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旅游酒店产业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浙江南部这个山区县城,是如何被当红的“民宿”改变的?
旅游酒店产业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大公司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乡村游 农家乐 乡村民宿 | 客家地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客家地区旅游景点与旅游线路 | 客家地区旅游公司 | 客家地区宾馆酒店
浙江南部这个山区县城,是如何被当红的“民宿”改变的?
客家经济网   2016 年 7 月 23 日 18 时 13 分 21 秒  
来源: 搜狐公众平台-IT   2016-6-28 7:14:41

    在浙江松阳县,“老五”和郑水琴夫妇合开一辆出租车拉活。
  这里出租车并没有满大街跑着找客的习惯,而是几乎全部蹲在汽车站旁边的一个小广场上,等着一拨一拨的长途客车到站。来到这里旅游、或是要去山上住民宿的人,在附近不得其法地转上一圈之后,一般都会求助这些司机。
  由于生意时好时坏,这里的出租车几乎都不打表,喊出的一口价能将不懂行的游客宰上几十块。对于每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的当地人来说,这是笔来得非常轻松的外快,所以每次打听到被宰的故事之后,郑水琴都会觉得,自家这辆有固定主顾的车反而有些吃亏。
  这辆车主要做的,就是附近西坑村里民宿“过云山居”的生意。单程 60 块的一口价,既要送客人上山到店,有时也要空车开上山、再接客人下山去县城里玩。路上车少,老五和郑水琴也都习惯在有些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将车子开得飞快。
  在这两人看来,能住得起上千元一晚的“过云山居”的,几乎都是有钱有闲的城里人;至于花钱专门去这家民宿喝个茶,或只是参观一下、看看风景的人,就更是这样了——“山上村子里的景色不都一样么,这玩意到底有啥好看的?”
  一
  如果从杭州或是上海自驾出游,单程要开 4-5 个小时车的松阳,一般不会被认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即使是其所辖的丽水市开通了高铁,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没有缩短太多。
  松阳的地理状况,可以用“八山一水一分田”来概括:县城藏在山间的松古平原内、更多的村子和零星的梯田,则散落在周围的山上。相比于那些已经成了旅游热点的江南古镇,松阳的交通不便、以及近年的审慎开发,最终保留住了大量位于山间的传统村落。


   


  

    松阳县的辖区内包括 100 多个村落,其中超过 50 个是具有保护意义的历史传统村落
  松阳这几年能受到外界的关注,也还是要归功于这些山景。在 2013 年 4 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一个 30 多页的专题报道将松阳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在实际考察过松阳后,这样的说法也获得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罗德胤的认可:
  “假如时光倒流十几年,‘古典中国’的桂冠一定轮不到松阳来戴。但是现在,江南核心地区的传统村镇大多消失殆尽,松阳反倒成了‘一号种子选手’。”
  《中国国家地理》的这篇文章,是回答司机们困惑的最好答案,也顺势带动了松阳的第一拨游客潮。
   

  

    据统计,2014 年松阳全县共接待摄影、写生游客近 50 万人次。而对于曾经要在山上写生十天半个月的美院学生和教师来说,住宿的需求首先被提了出来——古旧的房屋在画上很美,但实际住进去之后,那种潮湿、仄逼的感觉就是另一回事了。
  看到机会的村民,逐渐拿出自家闲置的旧房,简单改造后出租出去,到 2015 年底,这类与“农家乐”差别不大的民宿在松阳达到了 169 家。
  由于依然不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县政府提出,对于这种利用传统民居的开发模式,每年将给予不少于 3000 万元的财政补助。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已经接近这些民宿全年的收入总和了。
  更多的民宿工地因此出现在了松阳的各个村落里。它们改变的,也不只是老五和郑水琴这些司机们的生活——很多政府官员和学者们都认为,民宿这种能与村落紧密共生、并且能够持续带来客流的项目,会延缓松阳古村落的衰落速度。
  要被改善的情况,也有可能比他们想象中更严重。
   


