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李远峰:循环经济赚不了快钱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4 月 28 日 23 时 22 分 53 秒  
来源: 赢周刊   2010-3-18
    三月的广州,乍暖还寒。早上九点,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远峰还在露天的游泳池里游泳,享受着早春“适意的寒冷”。十点,他穿上笔挺的浅色西服,面色红润地走过绿草铺就的喷泉广场,在办公室接待比利时领事馆的来访者,神色从容。
在远离市区中心的喧嚣的黄埔开发区,人至中年的李远峰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天地。废弃物回收加工,在外人听起来是不讨喜欢的行当,但在万绿达的办公楼前,绿树环绕、假山喷泉,颇有些郊外花园的感觉。
    接待室设在一楼,公司高管熟练地为来宾打开介绍公司情况的PPT演示文件,大屏幕投影机后面是一字排开的红旗。来过这里参观的人,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有国内外同行,有未来的客户,甚至还有仅是慕名而来的“学习者”。这个常被公众遗忘的行业要比想象中更在意自己的形象——记者约访的时候就被告知,要经过公司的公众形象小组研究过采访提纲后,方能答复是否接受采访。
  从三个人的废品收购站起家
  李远峰说现在每周都要游上三四次泳,上周游少了,觉得仿佛欠了自己什么,总想着要赶快补上。现在的他已经能够从容地在打拼事业与享受生活之间熟练地转换,这是他在1994年刚刚入行的时候没有想到的生活。
  李远峰的事业起点是一个三人组成的废品收购站,二十出头的少年并无更远大的抱负,回收废品旧物仅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想着这也许是一条生财之道。收废卖废,吃苦耐劳的客家人在这个遭受白眼的行业里坚持了下来。与大多数废品收购站的生存状况类似——规模小、微利、几乎没有能力引进新设备,扩大规模只能靠埋头苦干。
  李远峰的队伍,从三个人发展到七个人,用了整整七年时间。
  这期间吃过的苦,已“不足为外人道也”。他只会在不经意时对人提起,曾在公司的一次升旗仪式上,十几年来的艰辛一幕幕闪过,感慨万千,泪流满面。
  转向掘金工业废弃物
  转折点发生在2002年。
  珠三角经济在那几年间飞速发展,宝洁、可口可乐、飞利浦等500强外企大举进入开发区,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带来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大批的工业废弃物急需处理。同一时期,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开始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制定了更多的方针政策,鼓励这一行业的发展,广东省、广州市政府也开始相继出台更多激励行业发展的法规和文件。
  “垃圾也有大生意”的想法开始萌芽,李远峰决定调整经营方向,从收废卖废、生活垃圾回收逐渐转向对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及其配套服务。
  “我很感激宝洁最初对我们的信任。”李远峰回忆说,与宝洁公司从接触到合作,经历了两年的时间,期间万绿达一直在不断地改善,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生产规模,都实现了飞跃。
  搂紧大外企一日行千里
  此后的发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万绿达不仅成为宝洁公司在中国大陆全境的唯一指定废弃物处理服务商,同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广州本田、广州丰田、LG集团、飞利浦、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美赞臣、施耐德、住友电气、松下电工等世界知名企业都成为其业务伙伴。
  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员工人数从十几人壮大到上千人,运输车队从几辆增加到几十辆,存储和分类处理基地从一个几百平方米仓库扩大到总面积达500亩到四个基地,垃圾处理的方式从手工作坊式进化为现代物流与自动机械作业链的结合方式,分类处理能力也从每天几吨发展到几十乃至上百吨。
  当年的废品回收站已经蜕变成一个规模化回收及加工处理废弃物的专业公司,服务对象涵盖了机械工业、日用化工工业、生物工程、食品快销品、港口、货运等十几个工业生产和流通行业。
  变废为宝需要依赖科技。以废旧塑料的处理为例,要让废旧塑料“复原”,需要“对症下药”。在处理废旧塑料时,添加适量改性剂及相关助剂,配合恰当的加工工艺,能使废旧塑料增强、增韧,实现塑料性能“恢复”。由于废塑料“改性”所需要的水、电耗费,远远低于从原油中提取单体继而合成塑料树脂的耗费。因此,废塑料被循环利用,不仅能省水省电,还能节省原油。
