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旅游酒店产业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释放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催生民宿经济
旅游酒店产业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国内外旅游酒店产业大公司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成功案例 | 国内外山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乡村游 农家乐 乡村民宿 | 客家地区旅游酒店产业研究 | 客家地区旅游景点与旅游线路 | 客家地区旅游公司 | 客家地区宾馆酒店
释放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催生民宿经济
客家经济网   2016 年 11 月 2 日 21 时 55 分 55 秒  
来源: 中华文本库   2016-10-11 11:05:26

释放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催生民宿经济

——基于湖州三县的民宿发展调查1



    内容提要:首先对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宿发展概况进行文献梳理;其次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诞生地的安吉余村破题,描述余村的十年蜕变;再次,根据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与资料,研究湖州市三县的农家乐及民宿发展情况;然后,通过对典型案例村的研究,分析湖州市农家乐及民宿发展的特色之处、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根据研究提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绿水青山,民宿经济,湖州市

 

一、引言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又与英国的Bed and Breakfast有类似之处。上世纪70年代是日本民宿繁荣发展的时期,时值日本的休闲旅游热潮,带动了民宿数量的快速增长,民宿以朴素温暖的家庭感觉和贴近乡间的异域风光受到游客追寻。曾经有人说过“了解日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入住一家民宿。”这样就可以从建筑、美食、温泉、人文等多角度进入日本的生活,民宿是日本观光的招牌(巴芳,2012)。又如爱尔兰家园,即俗称的民宿旅馆,已经发展成爱尔兰一个有特色的旅游产品。2005年,爱尔兰旅游局认证了3278家民宿旅馆,其提供了13749 间客房,与其他旅馆业者相比,民宿业有着最多的经营者,其占整个旅馆业经营者的42%(付堃,2009)。
    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对民宿的研究,标志为B&B(Bed and Breakfast),意1本文感谢湖州市农办,安吉县旅委、长兴县旅委、德清县旅委,天荒坪镇政府及余村村委,上墅乡政府及董岭村村委,水口茶文化景区管理办公室等部门,以及部分“民宿”及“农家乐”经营业主对本次调研的大力支持。
    思为住宿和早餐(蒋佳倩,李艳,2014)。国外对民宿的定义有个统一的倾向,即将私宅的空余房间出租给游客,主人和游客同住一个屋檐下,相互交流,使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朱晨霞,2014)。Alatrir(1986)的研究中指出,民宿应具有五种特质:私人服务,和民宿主人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能提供不同的体验方式让游客去认识当地的特色与环境;通常是私人小型经营,非大型企业连锁营利组织;能提供各种特别的活动行程给游客;客房数不多。国外民宿业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其显著特点是:已形成行业协会组织;经营中高度关注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民俗化、本地化、家庭化。
    台湾是中国民宿发展最早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垦丁国家公园最早大规模地发展民宿,至今已成为台湾自由行市场的优势产业。2001年台湾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有严格的定义与管理,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并对民宿性质、可设置民宿的地区、经营规模、建筑设施、消防安全、经营设备等均作了详尽的规定(李思丽,2014)。台湾民宿数量众多、姿态各异,以其精致、个性、趣味、温馨、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等特色,成为众多旅人心中有感情的“家”。台湾民宿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家”的归属感;民宿的建筑自身就是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就是旅游吸引物;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运用多元营销策略,行销创新能力突出;“民宿协会”促进民宿产业的规范发展;政府积极引导为民宿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等(钟衣海,毕华,2015)。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旅游消费逐渐从“观光”转向“休闲”,从“名胜”走向“乡野”,旅游形式也将进一步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接触”,兼具秀美风景和人文风情的乡间民宿,成为休闲旅游的新兴产业(刘玲玲,2014)。“民宿经济”是乡村旅游的大方向,民宿提供有别于传统饭店、宾馆等的住宿体验,是一种给游客温馨亲切的家的感觉的旅游接待设施(孙建新,姚宁,2014)。民宿是“住”的经济,就旅游经济本身而言,留住过夜客,可以大幅促进游客消费,传播本地旅游品牌。民宿发展在乡村旅游中体现的重要作用是能使生态效益转化经济效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大陆的民宿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丽江、拉萨、阳朔、成都等地的民宿数量增长较快,发展主要的形式有:旅游景区私人旅馆、城市周边“农家乐”及经过完善规划的民宿。大陆的民宿相比之下还处于简单提供住宿或餐饮的初级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产业形态上尚不完整,虽然民宿数量有飞速的增加,产品形式仍急需创新;民宿产品虽有优势,却在融入当地文化习俗上显得捉襟见肘,令绝大多数民宿产品类型趋向同质,再上政府的引导,使得其迅速膨胀,产品千家一面;民宿产业的社会组织因为自身定位和依托政府等的原因,没有能力引导整个大陆民宿产业,只是在专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了一些基础性作用,例如农家乐协会等;经营推广形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宣传,房间设计千篇一律,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服务意识薄弱,“铁打的房间,流水的客”,游客并未获得很好的生活体验(陈沫等,2014)。
    近年来,浙江省自觉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逐步完善,为农村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开创了机遇。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浙江农民兴办农家乐的好资本。2005年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且从农家乐到民宿游,乡村旅游的业态还在不断升级。据统计,全省已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856个、乡村旅游点2336个、直接从业人员14.3万人,2014年营业收入达141.2亿元,是2010年的2.6倍。省会杭州己有民宿床位1.1万张,农庄点300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投入规模约3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1.96亿元,并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发展。在民宿方面,诸如西湖区民宿、莫干山民宿、乌镇民宿等发展迅速,以品牌效应成为激活当地旅游的新密码。

