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发展战略 >> 从嘉应学院喜讯看大学之教育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
客家地区高等院校 | 客家地区大学教育发展战略 | 客家籍大学校长 | 国内外大学教育发展参考
从嘉应学院喜讯看大学之教育
客家经济网   2014 年 12 月 13 日 21 时 32 分 52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丘峰   2014-8-31 21:40:54
    日前回梅州,欣闻嘉应学院今年有两件喜事:一是,本省文理科第一志愿组出档数大幅增加,超出计划近200个,首次在第一志愿组超额完成任务,取得招生工作历史性突破;二是,2013年,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然而,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表现令人赞叹:初次就业率依然达到97.62%,高出全省1.76个百分点,实现招生与就业双丰收。

    长期以来,嘉应学院本着“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用“接地气”的模式培养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服务现代社会的人才。窥斑见豹,嘉应学院办学之精神值得总结。

    教育,首先是教人。教人,就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嘉应学院开设有50个本科专业,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出大批人才。嘉应学院作为梅州市唯一的大学,应该成为梅州思想、文化、知识、学术的高地,应该为梅州乃至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首要指标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人才上下功夫。从就业之盛和招生之喜,可以看出嘉应学院人才培养走上高水平。

    教人,需要强劲有力的教师队伍。嘉应学院历来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搞好教育,首先要有“强师”。多年来,嘉应学院十分重视引进名校名师,加以培养。“强师工程”是嘉应学院治校的法宝。“十二五”以来,该校在制度建设、人才引进、培训培养等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采用“筑巢引凤”等方法,为培养名校名师营造良好的环境。时至今日,嘉应学院出现不少著名教师,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活跃在校园,使学生获得教益。

    育人,需要有丰硕的文化根底。嘉应学院地处客家地区,有着广泛、深厚的客家人文资源。作为客家地区的大学,如何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并使之转化为教育成果,这是极需研究的问题。该校“勤俭诚信、立己树人”的校训,就是注重发掘客家文化资源。首先是弘扬客家文化内涵:勤劳俭朴、崇文重教、尊祖敬宗、爱国爱家。该校充分挖掘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诚实、扎实、朴实”的文化品格,将客家文化价值观念渗透在人才教育之中;其次,该校在继承客家文化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跟梅州市有关部门在服务我省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以及推动梅州绿色崛起的合作项目就达数百个。嘉应学院采取系列措施确保人才培养上水平、“接地气”、“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大学生村官班”及与企业合作的“校企战略合作班”,为基层政府和企业定点输送人才,开辟出一条大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

    嘉应学院取得良好的成绩,除了注重自身的建设外,还得益于梅州城市形象的提升。此外,嘉应学院培养了许多知名的社会贤达,为梅州发展献计献策,不仅为提高梅州知名度群策群力,而且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赞扬。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原常委、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