  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的松阳县杨家堂村
  在参观过松阳最为知名的古村落之一杨家堂村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孙哲用了“抽空”这个词,来形容他的感受:
  “乡村的空心化,在文献中已读过不少,然而,看到几乎不见人的村子,还是感到震惊。在杨家堂村,村舍的三合土立面,远观极具层叠错落的美感,但走进村子,却发现墙的背后大多是废弃的宅院。整个村子如未开机的影视基地,偶尔能看见一两个老人坐在村口。”
  但对于想在这里做起一个民宿项目的外来者而言,绝佳的景色、古朴的房屋、便捷的拿地手续,加上政府的资金扶持——这无异于是另一种人生被开启了。
  二
  已经变成松阳民宿“样板间”的“过云山居”,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文艺的民宿项目。
  在成为这家民宿的老板娘之前,廖敏智按照父母的意思,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苏州掌管家族企业,按照她自己的话说,“顺风顺水,万事无忧”。另两位最早为这间民宿出资的年轻人是她的初中同学,一个是《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的记者,一个则成了物流公司的老板。
  决定开发民宿后,在这一行没有任何基础的他们先去了交通、经济都相对发达些的丽水,希望找到合适的房子改造。他们脑子里的讲究也只有一条:选址。“我们一直坚持,风景必须足以在第一时间打动你。”
  但丽水没有这样的地方。在时任松阳县长王峻的牵线下,他们往山里又多走了一些,最终选中了海拔 700 米位置,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被云雾包围的西坑村。挑中改造的房子不小,向南圈住了一整片山景;改造了一整年时间,却只做了 8 间房。
   


  过云山居的悬空露台。在西坑村,这里是整个村里看云景效果最好的地方
  最终的效果十分惊艳:一楼的公共空间用上大片的落地玻璃、室外又用钢结构架出了一个落差 500 米的悬空露台;客房内都有通透的露台、使用竹木材质的日式家具,还配了浴缸和智能化设备……总之,极其适合看云、喝茶、发呆。
  凭着一批公众号文章、动图和短视频,“过云山居”在网上一下子圈了不少粉。2015 年 8 月正式开业后,客房定价提到了 900 元以上,却还是要提前一两个月预定。当年入冬之后,这里的平均入住率依然在 95% 以上——这是很多城市中的高星和设计型酒店都难以达到的业绩。
  店长兰郑飞还记得,当“过云山庄”的一个介绍视频被放到网上后,他用来接受客房预订的手机当晚就被打爆了:“当时本来已经下山回县城了,但从晚上七点钟开始,手机就响个不停;一个电话时间稍长,就会有三四个电话等在那里,北京的、广州的,甚至东北的客人都有。”
   


  过云山居的茶舍部分“过云轩”,采用了大片的落地玻璃窗和日式榻榻米设计
  像莫干山的“裸心谷”一样,拥有好景致的“过云山居”本来是谢绝参观的。但架不住每天都有专程上门,希望进来喝个茶、看看风景的游客,兰郑飞的现在工作量要比想象中大一些——比如一下子要准备好几组标价为 280 元的“云雾茶”套餐,或是劝说那些好奇的游客和村民,不要直接从低矮的后门翻进院子里来参观。
  廖敏智现在倒是觉得,当时谢绝参观的想法有点不近人情了。一个更低的消费门槛,对花了高价前来住店的客人,也可能是一种交代,“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民宿是对外敞开的。”
  三
  而在松阳,或是江浙地区的其他三四线城市,更多的民宿故事都在努力接近“过云山居”的这个例子。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或是“开始众筹”这样的网站上,你能看到这些类似的、建设一个民宿的完整故事——
  一些设计师、酒店从业者、企业家、媒体人、或干脆只是几个有点梦想的年轻人,工作几年后开始有了给自己(或是家人朋友)在乡下造个小房子的想法。他们的背景介绍中,可能包含“哈佛”、“CCDI”(中国最大民营建筑设计公司)、或是“莫干山民宿运营数年”这样的字眼,总之,是对这个行业有点了解(或至少有点基本概念)的人。
   