 

二、安吉余村的十年蜕变: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余村,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000余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全村280户村民,总人口1043人。上世纪90年代,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让这里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青灰的山石是当时余村最重要的创富资源,采石企业让村经济独领风骚十余年。全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石矿被村民称作“命根子”,凭借靠山吃山,余村每年有300多万元的净利润,是全县响当当的首富村。但是开矿“卖石头”造成了余村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是在用绿山青山换取金山银山。20世纪初,余村人在认真分析了客观形势和自身资源特点后,痛下决心,作出了由“石头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轨的重大抉择,决定放弃30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还一片绿水青山。从2005年起,余村人开始封山护水,由于关停了3座矿山和1个水泥厂,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出现了急剧的下滑,从90年代的300多万下降到20多万,村民人均纯收入为7576元。
    2005年8月15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那时起,余村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并开始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行动,挤出所剩不多的集体资金开始了修复冷水洞水库,拆除溪边的违法建筑,把竹制品家庭作坊搬进了工业区,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治污;进行河道清理、垃圾分类,禁止村民在山上使用草甘膦等农药;进行河道两岸绿化,家家户户截污纳管等。
    关闭矿山后,余村开始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办旅游景区、开农家乐,吸引城里的游客,10年间,余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日益增多的游客,农家乐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余村拥有旅游景区3个、农家乐14家、床位410张。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7677元,村集体收入150多万元,主要来源于景区上交的承包款,厂房的租赁费等。目前村集体资产约4500多万元,主要包括景区、旧厂房、矿山土地等。村民得益于整个村庄环境的变化,农家乐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80%以上,例如村里的春林山庄有100多个床位,每年经营利润100多万元。农家乐的游客主要来自于上海、江苏、杭州等地,回头客占50%以上,很多游客会在农家乐住上一周左右。农家乐采取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住宿收取每间房100-180元不等的费用,餐饮另外收费;另一种是包吃住,每个人每天90-150元不等。
    今后,余村将全面转向发展休闲经济,在对村庄进行环境提升的同时,将整个村打造为一个景区,并规划美丽宜居区、农业观光区和生态旅游区三个区块;鼓励村里1/3的农户发展民宿经济,1/2的村民参与到休闲经济的创业与就业中。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促进余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村民收入的提高。


