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工艺品产业研究 >> 五华石雕:“硬打硬”的艺术珍品
客家工艺品
客家工艺品综述 | 客家工艺品大全 | 客家能工巧匠 | 客家工艺品产业研究 | 国内外工艺品产业研究
五华石雕:“硬打硬”的艺术珍品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14 时 14 分 27 秒  
来源: 梅州日报网络版   2009-12-2 14:31:03

 

石狮威风凛凛。


 

石匠正在雕刻石狮。


    广州解放纪念雕像、越秀山五羊石雕、白云山能仁寺虎跑泉石卧虎、向秀丽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雕像、南越王墓石雕群、珠海渔女雕像、佛山城雕,这些久负盛名的石雕珍品,均出自五华石匠之手。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五华阿哥硬打硬。”五华石匠正是有了这种“硬打硬”的精神,才能将无情的顽石,雕琢成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
    五华县的麻石、花岗石资源丰富,民风质朴强悍,很早以来就有不少人以石为宝,以打石为生,建筑、雕刻工艺名闻海内外,成为著名的“石匠之乡”。五华石雕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华处处有石,其中尤以横陂叶湖最为著名。此地有石山11座,面积2平方公里多,石质坚韧、干燥,是制作门、窗、柱、础、磨和石雕的上料。叶湖采石至今已历300多年,旧时常有几百名匠人在此制作石料,产品经琴江运销兴梅、潮汕或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叶湖村一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以打石为主业。进入村中,随时可听见叮叮当当的打石声。村中的建筑物几乎全用石块砌成,朴质美观,极具特色。尤其吸引人的是石山经长期采石后形成的石窿,洁净光滑,通风透光。进入石窿,可发现石匠们采石后留下来的石阶、石床、石桌、石凳和随意雕刻的石狮、石人、石马等物,如观赏不尽的艺术之宫。五华石匠遍布全县,其中又以安流、横陂、平南、华城、转水、水寨、锡坑等镇为多。
    历史悠久的五华石业,造就了名师巧匠。他们善于铺设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建筑高楼大厦、楼亭台阁,雕刻人物、山水、飞禽走兽。
    用石块架造桥梁是五华石匠的拿手技艺。资料记载,早在450多年前,五华转水就有黄龙石桥。1958年,五华县政府组织石工到北京玉带河建筑了一座3米长、2米宽的拱式清水桥,赢得了很高的赞誉。此后,五华石工建桥队伍转战祖国各地,先后建筑了北江流溪河大石桥、从化神岗大石桥等。最能代表五华石工建桥技艺的为位于琴江下游水寨镇的水寨大桥。该桥于1959年11月动工,1961年2月建成,历时仅一年多。全桥四个大拱,长236.2米,宽6.6米。整座大桥没有用一枚钉子和一条钢筋,桥柱、桥面、栏板、台阶、桥头堡,全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整座桥共用去不同规格石料13556立方米,完全由本县石匠完成。
    除桥梁外,五华石匠建造的较大规模的建筑还有广州石室、深圳白芒海关石屋、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为前联邦德国建筑的花岗岩石室等。建国后,在五华县委、县政府组织引导下,五华石匠赴省城,上北京、到江西、福建、湖南、云南,甚至出国,在各地建设中大显身手,赢得了崇高的赞誉。如五华石工队于1958年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受到国务院的奖励;1964年支援越南兴建了全长80多米的哥龙河拱式大石桥等。近年来,仍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五华石工,不下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