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汇集
建设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各级政府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海外大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本地籍客家籍国内、海外中小老板的投资 | 大力扶持本地籍在本地发展的老板的发展 | 客家籍老板之间客家地区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 龙头企业、大项目、重点项目带动 | 千方百计吸引高新科技人才到本地创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 | 大力促进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并且不断快速进步 | 选择发展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型零部件元器件产业 | 发掘、发挥客家和本地人文优势,带动、促进经济发展 | 搞好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带动经济发展 | 搞好城镇化、专业镇规划与建设 | 保护、规划、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客家特色山区特色旅游业,产业化农业 |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客家山区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产业 | 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 |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 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 |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周边发达经济圈 | 主动争取央企、省企投资大中型项目 | 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项目 | 争取各种非政府基金 | 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共同发展 | 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 | 发达市县及省政府部门等对口帮扶 | 同等条件下当地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 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 主动争取国内的非客家籍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港澳台、国外的非客家籍华人华侨老板的投资 | 主动争取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大企业的投资 |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 工业化发展战略 |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 请本地及本地籍百姓献计献策 | 请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调研指导 | 参观、考察、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区的做法,避免失败教训 | 抓住国家、省实施重大发展政策机遇,实现大发展 | 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大力改造和跨越式发展传统经济
互鉴互学!聚焦梅州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实践
客家经济网   2018 年 6 月 14 日 23 时 14 分 2 秒  
来源: 梅州日报   2018-6-14 12:02:00

    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明确了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全市8个县(市、区),深入田间地头,把目光聚焦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并于今日推出各县(市、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专版,旨在鼓舞士气,互鉴互学。敬请垂注。
  梅江区:村庄颜值高 村民钱袋鼓
  今年“五一”节,位于梅江区金山街道黄坑村的黄坑田园综合体开放“一米农场”项目,农事劳作的乐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假日期间,每天有3000多人次“回归田园”。近年来,梅江区以示范带动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整合生态、文化、旅游、土地等资源,科学谋划“造血型”乡村特色产业项目,打造了田园双黄、水韵直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确保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让梅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民发展。


 


黄坑村黄坑田园综合体受到众多城市家庭欢迎。 (熊建辉 摄) 


  土地活 村庄美 腰包鼓
  据黄坑村支部书记黄庆文介绍,去年9月,该村引进梅州市梅雅文旅有限公司后,企业和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盘活闲置土地、荒地,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村里通过“公司+合作社+创业团队”的合作方式,打造了系列文旅项目及民宿、农家乐、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村民获取的土地流转租金或分红收入也翻了近五番。
  “‘一米农场’项目有农耕常识教育、植物知识教育、客家文化传承、生存能力培养、身体素质锻炼等五大主题模块。”梅雅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园区还将开发打造3万多平方米的水世界水上乐园,以及餐厅、客家民宿、时果采摘场等项目,凸显美丽乡村多元的特点。
  党建引领贫困村焕新颜
  西阳镇双黄村是梅江区1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该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村里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统筹扶贫资金110万元,投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集约土地12亩建设葡萄采摘园,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实现了贫困户年均收入增长4100元,村集体年收入增长2.5万元。村里还引进广东远顺建筑设计公司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并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道周边美化亮化等15个新农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今后,梅江区将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区、镇、村三级“新时代讲习所”作用,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同时把“讲习所”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宣传环保、健康、诚信、法制等知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江婵 黄焱 钟兴明)
  梅县区: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
  “环境变好了,来白沙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家准备做餐饮、民宿,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谈起未来规划,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村民吴海峰信心满满地说。漫步在白沙村村道上,成片的荷花绚丽绽放,岸边柳绿花香,而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样子。
  走马梅县区,像白沙村一样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村民受益的村庄比比皆是。该区突出规划先行、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整治和示范带动,搭建乡村振兴牢固的“四梁八柱”,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各种资源,踊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乡贤投资将水车镇白沙村闲置学校改建成农家乐。 (高讯 摄)