三、湖州三县的民宿发展:从绿水青山到美丽经济


    湖州市下辖的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由于丰富的山水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又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表1)。美丽乡村发源地的安吉县,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农家乐的经营,从吃到住,为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了定期的可以较长时间居住的乡村度假机会;长兴县的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经历了最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景区+农家客栈”的独特形式;德清县由莫干山“洋家乐”带动的高端、精品民宿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中高档消费人群。
    (一)安吉县:“美丽乡村+农家乐”
    在安吉,“美丽乡村”孕育出多彩多姿的“美丽经济”。一开始安吉就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仅靠不断投入是难以持久的,必须要会经营,而根据安吉的实际,美丽乡村经营最好的载体之一就是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安吉美丽乡村旅游品牌家喻户晓,“石岭人家”、“美景深溪”、“云雾董岭”、“诗画龙王”等成为长三角游客乡村旅游的首选,安吉农家乐成了都市人向往的乡下的“家”。同时,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文化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不断涌现,并通过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节”,以美丽乡村提升农家乐旅游发展。
    在安吉,农家乐发展要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注重品质、体现特色,保护环境、永续利用等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1997年安吉天荒坪开办第一家农家乐开始,十几年来,逐步走上以“农家风光、农家美味、农舍民情、农事野趣”为特色化经营的路子,2013年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390.1万次,实现收入8.4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14年全县有挂牌农家乐658家,床位15000余张,直接从业人员达3400多人,共创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0个,省级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94家,农家乐已成为安吉休闲旅游产业重要而独立的特色品牌之一。
    安吉农家乐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以天荒坪镇大溪村为例,全村共有549户,2106人,无一分耕地,但有农家乐277户,直接从事农家乐以及乡村旅游就业人员就有14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70%以上,68%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农家乐经营收入;还有上墅乡的董岭村,全村共有人口476人,常住人口200余人,但夏季到董岭避暑的游客达到日均2000人。农家乐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一批如安吉白茶、高山蔬菜、蚕桑、特种水产养殖等农业基地和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笋干、高山蔬菜、山核桃、板栗等农副产品的销售。
    2015年4月起,安吉县开始实施农家乐挂牌管理,采用“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农家乐”的统一称谓,并实施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同时,为了促进农家乐的集聚提升,安吉县启动了民宿村落的规划,民宿村落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农家乐的集聚,要求有规划,有民营资本进入,有村集聚项目,有星级农家乐等条件。民宿村落将打造以民宿为主要业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县政府将对每个规划的民宿村落补助60万元。
    (二)长兴县:“景区+农家客栈”
    长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和农事节庆活动”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长兴县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农业、农村、农事为主要载体,以利用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农民生活资源体验农村生活为主要特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目的的旅游项目。2014年,全县有各类农家乐380多家,床位数21150张,共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6.3亿元,农家乐户均营业额达48万元,每户净收益约17万元。
    以长兴县水口乡为例,从2002年起,通过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最大优势的理念,依托独特的“禅茶”文化,将水口打造成集茶、泉、禅、田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地,在整个乡域创建4A级景区,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实现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水口以“农家客栈”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吸引了上海、江苏、南京等地的大批游客,而且很多都是一年来2-3次。目前,全乡已有各类农家乐354家,床位数16400多张,餐位数17000多个,直接从业人员1800多人,2014年全乡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黄金周期更是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
    以农家客栈(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致富。以水口顾渚村为例,据2013年数据统计,全村从事与农家客栈旅游相关工作的占全村劳动力的将近80%,50%以上农家客栈的营业额超过100万元,户均营业额约70万元,户均净收益约20余万元。
    (三)德清县:“洋家乐”带动的精品民宿业
    德清县突出“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旅游发展主题,县内涌现出一批“洋家乐”、农家乐、青年旅舍、生态有机精品观光农业等旅游新业态。洋家乐是指在德清县西部环莫干山乡村,由外国人投资开办的富有异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环莫干山区域的老百姓因为这一业态的兴起,也以极大的热情同步发展起西部山区民宿,并切实得到了实惠,原租房收益每年2万元、10年一次性支付到现在每年5万元、30年一次性支付,大大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房租收入。
    目前,德清县共有农、洋家乐350多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70多家,主要集中在环莫干山一带,达到了规模化、集聚化发展。2014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79.8万人次,实现经济总收入5.37亿元,其中民宿产业共接待游客23.4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36亿元,实现税收1800余万元,每张床对GDP的贡献率是18.8万元。
    在德清,乡村旅游已从观光游向生态游转变,无景点度假休闲旅游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洋家乐”等民宿业态,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主题、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客源。民宿业主通过改造废弃农屋、空置厂房、林场茶园等建造一个个度假庄园,共同打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回归淳朴的“世外桃源”,让游客在这里能尽情地放松身心、感受文化、亲近自然。

 

表1:湖州市三县农家乐、洋家乐等民宿形式发展情况汇总表


 

