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长三角(吴文化) >>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一体化 >> 长三角"经济鸿沟"渐平的背后
长三角(吴文化)
长三角发展规划 |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一体化 | 长三角产业分工与产业同构问题 | 长三角基础建设与重复建设问题 | 长三角与珠三角、环渤海比较研究 | 长三角综述
长三角"经济鸿沟"渐平的背后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2 月 4 日 16 时 3 分 26 秒  
来源: 浙商网   2006-8-31 16:04:49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长三角城乡、区域平衡发展?这种“经济鸿沟”渐平现象又会带来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新农村建设发力
  “城乡收入增幅差距的缩小毫无疑问与地方政府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有着密切关系。以浙江为例,上半年该省财政支农支出38.6亿元,增长2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652.8亿元,增长23.6%。”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教授说。
  “江浙沪百强县入选数量占全国近一半,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出现‘微型城市化’迹象。目前,该区域的农村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正在实现瓶颈突破,伴随这一过程,农民收入也出现了加速增长态势。”徐长乐认为长三角经济在经历了十余年高速发展后,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节点。在这一节点时期,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迅速上升,城乡差距将逐渐弥合。
  2005年,苏、浙、沪分别实现生产总值18272.12亿元、13365亿元亿元和9143.9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随着部分产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民至少可以工资性收入、房屋土地租赁收入等方面有所获益。同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和龙头农业企业的壮大,也使农民收入得到较为可靠的保障。”徐长乐说。
  经济洼地在“隆起”
  江苏的苏北和浙江的衢州、丽水、舟山是长三角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上半年的数据表明,这些地区发展速度极为惊人,长三角的经济洼地正在“隆起”,长三角欠发达地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在苏北等地,招商引资被地方政府视为发展经济的“抓手”,各市驻发达地区的办事处最大的职责就是联络投资、引进项目。7月初,苏北某县的一个“引资团”曾经在南京、上海、宁波等地开展推介活动。这个“引资团”由该县四套班子成员及乡镇主要领导组成,成员人数过百。“这个县的四套班子会议也改在外地开了———‘引资团’阵容超级‘豪华’,推介也很有诚意。”一位随团采访的江苏记者评价说。
  “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建设、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对于目前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兴起的固定资产投资热,人们不应当过多苛责。毕竟,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是建立在基础设施先行和龙头企业拉动基础上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导尹伯成说。
  农村改变消费模式
  “农村收入的迅速增长将启动农村消费。”徐长乐说。在长三角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缩小的同时,其城乡消费增幅差距也表现出同向变化。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表示,上半年浙江农村消费明显趋旺,与城市市场增幅的差距大幅缩小。
  在尚属于浙江欠发达地区的舟山市,渔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模式已经开始向城镇化发展。2006年上半年,该市渔农村居民用于电冰箱、电视机、抽油烟机、电脑等家用电器类支出人均同比增长60%,同时,服务性消费人均支出同比增长29.1%,增速快于生活消费总支出。
  “农村的发展将在根本上提升一个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高度。”徐长乐认为,出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宏观调控的需要,投资拉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放缓。农村消费量达、面广,其启动和城镇化转型将对长三角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地区间平衡发展态势显现将增强长三角经济的整体活力。”尹伯成说。
  尹伯成认为,区域内欠发达地区的成长将为长三角的经济腾挪准备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下滑的势头。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的崛起,长三角的整体动能加大,对外辐射、扩张的能力也将增强。
  经济学者、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运行总监张天则认为,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在“相”变中发展的,其向上跃升往往是通过某个方面、某个地区的率先突破实现。长三角的发展状况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目前,长三角城市及环上海区域经济的率先高速增长已经到达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种高增长必然要求消除区域内经济的不平衡,包括城乡间的不平衡和地区间的不平衡。长三角经济将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轨迹向前发展。”张天说。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蔡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