用三至五年左右时间争创“五个城市”,即包括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让河源成为最适宜人居、最适宜旅游、最适宜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在河源,大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外商投资河源势头日见强劲,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纷纷在河源落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的实施,为河源加快发展提供了又一新的机遇和条件,开拓了河源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河源要致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加速珠三角产业转移,把河源建设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腹地,广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要依托日益突显交通区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把河源建设成为南接穗深港、北连大内陆的物流基地;要加快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建设,积极发展河源大旅游,把河源建设成为大珠三角居民休闲度假的胜地;要面向珠三角,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把河源建设成为珠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梁伟发说,绿是河源的品牌,也是河源的竞争优势。河源要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源的生态环境,使河源的山更青,水更绿,城市更有竞争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抉择。梁伟发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河源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时说:“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立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工业发展路子。”具体而言,必须突出“四个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四个重点”: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工业载体。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规范管理、注重效益、滚动发展”的原则,要求新办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内,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治污,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形成集约化、专业化、园区化生产。二是致力招商引资,谋求借外发展。靠“四优一落实”,即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势资源、优良作风,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自主招商与以商引商并举,以利引商与以情引商并举,外引与内联并举。三是舞好工业龙头,催生“榕树效应”。针对河源市工业领域只有“零星点灯”,缺乏“明灯高挂”的状况,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航空母舰”、“单项冠军”,增强产业竞争力。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把河源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饮用水基地”、矿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四个关系”是:一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把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不上马污染较大项目的前提下,严格把好“三关”:即入门关、日常监督关和出口关。二是处理好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的关系,内外并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三是处理好壮大规模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向结构调整要效益,既要兴劳力密集型项目,又要兴办资本密集型项目;既要兴办各类项目,又要重视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优势产品;既要广泛招商引资,更要重点引进效益好的项目。四是处理好起步迟与起点高的关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善于运用技术扩散规律,引进吸收先进地区成熟的创新技术,用“拿来主义”的办法培育和发展我市的产业,提高产业素质,发展新经济。

  一组组数字在证明河源的发展正在悄悄提速。去年河源市的GDP同比增长16.9%,增幅居广东山区市首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2%、30.3%和16.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2.2%,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4%;农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2%。今年1-5月,全年国民经济持续加温提速,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增强的强劲势头,具体表现在六个“快速增长”: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5月全市全社会工业同比增长21.3%,其中“三资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3.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城镇集体以上固定投资同比增长55.9%;三是外贸出口快速增长16%;四是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6%;五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6%,工商税收同比增长37.6%;六是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262万人次,同比增长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