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河源市(广东省)
河源市概况 | 河源市委书记市长访谈录 | 河源县委书记县长访谈录 | 河源企业家队伍建设 河源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河源科技发展战略 | 河源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 河源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与相应大公司 | 河源私有经济 | 河源市(县)政府年度发展计划、年度工作报告、年度统计公报、五年规划、专项规划 | 河源县域经济 河源镇域经济 河源富裕村与新农村建设 | 河源的招商引资 | 河源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河源的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建设等基础建设 | 河源籍老板的捐款 | 河源经济发展综述
专访河源市市长彭建文
客家经济网   2014 年 12 月 10 日 12 时 10 分 15 秒  
来源: 南方网   2014-6-23 14:56:06
    2014年6月20日,河源市市长彭建文接受专访,向网友介绍河源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举措和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介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发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并就相关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

  编者按:2014年6月20日,河源市市长彭建文接受专访,向网友介绍河源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举措和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介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发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并就相关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钟素萍:各位网友,你们好!欢迎来到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南方新闻网的访谈直播间,参加"振兴粤东西北12市市长系列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河源市市长彭建文先生,和我们一起畅谈河源的振兴发展。彭市长,欢迎您!

  河源市长彭建文:谢谢。

  主持人钟素萍:提起河源,就让我想起了美丽的万绿湖,还有那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甜甜的水。彭市长,请您向网友简单介绍一下河源。

  河源市长彭建文:主持人一定来过河源。

  主持人钟素萍:是。

  河源市长彭建文:主持人一下子就点中了河源最吸引的地方——万绿湖。河源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因为古老,有深厚历史积淀;因为年轻,而充满活力生机。 

  说她古老,早在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河源的龙川设县而治,至今已有2225年历史。河源是客家先民南下开基之地,名副其实的"客家古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韩愈、李商隐、苏辙、文天祥、王阳明、屈大均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为官游历的足迹;培育了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者阮啸仙、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萧殷、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等一大批客家英才。悠久历史的积淀和中原文化的传承,造就了河源人刻苦耐劳、崇文重教、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淳朴民风,所以河源是一个很有历史、很有文化积淀的地方。

  说她年轻,是因为河源是在改革开发后的1988年,才正式建立的地级市。建市20多年来,河源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闭塞山区转变成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由农业经济为主转变成工业经济为主、从落后的山区小县城转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由贫困落后向总体小康转变、由后进地区向后发地区转变的五个重大转变。特别是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9.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今年1到5月份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15亿元,增长17.6%,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5亿元,增长26.7%,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

  很多人来过河源都说河源是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是一个很休闲的地方,它是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是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广东省园林城市",是全国五个"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之一。全市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主要江河湖泊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或Ⅱ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I级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71.7%,是全省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地级市。河源当前应该还是处在风华正茂的时期,令人期待,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朝着春华书记提出的“既要发展好,又要保护好”的道路迈出坚实的步伐。

  主持人钟素萍:听彭市长的介绍,感觉河源确实是一个美丽又有后发优势的地方。河源的振兴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先决条件。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广河、粤赣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得河源能顺利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成为拥有全省最多的省级产业园区的地级市。可见交通对河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中,首要抓手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河源将如何抢抓这新一轮的机遇,加快交通建设?建设的重点是哪里?

  河源市长彭建文: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对欠发达的河源而言,交通是地方经济运行的命脉、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只有实现交通事业的跨越发展,河源振兴发展的道路才会更加顺畅。省委、省政府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为河源插上了腾飞之"翼"。去年,我们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坚持以交通为先导,加大投入,及时帮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建筑材料问题,营造了无障碍施工环境,奋力加快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建设。全年投入47.3亿元,掀起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全力加快大广、河紫高速公路建设,在全省重点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考核中排名第一,说明河源在营造无障碍交通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去年我们还改造国、省道和县乡公路112公里和108公里,赣龙紫与河惠莞高速公路也纳入省规划。

  总的来说,河源2013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交通落后仍是河源加快振兴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算了一下账,河源高速公路里程、密度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普通公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差、时空距离长,严重制约河源振兴发展。

  为了进一步改善河源的交通现状,我们当前主要抓三项工作。 一是动工一批。目前,总投资98亿元的汕湛高速河源段、总投资67亿元的大广高速公路连平段以及总投资44亿元的东环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建设,我们今年的建设目标是完成汕湛、大广高速公路路基、桥梁、隧道主体工程的80%以上,推动东环高速公路完成征地拆迁和全线动工建设。二是上马一批。加快推进汕昆、粤湘、河惠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汕昆、粤湘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我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储备一批。积极争取赣深高铁和惠河城际轨道项目、杭广高铁、龙川至汕尾铁路等项目尽快启动建设。 我认为,这批项目真正落地之后,河源道路网络等级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真正建成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成为粤东北关键区域重要节点,对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钟素萍:河源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河源的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利好。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河源是广东省级产业转移园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河源经济能快速发展,产业园区贡献突出。请问,河源近年来怎么发展工业?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取得了那些成效?接下来会有哪些工作计划?

