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
传统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综述 | 传统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大全 | 传统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研究 | 现代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大全 | 现代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研究设计与施工
南华又庐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1 日 20 时 48 分 25 秒  
来源: 梅州网   2009-10-18 20:50:15

 

南华又庐


 

南华又庐


  南华又庐位于梅县著名侨乡南口镇侨乡村,毗邻206国道,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动工兴建,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竣工,历时18年。因建造人潘祥初(字承先,旅印尼侨领)出生于该村祖屋--南华庐,其事业有成后建造此庐而得名。南华又庐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平面布局为方形,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客家传统民居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10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0平方米。该庐外观宏伟,正立面为硬山式,侧立面山墙为大北水式。大门门额为花岗岩阴刻匾额,由创建人楷书"南华又庐",书法结构严谨,浑厚端庄。
  南华又庐是目前梅县发现的规模最大、装饰精美的围龙屋之一。该庐虽然建造于清朝末年,却表现了许多先进性。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平面布局,由门坪、外围墙、堂屋、后庭院、横向枕屋、周匝弧形后花园组成。庐内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因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则拥有八厅八井(天井),为八子八门八院八户。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左右各一座),枕屋背有周匝围墙内的果园,种有各种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种有各种花卉,建有莲池、石假山。全屋共有164间房,其中枕屋46间,大小厅堂几十个,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即所谓"十厅九井"的来由。南华又庐外表看似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所以俗有"屋中屋"的称号,它的重要特征是所有堂屋都是一个朝向,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堂式无疑,仔细看来却不大相同。中央部分几乎有三堂并列之势,除中心主轴线上的重叠三堂之外,两侧又形成两侧副轴线,也是三堂重叠,只是在下堂部分不设大门,更无大门楼,全部封闭,共同使用中心主轴线上的大门楼。堂屋两侧不置厢房,在前后庭内引进了花墙、敞廊、金鱼池、花台、六角亭等,更显得宽敞明亮,使宅内生活场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创建人潘祥初生前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十分支持,曾慷慨捐巨款予以资助。孙中山先生为表示谢意,曾特题写"博爱"横披相赠。2004年3月,电视连续剧《红色娘子军》摄制组,以南华又庐为剧中的"南府",在此完成创作摄制《红色娘子军》剧中的大量镜头。南华又庐独树一帜,吸引了中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及游客前来考察、观光。2002年7月,南华又庐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