  内外兼修乡村美起来
  白沙村是梅县区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该区聘请优秀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从生态、文化、资源等对全区乡村发展进行定位,以水系、路网、产业为纽带,制订“12425”总体规划(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4大美丽乡村组团、25个精品示范村),打造“山水梅县·客韵乡村”全域美丽乡村,辐射带动8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连线连片发展。该区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同时以创建美丽庭院、打造美丽景观为着力点,出台系列“美丽标准”,推进乡村褪去“脏乱外衣”。该区还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营造“家家比整洁、户户创文明”的浓厚氛围,共同维护良好的村风民风;充分利用废弃学校,打造综合性农村文物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发展产业村民富起来
  梅南镇水美村是九龙嶂革命根据地重要核心区域之一,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该村入选我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之一。如今该村正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规划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主题设施和旅游景点,开展缅怀先烈、“重走红军路”等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梅县区红色资源丰富,我区正打造‘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的规划格局,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以红色文化反哺当地农民。”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金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该区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谋发展,深化“三变”改革,强化产业支撑。今年中国乡村复兴论坛走进该区,会上签约8个文旅项目。目前,该区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并巩固和利用中国乡村论坛·梅县峰会成果,将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推进资源变资产。(吴丽伶  郑炜梅)
  兴宁市:因村制宜提速乡村振兴
  在兴宁市合水镇溪唇村,驿站、滨河绿道、河堤公园和休闲景观等星罗棋布,每天有不少村民或游客漫步于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兴宁市不少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区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雏形初现。


 


环境优美的龙田镇龙盘村。 (林东 摄)


  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从坑洼的道路到平坦开阔的柏油路,从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到青山绿水环绕,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壮丽画卷,在兴宁大地铺开来。兴宁以58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以60个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两镇八村”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为典型,带动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改变村容村貌。
  此外,兴宁各村按照自身地域特色,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龙田镇金星村竖立63座新型LED路灯,帮助群众解决夜间出行难问题;合水镇溪唇村的河堤公园升级改造,为村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做好特色产业大文章
  兴宁以龙田、合水两镇八个村为重点,打造“两镇八村”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点,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去年以来,该市全力完善“两镇八村”的千亩韭菜花基地、千亩火龙果基地、万亩龙眼基地建设;以农旅联动为指导,以“一村一品”为支撑,以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在龙田镇金星村,伫立着一栋具有独特民国风情及西洋风格的二层洋楼,该楼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廖慷将军的故居。“我们将以将军楼为核心,建成一个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乡村旅游、教育实践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龙田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计划投资4500万元,将打造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兴宁围绕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该市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东部茶叶、蔬菜基地建设,南部鹰嘴桃、蜜雪梨种植,北部油茶、灵芝种植,中部肉鸽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全面构建农民持续增收脱贫长效机制。
  据统计,截至目前,兴宁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451个,共有10020户、22567人实现了脱贫,占脱贫总人数的76.3%,完成了省定脱贫任务。共实施饮水安全项目62个,就业帮扶1314人、培训4750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041户,扶助贫困学子4203名。(陈思杰 钟思婷 刘海阳)
  平远县:强党建 抓治理 美乡村
  在河头镇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白墙、灰瓦、斜顶的富有客家元素的民居掩映其中,房前屋后的绿树红花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山村宜居富乐图……这是平远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一个缩影。平远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在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创建的基础上,抓关键,压责任,凝心聚力,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头镇启动“四村联动”,打造出“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的美丽乡村画卷。 (冯锡权 摄)


  党建扶贫引领产业发展
  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河头镇探索“党员+贫因户”帮扶模式,让15名55周岁以下的党员分挂39户贫困户对口帮扶。在党员陈祝生的帮助下,河头镇向阳村贫困户陈桂冉通过向蔬菜基地流转土地,每年获取1100元租金,利用农闲到基地参与劳作,每天有80元的报酬。“有了这份收入,总算对脱贫有了信心。”陈桂冉高兴地说。据了解,向阳村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引入祥涛餐饮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集约50多亩土地,发展专业化农村产业基地,让许多像陈桂冉一样的农民增收致富。
  这是平远县实施“头雁”工程,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的具体体现。通过选培管用上下功夫,全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村民理事会、村集体组织等,把农民群众和“新乡贤”等动员起来,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接下来,平远县还将以建设生态富民带为支撑,依托各镇资源禀赋,在原有农业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为每个镇“量身定做”1个以上的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富民兴村产业旺起来。
  环境整治共建宜居家园
  基层党建“强起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还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外立面改造等方面成效显著。如河头镇启动“四村联动”打造出“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的美丽乡村画卷;石正镇启动“六村联动”建设,中小河流连片治理,将杂草丛生的石正河畔改造成河滨公园……
  目前,平远县正加快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已完成了157个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拆旧复绿33.9万平方米,改造外立面31.5万平方米,力争6月底完成30个示范村环境整治,滚动推进剩余106个村环境整治。与此同时,该县还将继续以全域推进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推进“四带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打好村庄环境污染歼灭战,做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改革、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美起来。(傅思林 李跃 朱双玲)
  蕉岭县:“健康引擎”实现富民兴村
  日前,蕉岭县在三圳镇九岭村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发布了全省首份乡村振兴规划纲要,绘出了乡村振兴的蕉岭路线图。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蕉岭县以“世界寿乡·富美蕉岭”为定位,以“健康振兴、机制创新、能力核心”为导引,立足寿乡品牌,实施大健康产业行动,实现富民兴村。