  位于西塘的民宿“九舍”,设计者戚山山在多家美方建筑事务所工作后,目前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STUDIO QI
  他们大多会被松阳当地的优美景色,或干脆是“最后的江南秘境”这样的说法吸引过来。找到像王峻这样的人、或是已经在当地做过项目的同行后,找地的事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在松阳当地的上百个村子里,走访几十个村子,一般都能就着景致找到合适的房子,并且获得村政府的支持,签下一个十多年的长租约;
  如果依靠已有的行业资源,或是挂靠一些已经成名的品牌,那么建造这些民宿的资金来源也不会很难找。况且,还有一部分资金可以依靠众筹,根据《好奇心日报》先前对于“开始众筹”上民宿项目的统计,每个最终能在上面挂牌的民宿,平均可以拿到 250 万元的众筹款——这基本能覆盖民宿改造、装修和初期运营的成本。
  之后,设计、改造、内部装修等工作就会逐步启动。在民宿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已经有专业的团队可以做好一条龙服务。
  比如这次在松阳,我们就遇到了正为另一个民宿“云上平田”做二期开发的团队。
   


  “云上平田”是一个小型的农村设计综合体,其中的精品民宿“木香草堂”是一个常规的拍照点
  在现场,杭州赶来监督进度的设计师郑建刚对目前的项目进度还算满意。此前,他所在的杭州嘉纳室内装饰有限公司拿下了这个项目从设计到软装的几乎全套工程,就连改造施工阶段,现场的工人也是从杭州带过来的。
  整个项目的改造费用将达到 100 万元。这些钱中的数万元,会成为两头骡子的工钱。由于房子位于半山腰,所有的建材、以及需要运走的废料,都要由这两头骡子完成。加上配合的两位工人,每天的成本就要 1000 元。
  业主方拿下了土地 20 年使用权的长期租约,也让他可以放开手脚,做一些更为基础性的改建工作,比如为整个房子重新搭设钢结构、做不易渗水的塑钢板屋顶结构,或是铺设整片的地暖。今年七月中旬,这个改造完的 300 平米土楼将会变成一座只有五间大客房、以及一个木质阳光房的精品民宿。
  等到施工完成、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后,民宿就可以正式开门营业。这时候老板们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朋友圈里发出的照片、软文,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或是如何与圈子里的同行、以及当地的政府官员处好关系。
  更多实际的运营工作,将会交给像“过云山居”里的兰郑飞这样的年轻人来做——在“民宿”这个概念的吸引下,他们确实开始回流了。但这是另一群年轻人,你也可以将他们看作是另一群游客。
  四
  听说松阳的另一家精品民宿“茑舍”最近开始内测运营,兰郑飞正在与对方团队商量,是否能分流一批参观者,到那边去住住看。“茑舍”是一所由小学旧址改造而成的民宿,客房数稍多,用园林部分弥补了没有山景的缺憾;内测期的价格也比“过云山居”更亲民——大床房 580 元一夜、套房 680 元一夜。
   

  

    “茑舍”内景
  “茑舍”也是通过在“开始众筹”上的一次活动,开始为大众所知的。这个项目的发起者夏雨清在杭州有多年媒体经验,同时经营着莫干山上最早的精品民宿之一“颐园”。善于发现好东西的眼光,让他发现了松阳县城内一条明清老街的潜力。
  和其他古镇上被小商品、小吃占据的街道不同,松阳的老街上都是些乏人问津的老手艺——铁匠铺、棕棚铺、草药铺、旧式理发店、电器修理店和丧葬用品店,看家者也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柜台里或是门口清净地坐一整天。
  2015 年,夏雨清在这条街的中心位置,利用一栋两层旧房,开出了一家名叫“山中杂记”的杂货店。就像我们先前介绍过的日式杂货店概念一样,这里卖书、杂志、茶饮,也卖一些精致的小器物、和经过重新包装、定位、附加了故事的松阳土特产。
   