  万绿达与其他同行迅速拉开距离的法宝,是高价引进的高科技生产线和处理工艺,而这期间密集投入的资金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万绿达与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一直以自有资金运作,没有上市,也没有引入外部投资者,在行业普遍微利的情况下,如何负担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李远峰的回答令人意外:“我很早就做过房地产,也一直对金融衍生工具感兴趣。我用那两个行业赚到的钱,来买垃圾处理的技术和生产线,可以说,我的个人爱好从另一个角度成全了了万绿达。”
  把战线延伸到马来西亚
  迅速扩张之后,规模化的优势很快体现出来。李远峰发现,广州地区的原料已经不够“吃”了。
  战线很快延伸到了广州之外。2003年,万绿达与天津市塘沽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建设天津塘沽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目标是打造一个集回收、加工、交易、服务、科研一体的示范型、研究型、环保型的产业集约化基地。整个项目将分三期开发滚动建设,总投资额在8亿元以上,首期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厂房面积7万平方米。首期投资3亿元,其中投入生产设备5000万元,科研设备8500万元,环保设备3500万元,二期、三期各计划投入2.5亿元。
  寻找原料的步伐没有停止。李远峰后来发现,天然橡胶的生产国马来西亚有大量的废旧塑料未加以处理利用,市场几乎空白,而当时为了鼓励发展循环产业,马来西亚出台了很多投资优惠政策,土地便宜,税收也有优惠。2005年10月,万绿达在马来西亚投资建立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分厂开始运作。这是万绿达在海外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2010年将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始
  李远峰坦承,即使直到今天,万绿达已经成为广东地区的行业标杆,毛利也仅在2%至3%左右。“我们这个行业挣不了快钱,甚至连我弟弟也笑我,做傻子才做的事情。”
  与这个行业的低毛利不相符的是,需要面对的风险却并不小。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受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万绿达一个月就亏损上千万。幸而,2009年经济形势回暖,公司很快填平了亏损。据李远峰透露,在这轮行业洗牌里,很多企业都没有撑下去。 
  李远峰曾对主管部门的官员说,循环经济行业发展得这么慢,企业输了、这个城市也输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丢弃废弃物是不收费的,在日本处理一吨废弃物大概要交1.7万日元,而我们还要花钱买回来。”
  不过,李远峰对前景并不悲观,相反,他认为2010年将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始。他将此比喻成立春的第一声的虫鸣,虽然虚弱,但毕竟已经来临。“即使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我们还能成长,等到正常的条件到来的时候,我们会长得更快。”
  2008年,李远峰与中大MBA的校友组以“PA9长江”的环保志愿队伍的身份,在番禺一个小区搞了一个环保倡议活动。他们买了几千件衣服、去跟小区居民换电池、油漆桶、体温计等危险废弃物。他们制订的规则是让小区的居民用10个废旧电池换一件衣服,但没有想到的是,很多老人家居然过来讨价还价,想3个电池换一件(衣服)。“其实这些废物就算送给我,我拿回来,还要几千块一吨来处理,甚至更高。我在日本看到小朋友喝完矿泉水,会把盖子拧开放在一个地方、瓶子放在一个地方,吃完麦当劳,会把盒子放一个地方、纸巾放一个地方。而广州的市民没有这个意识,还来讲价。”
  去年番禺的垃圾焚烧争论让他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忽悠大家没有用,民众不买你的账。”
  “(垃圾分类)这件事并不是不可能做到,要看政府有没有下决心做,如果下定决心,大家坐下来慢慢谈。一个小区一个街道地做方案,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分工,计算车辆物流、人员配备、流程配合,还有链条的费用成本。只要明确了各方的责任,把一个样本研究透了,其他地区也可以据此推广。”
  虽然万绿达一直没有上市,不过在李远峰的计划里,未来五年内,万绿达的旗下将诞生一个以上上市公司。“我们不但会培养出一大批行业的高级管理者,还将培养出一批的成功的企业家。”
  在他酝酿的商业模式变革中,几个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项目从总公司中剥离出去,形成专业的公司,比如纸事业部,专业程度细化到专门处理单一品种。这些专业公司由管理者独立操作,并拥有股权。
  “现在已经有五个这样的专业公司,这样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上市。他们将是上市的非常好的载体,无论在完整性、标准化运作方面,都是非常透明化的,干干净净,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好的题材。”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