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区域经济 >> 潮汕地区 >> 潮商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出路 潮商的地下金融 >> 潮汕中小企业“钱”题何解?—— 解读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
潮汕地区
国内潮汕籍亿万富豪 | 海外潮汕籍亿万富豪 | 潮汕商会 潮州会馆 世界潮商大会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潮商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潮商在全国的投资 潮商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潮商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出路 潮商的地下金融 | 潮汕地区城市经济、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富裕村与新农村建设 | 潮商的国际化、潮汕地区的外资 | 潮商研究 潮商精神 潮商失败案例 与潮商有关的法律案例 潮汕籍职业经理人 | 潮汕地区的自主研发与自主核心技术 潮汕地区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潮汕地区科技发展战略 潮汕地区科学技术 | 潮汕地区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 | 潮汕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 潮汕籍经济学家 | 潮汕籍科学家、院士、著名专家教授 | 潮汕地区交通、通讯、能源、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建设 | 潮汕地区国有经济 潮汕地区经济问题 潮汕地区经济综述 | 潮汕文化 潮州话 潮汕地区教育 | 潮汕饮食 | 潮闽关系 潮客关系
潮汕中小企业“钱”题何解?—— 解读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2 月 16 日 14 时 13 分 18 秒  
来源: 《潮商》2012年4月刊 记者 陈穗芳   2012-5-9 23:32:00
    日前,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报告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到目前为止,广东私营企业已突破110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350万户,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一。2011年,民间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同比增长37%。民营出口同比增长32%,民营经济税收增长27%。民营经济作为广东省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这些光彩的数据相对应的却是:民营经济贷款仍然困难,金融机构投向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减少,民企国内贷款比重仅为12%,有1/5中小企业出现亏损。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获得金融支持,必须“输血”,但“缺血”却一直困扰着民营中小企业,“钱”题难解已成“常态”。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聚集的潮汕地区,“贷款难”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加剧了当地实业的“空心化”,影响了潮汕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为此,本刊将就潮汕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现状、缘由进行探讨与解读,力争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共谋解“钱”题之良方。

    一、企业篇

    据了解,在汕头,民营经济对汕头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60%(其中,中小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就业和七成的税收),但,只获得大约30%的金融支持。这个“特殊的百分比”,在潮汕其它地市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资金短缺已成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上规模、上层次的主要瓶颈。而贷款难,则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潮汕地区民营企业多年的“心结”。

    ■ 希望银行能与民企共担风险

    何先生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的印刷企业,且信誉良好。最近,他打算购买一台先进的高速装订设备,急需一笔数百万元的贷款。于是,他在本地寻找能提供贷款的银行。终于,有一家银行答应贷款给他,但要求必须提供房产抵押。为此,何先生决定将自己的房产、车库都抵押给银行,而银行方面的回复是:放贷的额度大约只能是抵押物总值的七成,且只能买材料,无法直接购买设备。为了尽快获得贷款,何先生答应按银行的“规矩”办。然而,银行随后又通知何先生:在缴纳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等相关“贷前费用”后,还要再为自己抵押的房产买保险。何先生想不通了:自己的房产全数抵押给银行,且只获房产总值七成的贷款,这已经是“贷前贬值”了,怎么还需要再购买“防不可抗力”的保险呢?

    与之不同的是,在这之前,何先生有过一次向香港银行贷款的经历。当时,何先生也是急需贷款购设备,便通过朋友介绍,向一家香港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那家香港银行接到何先生的贷款申请后,在没有要求提供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很快就派人到何先生的企业来做调查、评估,大约一个星期,何先生所需的近千万元贷款就到位了,使何先生得以在短时间里更新了设备,事业跃上了更高的发展台阶。