四、典型案例村分析


    (一)安吉董岭村
    董岭村村庄宁静、资源丰富,到处是竹海、高山、奇峰,是个休闲度假的避暑胜地。“农家乐”是董岭村的一大特色。2002年开始发展至今,全村共有农家乐约86户,3500个床位,占全村农户的三分之二,日接待量可达3000余人。全村农家乐中规模最大的约80个床位,规模最小的约12个床位,投资最高的约200万元,年收益较好的约50万左右,较低的也有10万元左右。农家乐经营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80%左右,通过数据计算,农家乐经营可以为村民人均增收约4.4万元,加上山核桃、笋干、高山野茶等农产品收入,人均增收至少达到5万元以上。农家乐游客主要以沪杭地区老年避暑度假团队为主,且一般都长时间驻留,尤其6-8月接待量均处饱和状态。董岭村于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
    董岭村在发展农家乐的初期也曾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承载力基本处于饱和,面临着污水处理难、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大、引用水紧缺的状况;由于受利益驱动,出现批少建多、建新不拆旧的现象;大部分农家乐证照不齐或者无证无照经营,游离于部门监管之外,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发展状态,发展无规划性、服务无针对性、监督管理无规范性;农家乐基本由农户自行定价,利润微薄,部分农家乐为拉客源,甚至出现盲目竞争相互压价的现象;农家乐整体上只停留在提供游客吃饱、能睡,没有在吃好、睡好、玩好上下功夫,从而导致经营方式普遍简单粗放,消费群体单一,同质竞争严重,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2013年,上墅乡政府对董岭村农家乐进行了全面整治和规范提升。
    发展农家乐后村民更注重保护环境了,以前是靠山吃山,靠的是山上的资源,以砍伐为主,现在靠的是山上的风景,以保护为主,污水100%集中纳管处理,4个保洁员每天清扫村里道路。村里成立农家乐协会,由协会统一房间标准、统一接待价格、统一对外宣传、统一办证、开通上海至村里的直通车等,村民不需要交会费,会费由村里支付。
    但是董岭村农家乐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董岭村乡村旅游的品牌是“避暑”,夏天客人集中,客源不是问题,但冬季就基本没人住;当地的文化内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也没有融入到农家乐的发展中,到董岭来干什么,避暑之后呢?村民经营农家乐的理念跟不上,由于还要承担一部分的季节性劳动,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农家乐的经营中;旅游旺季,村里道路太窄,旅游大巴进不来,造成游客的诸多不便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董岭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规划,比如挖掘董岭的水文化,唐代就有有关记载;冬天在“雪”上面做文章,开发滑雪项目;将农家乐的房子、设施及布置做一些改造提升,打造有特色的民宿;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进村,对整个休闲产业进行开发,也提倡企业资本与农户联合,村民出租自己的房子给企业,由企业来经营民宿,雇佣村民在民宿工作,这个方式既能保证村民收入,又能避免村民经营理念跟不上等问题;加强宣传,鼓励网上预订,解决目前还是靠口口相传,客源以回头客为主的问题。
    (二)长兴顾渚村
    顾渚村位于长兴县水口茶文化景区的核心区域,从2002年开始发展农家乐,到目前全村约310家左右的农家乐(农家客栈),占水口乡农家乐的87%以上。顾渚村农家乐不接散客,以团队形式入住,包吃包住,各家打各家的品牌。顾渚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宣扬的是“禅茶文化”,陆羽的茶经就出自于这里,村里农产品丰富,主要有猕猴桃、杨梅、百合等,因此在农家乐的经营中会融入一些农事体验以及民俗文化,比如水果采摘、皮影戏等。村里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协会的主要功能包括制定标准,如餐饮标准、车费标准;安排车辆,开通直达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大巴,使一些中老年人免去了旅途换车的劳顿,又可以把村里的土特产通过旅游大巴直接带回家;与周边景区洽谈,使得住在农家乐的客人到景区游玩门票优惠;统一为农家乐开具发票;制作价格单、通讯录,建立短信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提供各类培训;调节游客与农家乐之间的矛盾、纠纷等。
    2012年顾渚村对农家乐进行了规范整治,达到了价格标准统一,制度上墙统一等“八个统一”。虽然标准进行了统一,但是同样也出现了农家乐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政府又出台了农家乐改造提升办法。由农家乐经营户自主报名,相关单位审核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改造提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这个过程中由政府邀请设计院对每一户进行设计,要求突出个性化、特色化,但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整体风格要统一,设计要求就地取材,不增加任何建筑体量。2014年接受改造提升的农家乐不到5户,而且位置比较分散,没有显现出整体效益;2015年,农家乐经营户要求改造提升的积极性很高,报名超过80户,这样就可以规划以片区为单位,打造集中片区,显现改造提升的整体效益。同时要求每家每户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特色点要尽量的挖掘放大。随着农家乐的改造提升,顾渚村的客源层次也发生了变化,自驾游增多,中青年游客增多。
    顾渚村将会走品牌引领之路,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发展高端民宿,提升整个乡村旅游的层次。比如邻村的百翠山庄,占地2800余亩,只有12间客房,提供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实行会员制,限量接受预定;又比如花间堂精品客栈和开元民宿度假酒店已形成初步合作意向落户水口;同时,政府将投资建设农家客栈(农家乐)风情街,占地80亩左右,将近100户农家客栈(农家乐)的建筑式样和功能布局实现统一规划,打造一个有特色上档次的农家客栈(农家乐)片区,打造“高端聚品牌、中端能盈利、低端聚人气”的民宿发展形态。这些都为顾渚村提供了非常好的民宿发展环境。
    不过,相对于安吉农家乐、长兴农家客栈等形式,德清莫干山脚下的乡村旅游经营户更接近于高端民宿的形态。比如在冷坑里自然村,几年前,外出求学归来的本村人钱继良租下了村里几座破败的老房子将其改造成民宿“西坡 29 号”,散发着淡淡的乡愁,引得城里人纷至沓来,售价最贵的一间房,一晚房价1580元,可即便如此,仍一房难求。有一位外地客人,一年之内连续来了15次。这1000多的价格中,至少四成卖的是生态,四成卖的是服务,只有两成卖的是房间的硬件设施。