  河源市长彭建文:刚才说春华书记给我们提的任务就是“既要发展好,又要保护好”,我们身兼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责任,这就决定了河源的发展不能走"镇镇点火、村村冒烟"的老路,园区经济必须入园入区,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为此,河源充分发挥好"一区六园"等重要平台作用,把园区作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主战场,努力走一条"点上发展、面上保护"的工业园区发展之路。点上发展,就是工业基本集中在园区,按照产业导向、区域特色和地缘交通的条件,实行项目入园区的集约集聚发展,走一条“用地少、效益高、创新多、能耗低、生态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上保护,就是在园区以外,严格实行生态保护措施,避免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河源抓园区建设,我认为主要还是抓两头:一是筑巢,二是引凤。筑巢,就是通过园区扩能增效,构建优质平台。2013年,全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投入10亿元,扩容3.65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3%。引凤,就是通过"三个50"和"三个100"工程,集聚优质项目。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河源工业发展实际,着眼于解近忧、谋长远,聚焦重点、扶优扶强,从2013年起实施"三个50"和"三个100"工程,即从2013年开始,力争每年新签约、新动工和新竣工亿元项目各50个;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推动100家工业企业上规模、100家减产企业稳产达产、100家企业税收超千万元。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和奖补资金,每月在各县区工业园召开现场会,抓项目落地转化、抓项目推进。 

  2013年,"四个一批"项目、"三个50"和"三个100"工程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工业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是突破工业瓶颈、推动工业发展十分管用的关键一招,通过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不断盘活存量、激发增量,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内生动力。今年工业数据有力印证了这点。1-5月,我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6%,在全省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7%,在全省排名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5亿元,增长26.7%,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

    主持人钟素萍:工业化必然会带动城镇化的进程,我们也知道河源江东新区近期挂牌成立了,河源中心城区体质扩容的工作也在进一步加快,有网友提问:河源既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为什么在当前阶段需要扩容提质?

  河源市长彭建文:河源是一个河谷盆地,这个盆地东西长8公里,南北长4公里,一条东江把这个城市一分为二,原来我们都集中在东江的西面发展,现在西片已经饱和了,再加上东面发展空间很大,全市的发展计划就是东扩西优、北连、南拓。早在2011年我们就提出了“跨江战略”,建设江东新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省委、省政府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决定把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作为"三大抓手"之一,应该说我们这个“跨江战略”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谋而合。

  我们提出了四个计划。一是市区面积倍增。因为原来我们的面积本来不大,现在的目的就是拓宽面积,现在面积拓宽了一倍,形成两个区。二是建成区面积倍增。现在的市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江东新区规划城市建设面积为90-100平方公里,可以扩大到原来的2倍。三是人口倍增。现有城市人口为40万,未来江东新区规划人口为40-45万,市区人口可增加一倍多。四是经济倍增。到2030年,江东新区GDP将达到1000亿元,到时全市的城镇化率比现在可以提高10个百分点。

  主持人钟素萍:刚才您从构建大交通格局、打造两大产业园、建设江东新区三个方面介绍了河源在贯彻落实《决定》上打出的"组合拳",描绘了河源发展的美好愿景。把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关键在落实,请问,河源怎样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比如资金保障、用地保障等等方面。

  河源市长彭建文: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好,我们现在在实际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河源现在要打好组合拳,包括构建大交通格局、打造两大产业园、建设江东新区,现在关键是要变成现实,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我们着力破解三大难题。一是要破解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和资本金不足的矛盾,这也是粤东西北各个市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是要通过自己财政筹集一点、征集省的交通基金、盘活土地等方式来解决。二是破解产业园区建设与接纳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算了一下,到2020年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区六园”必须新增用地面积达24平方公里,每个县区至少扩延3平方公里和1平方公里的用地,也就是说每个县必须筹集资金约12亿元,这样才是解决我们的接纳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在积极争取省的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产城互动,通过建设园区把产业做大,从而带动城镇化,实现城镇化的土地增值,从而破解资金难的问题。其三,要破解江东新区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我们要建设江东新区启动区7.2平方公里,投入资金需36亿元。我市已争取10亿元城投债建设资金,但资金缺口仍然相当大,目前正全力争取省支持新区建设发展的股权式基金。

  主持人钟素萍:彭市长,事实上河源的发展,对广东特别重要。因为河源是广东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省里粤东西北战略也提出"两个底线",要求粤东西北地区重视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那么,河源将如何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绿”“富”双赢? 