    在本地银行申请贷款,何先生本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希望贷款的利息能“贡献”给本地的银行,但,没想到其过程却令他很不愉快。说起之前放贷给他的香港银行,何先生颇为感慨,香港银行的服务与效率真是没得说,而最让他服气的是:香港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操作规范,程序合理、“透明”,本着“赚大赔小”的原则,敢于替企业分担部分风险,且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收费项目,体现了“规范中适度灵活”的经营特点。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何先生十分感慨:十几年前,若没有民间融资,企业就无法生存;四年前,若没有香港银行提供的“免抵押贷款”,企业就没有今天的规模与发展。何先生很希望:本地银行能给本地的民营企业更多信心与关怀,尤其是在民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也能与民企共担风险。毕竟,在本地大型规模工商企业数量不多的情况下,银行未来贷款业务还是要面对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

    ■ 抵押贷款的方式能否更灵活

    十多年来,黄先生一直致力于家具厂的发展,他几乎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企业的“升级、升档”中。至今,一家人还住在十几年前的老房子里。

    家具生产与销售有淡季、旺季之分。每到淡季,企业总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那时,也是黄先生最操心“钱”的时候。说到“借钱”,黄先生第一想到的是亲戚、朋友,第二是民间借贷,第三才是本地银行。他的考虑是:向亲戚、朋友借钱,不用考虑利息,但,欠人情,能筹到的款额也很有限;民间借贷,其实就是“高利贷”,利息高,手续简便,放贷速度快,但,贷款期限不能太久,否则,“利滚利”受不了;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是最理想的,利息不高,也不用欠人情,但,前提是:必须用房产来抵押,待售的家具不能抵押贷款。十几年前的老房子,抵押分量明显“不足”,而且还只能“折贷”六成,远不能解企业缺钱之“渴”。于是,黄先生只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借力一些“中介”来实现借款。虽然,当下有些融资的事“能做不能说”,但,在一些民营企业老板们看来,只要自己能筹到款,放贷的机构也能赚到利息,可谓“皆大欢喜”。

    不过,黄先生也有想不明白的地方:自己那些正在展示待售的家具也是有价值的,怎么就不能做抵押贷款呢?听说外地的银行已经开展了存货抵押贷款等流动资产抵押贷款业务,黄先生也希望:本地银行在抵押贷款方式上能更灵活些,既为企业解缺钱之“渴”,也为银行多开一条“获利”之路。

    ■ 小微企业需要“实在”的支持

    汕头青年小林,从学校毕业后,就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创业,租了一间小小的铺面,帮人设计、安装一些电脑监控装置。小林常常自我调侃是:无房产、无资金、无背景的“三无人员”,只能靠自己奋斗。谈到“钱”,小林十分感慨: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外,就只有靠自我积累了。

    在汕头,乃至潮汕地区,有许多像小林他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在“缺钱”时,面对的困境是:亲戚、朋友财力有限,“高利贷”借不起,无财务报告和抵押担保,银行不肯贷款。于是,他们便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难以发展,白白蹉跎了岁月。

    谈到一些支持年轻人创业的政府措施,小林认为,出发点很好,但实际操作并不那么容易。一个项目要争取资金支持,其从市场调查、评估开始,直至申请、批准获得资金的过程,就需要相当的时间,尤其是前期的市场调查、评估阶段,就已经需要不少的时间、金钱等的投入,这对小本经营起步的“小微企业”来说,就已经是一道“坎”了。许多初创的小企业,根本就无法拿出完善的“可行性报告”来,自然也就无法提出“有充足说服力”的资金申请。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靠自己一点点积累、发展,就成为许多“小微企业”生存的模式。

    小林认为,在目前的汕头,乃至整个潮汕地区,能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切实帮助”的机构、措施都比较少,“小微企业”缺钱、发展缓慢是常态。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应该有更清晰的思路、更实在的举措。

    如今,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许多人都感叹:客观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对民营中小企业“太苛刻”了。记者曾与一位金融界的朋友讨论此事,他在感慨之余,也从贷款风险的角度谈到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一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管理制度规范性差。其财务核算、制度管理、内控标准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无法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是多数民营企业的“通病”;二是短期行为显著,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优质项目。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市场缺乏仔细的调研及正确的分析、把握,在项目的选择上比较主观,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挖掘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三是缺乏信用意识。“百钱不如五十现”的求利心态,使民营企业对破坏信用成本的预期时常低估,其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而高倒闭率和高逃废债率,也使银行信贷支持“却步”。尤其是汕头,前些年发生的走私大案及信用危机,给汕头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各金融机构对汕头本地企业有些“另眼看待”;四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等“内部信息”的公开化和真实程度均低于大企业,其信息对外披露的“模糊”,增大了外部投资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成本。民营中小企业能否融资,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内部信息”的信任度。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银行无法对贷款企业的风险做出完全的、正确的估计,其融资的“信誉成本”高于大企业,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银行自然就会“捏紧”贷款的口袋子了。

