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客家地区与客家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 客家地区企业家队伍战略 | 客家地区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与个人 | 与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和信息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梅州致力打造粤东西北人才发展新高地
客家经济网   2017 年 6 月 20 日 15 时 33 分 35 秒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张柳青   2017-6-14 7:55:00

 

梅州市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揭牌。何森垚 摄

 



    设立梅州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对新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按国际领先、国内领先、省内领先,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资助……近日,梅州市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同时印发《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下称“人才新政‘20条’”)。作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梅州,市财政能每年拿出5000万元来揽才,释放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信号。

  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在会议上说,梅州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各类困难、挑战交织叠加,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更加渴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人才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梅州打造成为粤东西北人才发展新高地,为加快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作出积极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成效

  3年引进硕士学位以上人才140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代以来,从梅州曾走出340多名梅州籍大学校长和30名院士。近年来,梅州十分注重用好用活乡贤人才,以“梅州牌”人才引天下之英才,服务梅州创新发展。

  去年11月,梅州邀请了广东院士联谊会执行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广东院士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等30位院士专家走进梅州,献计梅州发展。

  在此期间,成功促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团队与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与嘉应学院医学院、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团队与广东分子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洪添胜教授与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将围绕发展战略规划、技术项目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通过放大“院士效应”,助力梅州跑好“创新赛”。在邀请院士来梅问计发展的同时,梅州还筹划建立全国首个院士团队创新创业驿站,引导企事业单位与院士团队共建工作站。并与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服务粤东西北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市,积极推进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

  问计院士,是梅州市重视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州市通过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环境,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人才,重点引进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通过搭建平台,把人才建设重点放在高层次、高技能的战略高点上。

  早在2012年,梅州开始实施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千人计划”,在高素质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梅州市调整引进高素质人才“千人计划”政策,出台关于企业引进人才个人生活补贴管理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

  根据方案,新引进人才可获得生活补贴和房屋补贴。同时,协助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就业问题,按其原有身份,在用人单位有空编的情况下,优先转任或聘用。子女入学、入户等方面也将享受绿色通道相关服务。据了解,近年来,梅州市共落实“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和在梅优秀人才的补贴和经济待遇2.46亿元。

  一系列措施、政策的实施,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各行各业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梅州市共培训各类人才约9万人次,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副高职称以上的各类人才1415人;共有28个人才项目和176名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博士后入选省“扬帆计划”,获得扶持资金4500多万元。2016年度梅州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价分值为71.5分,位于粤东西北第6位;全市专利申请量2146件、专利授权量1544件,其中发明授权量比增60.8%,授权增长率居全省第三。

  人才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2016年梅州市生产总值1045.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破题

  出台人才新政每年投5000万支持人才工作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前,国内外人才竞争越来越激励,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中最具全局影响力的竞争。对梅州而言,梅州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类困难挑战交织叠加,人才需求更加迫切。

  但目前,梅州市的人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适应。人才总量不适应人口规模,相关数据显示,梅州市各类人才总量仅49.5万人(不含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获得初级技能证书的30万人员),只占全省人才总量1357.3万人的3.6%,人才占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为1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3%)。

  同时,人才结构不适应发展趋势。从专业分布来看,工程类仅占11%,农林水类仅占3%。从城乡分布来看,人才差距非常大。从行业分布来看,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较多,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人才偏少。

  此外,梅州存在人才层次不适应创新需求的问题。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0.5万人,高级职称以上人才(1.12万人)仅占10.7%。而在梅州工作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为此,梅州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根据中央和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0条”,从人才培养、引才聚才、平台建设、服务保障、党管人才等五大方面,明确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

  人才新政“20条”中提出,梅州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新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按国际领先、国内领先、省内领先,分别给予最高800万、500万、300万元资助。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接触人才为带头人的团队,在省财政资助基础上按用人单位支持额度的1倍提供科研经费,提供每个团队科研经费不超过200万元,3年后考核优秀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资助。

  对新引进到梅州全职工作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分别按照引才单位实际支出薪酬的60%、50%、40%、30%给予生活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60万元、40万元、20万元、10万元,享受期为5年。

  此外,人才新政“20条”还提出要为高层次人才住房、社会保障、户籍、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

  相关人士认为,人才新政结合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许多“干货”,可操作性很强。“此次人才新政‘20条’是我市史上最强人才政策,对人才的激励政策比以往力度更大,更能激发人才的活力,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支撑

  发布平台建设方案八大平台集聚创新要素

  为提高梅州人才竞争力,切实解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流不通、用不好的问题,梅州市组织相关部门自去年底至今年3月,先后到省人才服务局,本省佛山、阳江、河源、汕头、潮州、中山等6市,以及省外的江苏徐州和浙江丽水、金华等,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翻阅资料等方式,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城市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发现他们有共同点:注重平台载体建设。

  此次与人才新政“20条”一同发布的还有《梅州市人才发展八大平台建设方案》,提出建设梅州市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广东省区域性(梅州)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新型研发机构、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基地、创新创业众创空间、人才驿站、人才公寓等,并对平台建设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实施方法步骤作出明确的安排。

  其中梅州市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1116亩,分两期建设。计划至2019年底,初步建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创业服务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引进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引进重点骨干企业15家。

  广东省区域性(梅州)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采取“整体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筹资、分步实施”模式,在梅州综合保税区围网外规划用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努力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孵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企业。第一期将于今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将建设孵化区、加速区、会议区、接待展示区、创业咖啡、青春驿站、青年创业学院七大创业主功能区,将在今年客商大会前投入运营。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谭君铁在会议上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人才新政“20条”和人才发展八大平台建设,坚持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并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最大限度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发展的事业中来,努力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为梅州加快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