 

五、结论


    “民宿经济并非什么高深的东西,不过是浙江人早就在做的农家乐,不过,它可是农家乐的升级版。”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农家乐等民宿业的发展,但是通过对湖州市三县的民宿发展调查发现,现阶段民宿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民宿经济主要依托的主体是农民、农房和农村,政府对民宿经济的管理尚未成型,民宿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种种低水平扩张、单打一经营、同质化竞争、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保障不健全的问题,亟待整改完善、转型提升。
    因此,在民宿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各方面的完善:建立民宿标准,标准主要对民宿卫生硬件、环保设施、经营服务进行规范,要求设置污水处理池,餐厅卫生要达标等,但标准中又不能缺失特色,在民宿的建设、装修风格上可以随意选择;提升民宿经营理念,将发展民宿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善于将山水风光和基础设施、美味佳肴和舒适居住、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多方面的条件加以整合,消除服务中明显的“短板”,更要独具特色,突出自身独具竞争优势的经营特色,结合品牌经营,力戒同质竞争中的不幸“落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加大对经营户在卫生管理、旅游服务接待、经营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真正做到服务标准城市化,经营行为规范化,服务环境生态化,真正实现民宿以及农家乐的“农”而不土、“土”而不俗;鼓励农家乐协会组织业主外出参观学习,提升农家乐品质,提倡农家乐转型升级;整体谋划产业发展,满足民宿发展地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功能,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营销,引导民宿业主开发垂钓、登山、采摘等体验农家生活、休闲健身的游乐项目,开发特色休闲旅游产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以及召开旅游推介会的方式对民宿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打造特色品牌;严格证照办理,规范民宿的经营行为,做到合法经营;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积极解决交通可达性及拥堵问题;吸引当地出去的大学生及年轻人回来创业投资,为当地的民宿发展引入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充分挖掘民宿的文化内涵,打造不同的民宿主题,书写不同的民宿故事。

 

    参考文献:


    [1]巴芳,经营有道的日本“农家乐”,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20期:18-19
    [2]付堃,独具特色的爱尔兰民宿业,沧桑,2009年10月:103-104
    [3]朱晨霞,浙江永嘉县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 “民宿”研究综述,旅游研究,2014年第4期:16-22
    [5]李思丽,多姿多彩的台湾民宿,福建建筑,2014年第1期:56-59
    [6]钟衣海,毕华,台湾民宿发展对海南家庭旅馆的启示,,城市旅游规划,2015年3月:145-147
    [7]刘玲玲,对舟山发展美丽海岛民宿游的思考,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0期:74-75
    [8]孙建新,姚宁,德清“民宿经济”带动乡村游“往高走”,中国工商报/2014 年/1 月/7 日/第 002 版
    [9]陈沫等,台湾民宿产业发展及对大陆民宿的经验借鉴,城市旅游规划,2014年10月: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