    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来谋求发展,但,银行放贷是有“门槛”的,即:需要提供完整的财务报告和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而这,恰恰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无法“达标”的。于是,问题出现了:银行有大把的钱,却不能贷、也不愿贷给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缺钱,却基本上贷不到款。“贷款难”,就这么演变成了一道备受关注的“钱题”。

    ■ 相关链接

    “两会”委员代表呼吁扶持中小企业

    “小企业,大问题”成今年“热”词

    过去一年的热词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7次提及小微企业,明确要求“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

    过去一年的故事化为代表委员的期盼:从官员到专家,从国企大佬到银行高管,无不出谋划策破困局,让小企业的日子好过起来。

    否极则泰来。种种迹象显示,减税、信贷支持、垄断行业“非禁即入”等呼吁已久的改革,有望在今年取得实际进展。

    □ 关键词:缺钱 

    金融机构多爱一点 

    筹钱,仿佛一道无解的方程式,令千万中小微企业剪不断理还乱。

    一份调查表明,小微企业在全国有4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GDP的60%,税收的50%和城镇就业的80%,是中国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力军,是社会安定和谐最可靠的稳压器。

    可是他们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全国政协委员李钺锋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在某个对90家中小企业的相关调查中,就有12家通过民间借贷8397万元,共支付利息约1100万元,比支付同期银行利息高出近50%。

    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宁愿咬牙承受高出一半的民间高贷,也不愿向银行贷款。”李钺锋直言:问题还是在银行。“由于银行嫌贫爱富,在贷款审贷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的待遇过于压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在参加经济界小组讨论时表示,我们鼓励银行向占用资本金少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商户倾斜。但是“如果我们告诉银行,你每年得放多少钱给中小企业,就成了行政干预。”

    而且,“中小企业贷款这一块的不良率是正常贷款不良率的3至4倍,这只是平均数据,个别地方还要高,高出十倍的都有。”刘明康说。

    两难之下,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提出,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 关键词:减税

    税少收一点 

    融资难之外,高赋税也是压在诸多企业肩上的一座“大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口径,去年全年,我国全部税收收入中来自各类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为92.06%,面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仍有18个,涉及收费项目高达69个大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各界代表委员集体呼喊:减税!

    除增值税外,有利润的企业要另缴25%的所得税,房地产企业还要缴纳30%至60%的土地增值税,企业还必须代扣员工3%至45%的个人所得税……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再度联名递交了关于“对微型企业实行免税”的提案,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出台政策,对于3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实行全额免税,并长期实行。

    种种迹象显示,中小企业今年的税收负担会明显降低。

    □ 关键词:投资领域

    “天花板”多拆一点 

    “欢迎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只有竞争才能推动行业加快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宙表示。

    “真正落实‘新36条’,促进各类经济主体公平竞争,我们举双手赞成!”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继宝表示。

    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是今年全国两会传出的又一个好消息。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国家发改委此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上证) 

    二、银行篇

    目前,中国银行业“很有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其旱涝保收的利息收入和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早已被公众认定是银行大肆获利的“源泉”。而当我们了解了中国银行业获取巨额利润的“特殊性”及实体经济的无奈后,则会有更多的感慨。

    ■ 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大幅高于工业

    中国的银行“赚大钱”,之所以会在近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注,则源于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表述:“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这句话,一时间迅速触及公众敏感的神经,嘲讽和质疑接踵而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更是公开表示:“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行业。”