  

    “山中杂记”内景
  对于来明清老街闲逛的城里人来说,这家店可能是整条街上“唯一看着像样的店”。温暖的调性、以及它对于松阳发展的一点点潜在意义,也是将先前在宁波担任设计师、月收入上万元的杨慧娟吸引回松阳老家,帮助打理这家店的原因之一。
  杨慧娟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离“山中杂记”只有几百米远的“茑舍”里。作为这间民宿的“女主人”,她不仅要接待已经从上海、杭州、广州甚至更远地方慕名而来的客人,也要盯着民宿里那些尚未最后完工的部分,以及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努力尝试打开那个带露天小泳池的套房房门。
  这个团队希望,“茑舍”能够与“山中杂记”,乃至整条老街,以及周围的古村落、民宿之间形成联动效应,让客人的吃、住、玩、购物需求都能更好地获得满足。这样,“山中杂记”发展数月来“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我们销售的有机米,六十多块一斤,本地农户都觉得定价太高。但一方面,生产这些米用的人力、有机肥,都是成本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目前买这种米的消费者,都是城市里已经接纳了有机米概念的人。他们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寻找当地的有机食品作为纪念品,这已经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
  但在游客之外,松阳当地被迫同步跟上的消费水平,则让兰郑飞这样的年轻人觉得难以接受。
  “我们都说,现在松阳是县城的工资、城市的消费:县里的商店招聘年轻店员,工资起薪一般也就 1500 元,能给 2500 元就算很高了。但是县里坐个三轮车,起步价都要 5 元,吃碗面也要 7-8 块,根本消费不起。”
  五
  虽然在前往松阳的路上,你看不到那些藏在深山村里的民宿工地,也没法从依然凋敝的老街上,感受像已经火了很多年的江南古镇一样的热闹,但类似“过云山居”或是“茑舍”这样成功的民宿故事、以及年轻人的苦恼,正在松阳的上百个村落里大同小异地扩散开来。
  更多的酒店、旅游和文化品牌也在趁机入场:
  在距离“过云山居”所在的云坑村不远,陈家铺村即将成为南京知名的“先锋书院”新项目“平民书局”、以及一个乡土艺术酒店的落地点,全套设计工作将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完成;
  在尚未开发的榔树村,一个更大的综合体建设正在运作之中。先前杭州、莫干山民宿群中出现的一批优质品牌如“大乐之野”、“山舍”、“Lost café”、“白云书馆”,以及规划中的“茑舍”二期项目,都会集中地进入村内,计划投资额达到 2.1 亿元。签约后,为了土地租约、改建方案和村民的动迁安置,乡内的干部日夜不停地做了近半年的群众动员工作。
   


  规划中的榔树村综合体项目
  在松阳县最早开发旅游产业的象溪镇,一个叫做“水韵象溪”的旅游项目已经初具规模。虽然是在山里,但开发团队还是沿水做出了一块沙滩,还加上了排球场、摩托车这样的水上娱乐项目。
  据说,再过几年,松阳也会像丽水一样,拥有自己的高铁站,老五和郑水琴这样的出租车司机的生意,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好,但谋生的部分与山上的美景之间,依然只有经济上的关系。
  心境会变化的,还是那些慕名而来,花上大几千块钱寻求放松的游客——在来的路上,他们会感慨路上翠绿的风景,或是为偶尔出现的灰色或赭黄墙面、黑色瓦顶的土屋而高兴一下;回去的路上,也许会在被运送砂石的大车所压坏的路面上多颠几下,但闲适的感觉还没有消退,朋友圈里发的还是美景。
  司机不会知道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