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旅游酒店产业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大公司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乡村游 农家乐 乡村民宿 | 客家地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客家地区旅游景点与旅游线路 | 客家地区旅游公司 | 客家地区宾馆酒店
论休闲产业的发展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8 日 20 时 31 分 11 秒  
来源: 《理论探索》,2005年第6期   2005-6-1 20:33:00

吕庆华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实践已相当成熟,休闲产业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国民休息日的增加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长,休闲产业在我国正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必须采取对应措施,以促进我国休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休闲产业,制约因素,发展方略
 
  一、休闲、休闲产业及其类型
    从字义的角度考察,休,古有吉庆、美善、欢乐之意,《诗•商颂•长发》:“何天之休。”郑玄笺:“休,美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礼承天之休。”杜预注:“休,福禄也。”闲,有范围、限制、约束的意思,并有娴静、纯洁之意。《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易•家人》:“闲有家。”孔颖达疏:“治家之道,在初即须严正立法防闲。”“闲”又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之意。因此,休闲一词多指轻松悠闲的生活。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和“休闲”一词相对应的英文词汇是“leisure”,它源于希腊语中的“schole”,其意是休闲与教育,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1〕,在娱乐中获益,提高知识水平。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自由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有真正的财富,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2〕。人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物质财富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摆脱物质财富的束缚而获得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使它进一步发展”〔3〕。这说明,休闲是人的一种权利,是社会的发展使人达到相对理想的生存状态。总之,休闲是在一定条件下,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的一种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
    休闲本身包含着或者说折射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从物质载体形式看,休闲是社会物质资料的创造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生产力的发展成正比。生产力愈发展,人类获得的物质生活保障愈雄厚,休闲时间也愈多,形式也就愈多样,内容也就愈丰富。从人文精神内容看,休闲是通过自主的无功利的行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发展要求,它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程度。原始舞蹈、音乐、竞技的产生,便意味着原始休闲的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休闲方式日趋多样,内容日益丰富。不仅出现了琴棋书画、咏诗品茗等侧重精神享受的休闲,也出现了诸如旅游、竞技、体育锻炼等的休闲;既出现了欢聚畅饮、品尝美食以满足口腹之乐的休闲,也出现了回归自然、采菊篱下的休闲。“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力解脱下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4〕。休闲增加人们的文化底蕴,它还是一种文化力量。
    休闲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可以映照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状况,映照出历史、人文、道德、审美以及经济等层面。从经济层面看,休闲及其产业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笼统地说,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体育业和文化产业为主业而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是一种产业群或产业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对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和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休闲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我国的休闲观念和休闲生活还处于初始阶段,不少地区的休闲产业还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的机构、设施、休闲商品等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二、休闲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亮点
    休闲产业的产生有两个必要条件:收入和时间,即有“钱”和有“闲”。有“钱”,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休闲产业产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收入的多寡,决定了休闲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制约着休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需求是有等级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保障或安全需求、归属或承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基本生活必需品满足后,人们便向往更高的精神需求。因此,旅游观光、歌舞娱乐、体育健身等,成为一种消费趋势。有“闲”,即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又一前提,“闲暇”为人们的休闲提供了时间保证。而有“闲”和有“钱”两个必要条件的最终实现,依靠的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用于劳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个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却越来越多。科技进步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总之,科技进步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消费观念,也为休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休闲产业发展的亮点如下。
    (一)旅游业。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质量的改善,使我国旅游消费持续走强,旅游业队伍不断壮大,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点发展产业,并分别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全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条件。1999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实施以来,旅游消费呈现出旺盛的需求,保持了持续迅猛的增长速度。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仅在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者数量突破一亿人次,达到1.04亿人次,同比2002年增长19.6%;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17.8%,旅游者人均消费375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1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范围广泛,包括电影、电视、音乐、歌曲、报刊、图书、艺术广告、艺术品经营等,亦即一切文化品提供和文化服务行业都可以列为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已超过航天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一位;英国的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而有13亿人口的中国,1999年实际文化消费总量才800多亿元,而潜在消费能力在3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虽然机制还不健全,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但是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很大。我国文化消费需求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物质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据美宾夕法尼亚洲大学休闲研究教授杰佛瑞•戈比预测,在稍后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会倍加重视休闲对健康的正面影响。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事业的极大份额,并为文化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社会各部门开展的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物体与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多项类、多形式的需求也为健身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从体育场馆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到体育场馆的90%的消费者一次消费在50—100元。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经达到1%到3%之间。
    (四)其他休闲业。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的,休闲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部门,也随着时空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形态,演化出新的方式。人们的休闲生活将更加丰富,从事休闲供给的主体将越来越多。传统休闲产业不断开发出适应人们休闲生活的产品,休闲服饰异常火爆,休闲家居用品美不胜收,休闲食品更是琳琅满目。近年来出现的聊吧、茶馆、咖啡屋等休闲服务,也在丰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三、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缺乏理论支持,休闲观念落后。休闲学在欧美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发展比较成熟。中国休闲理论研究和休闲产业化实践的滞后,是导致休闲观念落后和思想准备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消费观念束缚了个人休闲消费的动力。我国传统消费观往往崇尚节俭,重生产轻消费;政府的政策导向主要放在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种传统思想观念成为制约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重劳作轻休闲,休闲消费动力缺失。二是休闲观念低俗化,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成熟。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对于休闲的理解十分肤浅,以为休闲只是看电视、走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很难将休闲同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方式联系起来,更看不到高雅的休闲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盲目选择旅游景点,从众跟风;休闲娱乐消费随大流,不善于寻找新的消费途径。
    (二)休闲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供需发展不平衡。我国休闲项目的开发,往往对市场需求的科学分析不足,开发盲目,许多项目低效甚至亏损,偏离了人们真正的需求,也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巨资耗费。因此,一方面一些休闲娱乐产品供过于求,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一些休闲产品供给不足,需求错位,如:对部分中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的休闲设施、产品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影响了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消费水平和思想观念的不同。低水平制约了我国西部地区国民的休闲消费。这种地区发展差距,也体现在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另外,收入、教育水平等的差距,也导致城乡居民在休闲方式上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比较单调。农村相对落后的娱乐和休闲设施也限制了休闲业的总体发展。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假日旅游发展火爆,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超前发展现象突出。无论从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受关注程度来说,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业都比旅游业落后,所占国民经济比重偏低。
    (三)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休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和阶层。我国落后的社会支持系统,成为制约我国休闲业发展的“瓶颈”。首先,缺乏规范管理及合理规划。休闲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立法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一种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行业规范。政府部门也未对休闲产业进行科学、长远的规划和战略思考,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政策扶持。其次,科技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使消费者不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未能达到预期消费效果。再次,产业链不完善。休闲产业是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饭店、餐饮、接待、公安、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讯、文化、艺术等环环相扣。自实行双休制度以来,交通拥挤、住宿不配套、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差、景点超负荷运作等,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良好的调节机制并未形成。最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者不敢在休闲娱乐上多花钱,也限制了休闲消费。
 