    3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年报称,201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692.5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48%、25.52%;3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2011年的年报显示,全年实现净利润约1220亿元,同比增长28.5%。此前,深圳发展银行发布2011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9.94亿至10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2.36亿元,同比增长42.02%;兴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255.1亿元,同比增长37.74%。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接近于2010年全年的税后净利润,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营业成本增加2085亿元,人均利润近40万元。相比之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11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利润3.68万亿元,但这些企业有8700多万人,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

    ■ 银行利润70%以上来源于利差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在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中,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一直都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2007年至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低为70%,最高甚至达到101%;中间业务普遍在20%以下,且大部分都在10%以下。(而据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bankscope的统计,欧美甚至东盟地区的商业银行,息差占比一般只有50%至60%左右,中间业务则都在20%以上。)2011年,中国银行业执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而1年至3年的贷款利率却高达6.65%。这样的政策,确保了银行业3%的利息差,可谓“坐等收钱”。

    中国银行业靠存贷款利差“发财”,主要是因为这个利差是由国家规定的,国家给银行较高的利差,银行就能保证赚更多的钱。在现行的利率体制下,银行有了天然庇护,垄断日渐形成。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四大国有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75.7%,其它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在利息收入方面,四大行的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下;而其它股份制银行利息收入增长则相对突出,除兴业银行增幅27.6%以外,其余银行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华夏、南京、民生三家银行的增幅超过40%。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就此发表意见:“我们如果想打破信贷市场上的垄断局面,就需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一些人大代表也提出:“既然无法简单给出合理利差的标准,就应完全把利率放开,自动定价,充分竞争才合理。”

    ■ 银行赚的钱用在何处

    尽管中国银行业现在的利差水平可能还低于美国银行业,更低于“金砖国家”,但其利润来源于高比率的利差,则显示了中国银行业的日子过得“很舒服”,而其服务水平,尤其是对实业的“关照”则差强人意。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在银行工作3年以上的一般工作人员,年终奖大都在8万元左右,加上半年奖、季度奖等,全年奖励性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而供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这些数值上比大型国有银行还要大。

    2010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只有9.5%,但中国银行业利润却占到了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从实业获取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

    2011年,中国信贷规模控制从紧,资金成为稀缺资源,银行议价能力大幅提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了20%至50%,国内各银行净利润都有较大的增幅。而针对部分银行在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时,还将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长期研究中国金融的专家都感叹:这是趁火打劫的行为,令实体经济心寒。

    银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面对目前实体经济亏损和银行“发大财”的现象,人们也不禁要问: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是否履行到位?为中国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支持?

    答案似乎不太乐观。从银行方面发布的数据来看,虽然这些年的贷款额都有较大的增长,但,各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却没有让民营中小企业获得多少实惠。如近几年,汕头各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都有较大增长,但在信贷权限上收、总量约束的情况下,银行还是比较侧重以大中型企业、重点项目为优先信贷投向目标,在一个时期里,房地产业还成为汕头各金融机构颇为亲睐的“新贵”。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信贷通过中长期形式向大中型企业、重点项目,甚至是房地产业等非实业方向集中的程度越高,民营中小企业信贷的难度就越大,人们称这种信贷状态为“香槟塔效应”。这有如在庆贺酒会上常见的香槟塔一样,人们将众多的香槟杯由下而上以规模递减方式垒成一个塔型结构,再从顶端开始倒香槟,那么最高层的香槟杯会首先得到香槟。当顶端的杯子满了之后,香槟会依次流向下面各层的香槟杯。这种现象,被称为“香槟塔效应”。而信贷市场也存在着类似的“香槟塔效应”,即:国内大、中、小企业呈“香槟塔”式分布,银行倾向于优先满足处于“香槟塔”顶端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或热门行业的金融需求,其次是中等企业,最后才是“香槟塔”底端的众多小型企业。在资源(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由于银行将信贷资源优先配置给处于“香槟塔”顶端的大,中型客户,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挤占了过多的信贷资金,直接造成了处于“下层”的民营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资金供给不足。 

