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浙江省(吴文化)
国内浙江籍亿万富豪 | 海外浙江籍亿万富豪 | 浙江商会 浙江行业协会 浙商大会 浙商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浙商在全国投资 浙商投机行为 | 浙商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出路 浙江的地下金融与高利贷 | 浙江的城市经济、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富裕村与新农村建设 | 浙商国际化 浙江外资 | 浙商研究 浙商精神 浙商失败案例 与浙商有关的法律案例 浙江籍职业经理人 | 浙江的自主研发与自主核心技术 浙江技术与专业人才战略 浙江科技发展战略 | 浙江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主要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 |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 浙江经济自主性研究 温州模式 | 浙江区域均衡发展问题 浙江山海合作 | 浙江籍经济学家 | 浙江籍科学家、院士、著名专家教授 | 浙江国有经济 浙江经济问题 浙江经济综述 | 浙江历任省委书记省长访谈录 | 浙江教育综述 | 吴文化——浙江
“会诊”浙江“块状经济” 提升国际竞争力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2 月 4 日 14 时 21 分 51 秒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沈锡权   2008-3-28 14:49:11

 

    “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农村经济大省地位。诸暨市大唐镇是国内最大的袜业生产销售集散地,目前全镇拥有袜业企业1万多家,年产袜子118亿双。
  图为大唐镇袜业综合商贸城。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永康的五金、诸暨的珍珠、温州的皮鞋、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100多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农村经济大省地位。
  然而,浙江“块状经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也越来越多暴露出自身问题和局限。能不能“对症下药”实现经济转型和提升,是这个省能否在下一轮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所在。
浙江“块状经济”还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产业集群的战略和政策,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不少国家如意大利、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新西兰,都把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创新作为重要的工业发展政策。 
  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块状经济”是富有浙江特色的工业化新路的集中体现,浙江也是最具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的省份。但是,“块状经济”在成就了浙江省农村经济大省、国内经济强省地位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突出自主创新、走产业高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可称之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达国家成功的产业区为其典型;另一类是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产业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可称之为低成本型产业集群,浙江的“块状经济”总体属此种类型。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包含品牌创新)不够,产品质量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企业一般都依赖技术模仿和价格竞争策略,产品仿制现象普遍、侵害知识产权问题较大,造成一些区块的技术路径被锁定,主体产业长期低度化。 
  正是由于浙江的“块状经济”仍以走低端发展路线为主,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许多“块状经济”将国际市场作为主导产品的主要市场,然而作为出口主体的企业,基本上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底端;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主要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低价竞争。如出口的袜子平均价格每双0.21美元,领带平均价格每条1.6美元,几乎接近成本价。
  长期的低价竞争,既影响对外商的谈判力和出口效益,又屡遭国际贸易摩擦的压制。出口导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还受到劳动成本更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挤压。不少出口企业以贴牌的方式生产,利润微薄。如生产一件出口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美元,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至5%。目前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由于低价竞销量大和出口秩序不规范,浙江所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数量居全国之首,发生国外各类贸易调查案件的发案量和涉案金额也均居全国前列。 
部分“块状经济”陷入过度竞争
  “块状经济”大多处在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投资不大、技术简单、产品易于模仿,也就是说进入壁垒较低。加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为家庭工厂,市场信息不灵,创新能力甚弱,跟风投资和盲目生产频现。不少“块状经济”生产能力过剩,缺乏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和集体行动的规则,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和越来越狭小的市场空间,过度竞争加剧。浙江省企业调查队曾对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专项调查,认为“行业过度竞争”是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占被调查企业的39.5%。 
  过度竞争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行业持续处于低利润率状态,并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有的企业为免遭淘汰,不惜采取超常规的、甚至不合法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如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偷工减料、制假售劣、偷逃税费等。过度竞争影响“块状经济”的后续发展能力,严重时会导致其萎缩、消亡。如温州灯具曾拥有生产企业近2000家、1万多个品种、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如今所剩无几。
  此外,还有一些“块状经济”处在对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较大的行业,时有环保和安全问题发生。如传统精细化工行业的废水和废气排放量占到全省石化行业排放总量的40%左右;有的“块状经济”如平阳水头的制革、苍南的再生棉等,因环保问题导致“块状经济”的衰退。 
提升“块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浙江省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提升“块状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予以了足够的重视,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支持性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加强既竞争又合作的企业联系;培育区域品牌,如温州目前就有30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称号落户;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发挥领军作用;地方政府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健全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建立了行业自律制度。温州拥有100多个行业协会和商会,由行来协会牵头打赢的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成为我国民间行业协会组织中小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第一范例。
  由于政府扎实的实施、推进,目前浙江的“块状经济”正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当前,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向是,顺应“全球化下的本地化”的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依托“块状经济”招商引资,实行本地民营经济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对接,这是浙江工业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