  河源市长彭建文:是的,对河源来说,不发展,老百姓不同意;乱发展,老天爷不答应。怎么破解这道时代命题,就是要按胡春华书记对河源提出的要求"既要发展好,也要保护好",努力实现“绿”“富”双赢。具体怎么做?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因为好的生态也是一种财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集中发展高端生态旅游和水产业园,致力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比如利用万绿湖的优质水资源,可以发展水产业,还有我们也将发展稀土产业。另一方面,我们也致力于让“金山银山”换来更多更优的“绿水青山”。一是现在大家有了更强的环保自觉。现在老百姓觉得幸福指数最高的就是我们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一流的绿化,生活在一个城市,尽管生活条件比不上珠三角,但是生态环境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主持人钟素萍:现在老百姓的生态环保意识比过去增强了很多,他们对政府的要求也是高了很多。

  河源市长彭建文:对。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增强,我们现在投入生态环保的力度也更大了,去年我们参加全省的环保PK项目,就成功竞得中央5.93亿元扶持资金,我们把这笔资金全部用来进行内河整治,包括东江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都拿来做污水处理,政府在节能减排特别是对工程减排的投入很大,今年我们还进行大面积的封山育林,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既要发展好更要保护好,因为河源承担着东江中下游4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包括港澳地区。保护好东江水既是我们自身的使命,更是我们一种政治责任,河源人民对保护东江河万绿湖的水牺牲了很多的利益,但是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主持人钟素萍: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还是生态的保护,都是为了人民福祉的提高。那么,河源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什么亮点?

  河源市长彭建文:河源还是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但是我们还是要把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具体怎么做?我认为就是突出重点、守住底线,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单单去年,河源投入民生的资金就达到121.41亿元,占财政支出72.2%,重点放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为原来河源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我们现在抓住创建教育强市、教育强镇的步伐,大力发展教育。还有就是医疗方面,针对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从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全民社保"等工作入手,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就是社会保障,做好底线民生保障工作。另外就是平安建设。 

  主持人钟素萍:教育是河源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有一位网友提到河源的振兴发展离不开河源的教育振兴发展,河源今年实施"振兴初中"计划,请问这个计划包括什么具体举措?将给河源教育带来什么变化?

  河源市长彭建文:河源老百姓现在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初中学位,河源初中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我始终觉得初中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中学教育的起  始阶段,在基础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如果我们把教育比作一个人,那初中就是腰,腰有问题,身体怎会好?为此,我们提出了"振兴初中"计划,全面实施初中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改善、校长素质提升、教师素质提高、优化学校管理、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等六大工程,全力为基础教育"壮腰"。

  我们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强管理。建立比较科学完善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校长负责制"得到全面落实。二是强师资。我们始终认为老师是一座学校的主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我们对初中学校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骨干教师的水平和比例显著提高,培养一批名教师与名校长。三是强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接近惠州市水平。四是强水平。让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涌现一批管理优、质量高、有特色的优质初中。

  主持人钟素萍:也有另外一个网友针对生态环保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当前,全国正在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河源农村垃圾围村问题日益严重,侵蚀河源的生态肌肤。请问市长,市政府有什么计划应对农村垃圾围村问题?

  河源市长彭建文:这个问题目前在农村确实很突出,我始终认为,像河源这样一个生态地方,对农村来说就是环境保护、卫生处理,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问题,真是提到了点子上。河源早在一两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东源县率先提出垃圾处理,我认为我们现在要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对农村垃圾围村情况进行长短结合、治标、治本三结合。治标方面,就是要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行动,对当前农村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尽快恢复农村原有的美丽。

  治本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全面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只有人民群众自身形成了强有力的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滋生。二是建立农村的长效保洁机制。现在农村里面没有专职清理垃圾的人员,再加上山区县镇一级没有经费投入,经费没有保障,所以下来市里和县里会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在经费保障、强化考核方面下功夫。三是积极推动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化。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等参与废品回收、垃圾处理等,发展循环经济。

  河源是个小城市、大农村的地方,农村的垃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现在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这个事,近期也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加大力度整治,我们也会借此进一步把农村垃圾问题整治好。 

  主持人钟素萍:谢谢彭市长也对网民的问题做了回应,对没能解答的问题,希望彭市长也能抽时间回应一下。 各位网友,刚才彭市长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河源过去一年在交通建设、新城建设、工业园区提升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我们看到,河源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的20%上升到今年前五个月的45%,可见三大抓手在河源确确实实正在发挥效果,河源的后发势头进一步增强。从这次的谈话中我们也看到,"绿色发展"、"发展为民"的观念始终贯穿在市委市政府实施的这一系列工作中,河源的生态、民生事业在同步发展。我们期待河源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期待不断从河源传来的好消息。 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彭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