    四、我国休闲产业持续发展方略
    (一)加强理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观。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约有近百个国家的行政机构均有与休闲相关的领导部门和研究院所。目前,中央级的研究院所,在国外有增无减。我国也应成立专门从事国家休闲规划的部门和国家休闲研究院所,以便更好地对休闲理论进行研究。休闲产业的研究发展除了理论的指导,还需要教育和科技支撑。我们应当选择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休闲相关专业,如开设休闲经济学、休闲产业设计、休闲心理学、休闲经济统计学、休闲工程学、休闲教育学、休闲产品学、休闲管理学、休闲营销、休闲美学等课程,培育休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渗透于休闲产业研究、教育过程,大力提高休闲学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是休闲学快速、健康发展的方向。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目前,人们陈旧的社会观念和对休闲认识的偏差就是理论引导缺位的结果。必须通过积极引导,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纠正人们对休闲和休闲业的错误理解,从传统落后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健康向上的休闲观念,为休闲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形成良幻的休闲产业发展格局。休闲产业的发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为了引导其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将休闲管理体系纳入其职能范围,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调控。对休闲产业的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休闲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正确引导,合理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如针对休闲时间的过度集中,造成交通拥挤等状况,休闲规划要充分考虑分散化;面对地区发展的差异和旅游业的“一枝独秀”,国家可制定倾斜性和鼓励性政策,加强薄弱环节的发展;在休闲产品的开发上,兼顾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施多元化战略,开辟新的休闲方式。
    (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氛围。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休闲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外,还应当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与休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
    第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休闲业法律、法规,使各种休闲供给、消费有法可依。规范休闲营销主体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为休闲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让休闲业朝着有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
    第二,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短期假日集中休闲消费,市场压力很大,供给严重短缺,休闲质量降低。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休闲资源。政府应积极沟通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引导行业、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休闲产业之间的有效链接。
    第四,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黄金周期间,交通运力紧张,难以满足需求。要突破这一制约瓶颈,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加快医疗制度、养老制度、城市住房制度等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能提升人们的乐观消费预期,有利于刺激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为休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81—28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8—479.
    〔4〕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5〕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6〕张洵涛.旅游规模和收入创历史最高〔N〕.中国旅游报,2004-05-10.
    〔7〕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刘锋,周洁.中国休闲产业发展及政府作用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9〕范有才.浅议发展休闲产业的作用与对策〔J〕.成都经济发展,2003,(3).
    〔10〕刘海鸿.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11〕吕庆华.休闲业的体验营销分析〔J〕.经济管理,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