 

 

别具一格的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 (吴腾江 摄)


  护资源 树品牌 延链条
  按照蕉岭规划定位,该县目前正致力打造富硒大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引领,以推进基地支撑、产业融合、链条延伸、产品升级为方向,突出生产、加工、物流、科研、文化、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建设富硒大米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心、烘干储备加工中心、社会化服务中心。产业园建成后,可直接带动农户约18000户,户均年增收约2000至3000元。
  地处产业园核心区的长潭镇白马村科诚家庭农场是蕉岭县一家“明星”农业企业,经过数月建设,该家庭农场的桂岭硒谷展示厅建成开放。记者在展厅内看到,黑米、红米、糯米……来自多家企业的各类大米产品一应俱全,展示该县多元化富硒米资源。在新铺镇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企业以生态种植方式生产的生态大米,打开中高端米消费市场,今年产品尚未出产就已被订购一空。在科诚家庭农场,一户承包200多亩水稻种植任务的农户,依靠种植技术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花一分钱买农资机械,去年纯收入就达18万元。
  搭平台 引智囊 育人才
  蕉岭县立足世界寿乡品牌和富硒资源优势,实施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创建桂岭硒谷大健康产业园,打造富硒黑木耳、甘蔗等特色产业,新建省级2个、市级4个农业标准化长寿食品种植示范基地。完成蕉岭大米、蕉岭红菇农产品申创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顺丰快递公司合作建设蕉岭县农产品快货运枢纽。
  人才是兴农强农的关键。蕉岭县携手中国工程院吴清平院士,创建功能微生物与大健康(蕉岭)研究院。通过建立院地产业科研合作平台,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姻搭建博士工作站作为公司智囊团,由院士、博士及其团队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同时,蕉岭县利用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的资源,围绕基层党建、农旅结合、农村电商、乡愁经济、基层治理、农业品牌、特色小镇等领域开展研究培训,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农村工匠等农村人才。截至目前,学院共开展了43批次的培训班,培训学员共计2467人次。
  (张柯 曾涛 祝银清 林剑湧)
  丰顺县: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丰顺县以“洁净为先、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众行动”工程,推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


 


美丽乡村丰良镇三山村一角。 (胡金辉 摄)


  洁净为先 家园宜居
  今年5月,汤南镇新楼村先行先试,实行保洁员竞聘上岗制,营造人人都是美丽乡村建设参与者、维护者、管理者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新楼村完成近300个茅厕的拆除、20多户养猪户的搬迁、200多户民居的“穿衣戴帽”……2017年,该村获得“广东省文明村”荣誉称号。
  与新楼村一样脱掉“脏外衣”的还有北斗镇拾荷村,该村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规整河道旁土地,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建设河堤、翻修民居。短短两年间,杂草丛生的河道、泥泞疏松的堤坝没有了踪影,建有各类健身器材的文化广场沿河分布,成了村民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文化为魂 留住乡愁
  新楼村种玊上围已有300多年历史。乡村振兴为种玊上围焕发生机创造了条件,在清理猪圈、整治内部环境后,又引入社会力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复。
  地处丰顺县东北部的公式隍镇,自然资源丰富、潮客文化交融。去年7月,丰顺县启动了省级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工程,该镇以九河村为核心,连接上围村、砂汤村、田坫村等形成建设主体村,带动辐射周边环市村、上湾村、口铺村等发展建设。据丰顺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公式隍镇党委书记马扬闲介绍,该镇将通过“五村连片、十村联动”工程,打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
  产业为基 带动民富
  在丰良镇三山村村口的规划图上,区域内的4000多亩土地被分为三期进行开发,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建设酒店、民宿等。“村子越来越漂亮,我们对脱贫奔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今年64岁的贫困户邹保山凭借一身木工手艺被村里返聘,参与到森林康养旅游产业项目的建设中来。他告诉记者,去年得知村里要进行开发,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参与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具体到丰顺就是要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表示,接下来,丰顺将围绕“五个振兴”“三个提升”,通过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众行动”工程,立足本土特色实现产业兴旺,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 (林玉莹 刘野 胡金辉)
  大埔县:“1245520”抓关键突亮点
  走进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只见一座座传统古民居经修缮改造变身特色民宿、美术馆,杂草地、农村泥土路被打造成花海栈道,形成乡村公园化景观……北塘村是第三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的核心点,也是大埔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亮点。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大埔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已拥有国家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3个、省级龙头企业29家、市级龙头企业55家,并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蜜柚、茶叶两大拳头产品,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蜜柚之乡”。此外,全县57个省定贫困村完成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设计,20户以上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面推进,2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