    据了解,在潮汕地区,银行分支机构由于资金权限上收,经营缺乏自主权,贷款发放须层层上批,一笔普通贷款的发放需要一个多月,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又较为注重时间效益,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银行信贷支持与企业有效需求的错位。由此,众多申贷金额较小的民营中小企业,已逐步被排除在银行信贷考虑范围之外。

    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是汕头、乃至潮汕地区民营中小企业难贷到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在民营经济较活跃的潮汕地区,中小企业贷款违约有相当的比例。于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就成为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担保和抵押是弥补中小企业信誉不足、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要求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要么必须有房屋、土地、有价证券等容易变现的资产作抵押,要么必须找到信誉好、实力强的公司作担保。民营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少,办理抵押物注册登记环节多、费用高、手续繁琐,难以满足银行对贷款担保的抵押“硬要求”。以汕头为例,这个“经济特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信用担保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信用担保企业注册资本还比较低,担保实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由于缺乏“强大”的担保机制,汕头许多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者,最终只能“望贷兴叹”。一些“紧急寻钱”的,就只能借助非正规金融形式,比如民间借贷、“合会”等来满足资金需求。而非正规金融形式,也是容易引发民间信贷危机的“导火索”。这也应了潮汕人的一句俗语:喉干饮咸水,更渴!

    据了解,目前,汕头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虽然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了资金,但因民间借贷利息较高,企业一般都是“短期借贷”。而香港的贷款利率低于内地,港资企业还有其它的融资优惠。于是,一些“活头”的民企,在内地难获融资支持时,就倾向于到香港银行贷款。

    或许,中国银行业“发财有理”,或许,其中有民众难以看透的“内情”,但,实体经济是国之根本,也是地方财政的命脉。民营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核心的现代金融业,应该意识到,今天的民营中小企业,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如果现在不以发展的眼光来大力扶持、拓展民营企业,那么,将来存贷款空间、效益空间就会大大受限。

    潮汕地区的金融机构,较之内地的同行,还要面对更强劲的竞争对手——香港金融机构。据媒体报道,从外资银行近日陆续公布的年报来看,香港地区偏低的贷款利率吸引了大量内地企业赴港融资,这也成功拉动了两地银行互动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建立了两地联动机制,意在从内地企业赴港融资带来的商机中分一杯羹。其中,2011年,恒生银行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据点增加,除税前溢利为4.82亿港元,总营业收入较2010年上升40%。其中国内地个人银行客户数目增加21%,客户贷款上升23%,总存款增加34%。而东亚银行针对越来越多企业在内地和香港的融资需求,开始提供跨境贸易融资、物业发展项目融资以及人民币相关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另据东亚银行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称,2012年集团将在中国内地市场进一步增设分行、提升电子银行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渗透率,以进一步提升业绩。

    
    ●潮汕商圈贷:人品要比抵押品更重要!

    据了解,在广东省,汕头人在本地银行的存款额并不“突出”。为此,各银行机构的“上级”在审批贷款额度时,对汕头乃至潮汕地区,都不会有什么“照顾”。但,汕头,甚至是整个潮汕地区,从银行机构取出的钱却不少,其取款额在省内“排名靠前”。对这种“存少取多”的状况,金融界人士分析,潮汕本土企业融资有“外援”,即在深圳、香港等地发财的潮商们,通过一定的渠道将资金汇入潮汕地区的企业,而来自香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更成为近年来潮汕本土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宠”。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潮汕地区的民营企业将有更加宽广的融资渠道。而从现在开始,潮汕地区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是否要未雨绸缪呢?

    中国银行业,尤其是潮汕地区的金融机构,必须尽快完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通过调整内部资金利率等方式弱化“香槟塔效应”,拓宽信贷支持面,避免一方面信贷资源集中导致风险集中,另一方面信贷资金供应不足造成供求矛盾。如此,才不致于违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尤其是在举国中小企业皆呼“贷款难”时,各银行机构更需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既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银行与中小企业“双赢”。

    ■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银行垄断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4月1日到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钦州,福建泉州、莆田、福州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合理水平。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温家宝总理这次到广西、福建考察,主要是想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三天时间里,他到福建七匹狼、三棵树、福耀玻璃等三家企业了解情况,还深入到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等小微企业了解情况,并与企业家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温家宝说:我这次来,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当前经济形势,对你们来讲,就是企业的运营状况。我知道今年最主要的形势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再一个,企业亏损大。

