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工艺品产业研究 >> 梅县形成工艺产业集群
客家工艺品
客家工艺品综述 | 客家工艺品大全 | 客家能工巧匠 | 客家工艺品产业研究 | 国内外工艺品产业研究
梅县形成工艺产业集群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14 时 10 分 54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2005-3-21 13:21:00
    梅县畲江、水车等镇藤、草、竹、木资源丰富,有传统的竹篾编织手艺。近年来,该县畲江、水车等镇工艺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量逐年增加,发展成以畲江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的工艺产业集群。至2004年,全县工艺品行业注册企业有44家(其中畲江有23家),去年产值达3.8亿元,实现税收1835.6万元,出口创汇2969万美元。
    在发展工艺产业中,该县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鼓励扶持生产。畲江镇除制定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外,党政领导还经常深入到企业、农家调查研究,定期召开企业厂长、经理、技术骨干座谈会,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以质优价实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他们提供办证、退税、信息、参展等方面的服务,使企业蓬勃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目前,除畲江、水车镇外,西阳、梅南、梅西、南口等镇都有工艺品生产。
    为更好地推动工艺产业发展。该县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工艺行业协会,促进工艺产品结构调整,现在该县工艺产业的品种已由最初单一的竹制品发展到现在的藤、竹、木、铁、丝制品五大类3万多种。全县工艺品行业解决劳动就业2.5万人,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500人,同时还带动了运输、餐饮、旅游及纸箱厂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抓住外贸经营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不断降低的有利时机,积极协助有条件的工艺品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增加工艺品出口,现在全县44家工艺品生产企业中,有27家(畲江22家、水车2家、西阳2家、梅西1家)拥有工艺品自营进出口权,为工艺品及时出口,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换取外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梅县畲江镇(畲江工艺编织)
  畲江镇又称畲坑,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是梅州市重要的编织工艺生产出口基地。面积1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9万亩,耕地3.5万亩,有26个村、2个居委,4.4万多人,圩镇面积2.8平方公里,200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其中工艺产值2.19亿元,农村人均收入4548元。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梅县、兴宁、丰顺、五华4县9镇的中心地带,历来是毗邻地区的商品集散地,东北距梅州市区40公里,206国道、广梅汕铁路贯穿全镇,距圩镇3.5公里的畲江新化火车站(中等编组站)是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分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梅(州)-揭(阳)、河(源)-梅(州)高速公路又在镇辖区内交叉,并设立大型立交圆盘出口。 
  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山地坡度小,是发展“三高”农业的宝地。现有官铺拥塘千亩易地开发种养场、欧玛种植场、黄塘水库种养场等集观光、农业、养殖一体的农业开发。工业以工艺编织、建筑、食品为主。目前,全镇共有工艺编织企业18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12家,工艺已逐渐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去年全镇工艺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占全镇GDP的七成,创外汇2000多万元,创税收1200多万元,占全镇总税收的八成,解决了我镇六成的劳动力。同时,亦带动了纸箱厂、印刷厂、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畲江亦是梅县“文化之乡”组成部分,禅林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梅县“华侨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梅县的革命老区之一。 
  随着圩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模型,成为梅州山区一块热土,投资者纷纷看好。目前,在梅揭高速公路畲江出口约1000米,206国道旁以及畲江新化火车站黄金地段,有一大片工业园区、商住用地,将成为投资的热土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