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
传统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综述 | 传统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大全 | 传统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研究 | 现代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大全 | 现代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研究设计与施工
梅县仁厚温公祠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1 日 20 时 50 分 16 秒  
来源: 新华网   2009-11-7 20:53:11
    在广东梅县丙村镇的群丰村,一座有五百多年历史、规模庞大无比的客家围龙屋。它就是仁厚温公祠。
 


梅县温公祠


  仁厚温公祠是梅州市乃至客家地区现在所知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客家围龙屋。它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四进三堂八横三围",有390间的正房(两边几十间杂间未计),还有宏伟宽阔的祠堂、庭院和长长的天街、巷道。这样一座庞大的古民居,从历史、规模和文化内涵来看,比福建的圆土楼和山西的乔家大院毫不逊色。
  仁厚温公祠不但其庞大的规模罕见,它的建筑艺术,体现的客家风情,蕴含的客家文化,更让中外的来访者感到神奇,受到震撼。
  作为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中间的堂屋有上、中、下三个厅堂和48间住房,光中厅就可摆20台宴席。堂屋的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共"八横",共有240间房。这使整座建筑显得宽阔庞大,气势宏伟。堂屋和横屋的后面是三层弧形的围屋,又有房102间。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在堂屋和围屋之间是宽阔的化胎。堂屋、横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偏向东;中间有一中轴线,两边平行对称,山前至后渐次升高;后面的围屋与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椭圆形;屋内天街、巷道、走廊如脉络相连,四通八达。仁厚温公祠的构建科学而巧妙:全屋五部分主次分明,堂屋居中,其余成向心之势;一年四季温润的东南风可吹遍每个角落,正午的阳光能照到每家门前;夏天大雨却排水顺畅,无淋漓沥涝之苦;冬季寒冷的北风被挡在围屋外面,族人在屋内享受冬日的阳光。
  客家围龙屋最神奇之处,大概要数化胎了。民居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用"胎"来命名,这就够神秘的了。我们且看化胎的形状,它呈扁扇形的台体,中间隆起,极象女人的腹部。它上面都是用大小均匀的石块铺成,据说铺的石块越多,就预兆着子孙后代越多。在化胎前面正中间更设有一个"龙神伯公",它山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块特定的石块,按特定的顺序排列组成,代表"土"的四方形石块居中。年节族人都要来上香祭拜:谁家媳妇怀了孩子,做婆婆的都要来祭拜"龙神伯公",请它保佑儿媳妇平平安安生下孩子;谁家媳妇多年不尘孩子,婆婆更要带着儿媳妇来祭拜"龙神伯公",请它保佑儿媳妇快快尘下传宗接代的儿孙。在一个民居建筑中,专门设置一个象征生育的部分,专门安一个主管生育的神灵,可见饱经迁徙艰辛的客家人,对繁衍子孙后代多么渴望,多么重视!这里还要顺便提及,在仁厚温公祠宽阔的化胎上,生长着两墩有四百多年的苏铁,族人称为"凤头树"。苏铁古朴苍劲,要三十个人手拉手才能围拢它。传说此苏铁是他们祖先的救命树,族人对它们倍加珍爱,观者无不惊叹,称奇。谁见过如此古老,如此庞大的苏铁呢!
  再说屋前面的那口池塘。可能有人会问:这池塘何以也是围龙屋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完整的围龙屋都有池塘,儿歌都唱道:"我家门前一口塘,养的鲤鱼八尺长......"为什么呢?首先,如前所述,池塘和后面的围屋使整座围龙屋的外形成椭圆形。中华民族对圆有着非常美好的想象和愿望。祖先们都说"天圆地方"。这圆圆的天给人多少恐惧,多少神秘,多少祈求?在生活的艰难中,人们更是盼望事事圆满,家家团圆。客家人把屋形造圆的秘密就在此吧!其次,这池塘既实用又有所寄托。池塘可用来储存雨水,防旱、防火、养鱼和调节小气候等,可谓功能多,作用大。还有,在传统的意识中,人们认为"水带财",认为存不住水,也就存不住财。因此,这存水的池塘也就寄托着客家人对"财"的重视与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