    福建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说,目前企业虽然仍处于盈利中,但内需不足,外需乏力。还有一个就是综合成本在上升,导致出口的增长没把它提起来。许景南建议继续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放松银根。温家宝说:你方才提到的就是,国家要确保金融的一定流动性和贷款规模。今天我们行长也在,我们提出经济发展中,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就包括对货币的调控。

    来自恒安集团的许连捷,其同时也是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他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体现在资金到位的时间与企业的需求并不匹配。许连捷说:往往生意来了,要贷款了,但是资金到不了位;当资金到位了,生意却丢了。这一点是长期困扰我们中小实体企业的一个问题。

    温家宝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关于融资成本,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我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你也看到了在温州进行试点。我想,温州的试点,有些成功的,要在全国推广,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 深圳:银行“搭台”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带动了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热情,许多商业银行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11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8.3个百分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圳不少商业银行都出台了一系列融资政策,以促进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为小微企业“搭台”唱戏。

    □ 深圳发展银行风险控制不断创新

    该行结合小微企业的特点,专门设计了灵活多样的风险缓释方式,除房产抵押外,还包括法人担保、自然人担保、联保、质押、以及信用等多种方式。其次是推出多元化风险监测。由于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和信用体系,如何获取小微企业的真实有效信息是银行风险控制的难点,该行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构建区别于传统公司授信业务、符合小微企业特性的多元化风险监测体系,从而提高小微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的有效性和风控管理的及时性。再就是进行差异化风险控制,逐步采取行为评分、催收评分等科学量化模型为实现客户续授信、贷款救济等贷后管理提供支持,根据客户与资产风险分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小微授信业务贷后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就是推出快速风险处置机制。小微授信业务风险资产管理遵照“风险-收益”对称原则以及“成本-收益”均衡原则,通过建立快速的不良资产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各类信贷风险,确保小微授信业务健康发展。

    □ 光大银行“阳光助业”助力小微企业

    “阳光助业”是中国光大银行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集贷款、结算、理财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所处行业的经营特性而异,而各类行业又常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光大银行针对这一特征,总结了各分行“阳光助业”业务的模式化项目,提出了覆盖农副品、食品、家装建材、服装鞋帽、日用品、电子产品、餐饮服务、超市供应品等领域的重点行业,并且在遍及全国的重点地域分批次开展新的小微金融服务。银行的风控部门需要精准了解小微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的风险,金融创新部门需要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一线服务人员需要良好的培训和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银行而言,要支持相关业务的全面展开,无疑将面临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据透露,光大银行小微金融的系统建设和优化工作即将完成。

    □ 招商银行搭建“伙伴工程”平台

    招行近年来主动搭建服务小企业的“伙伴工程”平台,解决“银行找不到可贷款的小企业,小企业找不到能贷款的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为小企业提供“加油站”,与小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截至目前,招行打造的小企业“伙伴工程”项目累计开展服务活动200余场,直接参与人员2万余人;累计投放小企业贷款超过600亿元,支持小企业超过1万家,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欢迎。

    □ 中国银行推“中银信贷工厂”新模式

    中国银行推出了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中银信贷工厂”新模式),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业务部,并充分发挥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统筹管理职能,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服务需求,开发和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产品;加强与各区的银政联动和延展合作,密切与信用协会和信用评级协会等社会中介合作以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积极与专业担保机构联手金融创新,扩大对小微企业营销服务的触角范围,共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根据小微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在额度管理、利差水平、服务效率等方面对成长性较好的优质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加强与企业联系,对符合贷款要求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予以积极扶持,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定制授信调整方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度过难关;加强贷款资金监控,强化风险预警管理等。 (南方日报) 

    三、政府篇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家一直提倡综合利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发放债券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但遗憾的是,中国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于是,政府在协调、促进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政府对民间融资的态度及相关政策,则有可能成为最终破解“贷款难”这个“钱题”的关键。