 


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打造生态化污水处理系统,形成乡村公园化景观。 (刘招迎 摄)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大埔按照省委和市委绘就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线路图,抓住关键,举全县之力推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1245520”,即:围绕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个核心”,突出产业振兴、环境整治“两大抓手”,打造三河红色特色小镇、百侯历史文化特色小镇、西河农耕特色小镇、高陂陶瓷特色小镇“四个小(城)镇”,实施脱贫攻坚、产业振兴、环境整治、乡村铸魂、党建引领“五项工程”,强化组织保障、规划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作风保障“五个保障”,打造20条特色精品村。
  以西河镇北塘村为例,该村通过保护和开发古民居,把新农村逐渐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新景区;引进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北塘长寿蔬菜示范基地及休闲观光产业进行打造提升,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北塘乡村旅游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接下来,大埔县将以漳溪河为主轴,沿河五村串珠成链,打造西河“五村绕漳河”连片示范村;以莒村为中心,莒村、长教、长新三村联动,打造湖寮田园风光连片示范村;以西岩山万亩茶文化产业园为核心,打造枫朗名茶文化连片示范村;以五指峰为中心,依托小留宜居村庄示范点、万福寺阴那山大景区,打造大麻“六村联动”连片示范村;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核心,红色小城镇为载体,打造三河红色文化连片示范村;以水利枢纽库区为核心,依托田园风光、名人名居、陶瓷文化等资源,打造高陂客家瓷乡连片示范村;以梅潭河为主轴,侯南、侯北为核心区,打造百侯人文历史连片示范村。
  (李艳良 刘润涛 刘招迎)
  五华县:内挖外引推动产业兴旺
  五华县认真挖掘资源,以锻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为抓手,一手抓精准扶贫,一手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汉光超顺农旅园黄龙基地。 (张炳锋 摄)


  立足资源禀赋 打牢振兴基础
  广东电网公司在挂钩帮扶横陂镇西湖村时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促成南方电网下属能源公司与五华县合作,投资4350万元建设30MWp扶贫光伏项目,广东电网公司则整合产业帮扶资金100万元入股,为村集体经济创造长期稳定的收入。
  五华不仅善于借助外力,还认真挖潜自身资源,其中投资16亿元的国家级运动休闲足球特色小镇项目和汉光超顺项目,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足球小镇项目建成以后,可以为贫困户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县体育局局长廖焕雄介绍说,借助各类足球赛事,带来小镇的“足球+旅游观光、会展培训、文化创意”等产业繁荣,从而实现产业与小镇的共生共赢共享。
  汉光超顺农旅园黄龙基地的顺利开园营业是五华加快挖掘农业资源促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据汉光超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超介绍,3000亩的安流基地正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开园,另外还有横陂、长布两个基地在洽谈中。五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化以及三产融合的模式是必然趋势,五华正积极探索“集一接二连三”(即集约一定规模的土地,推动农业与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模式,全面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把握核心要义 推进“五五”行动
  今年,五华持续开展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活动,432名县直机关干部和30名第一书记回到原籍村,重点协助村里抓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同时,今年还计划投入1500万元加强基层党建,锻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日前,五华制定下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并同步推进产业兴旺示范、生态宜居示范、乡风文明示范、治理有效示范、生活富裕示范“五联创”活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佳途径,每项示范达到验收标准的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补资金,不断提升农村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按章理事的工作水平,建立完善镇、村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加大投入力度。“每个村最高可以拿到25万元的奖补资金。”五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刘晓娟 赖锋 张炳锋)

相关文章