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服饰 >> 客家衣着主要特点
客家经济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 客家职业经理人 | 客家商会 | 世界客商大会 | 客商研究 | 客家千万富翁 | 客家小老板 | 客家老板的慈善捐款 |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 | 其它客家交流与合作平台 | 客家地区重大基础建设 | 客家地区终极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 适合客家地区终极发展的产业 | 客家城市经济 | 客家县域经济 | 客家镇域经济 | 客家富裕村与客家新农村建设 | 客家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客家地区科技概要 | 客家教育概要 | 客家民居与公共建筑 | 客家服饰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音乐 客家流行歌曲 客家影视 客家舞蹈 客家山歌 客家戏曲 | 客家菜馆 客家菜 客家美食 | 网上客家商城 | 客家专家科技成果与客家富豪资本对接合作平台 | 客家媒体综述 | 客家文化概要 | 客家财富俱乐部 | 客家籍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
客家衣着主要特点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1 月 27 日 13 时 35 分 0 秒  
来源: 梅州网   2009-11-5 13:38:23
    客家衣着最突出的特点是"质朴元华"。古代方志多有记载。如康熙三十年《程乡县志》讲,程乡县(今梅县)城乡妇女的穿戴风俗是"头不缠锦,足不裹吊"。至乾隆年间,"中上人家,妇女纺织缝纫,粗衣薄妆,以贞淑相尚。至村乡妇女区,槌警短裳,任田园诸务,采山负檐,未免鄙野"②。换言之,"粗衣薄妆"、"槌暑短裳"穿戴上的特点,甚至简朴到"鄙野"的程度,足见当时服饰的朴素。一个民族或民系是否讲究穿戴,从妇女身上反映尤为明显。客家妇女以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她们不崇尚时髦,朴实无华,对衣服十分爱惜,平日穿打补丁的衣服,新衣服除过年或走亲戚偶尔穿一两回外,总舍不得穿。"在家唔怕旧,出屋唔怕新",这些俗语很能说明她们的穿戴观。
  客家人的简朴是与整洁连为一体的。客家人常用服饰因城乡贫富而有不同,乡村居民大都穿着朴素,但求耐穿、舒适、大方,而城里人穿着较讲究,注意时尚和整洁,一般都讲求身份和环境。旧时有句俗谚"不怕衫烂,最怕人烂。"衣服虽破,只要补得好,洗得干净, 穿得整齐,就不会被人见笑。客家人重面子,极为注意正式场合的穿戴。如梅县人有谓"锅里无米煮,出门衣官样"。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均须穿上整齐清洁的衣衫,以免被人看衰(瞧不起)。康熙年间 《程乡县志》卷一《风俗》称"齐民无事不衣冠"。黄遵宪在同治年间所作《送女弟》,也说客家妇女"盛妆始脂粉,常饰惟荼巾",是符合客俗实际的写照。客家人对于破旧衣服不会随便抛弃,有句俗话说:"烂衫烂裤不要丢,留待年老好遮羞。"更典型的是,大裆裤(约6寸宽)的裤头,多用质地较差的白布接成,驳接部分被上衣遮住,无伤大雅。有的妇女的嫁衣,一辈子都舍不得穿,压在箱底柜角,一年又一年,往往成为死后的残衣。
  客家人做衫裤的布大部分是用棉纱、苎麻,自己纺织的,俗称"家机布"。这种布布面宽为一鲁班尺(相当于12市尺) ,以三丈为一匹(约43. 2市尺) ,故当地称为"三丈白"。一般来说,面宽一尺、 长三丈就足够通常人制一套衣服,故定俗成规。织布首先要有"线", 最初的线也是自纺的。不过这种"纺线"很粗,织成的布很粗糙。后来有了机线,称之为"洋纱",墟镇上亦有了专门的洋纱店,他们把洋纱贷出给村妇织成布,然后以布换纱,投入再生产,这种行为叫做"回布"。当时梅州城乡很多妇女都会织布,兴宁县尤为普及。这种布本色白底,用土染料漂染而成黑、蓝、青蓝等颜色,染料是土制"靛粉",也有用"薯茛"、"土珠"或"乌臼树"等草木熬水染色的。成人衣服色泽多偏黑,偏深蓝、深灰色。夏季多用芝麻纺织的布。 客家人称衣服为"衫裤"。传统的衫为"大襟衫",裤为宽大的"大裆裤"。衣着款式偏宽偏长,男女无多大区别,上衣是"大襟衫", 右边斜下开襟,安布纽扣,女装则在襟边加一两条花边,以示男女之别。衣袖宽长,其中袖口宽1尺左右。而裤子则男女基本无别,一律宽头大脚,裤管(俗称"裤脚")宽1.8尺至2尺。穿时一般用"裤头带" (纱布带)扎紧,或将裤头交叉绞紧反扎于内即可。
  旧时男女都不穿"底裤" (内裤) ,讲究者加穿一条较短的裤就是了,但一般都穿内衣,俗称"褂哩"、"留眠衫"。寒暑服式无多大区别,只是暑天穿薄的苎麻布(俗称"夏布",冬天用厚布。御寒衣服称"棉袄"或无袖的"棉背褡"。
  "大襟衫",在胸前不开口不设纽扣,表面不设口袋。其开口从颈部开始向右斜开直至右肋下并沿边而设纽扣。和"大襟衫"相配套的大裆裤又叫"斗头裤" (或"交头裤")。由于气候关系,冬天穿棉裤的极少。一般人家不论男女,一件棉袄往往要穿一辈子。一般情况下,梅州城乡人民穿衣服大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哥新,二哥旧,三哥着的烂衫袖"。前者的意思是说,一套衣服大体要穿9年才换新的,后者的意思是说,小孩子穿衣,大哥穿过的衣服传给二哥三哥继续穿。
  当然,贫富人家的衣着有所不同。在衣料上,少数富家多穿绞罗绸缎。在衫裤式样上,除大襟衫大裆裤开胸褂外,还有穿洒衣、马褂。所谓"洒衣",实为下摆延长至膝以下的大襟长衫。所谓"马褂",实为无袖的开胸衫。马褂与洒衣往往同时穿着,即穿上洒衣后再穿马褂,称之为"马褂套洒衣",又俗称为"长衫套马褂"。如果再戴上一顶"瓜督帽",便是乡绅的穿戴了。富家的太太小姐也穿长衫, 但其长衫不叫"洒衣",而称"旗袍"。
  一般妇女穿大襟衫交(交叉)头裤要配头帕。头帕多为黑方形, 配有环扣,一端扣于脑后发髻上,一端扣于颏下。头帕夏可遮阳,冬可为头面护暖。另有一种叫围帕,多为做家务劳动时穿。长的围帕称为吊裙,端顶用带挂于颈部或与面衣的颈扣相扣紧,胸前用带扎于腰部。短帕称为围裙,仅系于胸前腰部。
  ① 参考肖文评《服饰民俗》未刊稿。
  ② 《乾隆嘉应州志》卷一,《舆地部•风俗》。
      (文章出自:房学嘉著《客家民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