    ■ 中央、广东省开始“破题”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为了落实中央精神,广东省政府近日出台《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56条”),从财政、税收、融资、公共服务、开拓市场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据了解,“56条”中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多达16条,包括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减免所得税,免征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及融资服务体系建设。

    据透露,今年广东省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力度,要求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银行机构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等;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支持中小企业投保相关信用保险,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保险的覆盖率。 

    日前,广东省金融办公室介绍说,针对目前金融行业潜在的风险,广东省金融部门正在探讨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政府公共部门创建面向骨干中小企业的融资系统平台的做法。今后将建立抵押或个人担保的快速审查通道,确立畅通的抵押、担保方法,完善实现担保权的程序,有助于在资产价格出现波动时降低银行业承受的风险。

    而近日,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穗举行,则标志着广东省小额信贷行业“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管体制基本形成。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表示,广东的民间资本很雄厚,有机会也有好的市场吸引小额贷款公司进来。目前,全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09家(约占全国机构5%),县域机构试点覆盖率91%,注册资本210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投放贷款744亿元,贷款余额1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7%,实现税收5.2亿元,实现净利润10.36亿元,资本回报率5.4%。

    针对日前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周高雄认为,未来广东的小额贷款公司不求多但求强,但向村镇银行、社区银行转制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广东正积极推进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实际内容比温州试点更为广阔,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就在政府部门纷纷为中小企业开解贷款难题之际,来自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消息称,该机构将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同组织发行50亿元广东省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以“抱团融资”的方式缓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据了解,采取集合债券的融资形式,解决了单一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规模较小不能独立发行企业债券的难题,通过“协会牵头、政府组织、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的运作模式,可较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将有利于提升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而在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则可以有效降低当地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也试着通过行业商会,采取“企业互保”的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

    这正如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所说,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更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 潮汕地区正“探路”前行

    长期以来,潮汕地区的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缺少抵押物、财务结构不规范等原因,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得到融资扶持。而汕头民企在感受“贷款难”方面,忧烦来得更甚,更早。为此,2007年,汕头市政府就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结合汕头市的实际,出台了《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指导意见》。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个“指导意见”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意义大于行动”,但此“指导意见”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则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的支持态度。

    2011年10月9日,汕头市首家村镇银行——广东澄海潮商村镇银行在汕头市澄海区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这是一家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由主发起人广东揭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金锆环保装备有限公司等7个法人、自然人共同出资1亿元人民币组建,市场定位是社区银行、零售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城镇社区和中小企业。这家村镇银行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汕头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也是汕头市对民间融资大胆“放手”的一个信号。这对苦于“借不到钱”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了一条“钱路”。

    在揭阳,揭东县工商部门则充分发挥抵押登记职能,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一年里,就支持37家企业通过动产抵押,实现融资达6.53亿元。据悉,物权法实施以后,揭东县工商部门把动产抵押登记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切入点,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增加动产抵押物登记的主体,扩大动产抵押物登记的范围,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者以现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均可抵押。对因急需资金而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企业和个体户,安排专人全程指导,协助其快速准备相关材料,提高融资效率,同时,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沟通,积极为个体户和私营企业抵押贷款融资牵线搭桥。

    在潮州,利用资本市场,主动服务、创新服务,积极帮助更多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加快发展,成为潮州市政府的重要工作。而当地工商部门结合实际,优化各项服务措施,充分发挥企业登记管理职能,催生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也促进了潮州中小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解决“贷款难”,政府应该更有作为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贷款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应该牵头,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担保资金”,使“金融生态”坚实起来。

    民间借贷,以借款方便的特点,迅速、有效地补充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因此,积极推动民间借贷的建设并加强监管,是政府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认真做的一道“钱题”。

    政府大力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其在金融政策引导方面的积极“作为”,将有利于营造促进实业发展的氛围,将影响、带动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热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商业银行通过理念、方式以及操作模式创新,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从而实现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的加大。

    可以期待:随着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将会不断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大门也在变宽,“贷款难”将会获得最终的解决。届时,“钱题”将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